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3全球治理大国担当1.(2022山东威海二模)明朝中后期,政府不断颁布流民复业令,三令五申禁止隐瞒人口和田地,并在山西、河南、山东等处设置“抚民佐贰官”,专门抚辑流民,迫使逃户回归故乡。明朝政府此举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控制人口规模C.稳定赋役征派D.推行社会救济2.(2022北京海淀二模)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24 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位居世界前列,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若干领域在国际上从“跟跑”“并跑”跃升到“领跑”。这表明我国()A.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C.已跻身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D.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3.
2、(2022辽宁葫芦岛二模)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议会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这一制度()A.不利于英国政局长期稳定B.使政府工作透明度有所降低C.有利于推动政府改善工作D.说明内阁是国家政策制定者4.(2022天津南开二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如何避免战争成了欧洲人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建立一个泛欧联盟是确保和平的最佳途径,而加强欧洲经济联合则是迈向
3、泛欧联盟的第一步。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击,欧洲政治家们重新提出这一思想并将其付诸实施,成立了()A.联合国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欧洲共同体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2022海南高三学业水平诊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领导人都阐明了他们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多数亚非拉国家不仅在战后二十年内赢得了独立,而且还自行召开亚非会议,形成不结盟运动。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社会主义阵营空前壮大B.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增强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6.(2022天津滨海新区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将导致对粮食的刚性需
4、求不断上涨。这不仅体现在对粮食的口粮消费上,还体现在伴随着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消费量的提升将加大对粮食的饲用需求。据预测,世界人口到2030年将增至86亿,到2100年达到112亿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增量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必然要求提高世界粮食产量,但在现有技术条件和资源环境约束下,单产的大幅提高短期内难以实现。摘编自黄飞、徐玉波世界粮食不安全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材料二中国传统追求高粮食自给率的粮食安全战略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6.16亿吨。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收入水平提高,人们自然会升级食物消费结构因此中国无疑需要依赖国际市场来实现
5、国内食物基本均衡;另一方面中国在实现国际粮食稳定的基础上需要给全球贸易伙伴一个稳定的农产品需求预期最后,中国应主动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加强全球农产品贸易与区域农业合作,在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期待方面有所作为,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维护全球粮食贸易市场秩序。摘编自毛学峰等重塑中国粮食安全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国需要重塑粮食安全观的背景。(3)综上所述,请你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训练3全球治理大国担当1.C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政府不断颁布流民复业令,禁止隐瞒人口和田地,针对流民问题,政府设置“抚民
6、佐贰官”,专门抚辑流民,迫使逃户回归故乡,这就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处于稳定状态,进而稳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有利于赋役征派的稳定,故选C项。2.B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加大科研投入,说明我国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故选B项;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科研经费的投入位居世界前列,不代表我国科技发展跻身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排除C项;材料论述的是科研发展,并非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排除D项。3.C根据材料可知,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这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为,监督政府的工作,推动政府改善工作,故选C项;质询是规范、监督政府的行为,有利于推动政府改
7、善工作,A项说法错误,排除;质询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排除B项;“内阁是国家政策制定者”与材料“质询成为固定制度”无关,排除D项。4.C由材料可知,在战后欧洲国家希望走向联合或者至少有一个联合性质的组织,结合所学知识,欧共体是欧洲联合性质的组织,故选C项。5.B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不但取得了自身的民族独立,并且形成不结盟运动,推动了和平民主力量的增强,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参考答案 (1)原因:人口的激增;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政治的影响。(2)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食物结构巨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渐提高和增强。(3)建议:以联合国为中心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增强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应对;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