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第1课时 重庆市暨华中学 刘琴【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从教材体系来看,它是初中化学金属的性质一节的延伸,是上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具体应用,又是必修2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来看:本节将学习化学特有的的研究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从本章开始,学生将系统的接触元素化合物的的知识,学会用结构去分析物质的性质,用实验去探究物质的性质,用基本理论深入理解性质的方法,这些方法一经掌握后,就可以驾轻就熟的学习下一章内容。【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初步的了解;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记
2、录实验现象;以及上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都为本节课的实施提供了可能,但学生对金属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接触的都是常见的金属,如:铁,铜等。故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金属的物理通性。2.理解金属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3.掌握常见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过程与方法:在钠、铝与非金属反应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教学重难点】1.掌握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2.掌握常见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教学策略】学案导学法
3、 实验探究法 对比学习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验仪器及用品:镊子 滤纸 小刀 玻璃片 试剂钠 酒精灯 铁架台 玻璃管 铝箔 砂纸 坩埚钳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相信同学们对金属都非常熟悉,但是同学们对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过程熟悉吗?回顾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商朝的司母戊鼎,东汉的马踏飞燕体现了青铜器与工艺的完美结合,而后是铁器时代,再到近现代的铝的应用,都体现了人类对金属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金属被人类发现的早晚,与金属的什么性质有关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环节二】温故而知新1.根据常见金属的用
4、途,说出金属有哪些物理共性?2.了解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以及存在形态。列举金以及银少部分金属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过渡】 提问:为什么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环节三】分组活动,完成思考与交流1.分组NO1.以Fe为例,列举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NO2.分析,写出图3-2照片中,相应的化学方程式。NO3.分析Na,Mg,Al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2.小组展示,评价分析活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 (2)与酸反应 (3)与某些盐反应活动二: 2Al+3CuSO4=Al2(SO4 )3+3Cu 2Mg+O2点燃2MgO Cu+2AgNO3=Cu
5、(NO3)2+2Ag Mg+2HCl=MgCl2+H2结论:大多数的金属化学性质活泼,易与自然界中的氧气,酸等反应,故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活动三:金属最外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反应中很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过渡】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比分析镁、铁、金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进一步推测钠能否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与氧气反应金属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说明金属很容易与氧化剂反应,而氧气是常见的氧化剂,那同学们回顾一下,初中阶段学过哪些金属与氧气反应。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那么镁条与铁在相同条件下,哪个更容易与氧气反应?
6、(根据以前我们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金属活动顺序表,我们知道镁条更容易与氧气反应,因为镁比铁活泼。)那现在同学也不难理解通常所说的“真金不怕火炼”?金很不活泼,即使加热也很难与氧气反应。刚才我们提到的镁,铁,金在生活中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而钠这种金属,同学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那现在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同学们预测钠能否与氧气反应呢?【环节四】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3-1操作提示: 步骤1:用 镊子 取一小块金属钠,用 滤纸 吸干表面的煤油。 步骤2:用小刀 在 玻璃片 上切去一端的外皮。 步骤3: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化? 注意: 1.不能用手接触钠。2.凡
7、是接触钠的用具都必须是 干燥 的,不能与水接触。 3.取用剩余后的钠必须 放回原瓶 且 密封保存 ,不能随意丢弃。 实验3-2操作提示: 将刚才取的一小块钠用镊子 放在硬质玻璃管 上加热,有什么现象? 注: 观察到钠开始燃烧后,应立即撤掉酒精灯, 并将酒精灯熄灭。探究一: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常温加热或点燃实验现象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实验结论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光泽,质软,密度比煤油大。2.钠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4Na + O2=2Na2O加热时:2Na + O2 = Na2O2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铝箔在
8、空气中加热探究内容加热空气中久置的铝箔加热打磨过的铝箔现象铝箔熔化 ,失去光泽,熔化的铝不能滴落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不能滴落原理解释构成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熔点很高(比铝高),包在铝的外面,使液态铝不能滴落。发生反应:Al + O2=Al2O3生成的Al2O3包在铝的外面,使液态铝不能滴落。结论1.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2.铝容易被氧化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4Al + 3O2 = 2Al2O3【环节五:新视野】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活泼金属和氧气反应是失去最外层电子,表现出还原性。那么你认为还有什么物质也可以像氧气一样与它们化合呢?请举例说明。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举例说明):
9、2 Na + S Na2S 2 Na + Cl2 2 NaCl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现在我们一起来解答一开始我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金属使用的早晚与金属性质的关系。从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来看,从最初的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再到近现代铝的应用,人类使用金属从早到晚的顺序恰好是金属活动性从弱到强的顺序,也就是说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一般金属越活泼,越容易被氧化,在自然界中也大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相对而言人类对金属单质的认识使用也就要晚一些。所以金属使用的早晚,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金属越活泼,发现使用得也就越晚。【环节六】课堂小结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与氧气反应1.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反应现象和产物不同 。
10、2.同种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现象和产物不同【环节七】课堂追踪练习练习1正误判断:1.自然界中的金属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2.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 )3.铝抗腐蚀能力强的主要原因是铝与氧气反应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练习2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B.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练习3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C.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D.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是还原剂练习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熔化,再燃烧,最后所得产物为Na2O2B.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特殊保护。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是因为铝不活泼。D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疏松多孔,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要涂保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