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蚌埠第三中学 2020-2021学年度 第二学期 教学质量检测2021.052022届 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文科)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
2、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1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这表明( )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B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 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21930年8月,中共中央指出:“中央考虑到客观条件业已成熟,认为必须积极准备武汉和南京的暴动,尤其是组织作为决定暴动胜利前提的上海总罢工。”据此可知,当时中共中央A顺应了中国革命发展形势要求 B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结合C结束了“左”倾错误
3、的统治地位 D坚持“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模式31948年,“阿芙乐尔”号作为革命纪念舰永久性停泊在涅瓦河畔,并成为海军博物馆。这艘传奇的巡洋舰所见证的“革命”A导致了“帝国大厦的坍塌” B揭开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C开始了“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4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全国同胞发出呼吁:无论各党派间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携手共同救国。这一呼吁A加速了红军战略转移进程 B结束了国共两党对峙局面C适应了党的革命重心转移 D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如图漫画刊载于1926年中国农民
4、第3期。该漫画的创作旨在A提高农民参与革命的热情 B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C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6阿里斯托芬创作并于公元前423年上演的雅典喜剧云,讲述了斯瑞西阿得斯因他儿子参加赛马欠下巨额债务,父子去“思想所”同拜苏格拉底为师,改信云神取代对宙斯众神的信仰,学习“歪曲的逻辑”,试图通过诡辩打赢官司,免除债务。但最后官司失败,他们愤怒地烧掉了“思想所”的房子。这体现A人文精神占据主流地位 B雅典民众普遍怀疑神灵C雅典司法程序尚不完善 D社会公正尚能有所保证7如图为英国传教士施美夫考察福州后于1847年出版的福州日记节选。该记述A忽略了在华传教的主要思想障碍 B揭示了中国
5、佛道两教的渐趋衰落C印证了英国对华战争的主要目的 D改变了中英两国交往的历史方向8随着罗马国家版图的不断扩大及公民权、半公民权的授予,制定统一的法律来要求人们遵循成为必然要求。比如万民法的设立,调整了罗马公民与新征服地区人民的关系;比如“叛国罪”的实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表明罗马法的实施A有利于维护共和政体 B使公民具有了责任意识C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D调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9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发表讲话强调,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
6、个大国”的欧洲。这说明此时法国意图A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 B领导欧共体与美苏对抗C积极参加不结盟运动 D结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10在古代希腊,制定法律、审查执政官、执行司法权、使用陶片放逐法等权力皆由公民集体行使。服兵役是公民的绝对义务,大多数城邦禁止男子独身。这些现象产生的背景是A城邦至上理念盛行 B希腊地区战争频繁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城邦重视公民素质11从唐太宗时期开始,中书、门下省往往联合办公,官署即称为“政事堂”。后来,唐朝皇帝常常在上朝之后,召见尚书、中书、门下长官,共同讨论国政。这些情况表明A唐朝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B中央集权进一步发展C君主的权力受到极大制约 D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1
7、21923年,中共领导人之一的邓中夏指出:在中国受军阀与帝国主义两种惨酷压迫下,(中国共产党)一面仍集中精力继续为劳动(工人)运动筑下一个坚固不拔的深厚基础,一面却不能不分出精力从事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甚至于商人运动,为革命战线上添加几个有力的援军。这表明邓中夏A对近代中国国情认识较为客观 B要求进一步巩固革命统一战线C认识到苏俄革命道路存在缺陷 D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13美国宪法规定,在行政部门设立“单一行政官”制度,目的是为了确保法律得到有力的执行并对管理不善问责,确保所有内阁部门和机构统一按照总统的意愿执行法律,以消除执法和监管政策上的冲突。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破坏了宪法中权力制衡
8、的原则 B增强了总统对行政部门的控制C协调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D消除了执法和监管部门的分歧14武昌起义后,革命所需的各种开销急剧膨胀,但各国公使团强行决定,将中国各海关净存税款汇解上海,存入汇丰等三家外国银行,作为偿还外债之用。这反映出当时A列强明确支持清朝政府 B西方列强武装干涉中国革命C革命党否认不平等条约 D财政拮据致使革命面临危机15下图为莫斯科保卫战后中国抗日根据地印制的海报,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宣传工作动摇了日本的军心 B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变C中苏两国结成友好同盟关系 D反法西斯符合各国民众利益161919年6月,北洋政府内务部致信陆军部:“陕省近日邮件中发现一种印刷品署名士
9、兵领知,系真理社刊行,其中词意不外提倡共产及无政府主义。”这表明A北洋政府放松了思想控制 B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扩大C新思潮已被士兵广泛接受 D五四运动开始向士兵扩展17从1791年至1875年,法国先后制定了11部宪法。1875年宪法与此前创制的宪法相比,只是以三部宪法性文件规定了国家权力分配和运行,完全没有体现人权宣言的内容,但这部倒退落后的宪法却贯穿了第三共和国始终,稳定实施了65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法国A共和派的力量远远超越君主派 B人权宣言缺乏社会基础C巴黎公社捍卫了共和制的成果 D工业革命壮大工业资产阶级18晋察冀边区行政教育处审定出版的历史课本中,孔子被表述为“代表了贵族地主
10、,他看不起工农,说工农是小人”,王安石变法被表述为变法“并不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他提倡的保甲法,更是地主束缚农民的锁链”。这些表述A有助于对抗国民政府的“围剿” B体现了教材直接服务于抗战C渗透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D凸显了阶级斗争的严峻形势19习近平主席在某国际组织上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着力发展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这反映了新时期的中国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推动建设一个新型国际关系C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 D打破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局面20虽然从形式上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受到
11、共产国际的极大影响,但其反映的诉求却完全是中国的,现阶段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凸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C以中国现实的政治需要为依据 D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1清代军机处不在中央机关之列,军机成员是特旨指派兼职的,这就使得军机大臣的地位具有不固定性。军机处的满汉成员只能查阅本民族文字的奏章;军机大臣钤封印信,也必须在几方监督下进行。这些做法主要目的是A为了君主全面控制朝政 B削弱军机大臣的职权C提高中央权力运行效能 D缓解满汉贵族的矛盾22孙中山提到:“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
12、,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伏得住。”让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的主要原因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 B代理人统治的实现C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D清末“新政”的实施23光荣革命后,国王威廉因不满托利党人转而任命辉格党组成了一党内阁。至. 1700年,辉格党阁员有的辞职,有的被国王罢免,空出的职位先后为非党派者、托利党人和王室宠臣所占据。这说明当时英国A两党政治制度成熟 B议会至上的原则尚未确立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D国王的行政权力相对较大241954年10月,周恩来把资本主义国家分为三类:印度等新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和西北欧国家为代表
13、的“和平中立派”,英、法等国为代表的“维持现状派”,美国为代表的“主战派”,并强调对这三类国家要加以“区别对待”。这一策略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适应了工业化建设需要C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 D体现了全方位外交政策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2分。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 25(18分) 民主化道路的选择是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探索的重要主题之一,据此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英国)政权的外形虽没有
14、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国王和议会交换了位置,国家主权的重心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一个人的统治让位于一群人的共同执政,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宪政国家由此诞生。 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 材料三 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 王希原则与妥协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
15、不同?(6分) (2)材料二论述的是哪一事件?用所学史实解释“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6分) (3)依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的创新表现。(6分)26(18分)封禅泰山和祭祀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巨大思潮,泰山在东方的特殊地理位置,让具有尚东意识又一心想成仙的汉武帝对齐地、东方有着特殊的向往之情。“缙绅之属皆望天下封禅”的愿望又直接促成了汉武帝的封禅之行。自元封元年(前110年)起,汉武帝先后八次东封泰山。 贞观六年,平突厥,年谷屡登,群臣上言请封泰
16、山。太宗曰:“议者以封禅为大典。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阙封禅之礼,亦可比德尧、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修封禅之仪,亦何异于桀、纣?” 据荆荣娜秦汉封禅研究和旧唐书礼仪三整理 材料二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自汉以来,历代都有祭祀黄帝陵的记载。1937年清明节,为唤起四万万同胞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派代表共赴黄帝陵,分别宣读祭文,公祭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据网络材料整理(1)据材料,指出汉武帝和唐太宗对封禅的态度,这反映出两者治国理政的理念有何不同?(12分)(2)据材料二,概括1937年祭祀黄帝陵的历史意义。(6分)27(16分)外交是
17、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
18、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
19、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从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一次,分析形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6分)蚌埠三中高二年级5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B2D3B4C5A6D7A8C9A10A11A12A13B14D15D16B17D18C19B20C21A22C23D24B25(1)特征:人民主权(2分)不同: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4分)(2)英国颁布权利法案。(2分)“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即依然有国王、议会,议
20、会有上院和下院。“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是指此前国王权力高于议会,此后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4分)(3)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政府体现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6分)26(1)态度:汉武帝热衷封禅泰山;唐太宗不主张封禅泰山。(4分)不同:汉武帝尊奉“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借助于迷信鬼神和方术巩固统治;好大喜功,热衷于开疆拓土,宣扬文治武功。唐太宗奉行“民本”的治国思想,反对浪费和铺张,体恤民情;实施“德政”,注重身体力行。(8分)(
21、2)意义:有利于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团结中华民族共同抗战;有利于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塑造;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弘扬。(6分)27(16分)(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热衷于形式上的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军事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4分)评析: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但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6分)(2)(6分)选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选答二:20世纪的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选答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建议:通过外交转型保护国家利益,和平外交,不称霸;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积极外交,通过一路一带,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