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97.76KB ,
资源ID:13814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8143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高考历史(新高考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高考历史(新高考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x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十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1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2018天津文综,5,4分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2.2017江苏高考,6,3分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

2、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3.2018年4月浙江选考,8,2分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4.2015江苏高考,6,3分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

3、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5.2018全国卷,28,4分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6.2020安徽合肥调研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政府逐渐改变“以不治治之”的传统边疆政策,根据近代西方的“实效管辖领有论”原则实施改革,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实效管辖。这说明清政府() A.治国策略发生根本转变

4、 B.主动迎合列强侵华需求 C.政治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D.边疆管理体制逐渐转型7.2016全国卷,29,4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8.2019年4月浙江选考,9,2分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邱逢甲徐骧刘永福丁日昌A. B. C. D.9.2018北京文综,16,4分1903

5、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10.2015江苏高考,22,13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

6、,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中日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

7、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考点2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1.2018江苏高考,8,3分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

8、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12.2015全国卷,29,4分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3.2015海南高考,15,2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

9、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14.2019河南许昌押题预测宣誓制度经孙中山引介,进入中国。中华民国成立后,宣誓制度进入国家政治层面,国家领导人及公务人员就职时需要对宪法进行宣誓。这一制度()A.有助于维护民主政治B.维护了军阀的独裁统治C.制约了袁世凯的权力D.保证了政府的廉洁自律考点3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15.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邹鲁之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

10、流地位D.争取德国的理解16.2019重庆模拟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创办了劳动界劳动音等一批专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同时,还创办了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这些举措意在()A.研究马克思主义B.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C.启发工人的觉悟D.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做舆论宣传17.2017江苏高考,8,3分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18.2017海南高考,11,2分1927年,一位国民党

11、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19.2018天津文综,9,4分“(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A.B.C.D.20.2018北京文综,17,4分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

12、,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考点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21.2019天津文综,9,4分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

13、加深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22.2017全国卷,30,4分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23.2017北京文综,17,4分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宝岛

14、回归”“家园沦陷”“血战台儿庄”“全民族抵抗的枪声”“中共七大召开”A.B.C.D.24.2018海南高考,10,2分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25.2018北京文综,18,4分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D.抗

15、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26.2018江苏高考,10,3分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27.2018江苏高考,22,14分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

16、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至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

17、中国抗日战争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6分)(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3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5分)28.2016浙江文综,38,18分(节选)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

18、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地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

19、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8分)(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8分)(4)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概

20、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2分)考法1 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018全国卷,28,4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本题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的舆论宣传切入,考查清政府在外交方面的落后,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21、。面对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其对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缺乏清醒的认识,即清政府并不熟悉近代外交策略,故C项正确。A项夸大了欧美舆论宣传的作用且与史实不符;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排除B、D两项。C解题反思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如缺乏统一的指挥,战斗力大大下降;不注重舆论宣传,在外交上处于被动地位;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等,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22018海南高考,7,2分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

22、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本题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建立的考试制度切入,考查太平天国的制度建设,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从太平天国建立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并以诗、文为主要考试科目可知,太平天国借鉴了明清科举制度,但其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说明其否定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故A项正确,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士人”的态度,D项可排除。A 解题反思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太平军所过之处焚烧孔庙、学宫,砸毁孔子神牌。但是,太平天国虽然反孔反儒却

23、难逃儒家思想的束缚。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在面对治理国家、统治百姓的诸多问题时,认识到了儒家思想在维护统治方面的重要性。其实太平天国运动一直受到儒学的影响,如天朝田亩制度中参照周礼分配土地、强调男尊女卑等。考法2 辛亥革命32019天津文综,7,4分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本题以湖北革命军发布的公告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的目标,凸显

24、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材料“湖北革命军”“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革命是辛亥革命,其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故B项正确。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侧重依靠新军和会党,缺乏群众基础,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其他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立场,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这场革命具有反帝性质,排除D项。B解题反思本题讲的是外国报纸对武昌起义的报道,内容是湖北革命党人在革命中发布的公告,主要意思有:一是庇护外国人;二是保护正常的商业经营活动;三是革命军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军队;四是革命军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残暴的清王朝,恢复中国人民本应有的权利。从中可以看出,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中

25、的革命目标非常明确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民众应有的权利。考法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42019全国卷,29,4分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本题从1919年全国各界联合会的宣言切入,考查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由材料“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

26、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可知,五四运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危机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人们的爱国觉悟显著提高,故选B项;“趋于一致”表述绝对,且材料讲述的是爱国意识的提高,并没有提及社会改造道路,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进行反思,排除C项;D项由材料得不出来,排除。B名师点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注重对党史的考查,这与当前的政治形势相一致。党中央正在加强党风建设,复习时要重点关注党史、革命史等内容。52018全国卷,29,4分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

27、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本题从五四运动后国内对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切入,考查思想变革是政治变革的先导,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五四运动后的这场争论有利于人们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这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通过井冈山地区的革命实践,毛泽东等人探索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欧

28、美的社会制度,故排除B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故排除D项。C考法4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62016全国卷,29,4分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本题从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统治区粮食价格的对比切入,考查国共对峙时期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凸显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由材料中“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等

29、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通过土地革命,把土地分给农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水稻产量增加,米价下降,故A项正确;红军保卫农民生产不一定会使粮食增产,故B项错误;革命根据地当时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之中,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上,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解题反思国共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设中逐步探索出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考法5 抗日战争72015全国卷,30,4分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本题从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的军事建设切入,考查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凸显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根据“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并结合材料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建设的要塞区和构筑的防御工事基本上都分布在沿海与华北地区等信息可知,国民政

31、府在最有可能遭到日本侵略的地方作国防部署,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故B项正确。19331937年,特别是1935年后,各地没有兴起反蒋运动,可排除A项。材料中的地区不是“围剿”红军的地区,也不是一些地方军阀的势力范围,故C、D两项排除。B解题反思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但国内反蒋势力仍然强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遍地开花”。1929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日本对华虎视眈眈。1930年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与蒋介石集团展开“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在这一背景下发生,国民政府不得不在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同时加强防范日本的战略部署,积极开展

32、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制定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向西南地区转移的计划。82018全国卷,30,4分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本题以美国记者对抗日根据地的记述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共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凸显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由材料信息“

33、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政策符合农民的愿望,激发了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故选A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且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农民的民主权利而非土地制度,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得以实现”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国民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影响材料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A名师点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采取的是“双减双交”政策,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同时,实行合理负担政策,提高了贫苦

34、农民的斗志,剥夺了地主富农的许多特权。92016全国卷,30,4分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本题从国民党颁布的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切入,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专制政策,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想通过材料中的举措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并不是为了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国民党的做

35、法会激化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抗战领导权的问题,排除C项。D名师点拨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抗日战争的深入,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以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而此时的国民党在抗战上持消极态度,反共倾向明显增长,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更加严格。考法6 人民解放战争102017全国卷,30,4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

36、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共力量对比,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由材料中“群众组织”“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村村有党员”等信息并联系抗日战争前后的史实可知,此时中共的影响力较抗日战争前有显著提升,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共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符,排除;材料只反映了山东根据地的情况,C项以偏概全,排除。D解题反思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

37、地的力量明显增强,经过长期敌后战场的锻炼,人民解放军形成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内战奠定了基础。112019全国卷,30,4分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本题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干部培训的重视为切入点,考查了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为工作重心转移所做的准备,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材料“1

38、948年10月”“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0月,解放战争处于决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做法是为解放全国后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关注的是农民,而材料强调的是干部群体,排除A项;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动工业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举措,排除C项;“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B名师点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节节败退,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捷报频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指日可待,党的工作重心即将从革命战争转向和平建设。因此,大批懂管理、懂政治、懂经济、懂文化教育等各

39、方面的专业干部,成为迫切的时代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出台了对干部进行培训的文件。素养1 运用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解读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唯物史观下,恩格斯提出了“历史合力论”。他认为虽然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历史合力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历史合力指历史是所有主客观因素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既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意识、文化思想等,也包含影响历史进程的各个主体之间的角力,它们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历史的发展。请运用上述理论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

40、,史论结合)本题综合考查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解答本题,首先,从恩格斯提出的“历史合力论”入手,分析近代中国艰难的社会转型,明确提出论题,如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是内外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由中国自身因素主导而主动开启的等。其次,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多角度论证即可,注意史实准确。示例论题: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是内外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阐述从外部因素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纷纷入侵中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习俗等方面影响中国,迫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客观上也传播了资本主义,促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从内部因素看:经济上,自

41、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后兴起,中国开始从传统小农经济向近代工业化、城市化方向发展;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衰落,中国开始向近代民主化、法治化方向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上,“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等相继出现,中国知识分子还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逐渐近代化;除此以外,外交、教育、军事、社会生活和习俗等方面也逐渐近代化。在内外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艰难地开启了社会转型之路,这从多方面印证了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素养2 运用史料实证认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22015全国卷,30,4分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

42、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本题考查日本侵华。据材料中的“1938年”“平、津、鲁、豫”等信息可知,日本发行的“联银券”“军用票”主要流通于沦陷区而非国统区,故A项错误;日本发行的“联银券”“军用票”流通于市场,这是日本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是转嫁战争负担的体现,B项正确;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是通过军事手段和限制物资流出等实现的,C项错误;“联银券”“军用票”不是物资,不能体现对物资管制的强化,D项错误。B素养3

43、 运用家国情怀认识近代中国各阶级的救国探索31894年兴中会成立,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号召;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维新变法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再后来,义和团运动中的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要振兴中国。这表明清末A.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革命纲领的内容具有继承性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D.推翻清政府是大势所趋材料中并未涉及民族意识,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9世纪末,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都提出要振兴中国,这表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研析1 民族矛盾的激化: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冲击材料一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

44、。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曰运会。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盖圣人亦运会中之一物。既为其中之一物,谓能取运会而转移之,无是理也。彼圣人者,特知运会之所由趋,而逆睹其流极。唯知其所由趋,故后天而奉天时;唯逆睹其流极,故先天而天不违。于是裁成辅相,而置天下于至安。后之人从而观其成功,遂若圣人真能转移运会也者,而不知圣人之初无有事也。即如今日中倭之构难,究所由来,夫岂一朝一夕之故也哉!严复论世变之亟材料二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自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

45、以布衣伏阙上书。极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并发俄人蚕食东方之阴谋,称道日本变法致强之故事,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当时举京师之人,咸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康乃归广东开塾讲学,以实学教授弟子,及乙未(1895年)之役,复至京师,将有所陈,适和议甫就,乃上万言书,力陈变法之不可缓。谓宜乘和议既定,国耻方新之时,下哀痛之诏,作士民之气,则转败为功,重建国基,亦自易易。书中言改革之条理甚详。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指出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冲击;表明严复期待新圣人“裁成辅相,而置天下于至安”,即变法维新;梁启超指出康有为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88年)已认识到中国面临的

46、不利局面,要求变法维新;指出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再次“上万言书,力陈变法之不可缓”,即变法改革已成当务之急。两则材料阐述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先进中国人对时局的认识及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问题设置】(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冲击。(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试答】(1) (2) 研析2 民主革命的曙光: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材料一(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

47、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材料二无产阶级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唯一关键。党的无产阶级基础的建立,中心区域产业支部的创造,是目前党在组织方面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同时,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

48、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了当时革命的中心工作国民革命运动;指出了国民党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指出了共产党力量弱小,无法独立领导革命走向成功;说明了共产国际在国共合作中的角色;指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两则材料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由团结国民党共同发起国民革命运动到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探索过程,凸显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问题设置】(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

49、国共产党对革命问题的认识。(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探索。【试答】(1) (2) 研析3 民族精神的凝聚:抗日战争材料一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对日一贯的方针和立场材料二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50、,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毛泽东论持久战材料三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事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罗斯福指出了中国国力较弱,只有全民族决不妥协、牺牲到底进行抗战才能求得国家生存;阐述了持久抗战的必要性及取得抗战胜

51、利的方法;指出了中国抗战的意义,说明了援助中国抗战的必要性。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抗战的艰巨性及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问题设置】(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人对中国抗战的认识。(2)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对中国抗战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美联合抗战的史实。(1) (2) 1.A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外交和贸易政策。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对于外商来华贸易立场分明,即反对走私鸦片,坚持正当的贸易,A项符合题意。B项“各国政府公认”说法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D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据材料

52、“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可知,耆英认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吏治败坏,故D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3.A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史实。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法国人在五个通商口岸有“不协争执事件”由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不许中国官员过问,这都说明法国在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故A项符合题意。4.D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由“农民造反者”“人间小天堂”“天京陷落”等信息可知,材料说的是太平天国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5.

53、D本题考查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督抚主张中国使臣应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评判是非曲直,这说明其受到了西方外交观念和国际公法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A项错误;材料“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说明传统朝贡体系尚未完全解体,B项错误;地方官员只是依据自己对外交的理解提出建议,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6.D本题主要考查清末边疆管理体制的转型。“以不治治之”的传统边疆政策是古代中国政府以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俗制宜为原则对边疆地区进行管辖的特殊政策。“实效管辖领有论”是近代西方国际法原则,强调对领土的实际管辖。由材料中“清政府逐

54、渐改变以不治治之的传统边疆政策,根据近代西方的实效管辖领有论原则实施改革”可知,清政府的边疆管理体制逐渐转型,故D项正确。7.C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前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军备优势,而非制度优势,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了三支近代海军,中国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故C项正确;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8.C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后,在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中,邱逢甲、徐骧等组织义军抗击日军的进犯,刘永福率领黑旗军抗击日本割占台湾。

55、丁日昌未参加反割台斗争,故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9.A本题考查列强侵华。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0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林纾通过寓言故事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确。材料反对弱肉强食,B项错误;材料强调要对列强保持警惕之心,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10.【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等信息即可回答;第二小问据材料一“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诸洋员请姑许乞降”等信息即可回答。第(2)问

56、,据材料二“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于是俄据旅顺法据广州湾”“中国乃不国矣”等信息回答即可。第(3)问,可从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开展及其影响等角度思考作答。【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隅)。(2分)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主帅指挥不力;洋员鼓动投降;将士贪生怕死。(4分)(2)危害: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的加深)。(3分)(3)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4分)11.B本题考查清末

57、保路运动。由材料中的四川民谣可推出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清末收回利权运动中的保路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镇压保路运动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始于1851年,排除A项;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国民革命运动始于1924年,C、D两项均排除。12.D本题考查北洋军阀混战的相关知识。由材料“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可知,当时各派系争斗激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状况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正确。13.A本题考查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符合民国建立之初的政

58、治需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符合孙中山等革命派要求对即将上台的袁世凯的权力进行限制的政治需要,这反映出当时立法服从于政治,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反映出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因人设法不利于民主政体的完善,故D项错误。14.A中华民国成立后,宣誓制度在中国逐渐确立,这有助于增强宪法的权威性,有利于维护民主政治,故A项正确,B项错误。宣誓制度没有起到制约袁世凯权力的作用,C项错误。D项说法绝对,宣誓制度不能保证政府的廉洁自律。15.A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有关内容。结合题中信息“1919年5月6日”及“青岛”“山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

59、时部分文化精英是在五四运动的背景下将孔孟思想这一传统文化与当时的社会问题相结合,意在借传统文化深化国人的爱国意识,A项正确。当时的时代主题是维护国家主权而不是扩散民主思想,B项排除;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儒家思想,不可能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C项错误;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故材料中的文章不可能是为了争取德国的理解,D项错误。16.C材料中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刊物、成立工人学校,其目的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觉悟,准备建立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故C项正确。这些举措主要是针对工人阶层的,不是为了研究马克思主义以及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故A、B两项错误;D项史实

60、错误。17.A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革命目标。中共机关刊物向导是无产阶级的机关报,代表人民的利益与要求,材料中的观点说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国民政府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18.C本题考查的是国共合作。根据材料可知,这时国共两党尚处于合作时期,但在工作中的分工日益不同,这是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基础差异的体现,由此可知,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国民党领导人谈的是国共合作的隐患,并未体现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排除A项;材料是对国共两党合作的分析,并没有提及国民党方针政策的转变,D项错误。1

61、9.D本题主要考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大会是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召开于苏维埃政权所在地江西瑞金,符合题意,D项正确。20.C本题考查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写的文章,应在遵义会议之前,故A项错误;中共“七大”是1945年召开的,应在“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之后,故B项错误;井冈山道路的探索是在遵义会议之前,故D项错误;答案为C项。21.C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雏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此时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反抗国民党军事上的

62、“围剿”和对日本侵华作出积极反应的历史使命,宣言中的“团结”“统一”等信息传递出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精神,C项正确。材料中“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反映出该宣言发表于西安事变之前,A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国民党的合作意向,B项错误;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排除。22.B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可知,材料中的文件发布于抗日战争时期,由“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的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斗争,这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

63、符;国民革命的时间是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3.D“宝岛回归”是在1945年8月,“家园沦陷”指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血战台儿庄”发生于1938年,“全民族抵抗的枪声”指的是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由此可知,正确顺序应为,D项正确。24.B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从中共“七大”提出的政府组织结构及经济政策来看,联合政府是各阶级各阶层的联合体,这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并非主张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故B项正确,D项错误。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是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之后,A项错

64、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1937年,C项错误。25.D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与“1945年”不符,排除A项;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的成果,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在全面抗战初期,而非重庆谈判后,C项错误。由材料“1945年”“建国大道”“复兴门”“坚忍”“友助”“胜利”“民气”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人希望国共两党合作走上建国大道,最终实现民族复兴,D项符合题意。26.C本题考查人民解放战争。由图中第三组数据可知,1948年11月,共产党兵力超过国民党兵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发生在三大战役进行过程中,C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时以及战略反攻开始前,国民党兵力远远超过共产党兵力,排

65、除A、B两项;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排除D项。2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第(1)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等信息概括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1935年前后”并结合所学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知识思考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等信息归纳作答。第(3)问,注意答案的全

66、面性,可根据材料一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材料二中“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变全国工业布局、促进西南地区开发、为长期抗战提供经济支持等角度回答积极影响;可根据材料二中“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容易造成官僚资本膨胀,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等角度回答消极影响。【答案】(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3分)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3分)(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

67、营企业内迁。(3分)(3)影响:为长期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分)28.【解析】本题考查1947年中国社会的转折。第(2)问,经济上结合解放区土地改革,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回答;军事上结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等回答;第二小问从无产阶级的领导、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等方面回答。第(4)问,结合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来回答。【答案】(2)经济: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许

68、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4分)军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4分)(3)反帝反封建。(2分)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6分)(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2分) 巡礼1积极:(1)对清政府: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2)对列强: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将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3)新贡献: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

69、最高峰;首次在中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4)国际上: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组成部分,同其他亚洲国家一起打击了西方侵略者的势力。消极: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破坏了社会经济,挫伤了手工业者的积极性;破坏了正常的家庭生活等。巡礼2示例一成功。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辛亥革命后成立的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第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70、。示例二失败。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所以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研析1(1)冲击: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朝统治者加紧剥削人民,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清朝统治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面临内外夹

71、击的窘境,资产阶级政治诉求急剧上升;维新思想迅速传播,挽救民族危机、变革社会制度成为时代潮流。研析2(1)革命的中心工作是发起国民革命运动;工人阶级力量的弱小决定了共产党无法独立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必须团结较为革命的国民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2)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党的无产阶级基础,创造中心区域产业支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配合城市斗争,实现农民斗争与工人领导相结合;建立区域红色政权,创造和扩大红军,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研析3(1)认识:蒋介石认为中国国力较弱,到最后关头只能坚决同日本抗战到底,抗战是全民之事,必须坚持到底,不能中途妥协;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两国国力敌强我弱,只有削弱对方的优势、克服自身的劣势才能取得胜利;两人都认识到了抗战的艰巨性,在敌强我弱的局面下,只有坚持到底、全民抗战才有取得胜利的可能。(2)认识:中国的抗战是对日本法西斯的极大打击;援助中国抗战是非常必要的。史实:美国通过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向中国输送大批抗战物资;陈纳德将军领导飞虎队支援中国抗战。-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