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注意:本试题共7页,共七道大题。一、基础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 ,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也造就了当今画坛 的风格。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
2、,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_ _2.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 父亲的话让
3、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C.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3.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修改为:_4. 对课内所学诗词的艺术手法,以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沁园春长沙的下片有叙有议,兼有抒情,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B. 闻一多在诗歌红烛当中借用“红烛”的意象象征无数勇于牺牲自我的革命青年。表明了他们要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育“
4、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果子”的伟大抱负。C. 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自喻为一只久在笼中的鸟,用“尘网”“樊笼”比喻黑暗、庸俗的官场和现实,并且以其反衬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D. 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一句通过比喻和用典极有说服力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他希望人才越多越好。5. 下列对课内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描绘了太阳、山海、雪豹、蜘蛛等众多意象,其中,“蜘蛛”是诗人现实状态的写照。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都通过小小的蜘蛛得以表露。B.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作者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神韵,反映节奏,让读者
5、多层面地感受到了“力”的美。而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也正是“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特征。C. 雪莱在致云雀中将世人与云雀进行对比,写出了前者庸人自扰、后者欢乐超脱特点,以此生动又自然地表达了他厌恶俗世、热爱自由与理想的情感。D. 归园田居(其一)开头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交代了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主要原因。二、诗歌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这首现代新诗,完成下面小题。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
6、,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注神女峰:巫山十二峰之一。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最早在屈原的学生宋玉的高唐赋序中有讲述:楚怀王在巫山高堂观遇神女,离去时神女告诉怀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神女由于苦苦等候和郁郁相思而化为山峰。“神女”这一原型隐含的是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要求和准则。杳鹤:象征虚妄的空名,无望的等候。金光菊和女贞子:巫峡中的常见植物。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没有采取诗人经常使用
7、的第一人称表白方式。如在第一节中,“我”化为不确定称谓的第三人称“谁”。B. 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活泼可爱、长袖善舞的女性。C. 衣裙在风中飘动,既凸显思索者雕塑一般化立,又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D. 作者呼吁女性们大胆地去追求俗世的幸福,不要为了“贞女节妇”的虛名牺牲自己的幸福。7. 诗人眼中的神女与世俗眼中的神女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水鸟名,俗称紫鸳鸯。其形大于鸳鸯,而多紫
8、色,好并游。桑柘(zh):桑木与柘木。8.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B. “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C. 尾联写山翁用了神态、动作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勒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D. 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欣喜之情,溢于言表。9. 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诗人这样写有何用意?三、文言文阅读(本
9、大题共4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薄,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谥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谥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谥诛,绍时在省,以不
10、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项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适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
11、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挚,飞箭雨集,绍递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节选自晋书嵇绍传)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涛领选,启武帝 启:禀告B. 如卿所言,乃堪为丞 堪:能够C. 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 器:看重D. 时人许以远致 许:答应1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 )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 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12、 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A. B. C. D.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呜,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键,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
13、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橔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逖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14、,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强然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容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B. 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宜救;后镇雍丘,屡次派兵邀击后赵军队,使后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练兵积谷,与后赵相持。C. 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
15、镇西将军。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桑,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D. 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抵挡不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重新陷入了骚乱。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四、默写(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之志和革命气概,沁园春长沙中能充分表现他拥有此大志和气概的句子是“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写彼此久别重途,欢迎畅谈,诉说往日情谊的句子是“_,_ ”。
16、(3)归园田居(其一)当中,写诗人房屋前后环境的句子是“_,_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孙道荣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兀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为我们带路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与近乎原始的自然环境相比,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当地的村民。据说,除了偶尔有县乡的工作人员和村民的亲戚外,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外人走进过这个村庄。村民们看见我们这些误闯进来的外人,就像看见外星人一样,好奇而激动。我们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中,好奇地绕着村庄
17、边走边看。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在其他地方,你已经无法看到这样日不闭户的场景。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盐、酱油、一两种廉价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我们买了几块当地产的大饼,店主热情地为我们灌满了凉开水,这样,我们后面的行程就不怕了。因为要出山进货,店主算得上这个小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们和店主聊起来。小店门边镶嵌在墙上的一块黑板,引起了我的兴趣。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些文字和数字,如
18、大黄,酒,4.6;二贵妈,酱油,2;黑头,盐、烟,13.45问店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店主笑着说,是大家伙赊的账,等有钱的时候,就来结一下。原来是账单。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来买烟,店主递给他一包烟,中年人接过烟,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店主看出我们的困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会赖我几个钱啊?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店主说,这
19、事,还真发生过。有一次,一个村民来买东西,忽然发现自己名字下面的数字没了,可能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擦掉了,村民赶紧找了块石灰,将数字重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太难得了!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去寻访那个神秘淳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镶嵌在墙上的黑板一年之后,我们一帮人,再次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进山的道路,已经拓宽了很多。我们轻松地找到了那个小村。未进小村,就被它热闹的气息感染,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年来,小村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
20、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那家小店,小店的周围,又开了好几家纪念品和土特产店。让我们聊感欣慰的是,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也还在。很多游客,在黑板前拍照留念。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的油漆写的。店主认出了我们,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告诉我们,小店生意大了,经常有人赖账,所以已经不赊账了,再说,现在村民也都有钱了。我问,那还留着这块黑板干什么?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我无言以对。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9期)15.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21、小说开头写掩映在大山之中的小村庄在地图上没有标注,也不为向导所知,是为了突出后来的经济开发给这个封闭的小村庄带来的巨大影响。B. 第段写村民们对我们这些外来人十分好奇,而我们也对山村和村民感到好奇,这恰恰表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和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的隔膜。C. 小说第段先借店主之口,概括介绍黑板的用途,然后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详细描摹了中年人买烟的情形,点面结合,真实可感。D. 一批批人走进深山寻访近乎原始的神秘的小村庄,表现了人们对繁华虚伪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寄托了“我”对当下城市生活精神匮乏的深切忧虑。16. 小说中的店主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17. “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在小说中有
22、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18. 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第一章乡土本色和第二章文字下乡提到的中国的乡土社会及其生活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则会透过窗户传递出内心世界的本质。一个公正无私的人,那他的心底就像一方晴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他眼神中流露出来的那种公正、公平的力量,能让我们的心情变得阳光,变得灿烂;一个与人为善的人,眼神中流动着的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鼓舞着我们的斗志;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眼神也一定充满爱意,严肃中透露着慈祥,平
23、静中透露着期盼,就像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不断地荡涤着我们的心灵。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生活实际,以“眼神”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者小小说。要求:文体特征鲜明,要素完备;叙事有条理,描写生动;立意准,构思新,表达有创意;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注意:本试题共7页,共七道大题。一、基础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
24、传统观念 ,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也造就了当今画坛 的风格。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
25、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_ _2.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C.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3.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修改为:_【答案】1 . 推陈出新 . 各种各样 2. B 3.
26、 画家凭借自己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语境说“突破传统观念”,所以,此处可填“推陈出新”。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语境说“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因而风格也多种多样,所以,此处可填“各种各样”。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表示特定含义,“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A.引号表示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
27、B.引号表示特定含义,“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C.引号表示引用;D.引号表示讽刺或嘲笑。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能否”与“得到充分体现”两面对一面,应删掉“能否”;二是用词不当,“并行不悖”一般用在有两项以上内容的句子中,“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只是一条准则,体现其作为艺术法则的重要性,可改为“至关重要”。画线句应修改: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4. 对课内所学诗词的艺术
28、手法,以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沁园春长沙的下片有叙有议,兼有抒情,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B. 闻一多在诗歌红烛当中借用“红烛”的意象象征无数勇于牺牲自我的革命青年。表明了他们要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育“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果子”的伟大抱负。C. 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自喻为一只久在笼中的鸟,用“尘网”“樊笼”比喻黑暗、庸俗的官场和现实,并且以其反衬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D. 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一句通过比喻和用典极有说服力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他希望人才越多越好。【答案】B【解
29、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B.“象征无数勇于牺牲自我的革命青年”错误。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更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迷梦,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种子”。诗人通过红烛这一意象,表现了自己的赤诚之心和奉献精神,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祖国的抱负。故选B。5. 下列对课内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中描绘了太阳、山海、雪豹、蜘蛛等众多意象,其中,“蜘蛛”是诗人现实状态的写照。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都通过小小的蜘蛛得以表露。B. 立在地球边上放
30、号一诗中作者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神韵,反映节奏,让读者多层面地感受到了“力”的美。而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也正是“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特征。C. 雪莱在致云雀中将世人与云雀进行对比,写出了前者庸人自扰、后者欢乐超脱的特点,以此生动又自然地表达了他厌恶俗世、热爱自由与理想的情感。D. 归园田居(其一)开头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交代了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雪豹”错误。结合原文“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可知“雪豹”只是作者的想
31、象,文中并未描写“海豹”这一意象。故选A。二、诗歌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这首现代新诗,完成下面小题。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注神女峰:巫山十二峰之一。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最早在屈原的学生宋玉的高唐赋序中有讲述:楚怀王在巫山高堂观遇神女,离去时神女告诉怀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
32、,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神女由于苦苦等候和郁郁相思而化为山峰。“神女”这一原型隐含的是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要求和准则。杳鹤:象征虚妄的空名,无望的等候。金光菊和女贞子:巫峡中的常见植物。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没有采取诗人经常使用的第一人称表白方式。如在第一节中,“我”化为不确定称谓的第三人称“谁”。B. 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活泼可爱、长袖善舞的女性。C. 衣裙在风中飘动,既凸显思索者雕塑一般的化立,又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D. 作者呼吁女性们大胆地去追求俗世的幸福,不要为了“贞女节妇”的虛名牺牲自己的幸福。
33、7. 诗人眼中的神女与世俗眼中的神女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答案】6. B 7. (1)在世俗眼中,神女被当作异乎寻常的坚贞的化身为世人瞻仰,她生存的意义在于“眺望远天的杳鹤”,失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失去了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普通的人的生活权利。(2)在舒婷眼里,神女不是神,神女乃是众姐妹中的一员,是一个超越时空的中国妇女的化身。她把神女还原成人,从而注入人的性灵和应有的情感,表达一种对充满人性关怀的新爱情观的向往与呼唤。【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活泼可爱、长袖善舞的女性”错。“挥舞的花帕”代表了世俗中女性贞洁的观念,而“突然收回
34、的手”则昭示了诗人心中的惊醒与悸痛。从“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能看出诗人为神女所代表的一类古代女性伤心落泪。可见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多情善感、感情细腻的女性。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神女峰是屹立在江边悬崖上的一座小山峰,它的命名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是古代女性坚贞忠诚的化身,她被定格为忠贞的象征,只能“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失去了独立人格和作为普通人的生存、生活权利。这座巫峡挺立的山峰,在一般游客眼里,只是一片美丽的风景,而作者却赋予了它新的意义。“挥舞的花帕”代表了世俗中对女性贞洁的观念,而“突然收回的手”则昭示了诗人心中的惊醒与悸痛。从
35、“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能看出诗人为神女所代表的被封建思想桎梏的古代女性伤心落泪。在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的同时,诗人仿佛体会出当事人心中的凄苦和无奈。“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一句,拨开了覆盖在神女峰传说中表面的虚化,揭示了女性内心不为人所知的悲凉。“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表示无限惋惜。并进一步对这种散发着男权气息的“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解析:“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诗歌反映了女性对自身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同时批判了以人的幸福作为牺牲品的旧道德。在男权主义社会里,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男性按自己的道德标准把女性定格在贤妻良母的位置上,以妇德来约束女性的行
36、为。长此以往,女性不得不认同这些规范,并慢慢转化为自身道德律令。虽然被人赞誉为贞洁的典范,受后人膜拜,但却不能享受生命的快乐,这种荣誉是虚伪的。“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是对真正爱情和生命的向往和追求,是对封建道德的强烈批判,也是对男权主义文化的声讨。作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由神女峰产生的一系列联想,和面对神女峰这千年流传的人间神话进行的“煽动性的背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水鸟名,俗称紫鸳鸯。其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桑柘(zh)
37、:桑木与柘木。8.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B. “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C. 尾联写山翁用了神态、动作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勒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D. 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欣喜之情,溢于言表。9. 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诗人这样写有何用意?【答案】8. B 9. 前三句描绘了山村晚
38、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作用:(1)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2)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3)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B.“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错误,诗句意思是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蚕娘”喜获丰收,应是内心甜美,看不出劳动的艰辛。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本诗前三句写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
39、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鸂鶒,悠闲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前村后垄”犹言“到处”,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这三句中虽无一赞美之词,然而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饶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值得留恋。诗的后四句以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溪边漂洗着白花花的蚕茧。牧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山翁挽着诗人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他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景致写得逼
40、真如画,把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蚕娘喜获丰收之喜悦;牧童和衣浴之顽皮;山翁留客之淳朴善良、殷勤好客,如此美景令诗人流连忘返。综上分析,前三句描写的景象,蒲草森森,桑、柘葱茏,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结构上,也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情感上,诗人通过描写农家的宁静生活,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情趣。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
41、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薄,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谥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谥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谥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项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
42、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适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挚,飞箭雨集,绍递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43、”(节选自晋书嵇绍传)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涛领选,启武帝 启:禀告B. 如卿所言,乃堪为丞 堪:能够C. 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 器:看重D. 时人许以远致 许:答应1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 )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 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A. B. C. D. 【答案】10. D 11. C【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许:相信。句意: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故选
44、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紧扣题干中“全都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进行信息筛选,可用排除法做题。“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说的是嵇绍有“知人之明”,这和嵇绍“直言谏劝”没有关系;“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说的是嵇绍不攀附权贵和获封的原因,这和嵇绍“直言谏劝”没有关系;排除含有的选项。故选C。参考译文: 嵇绍字延祖,曹魏中散大夫嵇康的儿子。十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慎重。因为父亲的原因获罪,蜗居家中。山涛主管挑选官员,启奏武帝说:“康诰有言说父子获罪不互相牵连。嵇绍的贤能与侔郤缺相等,应当加以表扬征召,请求任命为秘书郎。”武帝对山涛说:“像你所说的
45、,应该能够做丞相了,怎么能只做秘书郎呢?”于是下诏书征用他,离家做秘书丞。尚书左仆射裴颜也很器重他,常说:“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不会再遗漏人才了。”沛国的戴晞年轻有才气,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他一定不会成大器。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州里民众都说嵇绍有知人之明。转任豫章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守丧,没有到任。元康初年,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着外戚的身份受宠爱,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嵇绍拒绝不理。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勾结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死了,太常奏请
46、加给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由于近来掌礼治之官附和情弊,加谥号便不依据原则。加给陈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交给太常处理。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大臣都惧怕他。齐王冏已经辅理朝政,大兴土木,骄奢更加厉害,嵇绍用谏书规劝说:“夏禹因住房低矮而受人称羡,唐虞因住房简陋而彰显美德,应当去掉大兴土木的烦琐,仔细考虑谦损的道理。”齐王冏虽然以谦顺的态度来回应他,但最终也不能采用(他的谏书)。嵇绍曾经到齐王冏处谈论国事,遇到齐王冏大设宴会,召集董艾等人共论时政。董艾对齐王冏说:“嵇侍中善于音乐,您可让他弹奏。”身
47、边侍候的人呈上琴,嵇绍推辞不接受。齐王冏说:“今天是欢乐的日子,您为何吝啬弹奏呢?” 嵇绍回答说:“您挽救振兴国家,应当制定法度作为准则,使它流传给后人。我虽然浅鄙,身居官位,身穿朝服,在朝廷上谈论时政,怎么可以手持乐器,来做伶人的事情呢!如果脱去公服来参加私宴,就不敢推辞了。”齐王冏非常惭愧。董艾等人不得不退下。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恰逢王师在荡阴战败,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军队接近鸾驾,飞箭如雨,嵇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等到战事平定,侍从要浣洗御衣,
48、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呜,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键,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
49、之,虎解去。晋王传橔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逖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
50、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强然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容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B. 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宜救;后镇雍丘,屡次派兵邀击后赵军队,使后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练兵积谷,与后赵相持。C. 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桑,
51、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D. 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抵挡不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重新陷入了骚乱。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答案】12. A 13. 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重病。【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A.“仍然尽力支持”错误。原文是“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只给了一千人的粮食,三千匹布,连军队都没给,让祖逖自己招募,算不上“尽力支持”。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52、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重点词:“遂”,成功;“感激”,情绪激动;“发”,引发;“病”,重病。参考译文: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是臣下怨恨叛乱,由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
53、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祖逖已经进入谯城,石勒派遣石虎包围了谯城,桓宣来解救祖逖,石虎解围而去。晋王传檄文昭告天下,称:“石虎胆敢率领犬羊乌合之众,渡过黄河荼毒民众,现派遣琅邪王司马裒等九军、精锐士卒三万,由水、陆四路直赴贼寇所在地,受祖逖指挥。
54、”大兴三年,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兵士拦击后赵军队,后赵镇守的将士归附祖逖的很多,后赵疆土日益缩小。这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诏加封祖逖镇西将军,祖逖在军中,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业生产,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祖逖在积谷练兵,为夺取黄河以北做打算。后赵王石勒很担心这件事,于是到幽州为逖修了祖父、父亲的坟墓,安排了两户人家替他们看守祖坟,于是给祖逖写了一封信,请求通使及互相贸易。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禁止将领们不使他们侵犯后赵的百姓。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四年秋七月,朝廷让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守合肥,祖
55、逖已经扫除了障碍,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渊突然有一天来统领这里,祖逖内心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与刘刁互相结怨,将要有内乱。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重病。九月,死在雍丘。豫州的男女百姓都像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谯国、粱国之间都为祖逖建立祠堂。祖逖去世后,后赵多次侵犯河南,攻取了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不能抵抗,退守寿春。后赵于是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骚乱不安了。四、默写(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之志和革命气概,沁园春长沙中能充分表现他拥有此大志和气概的句子是“_,_ ”。(2
56、)曹操在短歌行中写彼此久别重途,欢迎畅谈,诉说往日情谊的句子是“_,_ ”。(3)归园田居(其一)当中,写诗人房屋前后环境的句子是“_,_ ”。【答案】 . 到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 . 契阔谈 . 心念旧恩 . 榆柳荫后檐 . 桃李罗堂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遏,阔,荫,檐。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孙道荣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兀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为我们带路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
57、生活。与近乎原始的自然环境相比,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当地的村民。据说,除了偶尔有县乡的工作人员和村民的亲戚外,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外人走进过这个村庄。村民们看见我们这些误闯进来的外人,就像看见外星人一样,好奇而激动。我们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中,好奇地绕着村庄边走边看。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在其他地方,你已经无法看到这样日不闭户的场景。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盐、酱油、一两种廉价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
58、几个人吃得起。我们买了几块当地产的大饼,店主热情地为我们灌满了凉开水,这样,我们后面的行程就不怕了。因为要出山进货,店主算得上这个小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们和店主聊起来。小店门边镶嵌在墙上的一块黑板,引起了我的兴趣。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些文字和数字,如大黄,酒,4.6;二贵妈,酱油,2;黑头,盐、烟,13.45问店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店主笑着说,是大家伙赊的账,等有钱的时候,就来结一下。原来是账单。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来买烟,店主递给他一包烟,中年人接过烟,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
59、擦写写啊?店主看出我们的困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会赖我几个钱啊?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店主说,这事,还真发生过。有一次,一个村民来买东西,忽然发现自己名字下面的数字没了,可能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擦掉了,村民赶紧找了块石灰,将数字重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太难得了!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
60、去寻访那个神秘淳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镶嵌在墙上的黑板一年之后,我们一帮人,再次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进山的道路,已经拓宽了很多。我们轻松地找到了那个小村。未进小村,就被它热闹的气息感染,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年来,小村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那家小店,小店的周围,又开了好几家纪念品和土特产店。让我们聊感欣慰的是,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也还在。很多游客,在黑板前拍照留念。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的油漆写的。店主认出了我们,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告诉我们,小店生意大了,经常有人赖账,所以已经不赊账了,再说,现在村民也都有钱了。我问,那还留
61、着这块黑板干什么?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我无言以对。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9期)15.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掩映在大山之中的小村庄在地图上没有标注,也不为向导所知,是为了突出后来的经济开发给这个封闭的小村庄带来的巨大影响。B. 第段写村民们对我们这些外来人十分好奇,而我们也对山村和村民感到好奇,这恰恰表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和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的隔膜。C. 小说第段先借店主之口,概括介绍黑板用途,然后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详细描摹了中年人买
62、烟的情形,点面结合,真实可感。D. 一批批人走进深山寻访近乎原始的神秘的小村庄,表现了人们对繁华虚伪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寄托了“我”对当下城市生活精神匮乏的深切忧虑。16. 小说中的店主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17. “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5. C 16. 纯朴热情。为我们这帮路人灌满凉开水,主动解答我们对“黑板”的疑惑,讲述与“黑板”有关的故事。勤劳能干。在偏僻的村庄经营唯一的一家代销店,并将生意做得越来越大。精明务实。善于发现并抓住商机,用“黑板”招揽顾客;先前任由赊账的乡亲在黑板上擦擦写写,后来不再赊账。 17. “镶嵌在墙上的黑板”本身具有深
63、刻的象征意义。曾经,黑板只是个形式,因为账本自在村人心中,诚信也嵌在村民心中。后来黑板仍然只是个形式,因为它的存在只是为了招揽游客。黑板见证了山村与村民的变化,见证了淳朴民风的消失;黑板的变化,实则意味着村庄民风的变化。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情节围绕“黑板”展开:路过小村,“我”被黑板上的数字吸引,询问店主;“我”目睹村民用石灰块在黑板上擦擦写写地记账;山外之人听闻,激动不已,慕名到村中寻访那块黑板;成为旅游景点后,店主用漆有白漆名字及数字的黑板做招牌,招揽顾客。前后对比,突出主旨。原来,黑板上赊账的数字及名字是用容易擦掉的石灰块写下的,后来则是用白漆漆上的;原来,村人自己诚实地在黑板上记下
64、自己的赊账数目,无人赖账,后来却有很多人赖账,这些鲜明的对比,写出诚信与信任民风的缺失,突出了小说的主旨。【解析】【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是为了突出后来的经济开发给这个封闭的小村庄带来的巨大影响”错误。写作目的是引出下文淳朴的民风,同时与成为景点后的小村构成鲜明对比,以突出经济发展对淳朴民风的冲击。B项,“表现了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的隔膜”错误,结合第二段内容分析,主要
65、是写出山里人的淳朴,与开发后的人们生活状态形成对比。D项,“表现了厌倦”“寄托了忧虑”错误。“一批批人走进深山”是为了衬托淳朴民风之难得,并为下文写这种难得的民风因经济冲击而消失做铺垫。故选C。【1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小说中店主的形象在文中是比较鲜明的。他给我们补给物资,说明他的热心善良;结合“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分析,把黑板镶嵌在墙上,平素乡亲们赊
66、账自己写在上面就是了,说明了他的淳朴;结合“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分析,后来,村庄成了旅游景点,已经不能像之前那样赊账了,他却没有取下黑板,而是把他作为揽客的招牌,说明他的精明能干;结合“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告诉我们,小店生意大了”分析,店主勤劳能干等。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
67、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作品标题的作用分析。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文章标题的一般作用。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引起读者兴趣。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镶嵌在墙上的黑板”,结合文本内容“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
68、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的油漆写的”“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分析可知,本身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反应了人心,见证了变化。结合“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让我们聊感欣慰的是,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也还在。很多游客,在黑板前拍照留念。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的油漆写的。店主认出了我们
69、,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告诉我们,小店生意大了,经常有人赖账,所以已经不赊账了,再说,现在村民也都有钱了”分析可知,前后对比,写出诚信与信任民风的缺失,突出主旨。结合“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太难得了!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去寻访那个神秘淳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镶嵌在墙上的黑板”“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也还在”等分析可知,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贯穿了全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18. 在费
70、孝通的乡土中国中,第一章乡土本色和第二章文字下乡提到的中国的乡土社会及其生活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中国的乡土社会及其生活特点:(1)生活相对固定(离不开土地,不流动);(2)人与人的关系相对稳定(是熟人社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乡土中国第一章为乡土本色。作者认为,要理解中国社会的乡土性,首先要从乡下人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说起。中国拥有大量的农业人口,“乡下人” (农民)才是中国社会的根基。农民以种地为生,靠泥土生活,在泥土中创造文明,也受泥土的束缚。“土”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业社会的结构特点又使农民与土地密不可分。从人
71、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而言,乡村人口相对固定,极少流动;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中国农民因现实的需要聚村而居。聚村而居的居住方式产生了“地方性”的限制,使不同村落间的人互相孤立、隔膜,而村落内的人又彼此熟悉,构成了拥有独特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的、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因时间而熟悉、因熟悉而信任、因规矩而自由的关系;人对自然物的认识也是从熟悉中获得的一种个别的经验性的认识。文字下乡的主旨是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在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本章从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熟人社会这一特征,深入分析了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的原因。熟悉的声气、足声、气味、动作、表情
72、等在交流中更常用、更便捷,而文字在传情达意方面有其自身的不足,有时还会妨碍交流。而且,一个社群在共同经验的基础上往往会形成共同语言,更小的群体还会有自己的特殊语言,再辅以熟悉的表情、动作,就可以形成一种不依赖于文字,而能使群体内部的交流更为有效的“特殊语言”体系。因此,乡土社会中文字作为交流工具是多余的。由此可见,这两章中中国的乡土社会及其生活的特点是:生活相对固定(离不开土地,不流动),人与人的关系相对稳定(是熟人社会)。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则会透过窗户传递出内心世界的本质。一个公正无私的人,那他的心底就像一方晴朗的
73、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他眼神中流露出来的那种公正、公平的力量,能让我们的心情变得阳光,变得灿烂;一个与人为善的人,眼神中流动着的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鼓舞着我们的斗志;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眼神也一定充满爱意,严肃中透露着慈祥,平静中透露着期盼,就像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不断地荡涤着我们的心灵。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生活实际,以“眼神”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者小小说。要求:文体特征鲜明,要素完备;叙事有条理,描写生动;立意准,构思新,表达有创意;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
74、命题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从几个角度讲述了“眼神”的意义。首先,从拥有“眼神”这一主体的人来说,正如我们所说的“文如其人”,一个人透露出的眼神也体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德眼神即其人。所以我们能从一个人纯净、坚定的眼神中看出他的公正,能从一个温暖的眼神中看到他的善意。当然,也可能从阴鸷的眼神中看到一个人的算计(当然作文材料所举整体都是积极向上的“眼神”,故此类不言)。其次,材料则从旁观者的角度,阐述了一个人通过眼神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能给予旁人的影响。比如,当我们看到他人的公正时,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向往公平正义,努力向他靠齐;当我们看到他人的温暖关怀时,我们的心灵也会感受到这种温暖和善意。试题要求以“眼
75、神”为标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验或感悟写一篇记叙文或小小说。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以“眼神”为写作对象,或贯穿全文的线索。写作时,首先应当将人物放置在某个具体的事件场景中,重点描写“我”(或由“我”生发出的某个虚拟的主角)所见到的他(她)的眼神具有怎样的特质,而结合他的言行举止,“我”可以从这个眼神中挖掘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写清楚这部分,文章就完成了一半。在此基础上,还应写出作为这个“眼神”的旁观者和接受者,“我”能从这一眼神所暗含的思想品德中感受到怎么样的心灵共鸣,获得怎样的启发和感悟。把这部分也写清楚,文章才算完成。立意:1.那个坚定的眼神让我明白路在何方。2.温柔的眼神予我温暖。3.眼未离开,爱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