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7课 忽必烈改制.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84862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7课 忽必烈改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7课 忽必烈改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7课 忽必烈改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7课 忽必烈改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7课 忽必烈改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7课 忽必烈改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7课 忽必烈改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7课 忽必烈改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第7课忽必烈改制在成吉思汗掀起的草原风暴摧垮中原之后,元朝变通创新,废旧俗,立新法。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元朝何以能够“改就亡国之俗”,转而以“农桑为立国之本”?忽必烈改制的最大成效是什么?一、选择题1(2013安庆一模)中国有超过4 000年的文字记载历史,而记载台湾岛的文献距今1 700年,那是三国时期吴国人沈莹对东南沿海风土人情的记录,书名为临海沙土志。而最早将台湾纳入中国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是()A三国B隋朝C元朝D清朝解析:忽必烈首次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答案:C2下图是元世祖忽

2、必烈,1260年他继承汗位,建年号“中统”,这一年号体现了忽必烈()A称雄四方的野心 B问鼎中原的决心C对汉文化的仰慕 D游牧民族的胸怀解析:“中统”意在强调新政权位居中朝正统、天下一家的地位,也表明他以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的决心。答案:C3(2013合肥模拟)“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由此可见,元朝的行中书省()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确保了地方的独立性对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影响深远A B C D解析:材料中的“凡有重大军事,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表明行中书省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的,而“

3、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仿中书省建制”则说明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元政府实行行省制度,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管辖,而不是确保地方的独立性。说法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4(2013青岛检测)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一方针标志着蒙古汗国国策逐渐转变为()A改行汉法 B工商立国C游牧经济 D农耕文明解析:忽必烈改制主要是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而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即农耕文明。答案:D5下列最能说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原理的是()A蒙古族采用“汉法” 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C元朝实行民族分治 D元朝的民族融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4、的分析、理解能力。蒙古族采用“汉法”反映出为适应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蒙古族被迫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答案:A6下列对“汉法”与“旧俗”斗争结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B社会进步是在不断斗争中前进的C“汉法”与“旧俗”的性质相同D落后的民族必将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史实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对“汉法”的先进性和“旧俗”的落后性的认识。这样,A、B、D三项的正确性就可以判定。C项不正确。答案:C7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最突出的特点是()A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管辖下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C为我国明清以来的行政划分奠定了

5、初步基础D拓展了疆土,使疆域变得空前广大解析:元朝行省制度的产生有效遏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答案:B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忽必烈竭力维护蒙古贵族利益,实行民族分治,将元朝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除蒙古族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汉人(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以及云南、四川人等)、南人(原南宋境内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四等。他在元大都皇宫内引种漠北“誓俭草”,以“示子孙无忘草地”。请回答:(1)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巩固统一,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设宣政院,管理全

6、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加强对地方的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设官治理开发云南行省。其他:实行兵民分治,废除世袭。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答案:忽必烈竭力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忽必烈在推行汉法的同时不忘蒙古渊源的心态。(3)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样评价元世祖忽必烈的。答案:元世祖在统一过程中,挥戈征杀,给人民带来痛苦,也在一定时期内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促进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民族融合,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元世祖在多民族统一与巩固上所做的贡献,是应肯定的。元世祖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加剧了民

7、族矛盾,导致人民反抗,这是他的阶级性所决定的。但他重视农业,凿通运河,开辟海运线,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加强对外交往;重视科技文化,任用郭守敬编订历法主持天文测量。元世祖功大于过,是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军事家。我们要全面对他进行评价,不能因片面而否定他的主要政绩。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朝初年,一位蒙古贵族奏曰:“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元史材料二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材料三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

8、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勤惰。元史食货志农桑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观点?从材料二、材料三看,元朝统治者采纳这种观点了吗? (2)材料二中“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依据是什么?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 (3)材料三中元世祖“俾民崇本抑末”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二、材料三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不难回答;第(2)问结合行省制度的有关史实来回答;第(3)问考查元世祖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答案:(1)认为汉人对“本朝”无益,要彻底排斥汉人,把农耕地区全部变成牧场。没有采纳。(2)元朝中书省是

9、全国最高行政机关,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3)元世祖让有关部门搜集古今农书,采集民间的实践经验编成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派遣农官到各地检查,把农业生产好坏作为评定地方官政绩优劣的一个依据。(4)元朝社会经济全面复苏,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管理,促进了民族交往,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1263年又下令:“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1270年又下令:“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1)从材料一中的图片你能提取到哪些信息?元代

10、墓葬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解析:要仔细分析图片含义。答案:蒙古文化习俗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这一变化反映出落后民族征服先进地区之后,必然会被被征服地区的先进文明所征服。(2)根据材料分析汉法对蒙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主要结合提取的信息来分析影响。答案:蒙古族在入主中原后,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确立了以农桑为立国之本的国策,并注意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同时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也因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忽必烈在经济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解析: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答案:确立农桑立国方针,开始向农耕文明转变;保护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机构

11、和制度;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编辑农书农桑辑要。1蒙古政权的社会管理制度成吉思汗时期全面实施千户制,将全蒙古划分为95个千户,分别授予开国有功的功臣,令世袭管领。千户制是打破旧有的部落组织而建立起来的,它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单位。通过千户制,全蒙古百姓都被纳入千户之内,并被固定在指定牧区内,不得任意移动,户口登记入册;凡年满1570岁的男子都要服兵役,并随时根据国家命令,自备马匹、兵仗、粮草,由千户、百户长带领出征;所有男性公民,“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既是牧民,又是战士。忽必烈改制中实行了军民分治,千户制度作为军事制度保留下来,总归枢密院管辖。2宣政院的设置宣政院既是处理全国佛教事务的权威组织,又是吐蕃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最高长官是“帝师”,其余官职,由帝师“辟举”。其“居第二者”亦“以僧为之”,实行“军民通摄,僧俗并用”的方针。在地方行政机构中,从宣慰使,至万户、千户,也由帝师举荐,交元廷批准。各地官员,虽可世袭,但任免、升迁、更代都须由中央同意才能决定。它是根据吐蕃的特殊情况而制定的特殊政策。-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