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82007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22版高考地理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九中国地理【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中国地理概况考查频率:该专题为高考的主干知识,近5年考查5次。考查内容:高考试题侧重考查与中国行政区相关或局部区域的必备知识。命题特点:试题多以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或某区域局部图为载体考查与之相关的高中地理基本知识,如2020江苏单科1516题以我国城市群建设的相关资料为背景,考查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和发展定位等知识;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素能体现:试题以我国区域或局部区域图为切入点,重视区域特征的分析,突出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专题地位:本专题考点为近年

2、来高考命题的常考内容。重点内容:今后的命题中,中国地理仍将扮演着高考命题背景资料的角色,一般很少直接考查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而是更多地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特征的分析与比较,如中国区域的特征与差异。应对方法:复习时,关注我国区域内的时事热点,注重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努力构建结构化知识网络,加强针对性训练,提升解题能力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中国地理分区江苏经济区与功能区;江苏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江苏地理【真题探秘】命题立意本题组以微信大数据提供的“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为命题情境,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体现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学科素养;通过阅读与分

3、析图文信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熟悉我国行政区的轮廓、空间分布和简称,准确无误地判断出各省区的位置。参考答案1.D2.C综合篇【综合集训】考点一中国地理概况(2020镇江一模,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南方水网地区设置了“禁养区”“限养区”,许多养猪大企业纷纷向东北等地迁移,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下图为20162020年我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图。材料二201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一路上涨,为应对猪肉价格上涨,我国政府不断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猪肉。下表为2018年全球猪肉主

4、要出口国出口比重汇总表。国家出口比重国家出口比重国家出口比重美国32%欧盟27国35%加拿大16%巴西9%其他国家8%(1)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中,属于生猪重点发展区的省份有、(填省份简称),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生猪养殖国,但猪肉出口量很少,其主要原因是。(2)引起“南猪北养”局面的最主要因素是,我国东北地区能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主要区位条件有。(3)据表推测,世界猪肉出口国主要是(填“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大量猪肉,与我国相比,美国发展生猪养殖业的优势条件有。(4)为保障我国猪肉供给稳定,可采取的措施有。答案(1)川(蜀)渝国内消费量大或者猪肉在肉类食品中占比较高(2)政策饲

5、料充足;气候寒冷,疫情少;土地租金低;劳动力成本低(答对三点即可)(3)发达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商品谷物农业发达,玉米等饲料量大、成本低(答对两点即可)(4)拓宽猪肉进口渠道;政策调控;提倡饮食结构多元化考点二中国地理分区1.(2020盐城6月模拟,29)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下图分别为山西省简图(圆圈内为晋西南地区)和2016年山西省工业产值构成图。材料二大同市素有“中国煤都”之称,作为典型的矿业城市,大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表现为:经济发展对煤炭行业的依赖性强,但优质煤炭资源仅够开采

6、1520年,其他品质的煤也只够开采100年;第二产业独大,且重工业比重大于轻工业;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小。下图为矿业城市生命周期图。(1)据图说明山西省铁路线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2)依据材料一,该省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有、等。(3)近几年,晋西南及周边地区有不少农民工返乡创业,试说出其主要原因。(4)结合材料二分析,目前,大同矿业经济处于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可采取哪些举措促进大同城市发展?答案(1)沿河谷地带分布。原因:地势平坦,人口、城镇集中;连接煤炭产地,利于煤炭外运,促进经济发展。(2)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严重(3)该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

7、移,发展机会增多;基础设施已有了很大的改善;政策更加优惠;返乡创业农民工学习了基本技术,了解了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任答三点即可)(4)衰退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轻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比重;延长产业链,发展煤炭深加工。2.(2020泰州5月模拟,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某县级市是全国百强县市(图甲中深色阴影部分所示)。该市目前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高。图甲材料二图乙为19902016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图乙材料三图丙为1990年和2016年该市各工业部门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图。图丙(1)该市1990

8、年以后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2)与1990年相比,2016年该市主要工业部门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提出促进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答案(1)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但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总体上,稳健上升,占比较大,且略低于第二产业。(2)土地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政策支持;科技水平的提高;资金投入的增加。(3)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创新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与邻近区域的分工与合作(接受上海的经济辐射,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坚持绿色经济发展理念,重点发展循环经济。3.2020扬州

9、3月模拟,29(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是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区域略图和陕西省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材料二“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总面积22万平方千米,人口1.18亿,包含47座城市,GDP总额1.5万亿元,占全国的6.3%,整个西部的33%。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西安与成都的交通半径被缩减至四小时交通圈,西三角经济圈从概念走入现实,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经济圈之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第四极”。(1)根据耕地利用状况,分析陕西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简析“西三角经济圈”承接东部地区

10、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答案(1)陕西省耕地比重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耕地以旱地为主,水资源少,灌溉引发水资源短缺。(2)(煤、石油、天然气、铁矿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能源种类多且丰富;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相对低;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支持。4.(2020徐州期中,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对阿勒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一条游牧的河”,牧民往往沿河谷在不同牧场之间转场。下图为阿勒泰地区主要牧场分布示意图。(1)分析图示区域额尔齐斯河主要

11、支流分布特点及其成因。(2)若乌伦古湖与额尔齐斯河是自然联通的,推测其对额尔齐斯河水系的影响。(3)夏牧场被牧民形容为“草深找不到马儿”,是牲畜快速生长的主要地点,分析其水草丰美的主要原因。(4)额尔齐斯河被称为“一条游牧的河”,请说明其原因。答案(1)特点:均分布在额尔齐斯河干流以北。成因:北部为高大山体,多地形雨,降水较多;额尔齐斯河南岸地势较高。(2)乌伦古河成为额尔齐斯河干流;乌伦古湖由内陆湖成为外流湖;乌伦古河由内流河成为外流河;流域面积增加;河流长度增加;等。(3)山区夏季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牧草生长较好。(4)(阿勒泰地区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12、额尔齐斯河河谷地区水源充足,是重要的牧场;额尔齐斯河的支流(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是牧民转场的通道;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为游牧(牧民和牲群)提供了水源。(任答三点即可)考点三江苏地理(2020南京、盐城二模,30A)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江苏省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千米,海岸线较长。材料二图1为19842016年江苏省海岸线变化示意图。图2为江苏省海岸线长度变化折线图。图1图2(1)描述江苏省海岸线变化的特点。(2)江苏省海岸类型主要是,导致海岸线变化的人类活动主要有(至少写两点)。(3)大规模开发海岸带,可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4)与山东、浙江相比,

13、江苏苏北、苏中也有很长的海岸线,但港口发展相对落后,试分析原因。答案(1)海岸线明显向海洋推进(写向海洋或向外延伸也可得分);海岸线总长度增加;自然岸线长度逐渐缩短,人工岸线长度大幅增加;中部的平直海岸线逐渐缩短,南部、北部的海岸线逐渐曲折且变长。(2)淤泥质海岸滩涂围垦;养殖;旅游业;晒盐(至少写两点)(3)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加剧。(4)江苏多为淤泥质海岸,不利于建港口;苏北、苏中及相邻的安徽经济相对落后,市场需求小;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苏中离上海港、长江航运更近、更便捷,对苏北、苏中港口需求较小;长期以来重江轻海、重南轻北的观念。教师专用题组【综合集训】一、单项选择

14、题余秋雨我的山河:“干燥和湿润发生了摩擦,寒冷和温暖拔出了刀戟,马鞭和牛鞭甩在了一起,草原和庄稼展开了拉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以上文字内容描述的区域可能()A.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地带B.冬季平均气温接近0C.大致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D.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答案C题中文字信息表明,该区域位于我国农耕区与畜牧区的过渡区域,大致处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区的分界线附近,该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C项正确。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大致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该界线不符合文字描述的情况,A项错误;冬季1月平均气温接近0的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其

15、不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因此B、D项错误。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能()A.受热量制约,选择在河谷发展农业B.过度放牧和耕作,导致沙漠化严重C.土壤肥沃,走现代规模化农业之路D.大力开发水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答案B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农耕区与畜牧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多大风,过度放牧和耕作,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B项正确;受热量制约,选择在河谷发展农业,这是青藏高原区的农业特色,A项错误;该区域位于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C项错误;农牧过渡区降水较少,水能资源不丰富,D项错误。下图为我国某一地理要素区域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3.图中表示的地理

16、要素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量B.降水变率C.省区面积D.人口迁移答案B图示要素在西北地区增大70%以上,东部和南部地区变化较小。西北地区降水少,但降水变率大于东部和南部地区,符合图示地理要素变化,故B正确。某地区的太阳辐射量总体应该较稳定,一般不会出现较大变化,故A错误;省区面积一般不会增大或减小,故C错误;西部生态脆弱,经济较落后,人口迁移不可能升高70%,故D错误。4.图中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在两个区域内减小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改善B.经济水平下降C.跨流域调水D.全球气候变暖答案A由经纬度可知,两个减小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结合上题判断该要素为降水变率,则反映了降水变率减小。该

17、地区通过多年的环境治理,森林、草场得以恢复,植被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使得区域降水变率减小。关键点拨降水变率与经济水平无关,我国主要跨流域调水工程没有向该区域大规模调水,全球变暖会带来大区域气候变化,不至于只影响该区域。5.图中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在西北地区大幅增加长期的主要影响是()A.沙漠退缩,绿洲扩大B.加剧水资源短缺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D.冰川大面积后退答案B图中所表示的地理要素是降水变率,西北地区降水少,其降水变率大幅增加,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水循环加快的结果;冰川是西北干旱区的主要水源,快速融化会加剧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终导致沙漠扩大,绿洲退缩,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易错

18、分析冰川后退是全球变暖的结果,不是降水变率增大的结果;短期利于绿洲、农业发展,长期水资源减少,不利于其发展。有效降水量是总降水量中实际补充到作物根系层土壤中的水量。水分亏缺指数是农作物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之差与需水量之比。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春玉米生育期(播种到成熟)各旬有效降水量与需水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6.水分亏缺指数最小的时期是()A.5月上旬B.7月下旬C.8月中旬D.9月上旬答案B由材料可知,水分亏缺指数是农作物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之差与需水量之比。因此计算可知,5月上旬水分亏缺指数是(25-5)/25=80%,7月下旬水分亏缺指数是(60-30)/60=50%,8月中旬水分亏缺指数是

19、(45-20)/45=55.6%,9月上旬水分亏缺指数是(35-10)/35=71.4%,因此水分亏缺指数最小的时期是7月下旬,正确答案选B。7.该地最可能是在()A.华北平原B.太湖平原C.河套平原D.云贵高原答案C图示该地有效降水量一直小于需水量,则应位于较干旱地区,则可排除B、D两项;材料告知,为春玉米生育期,则是一年一熟播种区,而华北平原主要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制,河套平原纬度高而一年一熟,故该地最可能是河套平原,即C正确。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大量泥沙在下游平原淤积,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悬河。近二十多年来,黄河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入黄泥沙减少。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20、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图示意黄河下游悬河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8.悬河形成后,黄河下游()A.补给水源消失B.成为分水岭C.流域面积变大D.呈羽状水系答案B悬河形成后,河床高于两侧地面,成为淮河和海河的分水岭,故B正确。下游为地上河,很少有支流汇入、且流域面积变小,而补给水源变少,则A、C错误;受堤坝约束,不会形成羽状水系,则D错误。9.仅考虑黄河泥沙减少,悬河()A.河床降低B.冰期变短C.侧蚀增强D.流程变长答案C河流总体上处于淤积与冲刷的平衡中,若淤积减弱,冲淤平衡会被破坏,下游地势较平坦而以侧蚀为主,则侧蚀相对会增强,故C正确。易错分析泥沙减少,淤积速度会减缓,河床升高幅度会减缓,但不

21、会下降,则A错误;河流结冰期长短与气温有关,与含沙量基本无关,则B错误;流程长短变化无法判定,则D错误。长江中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处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通过分析耕地类型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关系,可以明确耕地数量的转入、转出情况。下图为长江中游地区耕地数量转换来源与转换率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0.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粮食总产量上升B.粮食自给率上升C.粮食单产下降D.粮食商品率下降答案D图示19902015年该地耕地净转换为负值,说明总体上耕地在减少,则粮食总产量下降或增长率变慢;而同期人口总体上在增加,对粮

22、食需求量增长较快;则粮食商品率可能会降低。11.下列关于长江中游地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获得耕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20002005年耕地转入率最低B.1995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草地C.20002005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D.2005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水域答案C图示耕地转入率最低的是20052010年,则A错误;1995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城乡建设用地,则B错误;2000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则C正确、D错误。读图指导图中纵坐标轴的左侧为耕地转换为其他用地,使耕地减少;右侧表示其他用地转换为耕地,使耕地增加。12.19902000年耕地

23、转出变化主要表明该地区()A.洪涝灾害频繁B.城乡建设进程缓慢C.生态有所改善D.水域面积增加最多答案C图示19901995年,耕地主要转换为林地、城乡建设用地;而19952000年间,耕地主要转换为林地和水域;则该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湖等措施,会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易错分析退耕还林、还湖,会使林地、水域增加,从而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功能增强,则洪涝灾害会减轻,故A错误;图中信息只能显示耕地转换为城乡用地变化情况,而城乡建设进程与用地、人口、经济等多个因素相关,故不能仅凭一个指标判断城乡建设进程速度,故B错误;信息显示此时段内,耕地转换为林地的比重大于水域,则林地增加值大于水域,故D错误。盐沼是

24、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一般生长有盐生、耐盐植物。青藏高原上柴达木盆地的盐沼面积达到1.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连续分布面积最大的盐沼。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封闭型山间盆地,属于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下图为“柴达木盆地盐沼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柴达木盆地盐沼分布示意图13.柴达木盆地盐沼形成的自然原因,正确的是()为内流盆地,河流在盆地中汇集冻土使地表水难以下渗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干旱少雨A.B.C.D.答案B“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封闭型山间盆地,属于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再结合图示盆地四面有高山阻挡,河流流向盆地中心,可判断正确;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上而气候寒冷,地下冻土广布,地表水难以下渗,则正

25、确;故B正确。盐沼形成是因为蒸发量大,河流带入沼泽中的盐分不断富集,则错误。14.推测注入柴达木盆地盐沼的河流流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B该地河流主要补给方式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气温最高时的夏季补给量最大,故B正确。我国某县全年平均气温为5.3,最热月均温为18.0,最冷月均温为-11,年降水量为375 mm,年蒸发量为1 456.8 mm。该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城区的道路规划也很有特色,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下图为该县城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5.该县位于()A.渭河平原B.汉水谷地C.伊犁河谷D.松嫩平原答案C材料中“我国某县全年平均气温为5.3,最热月均

26、温为18.0,最冷月均温为-11,年降水量为375 mm,年蒸发量为1 456.8 mm”,渭河平原、汉水谷地在秦岭附近,降水量在800 mm左右,松嫩平原降水量大于400 mm,因此A、B、D项错误;伊犁河谷位于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伊犁河谷位于天山山脉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部有西风带来降水,因此比新疆大部分区域降水略多;位于山区,地势高,因此最热月气温不太高。该区域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历史上伊犁曾是丝绸之路重要通道之一,遗留下大量富有文化特色的名胜古迹,因此C项正确。命题评审该题通过文字材料给出该县的气候特征、资源、历史文化特色,通过图像呈现了该县城的内部空间结构

27、,目的是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素养。16.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该县最适宜发展的产业为()A.种植业B.畜牧业C.旅游业D.采矿业答案C由材料可知,当地年降水量为375 mm,年蒸发量为1 456.8 mm,说明当地气候较干旱,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种植业,A项错误。当地植被以草原为主,可以发展畜牧业,但畜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且容易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畜牧业不是该县最适宜发展的产业,B项错误。材料中提到该县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最适宜发展的产业为旅游业,C项正确。材料信息表明,该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适合发展采矿业,但采矿业容易破坏当地植被,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当地生态可

28、持续发展,因此采矿业不是该县最适宜发展的产业,D项错误。审题方法注意题干中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这是解答本题的题眼。所选选项要使区域做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二、非选择题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今差异较大,同一个古人类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减少。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1)与现今相比,指出末次冰盛期中国东部季风区大陆自然带位置特点。(4分)(2)分析末次冰盛期以来中国大陆以东海岸线变化的原因。(6分)(3)研究表明,造成现今

29、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成为温带草原带的重要原因是夏季风弱。请从下垫面性质和海陆位置的角度,分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夏季风弱的原因。(6分)(4)自然带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获取,进而影响文明的演进。大地湾石器遗址在末次冰盛期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试分析其地理原因。(6分)答案(1)位置偏东、偏南。(4分)(2)气温升高,大量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陆地,海岸线后退。(6分)(3)末次冰盛期亚欧大陆雪线降低,冰川和冻土覆盖面积增大;夏季,冰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冰川冻土融化吸收热量多,夏季陆地增温慢,亚洲低压势力减弱等原因,吸引夏季风的能力降低;黄河中下游地区离海距离增大,

30、夏季风减弱。(每点3分,任答两点得6分)(4)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自然带由温带森林草原带变为温带草原带;渔业资源减少,植物生物量减少,动物南迁,食物数量减少,单位面积生活的人数量减少,大地湾石器遗址中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或单位面积资源量不足,采集和渔猎需要更大面积、更长距离,单位面积生活的人数量减少)(每点3分,共6分)解析(1)依题意,冰盛期是一个极端寒冷期,则大陆气温更低而冬季风势力强、夏季风势力弱,会使大陆自然带位置向东、向南移动。(2)首先明确末次冰盛期以来,气温总体是升高的,则海岸线变化表现为向陆地后退;据此分析原因即可。(3)夏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即大陆夏季温度高而为

31、低压区。从“下垫面性质和海陆位置”角度分析夏季风弱,可从陆地增温慢,或夏季风难以到达两方面分析。(4)石器制品数量减少说明当时人口减少。由“自然带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获取,进而影响文明的演进”,可确定分析思路为“人口数量食物自然带变化”。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阴山山脉海拔在1 5002 300米之间,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南坡以1 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河套平原,被称为河套平原的“保护神”。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黄河在这一地区经过多次改道,流水冲积和大量泥沙沉积,形成了肥沃的河套平原。这里盛产的蜜瓜、大白菜、酒花、葵花、枸杞等是驰名全国的特产。下图为河套平原地理位

32、置示意图。(1)评价河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6分)(2)分析阴山山脉对河套平原气候的影响。(6分)(3)说明图中河流干流自西向东河段径流量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答案(1)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3分)不利条件: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寒冷气流影响,冬春季沙尘暴频发;降水少,蒸发大,灌溉水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引水灌溉,易造成土地盐碱化。(3分)(2)阴山山脉呈东西走向,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与沙尘入侵;陡峭的南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阻挡了北上的水汽,增加降水补给。(6分)(3)变化:径流量减少。(2分)原因: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

33、少,蒸发、下渗量大;支流汇入少;流经河套平原,农业引水灌溉;等。(4分)解析(1)评价要从利弊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可从气候(热量、光照、昼夜温差、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同时要注意区域气象灾害及生态环境对农业也有影响。(2)对气候的影响,可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分析;图示阴山呈东西走向,位于河套平原北部,既能阻挡北方冷空气与风沙,又能拦截北上的暖湿气流形成降水,使其成为“保护神”。(3)注意结合以下信息分析:图示河流没有支流汇入,周边为沙漠而降水少;同时河套平原大量引水渠引黄河水灌溉。知识拓展河套平原是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在“几”字形的黄河湾。由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平原),内

34、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后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又称前套平原)组成,面积约25 000平方千米,是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间的陷落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内蒙古重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地跨甘肃、四川、陕西、重庆、河南、湖北六省市,主体位于陕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过渡区域。秦巴山区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图甲为秦巴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乙为19532016年秦巴山区霜期变化情况示意图。图甲图乙(1)试列举秦巴山区作为过渡区的主要表现。(6分)(2)描述19532016年秦巴山区霜期的

35、变化特征。(4分)(3)研究发现秦巴山区霜期变化受海拔影响较大,推测海拔对秦巴山区霜期变化的具体影响。(6分)(4)简述秦巴山区霜期变化对当地农作物生长的影响。(6分)答案(1)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水田与旱地的过渡地带;河流结冰与否的过渡地带;等。(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2)平均霜期天数最大值出现在1957年前后,最小值发生在2016年;平均霜期天数总体呈波动减少趋势。(4分)(3)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霜期越长;高海拔地区地势开阔,受全球变暖影响大,气温变化剧烈,霜期缩短速度快;受地形影响,低海拔地区保温作用强,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较慢,霜期变化慢;等。(6分)(4)霜期缩短,适宜农作物生长时间延长;农作物遭受的冻害减少,生长更加繁茂;缺少霜冻对害虫的灭杀作用,农作物虫害发生概率增加;等。(6分)解析(1)过渡区的表现,可从气候、植被、土地类型,以及河流等角度描述。(2)可从整体变化和极值变化两个角度描述。(3)海拔的高低对霜期的影响,可从霜期长短与变化快慢角度分析。(4)图示霜期总体呈现缩短趋势,可从有利和不利影响方面分析。霜期类似于低温期,对农作物影响体现在生长期、低温冻害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