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藏日喀则市2020-2021学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供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少数民族考生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剥削(xu) 对峙(zh) 颤栗(zhn) 长
2、年累月(li)B.关隘(i) 寒噤(jn) 归省(shng) 供不应求(gng)C.小憩(q) 纤夫(qin) 彷徨(png) 前仆后继(p)D.隐晦(hu) 迂回(y) 靓妆(jng) 屏气凝神(png)2.下列各项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报纸上成天都报道着,一些人为了聚敛财富丧心病狂,挺而走险,丢失了生命。B.这种道理犹如封琐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开启。C.谁要是起图去研究这些现象,不但浪费心机,而且简直是对神的轻视。D.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的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3.下列各项词语能够完全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 )A.莫
3、衷一是众说纷纭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B.郑重其事敷衍了事 沉默寡言口若悬河C.沾沾自喜自鸣得意 老奸巨猾口是心非D.荣辱不惊心如止水 歪门邪道旁门左道4.下列各项词语全部具有褒义的一项是()A.逃遁 煽动 践踏 污蔑 拮据B.透彻 锤炼 瑰丽 浮华 惬意C.皎洁 和睦 娇艳 温馨 慷慨D.翱翔 希冀 陶冶 兴隆 鼎盛5.下列各项短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培养人才 论文答辩 课堂答疑 马上答复B.格物致知 格式整洁 格外漂亮 打破格局C.积累经验 清理积欠 积极分子 积蓄水平D.挑唆关系 挑灯夜战 挑衅矛盾 挑拨是非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
4、生命负责,让生命_出光彩。传统书信_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_无尽的力量。A.散发 承载 凝结 B.焕发 承载 凝聚C.焕发 承担 凝结 D.散发 承担 凝聚7.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_的云,_雾,_的霞光。_的云海。倏来倏去雪浪滚滚扑朔迷离绮丽多彩A. B. C. D.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每当看到我是歌手节目的感人之处,她总是泪眼婆娑,不能自已。B.中国政府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肆意妄为,提出了严正抗议。C.2012年诺
5、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颁奖盛典上夸夸其谈地说自己只是个讲故事的人。D.旅游局的干部说,建成后的滨河公园将会游客流连忘返。9.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树立了非最好的书不读的信念,_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_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_成为这些书的好朋友。A.如果 虽然 但 而且 B.只要 即使 也 并且C.因为 即使 也 并且 D.只要 既然 就 而且10.将“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还原到下面的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太阳也在其中。从地球上望出去,银河就像
6、一个环,套在地球周围。这是一个美丽的环,当它一半没在地平线下,另一半横过天空的时候,人们就说,这是一条天河,它把多情的牛郎和织女隔开了。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A. B. C. D.11.下列各项句子,缩句后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当最后一片叶子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树叶,又一个新的季节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叶子走进视野)B.曾经,夏日里荷花片片的池塘,此时只剩下根根枯管。(荷花只剩下了枯管)C.冬天,在不复生机的外表下,给了生命新的期盼。(冬天,给了生命期盼)D.一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被碧绿的湖水环绕着的琼岛。(湖水环绕着的琼岛)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7、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诵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D.个人能不能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有远大的理想,持久的努力才获得的。13.下列各项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是参加校合唱团呢?还是参加校舞蹈队?我实在拿不定主意。B.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C.这条高速公路开通以后,我坐车回家只需三、四小时。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这两句诗常
8、用来比喻困境中出现希望和转机。14.下列各项,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眼前的大漠是一望无际、黄沙连天,这里谁能想到曾经是土地肥沃、牧草鲜美的草原?B.眼前是一望无际、黄沙连天的大漠,这里曾经谁能想到是土地肥沃、牧草鲜美的草原?C.眼前是一望无际、黄沙连天的大漠,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牧草鲜美、土地肥沃的草原?D.眼前是一望无际、黄沙连天的大漠,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土地肥沃、牧草鲜美的草原?15.下列诗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D.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王勃二、阅读:本题15小题
9、,每小题3分,共45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7题。(6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6.下列各项为文本划分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17.下列文中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或:有时 B.食:吃 C.见:表现,通“现” D.且:尚且(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
10、字,然后完成1821题。自尊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
11、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由此可
12、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18.下列关于本文主要观点的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 B.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C.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D.生活中需要保持着对人的谦恭。19.下列各项,不属于本文所使用的论证的方法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20.第段中,“遭受欺凌和侮辱”时,态度正确的一项是( )A.自我尊重 B.尊重别人C.自我膨胀 D.有力反击21.关于本文主体论证部分的结构方式,正确的一项是( )A.递进式 B.并列式C.总分式 D.分总式(三)现代文
13、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2230题。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洪振秋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春风拂面之际,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在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在波光潋滟的春江上泼墨、写意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
14、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平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展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
15、”,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却志向远大,生机勃勃,寓微小于浩荡之中。青苔的生存环境是很恶劣的,虽
16、然是“白日不到处”,却是历经千万磨难,凭着坚韧坚强,冲破困境,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她虽然看似弱不禁风,却凭着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因为他们的点缀,显得如此明媚无比;百花有了她们的衬托,更为明艳动人;人世间因为有了她们,更为生机盎然。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我爱着回乡路上青石板夹缝里的青苔,她们一点点,一丛丛,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哧哧地笑着,撑起满眼的绿意。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选自人民日报副刊2019年05月18日,有删减)22.下列各项为本文划分结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B./C./ D./23.
17、下列各项,对青苔特点的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微不足道 B.生命顽强C.性格倔强 D.身姿美妙24.下列各项,对描写青苔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排比 B.反复C.拟人 D.对比25.下列各项对第段划线句子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缺少对青苔的描写,但在唐宋明清的艺术作品中却饱含着对青苔的喜爱。B.青苔过于微不足道,诗经过于经典,并没有记录,直到唐宋明清才有机会记录。C.在岁月的流转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青苔的特点,不断有记录青苔的作品出现。D.青苔在诗经中出现的很少,在唐宋时期的作品中逐渐增多,到明清时达到最多。26.下列各项对文中谚语和诗句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18、“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写出江南春天来临后青苔快速生长的特点。B.“应怜展齿印苍苔”写出了作者对青苔的珍视,怕青苔被人践踏,表达喜爱之情。C.“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写出了春末时节,小院石阶上长满了青苔,突出其顽强。D.“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突出了青苔不觉微小,敢于挑战牡丹的雄心壮志。27.根据第段,概括青苔在金农画作中的作用。28.下列各项,对标题中“绿意”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绿意”指的就是青苔的精神。B.强调人们要甘于普通、平凡。C.表达作者对青苔的喜爱与赞美D.对具有青苔精神的人的赞美。29.下列各项,不属于本文写作特点的一项是(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19、C.情节感人 D.语言优美30.下列各项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对描写青苔的特点、艺术作品对青苔的钟爱,表达了作者对青苔的喜爱之情。B.本文以“青苔撑起一片绿意”为观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论据充实,证明有力。C.本文重点介绍青苔的颜色、形态、生长规律等知识,并让人们从历史角度认识青苔。D.本文通过对青苔进行详细描写,对历史进行详细介绍,抒发对春天绿意的赞美之情。三、写作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共60分)天津“奶奶大学生”全正国初中毕业38年重返高中,经过三年苦读、三度高考,60岁终于圆了大学梦。2012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她又两次考研但都遗憾
20、落榜。2014年1月4日上午,66岁的全正国第三次走进考场,希望圆自己的研究生梦。已经是“全国最年长考研生”的她坦言:“我考研不是为拿文凭,而是享受学习的过程。”日前,考研再度落榜的仝正国告诉记者,明年她将全力以赴四冲考研。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或叙写故事、或发表观点,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高二汉语参考答案一、 知识与运用题号123456789答案ADBCABACB题号101112131415答案CCABDD二、阅读题(一)16.A 17.B(二)18.B 19.C 20.B 21.A(三)22.C23.D24.B25.A26.D27.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点缀他画中的春色。烘托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28.B29.C30.A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