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87050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2021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精练: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时空定位【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重大社会转型时期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政治方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的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经济方面小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发展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瓦解到土地私有制出现,小

2、农经济模式逐渐形成;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出现并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百家争鸣”。教育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体裁多样,时代特色鲜明【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2019江苏单科,1,3分井田制近几年考题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关注社会热点的隐性考查,注重考查核心价值观引领,如制度创新等(1)重点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理解其内涵和外延(2)重点关注春秋战国时期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井田制到私有制的

3、社会转型。把握诸子百家思想的特点,理解其产生的社会根源2017江苏单科,1,3分青铜器2016江苏单科,1,3分宗法制的内涵与特点2015江苏单科,1,3分分封制必备知识篇固本夯基【考点集训】考点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纟需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这表明当时()A.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B.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C.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D.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答案D2.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

4、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3.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该观点主张()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B4.学者徐增阳在流动与农民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中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中央集权意识D.民族传

5、统美德答案B5.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周王直接控制地方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答案D6.春秋战国之际,“士庶合流”使士阶层得以扩大,大批的“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了“无定主”的游离状态的“游士”。大批“游士”的出现()A.促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B.反映了宗法制度走向崩溃C.表明官僚政治已形成 D.导致了国家政局日益动荡答案B考点二先秦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重农抑商政策7.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

6、),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的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主要说明()A.土地私有制逐步得到认可B.争霸战争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C.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D.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答案A8.周王灭商以后,在授土授民的同时,还把殷商遗民中从事手工业的一些氏族封赐给诸侯。如将条氏(编织工)等六族赐给鲁公,将陶氏(陶工)等七族赐给康叔。这一举措()A.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保证了官府手工业技术力量C.笼络了门阀贵族阶层 D.巩固了士农工商的社会体系答案B9.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

7、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答案B10.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答案C11.史记货殖列传载,战国晚期“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

8、起,富至巨万”。这反映出当时冶铁业()A.对生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成为有一定实力的独立生产部门C.是社会下层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径D.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稳定答案B12.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形成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答案B考点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及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13.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其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

9、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答案C14.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士”在中国史上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这主要是在强调这一文化传统的()A.本土性B.多样性C.凝聚性D.连续性答案D15.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A.道家 B.法家C.儒家 D.墨家答案A16.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10、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B.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克己复礼的思想D.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答案D17.“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18.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从十多万片甲骨中精选41 956片分类编排,共分成奴隶和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农业、商业、建筑、天文历法、祭祀等21个类别。由此可推知()A.史

11、家的研究大都具有主观偏见B.甲骨文已是成系统的文字C.当时已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D.当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答案B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

12、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8分)答案(1)背景:礼乐传统;(2分)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3分)思想活跃。(2分)(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2分)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2分)积极入仕,以礼治国;(2分)人人都践行周礼。(2分)应用创新篇知行合一【应用集训】1.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A.姜寨遗址与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B.远古炎黄传说与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C.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D.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答案D2.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据下表可知

13、当时()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A.出现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B.神权色彩异常浓厚C.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D.儒家思想已经形成答案C3.下表为不同史籍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吕氏春秋观世“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史记周本纪“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史记殷本纪A.

14、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答案D4.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答案D【五年高考】考点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6江苏单科,1,3分)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答案D2.(2015

15、江苏单科,1,3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3.(2019课标,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4.(2017课标,24,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

16、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5.(2016课标,24,4分)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考点二先秦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重农抑商政策6.(2019江苏单科,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

17、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7.(2017江苏单科,1,3分)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答案B8.(2019课标,24,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D9.(2018课标,24,4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

18、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10.(2017课标,24,4分)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11.(2015课标,24,4分)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19、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C考点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及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12.(2017课标,24,4分)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13.(2015四川文综,1,4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答案B14.(2015课标,24,4分)古代儒家

20、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15.(2019天津文综,12,15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据论语孟子(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8分)材料二“万乘之

21、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韩非子(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7分)答案(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

22、,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课标,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2.(2018课标,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

23、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3.(2015浙江文综,14,4分)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4.(2014课标,24,4分)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答案C5.(2014广东文综,12,4分)“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

24、农具答案A6.(2013课标,24,4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7.(2013广东文综,12,4分)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答案B8.(2013海南单

25、科,2,2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答案B考点二先秦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重农抑商政策9.(2013江苏单科,1,3分)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

26、B10.(2012江苏单科,2,3分)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答案C11.(2010浙江文综,15,4分)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答案B考点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及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12.(2013江苏单科,2,3分)从甲骨的刻符、

27、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楷体汉字执王臣劓甲骨文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答案D13.(2012江苏单科,1,3分)“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答案A14.(2013江苏单科,21,6分)(节选)家

28、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

29、主要内容。(3分)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15.(2015山东文综,13,4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答案C16.(2014山东文综,13,4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A17.(2010浙江文综,13,4分)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

30、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答案A【三年模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1.(2020届江苏扬州中学10月检测,1)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我们通过甲骨文可以()A.了解商朝的社会历史B.研究书法发展的历程C.确定中华文明的源头D.印证汉字是最早文字答案A2.(2020届江苏百校大联考第二次考试,1)西周时期的姬姓诸侯国往往建立在交通要冲地带,它们不仅承担控制四方、拱卫王室的任务,而且在空间上对非姬姓封国形成分割之势,监视

31、并牵制非姬姓封国。这表明,西周()A.血缘政治高于地缘政治B.王权衰微的趋势日益明显C.极力控制诸侯争霸局面D.消除了地方分权割据隐患答案A3.(2020届江苏无锡天一中学10月调研,1)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出宗法制的作用是()A.维护社会的安定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区分血缘的远近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答案A4.(2020届江苏南通启东期中,1)辟雍是西周时期布政和举行大典活动的场所。五经通义:“天子立辟雍者何?所以行礼乐,宣

32、教化,教导天下之人,使为士君子,养三老,事五更,与诸侯行礼之处也。”由此可见,西周辟雍()A.通过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B.用教化来加强集权统治C.为了保证统治阶级内部稳定D.兼有政治和社会的功能答案D5.(2020届江苏百校大联考第二次考试,2)2018年12月,流失海外一百多年的圆明园文物西周晚期青铜器“虎鎣(yng)”(见下图)回归祖国,其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作为实物史料,它可以直接用来研究()A.古代冶金业的生产技艺B.西周家庭手工业的进步C.农业灌溉技术的新发展D.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答案A6.(2020届江苏扬州中学10月测试,17)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

33、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B.小农经济具有很大的脆弱性C.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非常简单答案A7.(2020届江苏泰州中学10月测试,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及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内容的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8.(2019江苏七市5月,1)在周代,属于不同宗系、处于不同等级的人,按照尊卑

34、亲疏关系的不同,遵守各不相同的礼仪,拥有各不相同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复杂而制度化的等级关系()A.实现周朝的中央集权B.强化国人的角色意识C.促进贵族内部的平等D.造成宗法制度的衰落答案B9.(2019江苏苏北三市1月,1)下图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其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铭文虽然简略,但日期(甲子日)、时间(早晨)等都与典籍记载完全一致,证明了典籍记载武王克商的牧野之战确为信史。这说明()A.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B.解释历史需要不断更换视角C.确认历史事实需要多重证据D.考证史料需图片文献相结合答案C10.(2019江苏无

35、锡1月,2)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重要B.粮食产量的稳定C.生产技术的成熟D.生产效率的低下答案A11.(2019江苏如东一检,1)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A.精耕细作的发展观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C.和谐统一的生态观D.人定胜天的世界观答案C12.(2019江苏南通1月,1)中国通史中写道,他曾经三次担任齐国稷下

36、学宫的学宫长,其主张在儒家中显得非常另类。他认为需要用礼仪来教导民众,同时还需要用法令来制约民众。虽然他不能入孔庙配享孔子的荣誉,但他的思想却融入到中国古代的统治术之中。这里的“他”应是()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B13.(2019江苏泰州1月,1)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这一言论的主要背景是()A.小农经济趋于鼎盛B.礼乐制度走向瓦解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D.节俭恭顺蔚然成风答案B14.(2018江苏南通等七市5月,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

37、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A.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答案C15.(2018江苏南京、盐城、连云港3月,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侯之叔)于曲沃。师服预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师服意在()A.离间宗亲关系B.取消分封制度C.维系统治秩序D.建立中央集权答案C16.(2018江苏南京5月,1)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

38、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以上两者都强调()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答案A17.(2018江苏苏锡常镇5月,2)法国人权宣言称:“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下列与此类似的先秦思想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兼爱、非攻、尚贤”C.“不尚贤,使民不争”D.“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35分)1

39、8.(2020届江苏连云港赣榆期初,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材料二西周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

40、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材料三除了向周边部族征战,西周很少发生战争或动乱,到第十任天子周厉王发生“国人暴动”时,西周已基本上稳定了200余年。西周是在统一局面下实行地方分权,诸侯掌握着地方的军事和财政,但至少200年还没有一个诸侯搞分裂。这是为什么呢?(1)材料一反映了商朝哪些历史信息?(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4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为什么200年没有出现诸侯分裂和政局动荡的局面?(5分)答案(1)继承制度不健全;争夺王位的斗争激烈;政局动荡。(3分)(2)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促进了统一的奴隶制度的建

41、立和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4分)(3)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周王室实力强大,诸侯实力相对弱小;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观念,形成了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5分)19.(2020届江苏淮安期初,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期的管子说:“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也说“富国以农”“事本而禁末”。材料二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

42、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3)尽管在中国古代,农民“春耕夏耘”,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5分)答案(1)生产力发展,封建生产方式逐步产生;井田制逐渐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小农经济模式出现;新兴地主在政治上逐步掌握统治权;争霸战争需要发展农业生产。(4分)(2)农

43、业与家畜饲养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4分)(3)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农民的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赋役负担沉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受高利贷盘剥。(5分)20.(2020届山东等级考模拟,16)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材料二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4分)(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6分)答案(1)态度:荀子主张贵贤、敬贤,慎子主张尊君轻贤。(2分) 目的:为君主治国提供用人建议。(2分)(2)墨子和李悝主张用人不论出身,以才能和功劳为用人标准。(2分)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织和军功爵的举措,(2分)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