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09.53KB ,
资源ID:138081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8081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双基训练金卷(二)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双基训练金卷(二)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第二天始,中国人民便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九月间,上海有十万大中小学学生的大罢课,有三万五千日本码头工人的

2、大罢工。全国各地,从上海到成都,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上述材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战争 B五四运动C七七事变 D九一八事变2“对于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可谓高明之极国共恩怨不可谓不深,但是共产党干得委实漂亮,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该材料所评价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C双十二事变 D七七事变3有人指出,抗日战争是以惨痛的代价为民主革命作奠基石的。这块“奠基石”主要是指(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D壮大了人民民

3、主的力量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这说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促进了国家统一的完成 B引发了社会矛盾的转型C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 D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5下表是美国纽约时报对卢沟桥事变的部分报道(据2018年1月14日北华大学东亚中心副研究员赵文铎文章整理)。据该表可推知( )记述出处“日军发言人指出,南京政府将这场局部冲突扩大为全面战争,明显为了恶化局势。既然南京政府采取敌对手段,那么中国中央政府就需要(对这场战争)负责任。”193

4、7年7月12日,纽约时报之日军谴责南京政府的报道日本“政商界领袖支持在中国的举动。日本官员坚持认为,和平有赖于南京同意在华北地区达成和平协议”。1937年7月13日,纽约时报日本人在广播中说,中日之间的所有麻烦的根本原因是由国民党推行的反日政策和中国人民统一意志下培育出的反日情绪。1937年8月1日,纽约时报A美国纽约时报立场比较客观B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抵抗日本侵略C日本侵华是为了保护华北的利益D国民政府采取了对日抵抗的政策6国民政府于1937年8月14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公告了卢沟桥事变以来事变推演的经过,声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该声明书的

5、发表,标志国民政府正式实行全国抗战。促成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声明书的最直接因素是( )A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东北B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C日军攻占南京进行大屠杀D八路军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71937年3月6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对共匪只可编其部队,而决不许其成立军部或总指挥部。”而到8月18日,蒋介石终于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这种变化根源于( )A共产党力量的不断增强B日本侵略的进一步加剧C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推动81938年底,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与日军相峙。同时,在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也在牵制着

6、日军的力量。在这种态势下,日军无力继续实施战略进攻。上述材料说明( )A国共两党共同抗日B十四年抗战的开始C日军军力消耗殆尽D中国战场全面反攻9毛泽东指出:“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积极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以下史实能支持这一说法的有(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百团大战A BC D101938年12月6日,日军在昭和十三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办法中指出:“以攻占汉口、广东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恢复治安。”并规定:“如无特别大的必要时,不准备扩大占领地区。配置兵力“要限制在必要的最少限度内,仅起

7、到在政治上和战略上压制国民党军队的作用。”日军的意图在于( )A将治安作为首要任务B打乱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部署C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D把抗日根据地作为主要目标11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在边区境内只准使用边区银行币,该币图案多为边区名胜,如中共中央办公楼、边区参议会会场、边区银行大楼等。自此,边区银行币逐渐成为独立于法币之外的货币体系。边区政府的这一举措( )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有利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巩固C有助于民族工业走出困境D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12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

8、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指的是( )A百万雄师过大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B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C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扭转内战被动的局面D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13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主要着眼于( )A争取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B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C顺利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D使全党认识到革命的艰巨性14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明确表示以“三民主义”和“总理遗教”为最高准绳,以国民党和蒋介石为领导抗战核心,制定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的制定( )

9、A有利于激发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心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反映国民党借机排除异己的企图D表达出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15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 71亿元,1939年增至25 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B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6下面是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部分民众在土地革命前后的阶级成分表。据此可知当时( )阶级土地革命前(1935年1月)土地革命后(1939年12月)成分数目百分比数目百分比贫民204636136424中农50156

10、123383富农16502270地主123700A中国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B地主阶级在中国已经被消灭C边区政府注重革命根据地建设D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成效显著171945年10月12日,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发表社论:“分裂内战的阴霾可望由此扫清,和平建国的时代可望于兹开始抗战的鲜血也将不至于白流,这是中华民族的福音!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这篇社论出现的背景是( )A双十协定的签署B国内和平协定的签署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D抗日战争的胜利18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

11、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19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将军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是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C最终建立了联合政府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20国民党编写的战史中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

12、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组织了正面战场四次会战B撕毁协议,进攻中原解放区C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D与共产党进行三次战略决战21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流尽了鲜血。现在已到了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这反映出( )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B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D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22“进入1947年后,国民党军集中力量攻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中原防御则缺乏主力部队支撑,有空虚之虞。因此,毛泽东决心抓

13、住有利时机,以主力打到外线去, 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为此,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A全面进攻 B重点进攻 C战略反攻 D战略决战23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由此可见,当时( )A暴力革命观念深入人心B国民党丧失了军心民心C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D美国大力支持国民政府24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

14、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D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

15、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三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16、(6分)(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12分)(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8分)26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政治文明的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所需要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1)请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图一和图三的共同主题是什么?(6分)(2)根据图三、四提

17、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图四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8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美国从1941年5月至战争的结束,美国援华的租借物资和劳务的总计846亿美元,其中的各种军用装备价值517亿美元,另外还有经济贷款6亿9千800万美元。美国对中国人员方面的援助,最显著的是陈纳德的飞虎队,他们在开辟驼峰航线、对抗日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曾分4次向中国提供借款1800万英镑。为保卫滇缅公路和支援英军作战,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2月下进入,与日军作战,在仁安作战中,中国运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使中国军

18、队扬威于异域。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入至印度和国内。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取得胜利,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杨天石:中国抗战与美美三大国关系等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信息具体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12分)绝密 启用前高一上学期第八单元双基训练金卷历 史(二)答案第卷(选择题)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全国各地,从上海到成都,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可知,记载的历

19、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故答案为D项;甲午战争时期,并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反抗,排除A项;五四运动发生在五月,到六月已经结束,不符合材料所给的时间,排除B项;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不符合材料中“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的叙述,排除C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国共恩怨不可谓不深,但是共产党干得委实漂亮,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事件指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团结合作,由内战到和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项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武装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与材料无关,A项排除;华北事变标志着

20、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与材料无关,B项排除;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3【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它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削弱了国民党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得到了迅速壮大,这有利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故选D项。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联合,故选D项。A项说法错误,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是在1928年,而西安事变发生时东北和台湾尚被日本占领,实际统一也没有完成,故A项可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华北事

21、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B项可排除;华北事变后,一二九运动爆发,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C项可排除。5【答案】D【解析】图表材料中的“南京政府采取敌对手段”“和平有赖于南京同意在华北地区达成和平协议”“国民党推行的反日政策”等内容出自日本方面关于卢沟桥事变责任的言论,从侧面说明国民政府采取了对日抵抗的政策,故D项正确;A项,材料显示,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的是日本方面关于卢沟桥事变责任的认识,无法体现其客观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态度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日本侵华是为了转嫁国内危机,满足其称霸的需要,保护华北的利益只是其借口,排除。6【答案】B【

22、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之后,日军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于1937年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制造八一三事变,随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B项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A项排除;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时间的是1937年12月,C项排除;百团大战的时间是在1940年下半年,D项排除。7【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日军的不断入侵,中日民族间的矛盾成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放下成见进行一致抗日,故答案为B项;A项不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先对共产党军队进行了改编才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故排除;D项,根

23、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故排除。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38年底、“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对峙。同时,在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也在牵制着日军的力量”等信息可知,国共两党共同抗日,A项正确;十四年抗战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根据材料“1938年底,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与日军相峙”的信息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时期,日军军力没有消耗殆尽,C项说法错误;1945年8月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中国战场全面反攻,D项错误。9【答案】A【解析】淞沪会战的时间是从1937年8

24、月13日到1937年11月12日,正确;太原会战的时间是从1937年9月到11月8日,正确;徐州会战的时间是从1938年1月到5月,正确;百团大战是从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错误。故选A项。10【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战术及对国、共两党的策略发生变化,由速决战改为长期作战,并意图集中兵力进攻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故D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的直接解读,未深入本质意图,故排除;B项,日本此时对国民党进行政治上和战略上的压制,未涉及作战部署层面,故排除;C项,此时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但日本仍对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清扫政策,未体现战略上的防御,故排除。11

25、【答案】B【解析】1941年由于日军残酷的扫荡和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共浪潮,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陕甘宁边区政府以边币取代法币,有利于避免法币贬值带来的经济冲击,边币图案设计有利于加强民众的政权认同,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还没有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故A项错误;仅有货币政策这一项不足以让民族工业走出困境,排除C项;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的是中共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47年12月”“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

26、幕,故答案为B项;A项,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推翻了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与材料中的时间“1947年12月”不符,排除;C项,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并没有扭转内战被动的局面,排除;D项,三大战役是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间,与材料中的时间“1947年12月”不符,排除。13【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由此可知B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

27、胜利的基本方针,从而争取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故A项错误;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还未顺利实现,故C项错误;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使全党认识到革命的艰巨性,故D项错误。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938年国民政府动员全国民众抗战,即表达坚定抗战的决心,该纲领的制定有利于激发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心,故答案为A项。15【答案】B【解析】数据是极具说服力的史料。A项明显与材料不符,故排除;结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及器材种类可知B项正确;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

28、内容,排除C项;D项没有切合1937 的时代背景信息。16【答案】C【解析】A项不能得出;材料只涉及延安地区,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经过土地改革,农民阶级受到的剥削和压迫明显减少,这有利于边区经济的发展,说明革命根据地建设有成效,故选择C项;由材料中“延安”可知,这并不是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故排除D项。1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时间的限定和社论的内容可推断,其出现的背景应是双十协定的签署,A项正确。国内和平协定是在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达成的。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从材料中“1947年的国后一天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等信息可知,国民党在内战中的失败使蒋介石“忧患

29、最深”。A项出现于1947年上半年:B项出现于1947年,符合题意;C项出现于1948年9月;D项出现于1946年。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材枓中“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是指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和平谈判,尽管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但会议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即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所以答案选B项,A、C、D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20【答案】C【解析】由战略观念可以看出,国民党以进攻为主平均使用兵力,“向多方面发展”表明国民党进行的是全面进攻。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解放战争中的全

30、面进攻战略。在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改为重点进攻,据此可知选择C项。2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概况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三大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所以应选B。22【答案】C【解析】“内线”即解放区外线,“即国统区以主力打到外线去”是指发动战略反攻,故选择C项。23【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国共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进攻上党地区,中共军队针锋相对不后退,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故C项正确。毛泽东强调的

31、并不是要暴力推翻国民政府,而是在与国民党谈判的同时不放弃斗争,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国民党丧失民心军心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美国支持蒋介石政府打内战的内容,故D项错误。24【答案】C【解析】抗战胜利后,国内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认为,自由民主的中国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促进民主、和平建国,故选C项。材料信息并非强调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人民民主专政,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故D项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25(26分)【答案】(1)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6分)(2)

32、原因: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8分)不全面。(2分)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2分)(3)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8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诸如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等。第(2)问,从材料我们可以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因素、综合因素等,材料显然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关键作用。第(3)问,

33、结合材料中时间限定,主要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在客观上所起的推动作用。26 (14分) 【答案】(1)图一:虎门销烟;图二: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图三:抗日战争;图四:渡江战役。图一、图三反映的共同主题:反抗外来侵略。(2)斗争对象:由抗战时期的日本帝国主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挑起内战。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和中国人民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影响: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覆灭;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坚实基础。【解析】第(1)题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图一是虎门销烟,图二是武昌起义,图三是抗日战争,图

34、四是渡江战役。联系所学可知,图一和图三的共同主题是反抗外来侵略。第(2)题联系所学可知,图三到图四反映的是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由抗战时期的日本帝国主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联系所学可知,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蒋介石挑起内战,导致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和中国人民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图四反映的是渡江战役的胜利。联系所学可知,这一事件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覆灭,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坚实基础。27 (12分)【答案】示例一:信息: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3分) 说明:美英苏等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反映了中国战场的重要性。中国的抗战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使

35、苏联能够避免两线作战,也减轻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中国不仅在国内坚持抗战,还开辟了境外战场。为了保卫滇缅公路,履行对盟国的义务,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在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之后,中国与盟国在缅甸战场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中国远征军的英勇作战不仅支援国内正面战场的作战,还减轻了盟军在印缅地区和太平洋地区的压力,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失败。(9分) 示例二:信息: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失败。(3分) 说明:为了保卫滇缅公路,履行对盟国的义务,援助英军,中国在国内抗战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派出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在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之后,中

36、国与盟国在缅甸战场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中国远征军的英勇作战不仅支援了国内正面战场的作战,还减轻了盟军在印缅地区和太平洋地区的压力,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失败。(9分)【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中国战场、入缅作战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失败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如中国战场减轻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从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提取牵制日军配合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信息具体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