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34货币与赋税制度一、选择题1.汉武帝初,中央政府特别发行了一种区别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称为“白金币”,形状为圆形龙纹币、方形马纹币、椭圆形龟纹币,分别等值于在市面上流通的三千、五百、三百铜钱,面值远远高于当时普遍流通的银、铜的自然比价。朝廷这种做法()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C.使中央垄断了铸币权 D.保障了商品市场稳定2.唐朝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已出现“柜坊”“飞钱”等金融元素。北宋时,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主要包括茶引、盐引等期票类交引和交子、会子等汇票类兑换券两种类型。这一变化说明()A.交通迅速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2、.商业信用体系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A.体现了自由贸易的精神B.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C.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D.不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役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役制度的弊端在于()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B.赋役沉重,百姓
3、困苦C.单一税种,没有差等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5.下图反映了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据此推断,1720年以后图示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赋役制度改革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井田制、授田制、均田制到两税法,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四种税制。皇帝根据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分配土地的多少以及税收负担的多少,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勾结,逃避税收。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纳税收。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完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伸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黄宗羲在明夷待
4、访录中列举了从唐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鞭法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提出了并税式改革导致税上加税、愈演愈烈的著名命题,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得以整编简化,但随后这些名目繁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赋税持续攀升。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摘编自张学博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三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就曾倡议仿行印花
5、税。申报东方杂志等媒体刊登了一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清政府推行分税制的改革目标并未实现,却有利于规范和统一税收制度,清末税制改革遭遇重重阻力,许多新的税制在筹议、设计、立法甚至推行中纷纷流产,由于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狐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摘编自龚汝富等辛亥革命前后税制改革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制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
6、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3)综上所述,谈谈从中国历史上税制演变中得到的启示。考点规范练34货币与赋税制度1.A根据题干材料“中央政府特别发行了一种区别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称为白金币面值远远高于当时普遍流通的银、铜的自然比价”,可知中央用不等值的金属货币换取等值的货币,属于中央对财富的掠夺,故选A项;“中央政府特别发行了一种区别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仅是一种经济政策,无法体现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题干材料“区别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反映了地方也有铸币权,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D项,排除。2.C题干材料中从“金融元素”到“信用票据”“信用货币”的变化反
7、映的是信用体系的变化,且由题干材料“商业发达城市”“交子”“会子”等,可知是在商业领域,因而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商业信用体系的发展,故选C项;“信用票据”“信用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交通迅速发展的产物,排除A项;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并未完成,排除B项;唐宋时期统治者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而且商业信用体系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政府政策的产物,排除D项。3.B题干材料中“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的协议规定有利于美国倾销商品,故选B项;题干材料中“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的协议规定不符合自由贸易精神,排除A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属于资
8、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使世界经济制度化、体系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排除D项。4.B根据题干材料“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可知古代赋役制度的弊端在于赋役沉重,人民困苦,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进行赋役制度改革,故排除A项。中国古代赋税种类多样,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D项,故排除。5.A根据题干中的图示,可知1720年以后,人口增长较快,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清政府改革赋役制度,将丁银分摊到田赋中,这使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故A项正确。B项题干图示无法体现,排除;C项与题干图示无关,排除;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6.参考答案:(1)基本特征:以土地为核心,农民是税收主要承担者;呈现出家国不分的皇权专制特征;循环往复、不断累加;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弛。(2)背景:列强的侵略及战乱造成财政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民族工商业不断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税收理论的广泛传播;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统治危机加深;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的推动。(3)启示:税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标本兼治;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加强税法宣传和纳税教育,营造和谐的税收环境;积极发挥税收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