1、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右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1月,一船只从A处出发,经过6个月后到达C处,此时C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海洋向大气补充热量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D.此时C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2.图中处和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A.处B.处C.处相等D.无法判断解析第1题,据题意可知,船只到达C处时为7月,是北半球夏季,图中C处海水温度高,海洋向大气补充热量,A正确。第2题,处位于赤道附近,海水获得的热量较多,海水温度更高;处位于南半球副热带海区,且有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处低。故处海气
2、相互作用更活跃,B正确。答案1.A2.B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读图,完成34题。某海域全年日均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单位:0.484W/m2)等值线图3.图中北回归线附近海域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运动B.洋流分布C.天气变化D.太阳辐射4.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A.雨雾天气较多B.浮冰和冰山广布C.渔业资源较丰富D.盐度比周围海域高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北回归线附近海域全年日均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大洋东岸小于500.484瓦/平方米,这表明大洋东岸海域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少,根据洋流分布可知这里有寒流流经;而大洋西岸则大于2000.484瓦
3、/平方米,这表明大洋西岸海域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根据洋流分布可知该海域有暖流流经。B正确。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洋东岸,该海域受东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渔业资源较丰富,C正确。该海区受寒流影响,因此少雨,A错误。该海区纬度较低,没有浮冰和冰山,B错误。受寒流影响,盐度比周围海域低,D错误。答案3.B4.C洋面封冻虽发生于水圈,但会影响到气候和生物。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
4、气候变冷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6.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A.引起海平面下降B.马达加斯加岛面积扩大C.我国水稻种植北界南移D.世界各国农业结构的调整解析第5题,气候变冷会导致生物衰退,光合作用减弱,气候变暖会导致生物繁盛,光合作用加强,图中表示气候变冷,表示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会引起气候变暖,表示温室作用加强。B正确。第6题,目前这种平衡失常表现为气候变暖。气候变暖会使两极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马达加斯加岛面积会减小,A、B错误。气候
5、变暖,较高纬度地区热量增加,因此水稻种植的北界会北移,C错误。气候变暖,水热条件发生改变,会导致世界各国农业结构发生调整,D正确。答案5.B6.D“拉尼娜”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女”。拉尼娜现象指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下降的现象。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据此完成78题。7.图中A地常年多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8.拉尼娜现象对图示地区的影响是()A.沿岸渔场产鱼量增加B.沿岸气温上升C.沿岸降水增多D.沿岸洋流势力减弱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轮廓和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洲,A地位于南美洲的西侧海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经,沿海空气与寒流接触,下层冷
6、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雾,D正确。第8题,由材料可知,图示赤道附近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海水温度会异常下降,秘鲁寒流势力会增强,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更多饵料,使沿岸渔场产鱼量增加,A正确,D错误;因秘鲁寒流势力增强,其降温减湿的作用也增强,则沿岸会更加干旱,并且沿岸气温降低,B、C错误。答案7.D8.A关键能力提升练罗斯海是南极洲附近大洋中纬度最高的海域,全年覆盖冰层,多冰山分布,是南极周边海域中海冰输出最多的海域。下图为19792015年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和风速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19792015年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
7、A.与风速呈负相关B.整体呈上升趋势C.受风速影响较小D.波动变化与风速一致2.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变化可能会使()A.周边海域盐度上升B.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C.附近水汽交换减弱D.附近船只航行危险性增大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时间段内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与风速并不呈负相关;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虽然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受风速影响大;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波动变化与风速并不一致。B正确。第2题,海冰是固体淡水,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加快可能会使周边海域盐度降低;对南极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海冰运动速度加快,出露的海面增多,水汽交换增强;海冰运动速度加快,附近船只航行危险性可能增大,D正确
8、。答案1.B2.D读国家海洋局某年5月上旬海温(单位:)预报图,完成35题。3.海水温度取决于()A.陆上径流量的大小B.附近洋流性质C.热量收支状况D.海陆轮廓4.图示海域温度分布的总体特点是()A.由南向北递减B.由东向西递减C.由西向东递减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5.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解析第3题,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通过海水蒸发。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则水温高,反之水温低,C正确。第4题,图示等温线大体上与纬线平行,温度自南向北递减,A正确。第5题,我国近海海域中,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伸入大陆内部,因此其水温受
9、大陆影响较大。答案3.C4.A5.A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局部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甲点为4 ,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甲地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B.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 C.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 D.甲地海面水温为4 7.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关于赤道附近A、B两地气流运动及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降水增多,气候更加湿润B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A地上升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A.B.C.D.解析第6题,该等值线为等水温异常值线,正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高,负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低。当厄尔
10、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甲点为4,代表甲地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A正确。第7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水温偏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错误,正确。B地水温偏高,下沉气流减弱,甚至上升,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正确,错误。B正确。答案6.A7.B8.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甲正常年份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乙a、b两地19601979年海平面气压变化曲线图(1)科学家研究发现,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海域海水、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乙图气压中心的气压变化密切相关。据图填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变化情况,完成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及其对秘鲁沿海地区影响的说明。1月份,图示低压中心气压值变大,高压
11、中心气压值变小信风风力减弱秘鲁寒流势力减弱,赤道逆流势力变秘鲁近海海域出现向南流动的(填“寒性”或“暖性”)洋流,即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秘鲁沿海地区可能出现等自然灾害。(2)正常年份,A地降水丰沛的原因是什么?(3)在厄尔尼诺年,A地会久旱无雨,粮食减产,并因干旱而引发森林火灾,试解释原因。解析第(1)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信风风力减弱,赤道逆流势力变强,秘鲁寒流势力减弱,使得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进而气流上升,带来较多的降水,使秘鲁沿海地区可能出现洪涝等自然灾害。第(2)题,A地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正常年份A地受来自太平洋湿润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加上大分水岭的阻挡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大陆沿岸
12、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使得A地降水丰沛。第(3)题,厄尔尼诺年东澳大利亚暖流势力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海水温度降低,暖流的影响减弱,原有的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被下沉气流代替,增温增湿作用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由湿润多雨变成干旱少雨,引发旱灾,旱灾使得农作物缺水,从而导致粮食减产,并因干旱而引发森林火灾。答案(1)强暖性洪涝(2)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陆沿岸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3)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海水温度降低,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被下沉气流代替,使该区域由湿润多雨变成干旱少雨,引发旱灾,从而导致粮食减产,并因干旱而引发森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