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章)(90分钟100分) (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22光年,回答13题。1.“超级地球”应属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A.适中的质量与体积B.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C.与恒星的距离适中D.适中的自转周期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
2、中,气温日较差小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温度适宜A.B.C.D.【解析】1选C,2选A,3选A。第1题,据题可知: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因此“超级地球”应属于银河系。第2题,“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主要是其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第3题,液态水存在与温度有关,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较适中,使地球温度适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使地球上温度适中;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与地球温度无关;宇宙环境的安全性与地球上的温度无关。“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
3、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4、5题。4.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A.塔里木盆地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5.“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A.降低大气温度B.提高水体温度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D.增强地面辐射【解析】4选B,5选A。第4题,“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应建在水域多、热量丰富,并且电力资源紧张的区域,四个选项中最合适的是太湖平原。第5题,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会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水面、地面和大气的温度。电池板会阻挡到达水体中的太阳光,不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慢浮游植物生长速度。“夸父计划”是我国继“嫦娥计划”后又一重要的
4、空间探测计划。该计划主要是针对太阳活动进行监测,帮助科学家深入研究日地空间环境,为灾害性空间环境预报提供观测数据。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距地球150 万千米的日地连线上设置一颗卫星,用来全天候监测太阳活动的发生及其伴生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6.该卫星在太阳光球层监测到的太阳活动是()A.黑子B.耀斑C.日冕D.太阳“风暴”7.当太阳活动增强时,给该卫星正常工作带来的影响最主要是()A.卫星与地面指挥系统的联系中断B.卫星被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击毁C.卫星被引发的“流星雨”袭击D.卫星周围空间温度过低【解析】6选A,7选A。第6题,太阳外部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
5、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太阳“风暴”是指太阳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时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第7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当太阳活动增强时,给该卫星正常工作带来的影响最主要是卫星与地面指挥系统的联系中断。2019年2月19日,年度“最大最圆月”现身夜空,与“元宵月”上演“巧遇”好戏。我国民众欣赏到一轮皎洁明亮的“超级元宵月”。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8.月球所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
6、系 D.可观测宇宙9.“超级元宵月”出现的日期是()A.农历正月初一 B.公历1月1日C.农历正月十五 D公历1月15日【解析】8选A,9选C。第8题,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组成地月系。第9题,2019年2月19日,是农历正月十五。下图示意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10.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在()A.日出前后B.10时前后C.正午前后D.日落前后11.第一天比第二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大,可能是()A.云量多B.大气污染重 C.天气晴朗D.太阳高度角大【解析】10选C,11选C。第10题,连续两天正午都是太阳辐射强度在12时左右最强。第11题,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
7、大,只能是天气现象的变化引起的,所以第一天可能是晴天,第二天是阴天。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13.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发电增加C.生活能耗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解析】12选B,13选D。第12题,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8、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第13题,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从而使卫星导航失效;而对地球上的风力、生活能耗、人口迁移没有影响。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14、15题。14.图中所示的圈层、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5.关于图中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B.圈层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D.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解析】14选D,15选B。第14题,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是构
9、造自然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而生物圈渗透于其他圈层之间,故判断为生物圈,而岩石圈分布于四大圈层的最底部,故为岩石圈。第15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的相关知识,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圈层之间通过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实现联系。岩石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球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16.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软流层17.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横波传播速度最大B.内
10、部物质组成均匀C.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由硅酸盐矿物组成【解析】16选A,17选C。第16题,为地壳,为地幔,和为地核。第17题,在地壳中纵波速度大;地幔中物质的组成不一样,不可能均匀分布。是外核,属于液态。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18、19题。18.相比较而言,中生代的气候()A.温暖湿润B.寒冷干燥C.温暖干燥D.寒冷湿润19.不属于三次大冰期的地质时代是()A.元古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解析】18选C,19选C。第1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随着地
11、球的演变存在冷暖干湿变化。在中生代时期,全球平均气温高,平均降水少,故属于暖干的特征。第19题,世界气候的变化从地质时期来说存在冰期与间冰期的变化。冰期是气候相对寒冷的时期,从图中可知,中生代末期气温高,不属于冰期。下图是在山东沂蒙山区的费县、平邑县等地发现的裸露于山体中的化石。据此完成下题。20.当时山东沂蒙山区的地质环境是()A.山地丘陵B.高原盆地C.平原谷地D.温暖海洋【解析】选D。图中的化石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属于海生软体无脊椎动物。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圈层:A_圈,B_圈,C_,D_。(2)图中394
12、1 km处为_面,地震波自上而下穿过该界面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_。(3)图中2 900 km处为_面,该界面以下_波消失。(4)生物圈存在于_圈下部,_圈全部和_圈上部。【解析】第(1)题,由图可直接读出,A为大气圈、B为水圈、C为地壳、D为外核。第(2)题,在图中3941 km处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莫霍面,地震波自上而下穿过该界面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第(3)题,图中2 900 km处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古登堡面,由于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故在此消失。第(4)题,由图可知,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答案:(1)大气水地壳外核(2)莫霍明显增加(3)古登堡横
13、(4)大气水岩石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新华社石家庄2019年1月15日电,记者从河北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获悉,文物工作者近期在这里发现了20余个160万年前草原猛犸象脚印及大量古人类打制的石器、动物化石,为进一步研究泥河湾早期人类行为、生存环境补充了新材料。图1为猛犸象复原图。材料二剑齿虎是大型猫科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旁支,在大约1万年前灭绝。图2为剑齿虎复原图。(1)猛犸象和剑齿虎生活在_代,判断理由是什么?(2)推测猛犸象和剑齿虎灭绝的原因。【解析】第(1)题,猛犸象和剑齿虎是新生代的生物,为哺乳动物。第(2)题,生物灭绝要从生物本身和环境变迁寻求原因。答案
14、:(1)新生猛犸象和剑齿虎都是大型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生活在新生代;发现了距今160万年前猛犸象化石;剑齿虎在大约1万年前灭绝;新生代是距今约6 600万年前开始的。(2)猛犸象和剑齿虎都是大型哺乳动物,食物需求量大;新生代后期,地壳运动剧烈,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造成食物来源短缺;此时期,诞生了人类,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技术的进步,食物需求量大,导致森林破坏,不利于猛犸象和剑齿虎的生存;人类的狩猎活动,大量捕杀猛犸象和剑齿虎等。 (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下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地壳厚度的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3题。1.据图推测我国地壳厚度的变化趋势大致为()A.自东向西
15、逐渐增大B.自北向南逐渐增大C.自西向东逐渐增大D.自南向北逐渐增大2.如若绘制完整的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起算面可能采用()A.海平面B.岩石圈底面C.地面或莫霍面D.古登堡面3.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解析】1选A,2选C,3选A。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等地壳厚度线上的数值东小西大,说明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第2题,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可知,莫霍面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若绘制完整的地壳厚度剖面图,即绘制从莫霍面到地面之间的距离。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a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高度应介于4042千米,b位于大别山区,高度应介于3840千米,a到b之间整体
16、呈下降趋势。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 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4、5题。4.岩石圈()A.等同于地壳B.属于地球外部圈层C.由岩石组成,且全球厚度不一D.包括软流层和地壳5.关于干热岩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位于上地幔的顶部B.位于地壳C.干热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D.干热岩来源软流层【解析】4选C,5选B。第4题,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厚度不一,陆地较厚,海洋较薄,位于软流层之上。第5题,由材料可知,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
17、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941千米,位于陆地的干热岩属于地壳。二、非选择题(共15分)6.图甲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乙为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和冬、夏半年辐射总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2)简述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成因。(3)简述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成因。(4)总结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5)比较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差异。【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分布即可判断。第(2)题和第(3)题,结合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从地形地势、天气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根据图乙信息可知太阳辐射的
18、纬度分布规律,然后依此做出判断。第(5)题,根据图乙年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直接做出判断。答案:(1)西部多,东部少(自东南向西北增多);青藏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2)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朗天气多,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3)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多云、雨、雾,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4)全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赤道地区,随着纬度的增高,辐射量逐渐减少,最小值出现在极点。(5)夏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在回归线附近的纬度带上,由此向极点和赤道方向逐渐减少;最小值在极点。冬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在赤道,随着纬度的增高,
19、太阳辐射量也迅速递减,接近极点时为零。夏半年与冬半年的辐射量差值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7.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地球是唯一的家园。(8分)(1)读下表太阳系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依据八大行星的特征,填出甲、乙、丙三颗行星的名称:甲_;乙_;丙_。行星与太阳距离体积赤道半径/千米地球1.001.006 378水星0.3870.0562 440甲1.520.153 395金星0.7230.8566 050乙5.201 316.0071 400天王星19.2065.2025 900土星9.50745.0060 000丙30.1057.1024 750(2)读上图“太阳系示
20、意图”,图中表示地球的是_(填字母)。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未来的某天,人们发现太阳急速老化,人类继续生存的唯一途径是逃离太阳系,逃往距离最近的比邻星系。假如地球顺利泊入比邻星的轨道系统,则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为_(选择填空)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3)在太阳系中,火星被认为是地球以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有超过30个探测器到达过火星。火星的公转方向是_。据图描述火星的位置特征_。(4)2019年7月25日一颗名为“2019 OK”的小行星从距离地球只有72 500千米的位置掠过地球,其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仅相当于0.19个地月距离!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
21、小行星的密集地带,在上图中用斜线绘出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解析】第(1)题,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由表格中与太阳的距离可判定:甲为火星、乙为木星、丙为海王星。第(2)题,由第(1)题解析可知,图中C表示地球。比邻星为一颗位于银河系之内、太阳系之外的恒星。第(3)题,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特征,因此火星的公转方向与地球相同自西向东。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结合图可知火星的位置特征为:位于地球和木星轨道之间,是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第(4)题,小行星带位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即火星和木星之间。如下图所示:答案:(1)火星 木星海王星(2)CC(3)自西向东位于地球和木星轨道之间,是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4)画图略(火星和木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