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巴音郭楞州库尔勒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在我国,很多姓氏的宗族很看重修族谱,修谱往往讲究族系传承和辈分排序。这种重视修族谱的观念与下列哪一个古代政治制度有关A. 世袭制B. 礼乐制C. 宗法制D. 分封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很多姓氏的宗族很看重修族谱”体现出血缘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如认祖归宗、家谱、祭祖、家族、祠堂、父辈称呼等都与宗法制有关,故C项正确;“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
2、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故A项排除;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故B项排除;D项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一幅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皇权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皇权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皇权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
3、加强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3. 有史学家认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是指A. 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B. 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既保证了皇权独尊,又使宰相能各司其职D. 既保证了中央集权,又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答案】C【解析】【详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地方管理无关,不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故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的独尊地位,但并没有彻底消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独尊,又将相权一分为三,使各省长官能各司其职,故选C项;三省六部制并不能消除地方割
4、据的隐患,故排除D项。4. 公元前508年,雅典公民大会召开,大会投票表决威胁城邦民主的人。公民庇特拉的名字被刻在陶片上,他的得票超过了半数。这样,他将面临A. 当选执政官B. 流放国外C. 进入十将军委员会D. 成为公民大会轮值主席【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公民庇特拉的名字被刻在陶片上,他的得票超过了半数”,按照陶片放逐法,他将面临流放国外,故选B;受到陶片放逐法处理的雅典公民,他将暂时剥夺担任公职的权利,故ACD不符合题意。5. 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中有“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等词语。据此判断,该课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B. 古罗马的法律C.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D
5、.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均是罗马的法律,所以该课的内容最有可能是B;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没有谈及法律制度,A错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智者学派和哲学思辨,不涉及法律层面,C错误;文艺复兴主要是人文主义思想,和法律关系不大,D 错误。6. 近代法国政局动荡,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A. 法国专制王朝力量的强大B. 法国启蒙思想的日益深入C. 法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D. 法国民主进程历经曲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法国多种政治势力势均力敌,政局变动频繁,
6、说明法国近代民主历程比较曲折,故D项说法正确;法国各派势均力敌,无太大悬殊,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该材料反映不出启蒙思想的日益深入,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曲折历程,不是日益完善,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7. 1999年,纽约市政府把竖立林则徐铜像的纽约华阜中心命名为林则徐广场.这一切与林则徐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A. 虎门销烟B. 整顿海防C. 学习西方D. 抗击英军【答案】A【解析】【详解】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销毁危害人们健康的鸦片,是维护人类利益的正义之举,也得到其他国家的肯定。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也是林则徐的活动,但均是从清政府的利益出发,与受到美国人的肯定无关,排除B、C、D项
7、。8.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事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C. 严惩外国侵略者D. 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历史潮流是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因此资政新篇中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选项B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代表农民阶级利益,具有空想性,不适应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选项C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并未出现,排除;反封建不是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选项D排除。9.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成功的伟大实践是A. 英国
8、宪章运动B. 俄国二月革命C. 巴黎公社革命D. 俄国十月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并取得成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故D项正确。A项为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运动,但最后运动失败,故排除。B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故排除。C项,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是无产阶级建立专政的一次尝试,最终失败,故排除。10. 下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A. 中共二大召开,制定民主革命斗争纲领B. 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
9、线C. 召开八七会议,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D. 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斗争的第一枪【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国民革命歌中“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歌曲,国民大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是因为国共合作,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B正确;中共二大召开是在1922年,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八七会议是在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召开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南昌起义是在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发动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联系所学国民革命运动的史实分析解答。1
10、1.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A. 江西境内B. 贵州境内C. 陕西境内D. 甘肃境内【答案】D【解析】【详解】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甘肃境内的会宁,故D正确;江西是红军开始长征的地方,排除A;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贵州境内,不符合题意,排除B;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于陕西境内的吴起镇,不符合题意,排除C。12. “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A. 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B.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C.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
11、后抗日D. 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答案】C【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抗日地点和战斗的方式来看,应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日活动,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从地理位置上看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B、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地理信息“黄河两岸”,联系所学其他三项涉及到的活动区域来看,均不符合在“黄河两岸”开展斗争的史实,据此确定答案。13. 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A.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B.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 巴黎公社的实践【答案】C【解析】【详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
12、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故答案为C项。空想社会主义根本无法实现,不是科学的理论,排除A项;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排除B项;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排除D项。14. 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主要是指A.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B. 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C. 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提案被拒绝D. 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案”被否决【答案】A【解析】【详解】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新中国外交的划时代胜利。故答案为A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在尼克松访华后被
13、打破,排除B项;C、D项也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内容,但不符合题干中“主要是指”的要求,均排除。【点睛】1971年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5.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 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 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答案】A【解析】【详解】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商周时期属于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故答案为A项。原始社
14、会的农业属于刀耕火种,不是石器锄耕,也不是铁犁牛耕,其他三项排序错误,排除B、C、D项。16. 城市中商业店铺沿街而设,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该现象开始于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宋的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并且宋朝的商业店铺打破时空界限,可以沿街而设,答案为C;宋朝以前的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AB 错误;明朝有纸币,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但是不是最早的,不是从明朝开始的,D错误。17. 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最早生活于A. 魏晋B. 隋唐C. 宋元D. 明清【答案】D【解
15、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秘色瓷出现于唐代后期,五彩瓷出现于元代,青花瓷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在宋元时期,因此选D。18. 在15-16世纪,西方国家进行的“宗教提供了借口、黄金提供了动机”的东方探险活动是指A. 马可波罗游历东方B. 西欧国家从事黑奴贸易C. 英国进行殖民扩张D. 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答案】D【解析】【分析】据材料“1516世纪宗教提供了借口、黄金提供了动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即寻求黄金、传播天主教,故D选项正确;马可波罗游历东方在13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选项错误;黑奴贸易与宗教传播无关,故B选项错误;英国进行殖民扩张在17、18世纪,故C
16、选项错误。故选D。【详解】19.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动力问题,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重大发明是A. 珍妮机B. 蒸汽机C. 织布机D. 内燃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内燃机以石油的冶炼物为燃料,所以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答案为D;AB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排除;人力织布机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使用动力带动的织布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就出现,C错误。【点睛】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影响的理解。20. 19世纪晚期,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
17、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A. 信息时代B. 蒸汽时代C. 电气时代D. 知识经济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19世纪晚期,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故C项正确。信息时代是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的普及,故A项错误。电灯是电气时代的发明,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时代无关。B项错误。知识经济时代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故D项错误。21. 从生产力发展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A.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C. 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D. 以利润为生产目
18、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近代”是从生产方式的角度说的。古代是以手工劳动为主,近代则是采用机器生产。故选B。A项是从产生的时间上说的;D项是从生产目的上说的;C项是从投资主体上说的,均角度分析错误。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的理解【名师点睛】民族资本主义是考试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繁荣时期、衰落时期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2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全面走向国际市场C.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措施D. 欧洲列
19、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故D正确;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A排除;“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全面走向国际市场”说法过于绝对,故B排除;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的原因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3.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
20、的特色A. 文化大革命时期B. 农业合作化时期C. 大跃进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C正确;文化大革命时期主要是阶级斗争为主,A错误;农业合作化时期主要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是浮夸风,B错误;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2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重要原因是A. 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B.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 保障了农民土地所有权D. 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传统人民公社的弊端,调动了人们
21、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农村发生重大变革,故答案为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排除A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农民集体,排除C项;D项属于人民公社的特点,排除。【点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集体经营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22、”。25. 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 中共八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四大【答案】D【解析】【详解】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正确;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并确立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不符合题意,排除B;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不符合题意,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23、市场经济体制”,联系所学中共十四大的内容分析解答。二、材料分析题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武帝初立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晋书材料三 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中华二千年史请回答
24、:(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2)材料二中选官制度是什么?其选官标准有何消极影响?(3)科举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和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探讨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答案】(1)途径:实行察举制;兴办太学。(2)制度:九品中正制;影响:贵族世家把持选官特权,威胁中央集权;只注重门第、出身,不利于选拔真才实学之人;造成社会混乱。(3)标志: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特点: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结合起来。意义:打破了贵族特权的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吏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4)价值:选拔人才坚持公平、公
25、正。【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可知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和兴办太学。(2)根据材料“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消极影响需要从贵族世家把持选官特权、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选拔真才实学之人、造成社会混乱等方面进行分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形成。根据材料“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可知体现的是特点是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结合。其影响体现在加强中央集权、打破贵族垄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官吏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中国选官制度的
26、启示可从公平公正的标准、人才流动的机制、制度保障公平等方面进行分析。2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只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意思是“罗马帝国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自然法则是“将自然理性注入人心的道德法”,是一切事物的逻辑和秩序。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材料二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限制政府权力)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 中共十八届四中
27、全会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总目标,加快建立和完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制度安排,致力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门洪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的战略布局请回答:(1)如果你是材料一的文本编辑,请依次补全所缺文字。(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美国如何实现“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的?(3)材料三中“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中的“宪法”是哪一年由哪一机构制定的?简要归纳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答案】(1)应补文字:公民法;万民法。(2)实现方式:制定宪法(1787年宪法),确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加大,各州保留自治权;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每
28、条答出第一句话即可)(3)时间与机构: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重要意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解析】【详解】(1)应补文字:根据“为了本国公民颁布法律”得出公民法;根据“罗马帝国各民族共有”得出万民法。(2)实现方式: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实行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实现“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3)时间与机构:结合所学可知,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重要意义:结合所学,可从依法治国方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保证、保障人民的权利等角度总结回答。28. 阅读下
29、列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一,说明这二制度的确立对英国有何重大意义?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南洋归侨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下图是该厂蒸汽锅炉和缫丝机的图纸引自王静芳华人世界(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材料三“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
30、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导致了材料三中的“变化”?并说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材料四1840年以来,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西艺西政曾依次成为中国人概括外来之物的用语。这个次序反映了认识的逐层深化。在一片风雨之势中,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后历经了哪几个阶段?请你谈谈对西方“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总体认识。【答案】(1)
31、制度:君主立宪制。意义:为英国走向近代化(现代化)奠定基础。(2)现象:使用大机器生产: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事件:辛亥革命。表现: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概括:器物、制度、思想。认识: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所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度,而制度的确立对英国的意义主要从为英国的近代化奠定基础的角度进行解答即可。(2)材料二反映的是继昌隆缫丝厂的建立,所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或者使
32、用大机器生产的大工厂出现之类的答案均可。(3)从材料三的“民国”就可以看出重大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因为是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国。“政治制度”的大跃进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则是指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后经历的阶段主要突出器物、制度和思想即可,或者是从学技术到学制度再到学习思想均是可以的。对西方“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总体认识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西方的急速地渗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二是“西方的急速地渗入”在客观上却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9. 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新
33、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内的经济建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
34、性大国。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依据史实说明美苏“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表现。(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国际格局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 (2)力量: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崛起。 (3)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缓和与动荡并存。【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两极格局形成过程中,美苏双方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可以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归纳。(2)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共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日本政府在美国的扶持下,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大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这些力量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瓦解后,当今国际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动荡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