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B.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2.2020吉林长春质监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数亿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A.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B.科技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C.生产力发展成
2、就巨大D.“左”的思想指导经济建设3.2020山东高三统考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仍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4.2020皖江联盟联考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三自一包”即扩大自留地,发展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中共中央通过这一经济建设方针,旨在()A.撤销人民公社体制 B.改革经济体制C.全面纠正右倾错误 D.调整国民经济5.2020广东惠州第二次调
3、研1981年,在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首钢实行承包制。当年在全行业减产的情况下,首钢上缴定额包干2.7亿元后,仍留利4 000多万元。此举在当时有利于()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6.2020河南洛阳第一次联考198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改革农产品统购统派制度,粮食、棉花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生猪、水产品和大中城市、工矿区的蔬菜也逐步取消派购,允许自由上市,按质论价。这些政策 ()A.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D.确立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7.202
4、0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质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4.2%上升到1991年的59.2%。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所占的比重由1990年的64.5%下降到1995年的60.3%,林牧渔业则由35.5%上升到39.7%。这说明()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农民从温饱迈入小康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8.2020安徽示范高中名校联考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情况,据图分析可知()注:恩格尔系数指家庭食品支出与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值。A.改革开放促进人民生活改善B.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C.城市经济的发展滞后于农村D
5、.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经济发展9.下表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部分立法情况,这反映出 ()名称开始施行时间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界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1998年规定了经营者自由定价的基本原则、价格主管机关的职责、价格的总水平控制等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主要规范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违约责任等问题。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B.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C.国有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D.有关经济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10.2019河南郑州一中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6、,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A.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D.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11.2019山东泰安期中“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中华人民共和国156个重点项目工程(实际施工150项),史称“156项工程”。该工程涉及钢铁、煤炭、冶炼、发电、造船等众多工业领域。它的实施()A.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B.造成了对苏联技术的长期依赖C.影响了此后中国的工业体系D.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12.2019福建闽侯二中等五校联考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
7、见证与缩影。图1的取消以及图2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图1粮票图2股票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D.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率团访苏,到1954年10月赫鲁晓夫率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庆典,中苏之间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协定,至此,苏联援华项目共计156项。1955年3月,中苏双方又签署了新的协定,包括军事工程、造船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等建设项目共计16项。1955年通过口头
8、协议又增加2项。前后共确定174项工程。经过反复核查调整,最后确定为154项。因计划公布156项在先,故通称为“156项工程”。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经过反复论证,“156项工程”中最后实际投入施工建设的共计150项。摘编自王奇“156项工程”与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评析 材料二1978年,中国政府派出多批高级官员去东欧、日本和西欧等地考察。34月,林乎加率领代表团访问日本,考察了日本从经济管制、中央计划经济、配给制和价格管制的战时经济,转向更加自由和更有活力的民间经济的发展过程。56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领代表团访问欧洲五国,看到了这些国家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以及工人的整体生产效率。1
9、978年底,邓小平说,“最近我们的同志去国外看了看。看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多么落后”“必须承认自己落后,我们的很多做法都不对头,需要加以改变”。摘编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6项工程”的特点及实施意义。(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中国政府派出多个代表团出国考察的背景和作用。(13分)14.原创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部分年份中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所占比重(单位:%)统计表年份国有经济(1993年之前为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城乡个体经济其他经济197978.4721.53198174.7624.620.040.581
10、98373.3625.740.120.78198564.8632.081.851.21198759.7334.623.642.01198956.0635.694.813.44199156.1633.004.836.01199346.9534.027.9811.05199533.9736.5912.8616.58199725.5238.1117.9218.45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等整理统计表中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概括指出材料中的一条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提取信息准确,阐释有据,逻辑严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湖北黄冈质检1953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为36
11、7.4亿元,其中纺织工业产值99.1亿元、食品工业产值80.9亿元。这表明当时中国()A.工业对农业依赖程度较高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果斐然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经济发展完全契合现实需要2.2020陕西五校第一次联考1953年至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年均达到92.36%,高于经济恢复时期年均84.7%的水平;消费资料所占比重仅为7.64%,较经济恢复时期的15.3%有较大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发展加大消费资料供给B.经济建设深受外来模式影响C.生产关系变革减少进口需求D.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已被打破3.新角度1952年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为80元,1957年为1
12、08元;城镇居民1952年为154元,1957年为222元;农村居民1952年为65元,1957年为82元。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国家()A.在工业化的同时注意改善民生B.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基本完成C.以牺牲农村来促进城镇的发展D.吸取了苏联建设中的成功经验4.2020河南洛阳第一次联考1961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商业四十条和手工业三十五条两份文件,要求把过去撤销或合并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恢复起来,允许个体手工业者自产自销,自由支配个人的收入。这些做法()A.是对农村经济政策的初步调整B.是对三大改造的进一步深化C.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宣告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结束5.2020河南信阳一中
13、阶段性检测196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批准在全国试办12个托拉斯。之后,建立了一批专业性大公司。中共中央实行这一措施意在()A.纠正农村工作失误B.缓解因经济困难带来的严重损失C.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专业市场D.利用有利国际形势发展外向型经济6.2020辽宁五校协作体期中联考19781980年, 我国外事活动频繁。工商管理考察团赴美国重点考察了其管理教育问题;经济学家于光远等人前往匈牙利考查其经济体制;国家经委代表团访问西德、瑞士、奥地利等国,重点考察了西欧的企业管理问题。上述活动()A.有利于人们更新对现代化的认识B.标志着对外开放格
14、局初步形成C.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表明外交的重点转向西方国家7.2020陕西百校联盟一模1984年广东画报报道:个体户高德良的“周生记太爷鸡”生意兴隆,但因雇工人数招来麻烦,被指责为“资本家剥削”,备感压力的高德良做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上书国务院,吁请开放个体户雇工人数限制。这反映出()A.新闻报道影响社会观念B.社会舆论左右政策走向C.私营经济得到政府认可D.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8.2020河南重点高中联盟联考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专业户、经济联合体和乡镇企业,扶植农村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等第二、三产业,使农村经济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
15、代化转变。据此可知,当时()A.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B.农村仍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C.农民生产自主权得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9.1998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升到88.8%,出口额达1 615.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5.7倍,其中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这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A.实现了各产业协调发展B.工业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增长C.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D.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10.2020四川南充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新角度1958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1984年国务院发出
16、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2006年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指出“大城市要积极稳妥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户籍问题”。这说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B.农村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C.城乡差距和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D.社会管理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11.2020江西吉安一中模拟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在我国农村涌现,有流通领域的国营公司、代销社和新组建的各种专业公司与农户的联合,有国家设在农村的技术推广单位和农垦企业与农户的联合等。这种现象的出现()A.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不足B.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农村
17、的扩展C.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D.加快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12.2019四川广安、眉州、内江、遂宁一诊下面为19581963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以1952年为100)。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年份195819591960196119621963农业127.8110.496.494.199.9111.5轻工业245.0298.9269.5211.2193.5198.0重工业555.4822.81 035.5553.5428.3487.6A.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B.工业化建设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国家政策主导了经济运行的方向D.始终贯彻综合平衡的经济方针二、非选择题(第1
18、3题25分,第14题12分)13.原创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政府下令“全国公务人员、各学校教职员及学生须一律服用国货,绝对禁止服用非国货服装”,并组织、鼓励企业参加国际上举办的产品展览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收回关税主权并先后三次修改和提高进口税率;同时,通令全国所有厘金及由厘金变名之税等一律废除。1936年开始筹划以军事工业、重化工业为重点的国有企业体系建设并初见成效。摘编自张志伟、赵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有经济政策及其揭示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业化演进的因素开始由单一因素转变为多元
19、因素。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促进了以个体工业与私营工业为主的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三资”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重工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轻工业整体上也有较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旧的工业产业结构,并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广泛兴起。摘编自任保平新中国60年工业化的演进及其现代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发展工业的背景和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有利因素。(13分)14.1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干部标准的演变阶段干部标准20世纪50年代要为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培养出大批坚决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红色专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继续执行“又红又专”的干部标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982 年,“四化”方针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党章中关于“党的干部”的核心内容。 20世纪90年代党适时向全党和广大干部提出了“高素质”和“以德为先”的标准要求。1996年6月21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重要讲
21、话,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21世纪以来2013 年 6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据卜昭滔新中国成立以来干部标准的历史演变及启示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B根据材料可知,国防工业的新建项目主要安排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一五”计划时期按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工业布局,故B项正确。2.C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三
22、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这些举措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中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中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所提高,A项表述不全面,排除;B项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一致,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3.C本题考查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于是出现了材料中的变化,故C项正确。4.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此中共中央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项正确。5.C本题考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
23、“1981年首钢实行承包制。当年在全行业减产的情况下,首钢仍留利4 000多万元”可知,首钢实行承包制后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这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C项正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项错误。首钢实行承包制,但其仍是国有企业,D项错误。6.B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材料可知,中共中央实施的这些政策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人民公社体制于1983年取消,A项排除;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D项错误,排除。材料没
24、有涉及农业生产现代化的信息,排除C项。7.A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材料中的数据可知,乡镇企业总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占比显著增长,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的占比下降、林牧渔业的占比上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因此本题选择A项。材料反映不出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B项排除。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于21世纪初,C项错误。农村人口的转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8.A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影响。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9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
25、变化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A项符合题意。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上看不出当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缩小,更不能说明城市经济的发展滞后于农村,B、C两项不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D项说法不正确。9.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一套与其相适应的完善的法律制度去维护市场秩序,以保障经济良好运行,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排除A项;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排除C项。10.C中华人民共
26、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为适应当时复杂的经济成分,恢复和发展经济,中央政府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故C项正确。11.C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的实施与苏联的巨大援助密不可分,苏联所采用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及其建立的整个工业体系都影响着刚刚踏上工业化道路的中国,C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开始前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完成,A项错误。随着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逐渐摆脱了对苏联技术的依赖,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与一系列民主国家及新兴独立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D项错误。1
27、2.D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必需品需要用票证换取,图1即是当时使用的粮票,图2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新事物,图1的取消和图2的出现体现了经济体制的变化,D项符合题意。13.【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苏联援华项目共计156项”“包括军事工程、造船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等建设项目”“经过反复论证”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项目数量、侧重点、审慎程度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一五”计划、国防、工业生产技术、工业面貌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978年”“考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到了这些国家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等并结合
28、所学知识,从计划经济的弊端、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科技革命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答案】(1)特点:项目数量多;重点在重工业领域;反复论证,以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6分)意义:推动了我国“一五”计划的开展;加强了国防;提升了我国的工业生产技术;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6分)(2)背景:当时计划经济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9分)作用:认识到我国的落后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推动了改革开放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4分)14.【解析】解答本题先弄清楚材料基本内容,如城乡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所占比重快速增
29、长,再抓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如1979年和1993年,联系所学知识如经济体制改革、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等,然后从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进行阐释。【答案】示例一信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2分)阐释: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展开,从而使城乡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出现并不断得到发展。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1992年,中国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10分)示例二信息: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得到调动。(2分)阐释: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30、,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0分)1.A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1953年我国纺织工业产值和食品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较高,这两个行业的原料来源于农业,这表明当时中国工业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较高,A项符合题意。由材料得不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果斐然,B项不正确;材料仅提供了全国工业总产值以及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的产值,据此得不出当时中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结
31、论,C项不正确;“完全契合现实需要”的说法绝对,D项不正确。2.B材料显示1953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进口比重远远高于消费资料的进口比重,这是由于当时我国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故答案为B项。A项史实错误。材料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无关,C项错误。19531957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并没有被打破,D项错误。3.A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由材料中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的增长情况可知,国家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意改善民生,故A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在1952年已完成,排除B项;单从城镇与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增长情况不能看出以牺牲农村来促进城镇发展,排除C项;D项与题意
32、不符,排除。4.A结合材料可知,1961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恢复农村供销合作社,允许个体手工业者自产自销、自由支配个人的收入,这反映了对农村经济政策的初步调整,A项正确。三大改造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B项与此不符,排除;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拉开,C项错误,排除;此时人民公社体制尚未解体,D项错误,排除。5.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试办托拉斯是对工业管理体制的调整,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缓解因经济困难带来的严重损失,故选B项。材料与农村工作无关,A项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6.A根据材料“19781980年”“工商管理考察团赴美国重点
33、考察了其管理教育问题”“经济学家于光远等人前往匈牙利考查其经济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这些活动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有利于中国人更新对现代化的认识,故A项正确; 由材料得不出B项结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于1992年,C项排除; 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7.D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材料可知,高德良的呼吁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关于生产关系的问题,企业扩大再生产受阻,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D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B项中“左右”的说法不妥,排除;由“吁请开放个体户雇工人数限制”等信息可知,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34、,排除。8.C国家出台的政策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得以扩大,故C项正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仍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故A项错误;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9.B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1998年我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升,机电产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这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有了高质量增长,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加,并未涉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不能得出各产业协调发展的结论,故
35、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工业布局问题,故C项错误;我国在“一五”计划完成后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故D项错误。10.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民进入城镇打工,国家适时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农民工的落户问题,这是社会管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D项正确。11.A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有了极大提高。但家庭分散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无法有效抵御自然和社会的双重风险,因而出现了“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这些组织的出现有利于拓宽农村经济的开发领域、提高商品生产的组织程度,一定程度上弥补
36、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A项正确。12.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1960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为此,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好转,这说明国家政策主导经济运行的方向,故选C项。“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建设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3.【解析】本题主要对比考查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展。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措施和所学知识,从抵制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推动
37、中国经济近代化和为全面抗战奠定物质基础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开始由单一因素转变为多元因素”“以个体工业与私营工业为主的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重工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轻工业整体上也有较大的发展”等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内外环境、领导核心、经济政策等角度概括即可。【答案】(1)背景:巩固政权的需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外国的侵略。 (6分)作用: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为全面抗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6分)(2)趋势:从以城市工业为中心发展
38、到乡镇工业、城市工业并存;工业化演进因素由单一走向多元;工业化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工业结构由以重工业为主转向重、轻工业并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8分)有利因素: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领导核心;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工业政策;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5分)14.【解析】干部标准的演变是本题的主线。据材料可知,干部标准的演变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更具有内部关联性,本题可以从干部标准的演变既一脉相承又体现了时代要求、干部标准变化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干部标准受到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等角度进行阐述。 【答案】示例一论题:干部标准的演变既一脉相承又体现了时代要求。(2分)阐述:20世纪5
39、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受到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的影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干部选拔一方面延续了“又红又专”的意识形态标准,另一方面突出了20世纪50年代“培养出大批坚决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红色专家”的标准。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需要,干部选拔突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8分)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干部标准的演变始终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宗旨,但也体现了时代要求。(2分)示例二论题:干部标准演变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2分)阐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到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纯粹性,为迎合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需要,党中央继续执行“又红又专”的干部标准。20世纪90年代,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推进,党中央提出了“高素质”和“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21世纪以来,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强,党中央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8分)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干部标准的演变受到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