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36.50KB ,
资源ID:138187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8187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练案46第十五单元 第46讲 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练案46第十五单元 第46讲 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

1、第十五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46讲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1(2022日照)某学者认为,周爵与秦爵在宏观上“确实存在着密切关系”,秦爵“承袭了爵的形式,用作个人品位,其上辐辏着优厚权益,具有确定社会身份的功能”。这表明先秦时期“秦爵”(D)A维护了周天子崇高地位B构建起统一的国家观念C有利于血缘关系的强化D显示出浓厚的贵族气息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爵承袭了“爵”的形式,具有确定社会身份的功能,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秦爵存在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贵族政治的痕迹,故选D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秦爵根据军功授爵,与国家观念、血缘关系无关,排除B、C两项。2(2022苏州)汉武帝在位53年,共任命

2、丞相、御史大夫正副枢臣29人,其中真正称得上儒家的只有公孙弘、倪宽两人,其他为外戚、功臣、郡守、商人和诸子学者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D)A选官制度发生变化B不断调整中枢权力机构C独尊儒术流于形式D采取博采众长的人才观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时期的高官出身呈现多样化特征,说明其采取博采众长的人才观,D项正确;当时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并未发生变化,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枢机构的调整,B项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排除。3(2022天水一中)下图为通典职官六中关于御史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秦汉时期御史的设置(B)御史之名,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战国时亦

3、有御史,秦、赵渑池之会,各命书其事,又淳于髡谓齐王曰“御史在后”,则皆记事之职。,秦汉为纠察之任。A进一步完备了中枢机构B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C促进了监察体系的完善D增强了古代制度的多变性解析据题意可知,周代就有了御史的设置,但秦汉时期的御史职责已经转变为监察,这说明御史的设置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B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对中枢机构的完备,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御史职责的变化,不能说明监察体系的完善,更不是体现古代制度的多变性,排除C、D两项。4(2022安阳)晋书卷六十张辅传载:“梁州刺史杨欣有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辅为中正,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这体现了(B)

4、A九品中正制重视门第而无法真正选出人才B魏晋时期官员选拔制度非常重视个人品德C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具有一定时代局限性D魏晋时期中央集权制被破坏地方势力加强解析“梁州刺史杨欣有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辅为中正,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大意是说梁州刺史杨欣的姐姐去世,不满十天,车骑长史韩预强行聘娶他姐姐的女儿为妻,当时张辅担任中正,贬了韩预强的官以清正风俗,由此可见,魏晋时期的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方面非常重视个人品德问题,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魏晋时期官员选拔制度有重视个人品德的积极一面,没有体现其重视门第或有时代局限性或中央集权被破坏,A、C、D三项排除。5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

5、魏晋文学家左思曾在咏史中写道:“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意在批判(C)A察举制B征辟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从材料“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可知,此时由门第高的世家大族把持了政治仕途,有才华的人因为出身低微,不能受到重用。这种制度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出身作为主要选官标准,故C项正确;A、B两项是在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重视品德和才能,故排除;D项是在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注重才能,故排除。6(2021河南月考)下表是唐代科举考试策问的部分试题描述。据此可知,唐朝科举考试(A)社会现象试题描述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成为唐代政治的棘手问题主考官元结问进

6、士,“其策安出,子其昌言”中唐以后,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被打破进士考试时,考生须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780年实行两税法后,唐代社会出现“钱重物轻”的现象李翱在进士策问二道中要求考生提出具体的对策A命题遵循经世致用原则B选才标准趋向公平合理C士族子弟的仕途被阻断D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解析随着庶族地主势力的蓬勃兴起,唐代政治面貌焕然一新,适应这一历史变化的科举考试,命题注重实用,基本上遵循经世致用这一原则,材料中考试的内容都涉及社会现象和社会弊病,以此来判定考生的知识面、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考试的命题原则崇尚实用,B、D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

7、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因为考试并未阻断士族子弟的入仕道路。7(2022公主岭一中)下表为历代状元籍贯分布表(单位:名)。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北方小计40628061451110南方小计171027740027888这一局面主要反映了(D)A统治集团刻意为之B南北状元分布趋于平衡C科举制度走向僵化D经济水平影响文化发展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南移,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而南方出身的状元数量在明清时期远远超过北方,由此可知,经济水平影响文化发展,故选D项;南方籍的状元超过北方并不是统治集团刻意为之的结果,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南方籍的状元数目在逐渐超

8、过北方,排除B项;根据状元的籍贯无法说明科举制走向僵化,排除C项。8(2022承德)武则天时,设立“知匦使”,“匦(铜柜)凡四面,东曰延恩,西曰申冤,南曰招谏,北曰通玄”,“以受理冤滞诉状”,常由谏议大夫、补阙、拾遗负责。武则天创立的投匦制度,类似于今天的信访和举报制度。武则天此举(C)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推动了人才选拔改革C完善了国家监察管理制度D削弱了中枢机关权力解析根据材料“以受理冤滞诉状”和“信访和举报制度”可知,“知匦使”主要负责监察官员和向皇帝提出建议,故选C项;“知匦使”并不负责管理地方,故排除A项;投匦制度是一种监察和谏议制度,不是选官制度,故排除B项;投匦制度不会削弱中

9、枢机关权力,故排除D项。9(2022南阳)宋人董德元柳梢青描述“满腹文章,满头霜雪,满面埃尘。直至如今,别无收拾,只有清贫。功名已是因循。最懊恨,张巡李巡。几个明年,几番好运,只是瞒人”。道尽科举制个中滋味。如柳永不第后留恋烟花巷陌,寄情文学,成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这说明宋代科举制(B)A选拔人才日益严苛B彰显了封建政治的残酷性C阻碍传统社会进步D有利于形成良好文化氛围解析结合文中“满腹文章,满头霜雪,满面埃尘”和柳永的遭遇可知,柳永的不幸来源于封建政治的残酷性,故选B项;文中没有体现选拔人才日益严苛,排除A项;科举制有利于传统社会进步,排除C项;科举制有利于形成良好文化氛围,

10、但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10(2022秦皇岛)1903年清政府开设了经济特科考试。首场题为:“大戴礼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汉武帝造白金为币,分为三品,当钱多少,各有定值,其后白金渐贱,钱制亦屡更,竟未通行,宜用何术整齐之策。材料表明(D)A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导了教育改革B科举考试不再从“四书五经”中命题C政府各级官吏均由新式人才担任D清政府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做出的调整解析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正是清末新政时期,经济特科考试的开设表明清政府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做出调整,故D项正确;此时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故A项错误;据首场题目可知,仍然没有超出“礼、仪、德

11、”等儒家思想范畴,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才的任用,C项错误。11(2022四川石室中学)1906年,清政府进行官制改革,宣称认同三权分立等原则。改革以前,各重要部门大臣都是满、汉各半,改革以后,11个部的13名大臣、尚书中,满族占了7人、蒙古族1人、汉族只有5人。晚清的官制改革(C)A是实行预备立宪的核心B动摇了晚清的统治基础C导致其统治的日趋孤立D以西方民主思想为指导解析清政府进行官制改革以前,各重要部门大臣都是满、汉各半,改革以后,满族占了多数,说明官制改革的实质仍然是加强满洲贵族的统治,并非实行民主政治,导致清政府统治的日趋孤立,故选C项;A、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晚清的官制改革目

12、的是挽救统治危机,“动摇了满清的统治基础”夸大了其影响,排除B项。12(2022常州)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五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A)考试名称考试日期应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留学生甄选考试1915年2月23915163.18%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1916年6月不详194不详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1917年4月2 48240516.32%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1919年10月5 6004808.57%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1920年10月3 80040010.53%A文官选拔制逐渐被接受B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C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D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强解析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从1915年到1920年

13、,参与北洋政府文官考试的人数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说明文官选拔体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故选A项;表格内容没有涉及官员的选拔方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员考试选拔,不是人事任用程序,排除C项;表格信息不能说明留学生的行政素质,排除D项。13(2022新乡)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制度规定,简任官无须考试,也无法通过考试得到任官资格,荐任和委任官员分别通过高等和普通文官考试取得任职资格,而即便是级别较低的荐任和委任文官,文官考试及格也仅是众多任用资格中的一项而已。与民国初期相比,这一规定反映出(C)A文官考试与选拔功能难以实现B政府因文官缺失导致决策失误C文官考试与任用的开放性降低D政治环境影响文官

14、制度的实施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看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与民国初期文官制度相比,“文官考试及格也仅是众多任用资格中的一项而已”,与孙中山的官员选拔应以考试制度为主的思想不符,开放性要小很多,故C项正确;文官考试开放性降低,并非选拔功能难以实现,故A项错误;文官考试与任用相脱节,导致文官录取人数少,但并未体现决策失误,故B项错误;D项属于两者的相同点,排除。14(2022重庆育才)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上述规定(B)A调动了公务

15、员的工作积极性B有助于保证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损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权利解析根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可得出这一措施使国民党在政府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有助于保证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积极性,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公务员的任用制度,容易造成一党专政,政治腐败,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发展,排除C项;根据“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可以看出民主党派也可参政,排除D项。15(2022涡阳)据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干部的选拔经历

16、了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发展到现在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经济实力等。这一现象反映了(D)A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D村干部选任受时代因素影响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随着时代的不同,村干部选任标准也是不同的,体现了时代的需要影响了村干部选任标准,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宗法习俗未操控农村民主选举,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左右”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选项C仅仅适合改革开放后的一个历史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二、非选择题16(2022山东烟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南北

17、朝时期,随着士族势力被摧折,察举和学校入仕之途又开始恢复。而察举的方式也逐渐由举荐向通过考试转变,士人得官主要依据于策试和“明经”考试。察举的标准也逐渐由孝悌、吏能、经术并重,转向以考察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的文化考试为主。由此,察举制和学校制度的关联也更为密切。更为重要的是成为后来科举的根本性特征的自由投考制度在北朝开始萌芽。干春松知识与权力的互动:科举制度与儒家的制度化建构材料二儒家文化能够在几千年间不曾中断地沿袭下来,与科举考试以其作为主要内容是密不可分的。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把儒家经典作为考试主要内容,孔颖达五经正义的颁行,是儒学定于一尊的标志,而其具体内容又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和考试。明

18、清的科举考试主要以理学为主要内容,这为有效地抵御佛、道,巩固儒学在封建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自从唐朝以后,儒学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演变,唐代的注疏经学,宋代的理学,明清之际的实学,以及清代乾嘉时期的汉学,等等,这些学术思想的兴起使中国文化呈现出绚烂的色彩。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促进了这些演变结果的传播。另外,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们在承担起儒家文化传承重任的同时,也是儒家文化的创造者。朱效梅、郑国民科举考试与独尊儒术:封建文化的互动关系完成下列任务:(1)据材料一,概括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2)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以“科举考试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为主题进行

19、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60字左右)答案(1)特点:方式多样;继承传统并有所发展。影响:进一步打击士族势力;儒家经典受到重视;为科举制度的创立提供了借鉴。(2)论点方面论据方面科举考试与儒家文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科举考试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巩固了儒学在封建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不断传播。儒家思想的传播有赖于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这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从而推动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由于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的确立,导致科举考试内容的单一化和伦理政治化,尤其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在抑制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儒家思想日益僵化,忽视实际问题的解决。两者的相互影

20、响,共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解析(1)特点:根据“察举和学校入仕之途又开始恢复”得出方式多样;根据“而察举的方式也逐渐由举荐向通过考试转变,士人得官主要依据于策试和明经考试”可得出继承传统并有所发展。影响:根据“由此,察举制和学校制度的关联也更为密切。更为重要的是成为后来科举的根本性特征的自由投考制度在北朝开始萌芽”可从进一步打击士族势力;儒家经典受到重视;为科举制度的创立提供了借鉴等角度概括。(2)本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多角度论述。结合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可得出“科举考试与儒家文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这一观点,论述时可从科举考试的内容、对儒学产生的影响、儒学发展对科举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再总结二者的关系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