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冷战,局部热战。竞争并存:资本主义国家:灵活调整经济政策,促进发展;建设“福利国家”,缓和矛盾;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东欧国家多次改革,调整高度集中的苏联体制,但以失败告终;中国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世界国家: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同时面临挑战。时代潮流:美苏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局面出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重大问题: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宗教冲突、金融风险等
2、。应对方法:全球治理;合作共赢;中国方案。第26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程标准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必备知识自主排查主干梳理助学助记教材拓展一遍过知识点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2冷战的原因(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2)具体原因美国: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苏联:苏联极其关心自
3、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3冷战的表现(1)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同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经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则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3)军事: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4)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
4、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4两极格局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知识点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2)主要事件: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2多极力量的成长(1)表现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以中国自力更生拥有
5、“两弹一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中国的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同步进行。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2)影响: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知识点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过程(1)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2)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3)1989年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4)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
6、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局面。2趋势: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1.史学新论两极格局的形成2史学新论美苏冷战有利于世界和平尽管冷战初期双方言辞的敌对程度无可比拟,但苏联和美国却成功地和平共处到20世纪80年代初,没有发生任何形式的重大军事对抗。冷战,连同其中的对抗、焦虑和无可置疑的危险,创造了20世纪众所周知的大国关系中最长期的稳定;它现在可与整个现代史上最长的大国稳定期相媲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长和平冷战史考察3知识拓展欧洲一体化的特点(1)由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2)由局部到整体的经济一体化,从最初的煤钢共同体到关税同盟
7、、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市场、统一货币。(3)由经济统一到政治统一,欧盟是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4)规模由小到大。4学术情境“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概念,最先由法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于1952年提出,该词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第三等级”。“第三世界”泛指不属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经济不发达的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后被广泛使用。思考:第三世界崛起与发展的标志是什么?关键能力素养提升主题探究史学新论多维讲练大突破探究点国际风云变幻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学术前沿美国发动冷战的借口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
8、关键性作用。1945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思维激活美国以维护欧洲安全的名义展开了冷战,以遏制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称霸世界。史料实证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史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史料二两个阵营形成了: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
9、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余势力。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解读(1)史料一中“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是关键,反映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史料二应抓住“反民主”“民主”等主要信息,以分号为界对史料分层。探究(1)史料一表明战后美国的什么战略意图?为此提出了什么政策?其实质是什么?(2)史料二反映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实质是什么?两大阵营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历史解释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关系(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10、是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及区别实质:它们都是二战后美国意图建立世界霸权、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手段。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唯物史观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发展中
11、国家的兴起)。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演练仿真模拟落实“四翼”全通关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1新高考湖南卷,16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A修改宪法无法阻挡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剖析领悟正确答案演练12021八省联考湖北卷,15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时,条约文本因故无法打印。为免迁延生变,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代表决定先在空白纸上签名,这就是著名的“空白页面”故事。这
12、一违背常规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A西欧货币同盟建立迫在眉睫B欧洲各国形成高度政治互信C与会各国实现联合愿望迫切D共同应对石油危机刻不容缓演练22021八省联考湖南卷,141949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决策文件,明确提出要“防止亚洲出现足以威胁美国安全或亚洲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力量对比”。据此可知,美国()A认为亚洲的力量对比已经失衡B不将苏联视为唯一的敌人C致力于维护亚洲的稳定与安全D将冷战政策重心转向亚洲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2山东新高考联盟二模华沙条约缔结以前,苏联同东欧国家的关系是以双边条约为基础的。华约的建立,使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政治、军事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给苏联
13、提供了可以借机向“兄弟国家”发号施令的超国家权力机构。这一变化 ()A保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B顺应了苏联对抗美国的需要C消除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威胁D促进了东欧各国进一步发展22022山东泰安一模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一手抓橄榄枝、一手抓箭”的战略,向发展中国家派出由教师、医生、护士、农业专家和工程师等组成的志愿者组织“和平队”,借以在亚非拉笼络人心并控制这些地区。这表明肯尼迪政府 ()A放弃了冷战遏制政策B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C推行极端的战争政策D仍然推行冷战遏制战略32022山东聊城一中一模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
14、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美国态度的历史因素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B借鉴朝鲜战争的教训C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D中美外交关系的改善42022山东枣庄二模1975年到1988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由是美国的0.4倍变为0.29倍。这一时期苏联的核武器保有量则从是美国的0.84倍变成1.82倍。这说明这一时期的苏联()A经济结构严重失衡B军备竞赛影响经济发展C军事实力超过美国D经济改革的成效并不大52022山东等级考一模测试1954年法德缔结文化协定,规定两国所有教育机构都必须对
15、“对方国家的问题进行更客观的描述,从教科书特别是历史教科书中,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这表明法国和德国都()A认同教育是推动和解的根本动力B历史研究的学术细则达成一致C认可教科书的和平教育功能D回避对两国历史研究的分歧62022山东潍坊青州实验中学二模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一方面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另一方面为新兴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此举旨在()A扩大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B排挤老牌殖民国家的势力C与美国的全球战略相抗衡D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十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第26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必备知识自主排查4提
16、示:崛起发端于万隆会议,以不结盟运动为里程碑,以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为其作用的体现。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1)提示:意图:反映了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意图。为此提出了以“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实质是公开干涉别国内政,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谋求世界霸权。(2)提示:实质:以美苏两个大国为核心的不同社会制度阵营的对峙。标志: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答案:C演练1解析:据材料“为免迁延生变决定先在空白纸上签名”可知,冷战期间要想不受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只有走联合自强之路,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利益,材料中的做法反映
17、了与会国联合自强的迫切愿望,故选C项;罗马条约即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2002年欧元才启用,排除A项;罗马条约致力于发展经济,“高度政治互信”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共同联合发展以免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与应对石油危机无关,排除D项。答案:C演练2解析:根据“防止亚洲出现足以威胁美国安全或亚洲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力量对比”以及材料中的时间可得出,其强调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已经使亚洲的力量对比失衡了,因此要及早做出防范,故A项正确;美国的敌人本身就不仅仅只有苏联,排除B项;C项不是美国的目的,排除;美国的重心在欧洲,排除D项。答案:A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解析:由材
18、料中“华约的建立给苏联提供了可以借机向兄弟国家发号施令的超国家权力机构”可知,华约的建立便利了苏联控制华约其他成员国,这顺应了苏联对抗美国的需要,但不利于华约其他成员国自主发展,也容易导致华约其他成员国与苏联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故选B项,排除A、D两项;C项中“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答案:B2解析:1961年,世界处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之下,美国向发展中国家派出由教师、医生、护士、农业专家和工程师等组成的志愿者组织,试图在亚非拉笼络人心并控制这些地区。反映了美国对亚非拉中间地带的争夺,说明其推行冷战遏制战略,故选D项,排除A项;根据“一手抓橄榄枝、一手抓箭”可知,维护
19、世界和平只是个幌子,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冷战政策,排除C项。答案:D3解析: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经中朝人民共同努力,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因此,借鉴朝鲜战争的教训,美国在制定越南战略决策时不得不考虑中国对越南战争的态度,故选B项;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综合国力不高,不是影响美国态度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C项不是历史因素,排除;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关系改善,排除D项。答案:B4解析:材料反映了19751988年,苏联的核武器保有量与美国相比大幅增加,而国民生产总值却与美国差距越来越大。这说明军备竞赛影响了苏联经济发展,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苏联的经济结构情况,故
20、排除A项;仅由苏联核武器保有量的情况不能得出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情况,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军备竞赛对苏联经济的影响,经济改革成效不大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答案:B5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法德缔结文化协定,强调两国教育机构客观描述对方国家的问题,排除教科书特别是历史教科书中“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关系的评价”,这表明法国和德国都认可教科书的和平教育功能,C项正确;推动两国和解的“根本动力”是国家利益,不是教育,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法德两国就历史研究的“学术细则”达成了一致,B项错误;材料的重点非历史研究,而是教育中关于对方的评价,D项错误。答案:C6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奠定,进入全面冷战时期,苏联意图拉拢新兴独立国家,扩大反美阵营,争夺世界霸权,故C项符合题意;A项,苏联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但不能说明是鼓励亚非拉独立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排除;B项,苏联为新兴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意在抗衡美国,与排斥老牌殖民国家并无关联,排除;D项,材料中这些国家已然是独立国家,不能体现苏联参与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排除。答案:C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