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时量:150分钟 总分 150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卷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先秦以来,我国散文就一直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与白话保持着
2、严格的距离。散文发展史,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文言文发展史。其间虽然偶有白话的渗透,但大局不改。然而,文言这种不言而喻的至尊地位在晚清时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黄遵宪以及谭嗣同、陈荣兖等都曾提出言文合一的主张,裘廷梁更是以白话为维新之本,甚至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梁启超的新文体与文界革命,在文言中掺入俚语与外国语法,将文言撕开了一道难以弥合的裂口。随着科举制度的消亡,民国代兴,白话文运动更加轰轰烈烈,席卷南北,所向披靡。到新青年创立,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更是接连发表文章,像精心设计的组合拳一般,对已经摇摇欲坠的古文施以致命打击。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明确提出要对今日之文学改良,主张“须
3、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八事,文字虽然还较温和,但里面分明隐藏着要用“活文学”也就是白话文学替代古文的用心。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更将胡适的“改良”升级为“革命”,毫不隐晦地说:“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而笔锋所向,尤在“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之归方刘姚”,将他们戴上“十八妖魔”的高帽,而“桐城派
4、”等“今日吾国文学”,因为“悉承前代之敝”,也同样在宣战打击之列。新青年同期还刊载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信,该信一边大力赞赏胡适白话体文学主张,一边又以挑衅的口吻指出:“唯选学妖孽,桐城谬种,见此又不知若何咒骂。虽然,得此辈多咒骂一声,更是价值增加一分也。”在陈独秀“妖魔”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谬种”的骂辞,所骂对象也更加接近当代,火药味又浓三分。按说,面对这种公然挑战,与传统文学有瓜葛的文人学者,特别是无端遭到辱骂的桐城派,应该挺身而出,群起反攻。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或许是经过长期的白话文思想冲击,人们已经真切感受到古文确实已经日薄西山,白话文的世纪就要到来,真切地感受到胡适、陈独秀所言是大势所
5、趋,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出来应战。他们有的徒兴哀叹,有的静观其变,有的干脆改弦易辙。严复以为:“此事全属天演,革命时代,学说万千,然而施之人间,优者自存,劣者自败,虽千陈独秀,万胡适、钱玄同,岂能劫持其柄?则亦如春鸟秋虫,听其自鸣自止可耳。”不过,事情总有些例外,林纾就是这例外中最为突出的一个。还在胡适、陈独秀们在新青年上高声叫阵时,林纾很快在上海坚定予以回击。遗憾的是,历史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林纾挺立中流,以身作闸,挽狂澜于既倒的勇气固然可嘉,但无论如何还是无法以一己之躯阻挡大江东去。(节选自文史知识2013年第十二期罗书华古文最后的守夜人)1下列各项对文中改良古文论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6、3分)A.梁启超在文言中掺入俚语与外国语法的新文体与文界革命给予了地位至尊的文言难以恢复元气的一击。B.文言的地位在晚清时期受到严重挑战,其表现之一就是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八事”,主张文学改良,用白话文代替古文。C.新青年的创立,为改良古文的论战提供了主阵地,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是冲锋陷阵的主将。D.同为白话文的倡导者,陈独秀的言辞比胡适更为犀利,一针见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明确提出了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并把笔锋指向了明前七子、后七子,指向了桐城派的三位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称他们为“妖魔”。B.晚清时期的黄遵宪等人将
7、古文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之后的白话文运动更加速了它隐退的步伐。C.自先秦以来,中国散文就一直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从这个角度来说,散文的发展史也就是文言文的发展史。D.一些传统的文人学者可能已真切地感受到了古文已经走到末路,因此面对胡适等人的挑战,并没有多少人能挺身而出,进行反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晚清白话文运动开启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声,但其性质不同于“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它仍然属于古代白话文的范畴。B.就人类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白话文替代古文有着历史的必然性,而且是进步的表现。C.严复站在一个更高点,认为白话文替代古文是自然的进化,人类必须
8、顺其自然。D.钱玄同在陈独秀“妖魔说”的基础之上,把“谬种”骂辞的矛头指向古文,对古文的批判更加具有火药味。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题3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9、“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10、。乌江亭长橇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项王军
11、壁垓下 壁:驻扎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隶属 C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向:脸朝着,面向 D项王身被十余创 被:遭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汉将骑者数千人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B不忍杀之,以赐公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吾为若德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东城,部下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斩二将,杀数
12、十百人,叱退汉军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江,最后自刎而死。 7把下面句子划横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22分)溪上作二首(其二)陆游伛偻溪头白头翁,暮年心事一枝筇。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 注】东山七月,是诗经豳风中的两篇,前者写周公东征后战士归途思乡的情绪及凯旋的喜悦
13、,后者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8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分)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10.诗中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的?(5分)11.全诗前两联采用发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试作简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和控诉的语句是 , ?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
14、摹音乐的诗句是 , 。杜甫阁夜中从侧面烘托了兵戈未息、时局动荡、世人风雨飘摇的生活的句子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4分)手艺孙如静 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按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副县长,儿媳妇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 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暗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补锅。 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 终于
15、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架起了火炉,抽起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补锅啰补锅啰。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盘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老爷子笑着说,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又抽气了。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 老罗头使劲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埚,再把坩埚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
16、块柔软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球,然后把金属球对准盘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用补好的盘子舀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 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一阵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小摊上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
17、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竟然病倒了。 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 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 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的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的补锅小摊又开张了。 原以为一切恢复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
18、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偏偏这些闲聊又被老罗头听到了。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阵急火攻心,老罗彻底倒下了。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一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 (有删改)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对老罗头补锅的过程描写详实、细腻,这既表明了老罗头技艺的娴熟,又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B长河老爷子对时代的感慨让老罗头心中郁结并病倒,可见老罗头执着念旧,无法面对自己手艺将逐渐被淘汰的现状。 C从当年“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到如今“几乎没有人停留”,鲜明的对比,巨大的落差,表明了时代变迁的必然。
19、D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本是尽孝,却由于好事者们的闲聊而使老罗头一命呜呼,小说借此表明了人言可畏。 E死了要把自己装在“补好的锅里”,因为“那里暖和”,老罗头的临终遗言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对补锅手艺的自信。14.文章写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小说以“手艺”命名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第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1分)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城阕 绰约 芙蓉泣露 迷花倚石忽已瞑 B青瞑 金樽 钟鼓馔玉 天涯霜雪霁寒霄 C俳优 兰橑 切中肯綮 出师一表真名世 D溽署 沽取 雕栏玉砌 且放白鹿青涯间
20、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B听进军鼓响,号角频催,青海各族人民正踌躇满志,必将描绘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新青海。 C课文分析“切入法”要求有的放矢,切中肯綮,这样才能纲举目张。D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1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旧体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唐代以后的诗统称近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B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苏幕遮”等;题目要根据词
21、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C李凭箜篌引、梦游天姥吟留别、长恨歌都是乐府诗。后来,由于词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D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圣”之称,李白有“诗仙”之称,王维有“诗佛”之称,李贺有“诗鬼”之称。 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胡歌坐下来看剧本时,_。等到他表演时,他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台词,完美演绎了“梅长苏”这个角色。卢嘉川不说话了,他好像陷入沉思的状态中,正襟危坐,_,苦苦地思索着什么,回忆着过去发生的一切。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你_几十年,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A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22、目不斜视 B目不斜视目不转睛目不窥园C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D目不斜视目不窥园目不转睛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必须指出,目前中小学生复习资料的泛滥成灾,不仅使教学走上了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B挫败感、自卑感、失落感,对于这些不良的心理,只有通过很强的心理调节才能战胜它。C歌星、影星多是靓女俊男,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甚至因此荒废了学业。D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培养人才工作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人才用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2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
23、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原来这车站和铁路线离山海关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距离。我从车窗里探出头去,向北张望,心想能远远地眺望一下也好。 和从四野里升腾起来的炊烟暮霭融合在一起,像三春烟雨中的景色似的,迷离难辨。时已黄昏 竭力张望 任是瞪大了眼睛 苍茫的暮色 只有隐隐约约的一抹如烟似雾的淡影 也望不见山海关 笼罩着大地A. B.C. D.2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24、。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六、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毛竹这种植物在它一生中的最初五年里,你几乎观察不到它的生长,即使生存环境十分理想也是如此。但是只要五年已过,它就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两英尺的速度急速生长,并在六个星期之内长到九十英尺的高度。当然,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魔法的,毛竹的快速生长所依赖的是它那长达几英里的根系。其实,早先看上去默默无闻的它一直都在悄悄地壮大自己的根系,它用五年的时间武装了自
25、己,最终创造了自己的神话。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2017年12月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 (3分)B【解析】B项混淆了时间,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民国,不是晚清时期。2.(3分)C【解析】(C项原文第一段是说“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文言文发展史”,并未明确“一个角度”就是“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3.(3分)D 【解析】(D项张冠李戴,由第二段“所骂对象更加接近当代”一句可知,钱玄同所骂对象应该是人, 即“桐城派”人物,而非古文。)4. (3分)D 5.(3分)C 6.(3分)C 7.(9分)8.(5分)虽年
26、老体衰(伛偻溪头,白头拄杖)(2分)仍忧国忧民却报国无门(2分)的一介书生。(1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9.(6分)用典(用诗经豳风中东山来代指宋金战事,用七月代指国计民生。)(2分)含蓄地抒发了对军国大事、民生疾苦执著的关心、挂念(2分)和虽忠心耿耿却报国无门的孤寂与感慨。(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0.这首诗从黄昏闻钟、渔梁晚渡到月开烟树、夜归鹿门,依次写来,真实地抒写了隐逸的情趣。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深入浅出地点染出来,表现出与世无争(避世)、恬淡而孤独寂寞的心境。(5分)11.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诗人清高隐逸的情
27、趣和道路归宿,首联闻钟争渡,安静与喧嚣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颔联农人归家,“我”回鹿门,殊途展现不同心境,两两结比,从中表现出医药费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6分)1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13. (4分)D、E(答出一项2分。D项“表明了人言可畏”属于臆断;E项“对补锅手艺的自信”分析错误)14(4分)表现儿子的孝顺。(1分)凸显老罗头嗜手艺如生命的形象。(1分)推动了老罗头得知儿子收购铁锅而病好这一情节的发展,同时为老罗头得知真相而倒下埋下伏笔,使文章更有波澜。(2分)(意思相近即可)15(6分)凸
28、显人物形象。老罗头是民间手艺人,手艺是他一生的寄托,技艺高超、坚守手艺是老罗头最大的特点。统领全文(或:以“手艺”为线索),使情节更加集中。小说主要围绕老罗头补锅手艺在时代变迁中受到冷落的现实展开。暗示主题。小说从补锅“手艺”写起,引发对传统手艺命运的思考。(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16.C17.C“石破天惊”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说的是庖丁解牛已毕,四处看看,旁
29、若无人,一副怡然自得,自我满足的样子。显然踌躇满志的意思是说做完某件事,志愿完成了,志愿已经得到满足,所以非常得意。换句话说踌躇满志就是骄傲自满的别称,根本没有胸怀大志、心怀满腔志愿的意思。“切中肯綮”指抓住了事物的关键。“目无全牛”出自庖丁解牛,形容技艺高超,动作纯熟。与“忽视整体利益”没有联系。18.A19.C,目不转睛是形容注意力集中,第1句用来表现人物看剧本时凝神专注。目不斜视是形容态度严肃,遵守规矩,不左右乱看。第2句中用来表现人物神情严肃庄重,与前文“正襟危坐”语境一致。目不窥园是用来形容埋头读书,专心致志地苦学,与第3句中“所学的那个专业”语意契合20.D(A语序不当,将“严重经济负担”与“使教学恶性循环之路”互换;B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将“只有才”改为“只要就”;C“他们”指代不明。)21.B22.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死当称为“崩”。)23.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