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让科学发展观主导发展的思维陈家兴北京市上半年GDP增长8%,增速全国最低,质量却排第一。这不是经济出现滑坡,而是北京着眼科学发展战略布局,主动降速度、调结构、转方式,以把握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动权。年初,中央将今年GDP增速定为8%左右,全国大多数省份上半年GDP增速均超过9.6%的水平。发展是快好还是慢好?不可一概而论。有的快是擘画蓝图的神笔,有的快则是祸害的源起;有的慢是勤修内功的表现,有的慢则是不思进取的懈怠。发展可以快,但不能忽视了它的要素和内涵。低质量的发展,建不成现代化强国。不安全的发展,带不来人民福祉。不公平的发展,社会就会失去凝聚力。结构不合理
2、的、低水平的发展,经不起市场的风浪、变幻的风云。不科学的发展,难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无视这些基本道理,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发展速度该降的不降,如同“沙雕”巨轮,外形好看,却试不得水,更承载不起东方大国的扬帆远航。发展应当统筹兼顾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社会和文化的整合力、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承受力。自然资源大多取之有尽,用之而竭,吃了子孙的饭,把生态破坏了,把所得投进去也难再修复。把人们生存的环境污染了,生活质量就下降了。不注重社会整合,不注重文化培育,不注重人的精神调理,人们就会丧失生活的乐趣,降低幸福的指数。无视这些基本道理,无视科学发展的要求而一味追求速度,是难以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发展观是一门
3、思维科学,看待事物讲方法,分析问题讲辩证,要求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发展正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抓住机遇把经济搞上去,历史未必总把机会留给中国。但一些地方、行业、领域的发展实际千差万别,面临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讲求一致的发展速度是教条和机械。具备了条件和能力,注重了发展的要素和内涵,兼顾了发展的各方面利益,完全可以走得快一些,慢下来就是精神懈怠。相反,不顾条件和实际地大干快上,这样的快也不是科学发展。据报道,全国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有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30多个城市欲建“金融中心”,若干城市不适合建地铁也要上,一些地方都在不惜大肆举债搞建设,不少地方、行业、
4、领域在一窝蜂似地宣称“跨越式发展”。是否坚持科学发展?不妨用科学发展观这面“镜子”照一照,用这把“尺子”量一量,看看是否真正科学。重大决策事项只请意见相同或相近的专家,只听一面之辞,常常使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程序走过场。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动不动就压缩工期、提前竣工,向重大节日、纪念日献礼,但求“功成必在我任期”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工程进度,没有做好群众工作就强拆的事情也屡禁不止。我们不妨用科学发展观这块“试金石”试一试,用这枚“指南针”测一测,看是不是真正造福人民,有没有坚持以人为本,做没做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是治国理政的科学理论,应主导发展的思维,才会实现人和政通、民富国强。
5、有些地方、行业、领域看起来你追我赶的发展热潮,实际上是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实质则是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影响尚未消除。由此看来,只有坚持对历史、对人民负责,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才有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坚定和自觉。(人民日报 2011年08月 )7.下列现象不属于“发展可以快,但不能忽视了它的要素和内涵”的原因的一项是()A低质量的发展,建不成现代化强国。不安全的发展,带不来人民福祉。B不公平的发展,社会就会失去凝聚力。C结构不合理的、低水平的发展,经不起市场的风浪、变幻的风云。D传统工业化道路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不兼顾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科学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8下列对科学发展观内容的表述,
6、不准确的一项是 ()A科学发展观要求着眼科学发展战略布局,主动降速度、调结构、转方式,以把握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动权。B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自然资源大多取之有尽,用之而竭,不能吃了子孙的饭,把生态破坏了。C科学发展观要求重大决策事项只请意见相同或相近的专家,只听专家一面之辞。D科学发展观,应主导发展的思维,才会实现人和政通、民富国强。9下列推断,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发展是快好还是慢好?不可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有时候快好,有时候慢好。B发展应当注意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社会和文化的整合力、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承受力,特别要注意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C如果具备了条件和能力,注重了发展的要素和内涵,
7、兼顾了发展的各方面利益,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走得快一些。D跨越式发展是一种高水平的快速度的发展,要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达到目标。三、7.答案:D(解析:应该是“不科学的发展,难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8.答案:C(解析:应该是结果“常常使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程序走过场。”)9.答案:B(解析:因为发展应当统筹兼顾这些因素,所以“特别要注意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错。)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
8、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
9、,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
10、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
11、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10.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
12、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D. 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
13、品位更高罢了。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C. 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12.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C.注重色香味
14、,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四、10.答案:.B(解析:A 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讲的是中国茶道一直在追求“和、静、怡、真”的境界,并没有说“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C 项,原文说的是中国茶道起点是“真”,不是说发源于“真”;原文说它有“三重含义”不是说“三个具体要求”。D项,原文只是借“武夷山茶痴”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就以此为“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11.答案:D(解析:D 项推断错误。“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但是陆羽只是借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来阐述自己的茶道观,即五行相生相克,和合统一的哲学观,而不是“经过中国茶圣的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12.答案:C(解析:C 项不能作为正面下定义的证据。因为“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属于“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属于“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