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检测卷 稳态与环境模块 B卷 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2.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2、A.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 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 敲击膝盖下方,小腿抬起需要伸肌和屈肌相互协调完成D. 在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3.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可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 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C. 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D. 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可表示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
3、络是公认的维持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体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同一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射人患流感病愈后会再患流感,原因是机体内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甲状腺的活动只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进行穿膜释放A. 全都不正确B. C. D. 5.餐后或一次性摄入较多的糖,血糖浓度的暂时升高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多种内分泌腺,最终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胰岛素分泌增加会降低组织细
4、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B. 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C. 兴奋在传出神经元和内分泌腺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D. 胰岛B细胞接受的信息有高血糖浓度、神经递质等6.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 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 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 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7.如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可表示下丘脑分
5、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B. 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细胞C. 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肌细胞D. 三种方式中,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8.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体B. 子代A系鼠体内的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细胞C. 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效应T细胞D. 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9. 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
6、IAAB. 四组实验中,300 mg/L 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C. 100与300 mg/L 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D. 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10.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 b越大,M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 d越小,M与N的种间竞争越激烈D. M与N将呈现“J”型增长11.近缘种动物常因利用相同的食物资源而竞争。为研究亲缘关系较远的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是否也存在竞争关系,研究者调查了5种啮齿动物与7种蚂蚁采食的种子,统
7、计各种大小不同的种子所占的比例(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应选择有共同活动区域的啮齿动物和蚂蚁B. 啮齿动物与蚂蚁采食的种子大小有所重叠C. 啮齿动物与蚂蚁之间一定不存在竞争关系D. 无法判断啮齿动物与蚂蚁间存在捕食关系12.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的高B. 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 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 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13.如图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8、)A. 若为高等动物的内环境组成,则、可以表示血液、组织液和淋巴B. 若为免疫系统,则,可以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C. 若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则,可以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 若为生产者的同化量,则,可以表示生产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14.调节性T细胞由胸腺产生,通过抑制潜在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在乳腺癌等恶性疾病中发现调节性T细胞明显增多。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能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B. 自身免疫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导致的C. 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癌细胞的识别和清除中起作用D. 接受骨髓移植的机体内
9、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会下降15. “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呢?”研究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生理状态相同的蛙的心脏(A和B,保持活性)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副交感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刺激该神经,A心脏的跳动减慢;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如图),B心脏跳动也减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进行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或电信号B. 该实验说明A的副交感神经细胞可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该递质能使心跳减慢C. 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
10、合,促使K+内流D. 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16.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 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花粉过敏会引起B液增多A液减少B. 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B中端的氧气浓度高于端C. A渗回B和渗入C的量相差不大D. 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中的胰岛素含量端比端高17.某棉田生态系统中以棉花为主要农作物,其中以棉花为食的害虫只有棉铃虫和棉蚜两种,而棉铃虫和棉蚜共同的天敌是瓢虫,蜘蛛可以捕食瓢虫。下表为该生态系统中棉铃虫、棉蚜和瓢虫的能量研究结果单位:kJ/(m2a)。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
11、是( )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棉铃虫1.0510107.501096.001092.001085.00108棉蚜1.2510108.151096.451093.001085.50108瓢虫1.68109XY5.001071.50108A. 引入瓢虫治理害虫的这种方式所利用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 表中的数据X、Y的值分别为1.65109和1.45109C. 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54%D. 棉蚜和棉铃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18.群居动物中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它一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有人将一
12、只饥饿的苍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观测鸽子的种群数量与报警距离(鸽群发现苍鹰时其与苍鹰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食物链中鸽子和苍鹰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B. 鸽子发现苍鹰时的大声鸣叫、群飞骚扰均属于传递物理信息C. 鸽子种群密度越大,全群反应越早D. 鸽子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种内互助关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9.(13分)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
13、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1) 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2) 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细胞群。(3) 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死亡。(4) 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传送与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5) 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_ 。20. (16分)瘦素是由脂肪细
14、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脂肪及体重的调节方面。研究发现,某肥胖症患者注射瘦素有一定的减肥效果,但效果并不理想,可能是该肥胖症患者体内并不缺少瘦素,而是识别瘦素能力下降。如图是瘦素调节作用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激素为_,图中的靶细胞主要是指_。(2)在动物脂肪细胞_(填细胞器)中合成的瘦素,分泌到细胞外通过_运输至下丘脑。(3)在正常人体中,瘦素在体内保持平衡的调节机制是_。很多肥胖症患者是由于体内细胞不能识别瘦素,这种肥胖症患者体内瘦素含量与正常人相比_,原因是_。(4)现有两类患肥胖症的小鼠,A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受体
15、缺陷所致,B类小鼠肥胖原因未知。分析以下实验:组别处理措施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1正常小鼠与A小鼠连体共生正常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A小鼠无变化2正常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略微减少3A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A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注:连体共生即通过手术使两只小鼠的血液循环贯通)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连体前A小鼠体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_(填“高”或“低”),B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 。为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一组处理措施为_的对照实验。21.(14分)科学家发现植物顶端优势受生长素和另一种植物激素M的共同调节。现有野生型植株甲、不能合成植物激素M的
16、突变型植株乙和按图进行嫁接形成的嫁接型植株丙(野生型甲为根、突变型乙为茎)。为探究植物激素M的作用及合成部位(是根还是茎),某兴趣小组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甲、乙、丙三植株侧芽的长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激素由一定细胞产生并运到特定细胞发挥作用,顶端优势体现出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具有_。植株甲能产生的植物激素是_(填“生长素”“植物激素M”或“生长素和植物激素M”) 。(2)图中,植株甲、乙进行对照,自变量是_,由甲、乙对照结果可得出_。(3)图显示植株甲、丙都表现出明显的顶端优势,由此可知植物激素M的合成部位是_(填“根”或“茎”)。为使这一结论更具说服力,还需
17、增设的另一组实验是_。22.(16分)草原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有着广泛的分布,如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兔子种群的值(当年的种群数量/上一年的种群数量)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图3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为简单,因此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较低。(2)图1共有_条食物链,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_,蛇占据第_营养级。鹰和蛇的关系是_。若蛇的食物1/3来自鼠,2/3来自青蛙,且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蛇种群增加的能量为60 kJ,若不
18、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消耗植物的能量是_kJ。(3)据图2可知,当兔子的种群数量小于80只时,兔子的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当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时,兔子的种群数量为_只。(4)图3中,碳元素由B进入到A可以通过_,碳元素在A、C和D之间以_的形式传递,图3中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未在图1中体现的是_(填字母)。物1/32/3模块检测卷 稳态与环境模块 B卷 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
19、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解析】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会发生改变的,AD错误;注射后血浆量增加,机体通过肾脏等排出NaCl与水后恢复注射前的正常水平,B错误,C正确。2.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 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 敲击膝盖下
20、方,小腿抬起需要伸肌和屈肌相互协调完成D. 在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答案】D【解析】从图中结构可知,a上有神经节判断a为传入神经,b是神经中枢,II是传出神经,根据伸肌既与传出神经相连,又与传入神经相连,判断伸肌既是感觉器又是效应器,A正确;由于b处是低级神经中枢,故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敲击膝盖下方,小腿抬起需要伸肌和屈肌相互协调完成,C正确;反射都需要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故II处刺激引起的伸肌收缩不属于反射,D错误。3.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可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葡
21、萄糖的氧化分解B. 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C. 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D. 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可表示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答案】D【解析】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促进非糖物质的转化成葡萄糖,A错误;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均代表传出神经,B错误;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增加,水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而产生渴觉的是大脑皮层,故c不能代表产生渴觉,C错误;B
22、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可分化成浆细胞及记忆细胞,D正确。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公认的维持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体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同一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射人患流感病愈后会再患流感,原因是机体内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甲状腺的活动只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进行穿膜释放A. 全都不正确B. C. D. 【答案】A【解析】糖原不属于属于内环境的成分,错误;人体疾病的发生不一定是因为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人类遗传病),错误;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
23、经,可使同一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错误;人患流感病愈后会再患流感,原因是病毒易变异,错误;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甲状腺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另外神经系统也可直接支配甲状腺的活动,错误;胞吐属于非跨膜运输,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5.餐后或一次性摄入较多的糖,血糖浓度的暂时升高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多种内分泌腺,最终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胰岛素分泌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B. 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C. 兴奋在传出神经元和内分泌腺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D. 胰岛B细胞接
24、受的信息有高血糖浓度、神经递质等【答案】A【解析】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增加会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加大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A错误;根据试题分析,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B正确;传出神经元和内分泌腺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这时内分泌腺相当于效应器的一部分,C正确;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一方面直接刺激胰岛,使胰岛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下丘脑接收到信息后,会通过相关神经,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见胰岛B细胞接受的信号分子有高血糖浓度、神经递质等,D正确。6.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
25、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 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 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 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答案】B【解析】由流程图物质a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由此可推知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A项正确;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清除;B项错误;由图示知是抗a的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的重症肌无力,由抗体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C项正确;由图示抗a的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
26、致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的几率减小,D项正确。7.如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B. 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细胞C. 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肌细胞D. 三种方式中,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答案】C【解析】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A正确;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细胞,B正确;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故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不是肌细胞,C错误;三种方式中,是神经和体液
27、调节,是神经调节,是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调节速度最快,D正确。8.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体B. 子代A系鼠体内的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细胞C. 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效应T细胞D. 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答案】C【解析】B系鼠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原,A错误;子代A系鼠的效应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的皮肤,B错误;C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排斥反应,原因是无相应的效应T细胞,C正确;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出现C系鼠的淋巴细胞,并没有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D错误。9. 如图为
28、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B. 四组实验中,300 mg/L 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C. 100与300 mg/L 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D. 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答案】B【解析】实验中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清水中不含生长素,而扦插枝条本身所含的生长素含量很少所致,A错误;看图可知在300mg/L 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数量最多、平均根长最长,B正确;100与300 mg/L IAA处理平均根长相近,
29、但平均生根数量不同,二者生根的生物量不同,C错误;与对照组比较,100、300、500mg/L IAA三组处理,生根都比对照组多,体现只是促进作用,D错误。10.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 b越大,M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 d越小,M与N的种间竞争越激烈D. M与N将呈现“J”型增长【答案】C【解析】根据曲线图分析,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有重叠,则为竞争关系,另外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如环境资源,A错误;b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表
30、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错误;d越小,两条曲线靠的越近,说明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重叠越多,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C正确;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将呈现S型增长,D错误。11.近缘种动物常因利用相同的食物资源而竞争。为研究亲缘关系较远的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是否也存在竞争关系,研究者调查了5种啮齿动物与7种蚂蚁采食的种子,统计各种大小不同的种子所占的比例(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应选择有共同活动区域的啮齿动物和蚂蚁B. 啮齿动物与蚂蚁采食的种子大小有所重叠C. 啮齿动物与蚂蚁之间一定不存在竞争关系D. 无法判断啮齿动物与蚂蚁间存在捕食关系【答案】C【解析】为研究
31、亲缘关系较远的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是否也存在竞争关系,应选择有共同活动区域的啮齿动物和蚂蚁进行研究,因为竞争关系需要在相同的空间中发生,A正确;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啮齿动物与蚂蚁采食的种子大小有所重叠,据此可推出二者之间存在竞争,B正确;若该调查结果来自同一个区域,则推知啮齿动物与蚂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根据上述结果无法判断啮因动物与蚂蚁间存在捕食关系,D正确。12.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的高B. 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32、C. 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 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A正确;若乙生态系统受干扰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B点左移,B正确;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C正确;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D错误。13.如图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为高等动物的内环境组成,则、可以表示血液、组织液和淋巴B. 若为免疫系
33、统,则,可以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C. 若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则,可以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 若为生产者的同化量,则,可以表示生产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答案】B【解析】若为高等动物的内环境组成,则、可以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错误;若为免疫系统,则,可以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生产者的同化量包括生产者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D错误。14.调节性T细胞由胸腺产生,通过抑制潜在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
34、化与增殖,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在乳腺癌等恶性疾病中发现调节性T细胞明显增多。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能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B. 自身免疫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导致的C. 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癌细胞的识别和清除中起作用D. 接受骨髓移植的机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会下降【答案】AC【解析】调节性T细胞是按照T细胞功能来分的,调节T细胞主要参与免疫调节。通过抑制自身反应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故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能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乳腺癌疾病体内调节T细胞明显增加,说明T增加,通过细胞免疫调节,增强免疫消灭癌细胞,接受骨髓移植,增强人的免疫力,调节性T细胞增加。自身反应
35、性T细胞可能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故A正确;自身免疫病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和获得性免疫缺陷,故B不正确;由题意可知,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癌细胞的识别和清除中起作用,故C正确;接受骨髓移植的机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会增加。故D不正确15. “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呢?”研究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生理状态相同的蛙的心脏(A和B,保持活性)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副交感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刺激该神经,A心脏的跳动减慢;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如图),B心脏跳动也减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进行
36、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或电信号B. 该实验说明A的副交感神经细胞可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该递质能使心跳减慢C. 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使K+内流D. 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答案】ACD【解析】进行该实验基于的假说是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A错误;该实验说明A的副交感神经细胞可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该递质能使心跳减慢,B正确;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使Cl-内流,C错误;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减弱等,副交感神经增进胃肠的活动,使心跳
37、减慢,D错误。16.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 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花粉过敏会引起B液增多A液减少B. 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B中端的氧气浓度高于端C. A渗回B和渗入C的量相差不大D. 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中的胰岛素含量端比端高【答案】AC【解析】花粉过敏会引起A组织液增多,A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肝脏,肝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则B中端的氧气浓度高于端,B正确;A组织液大部分渗回B血浆,只有一小部分渗入C淋巴,C错误;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血糖升高,胰岛B分泌胰岛素,B血浆中的胰岛素含量端比端高,D正确。17.
38、某棉田生态系统中以棉花为主要农作物,其中以棉花为食的害虫只有棉铃虫和棉蚜两种,而棉铃虫和棉蚜共同的天敌是瓢虫,蜘蛛可以捕食瓢虫。下表为该生态系统中棉铃虫、棉蚜和瓢虫的能量研究结果单位:kJ/(m2a)。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棉铃虫1.0510107.501096.001092.001085.00108棉蚜1.2510108.151096.451093.001085.50108瓢虫1.68109XY5.001071.50108A. 引入瓢虫治理害虫的这种方式所利用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 表中的数据X、Y的值分别为1.65109和1.4510
39、9C. 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54%D. 棉蚜和棉铃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答案】ACD【解析】瓢虫捕食棉铃虫和棉蚜,引入瓢虫治理害虫的这种方式所利用的种间关系为捕食,从而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A正确;同化量=呼吸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呼吸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因此棉铃虫流入瓢虫的能量=7.50109-6.00109-2.00108-5.00108=8108,棉蚜虫流入瓢虫的能量=8.15109-6.45109-3.00108-5.50108=8.5108,所
40、以X=8108+8.5108=1.65109。由于瓢虫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无法获得,所以无法判断Y,B错误;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1.65109(7.50109+8.15109)100%=10.54%,C正确;棉蚜和棉铃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生产者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D正确。18.群居动物中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它一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有人将一只饥饿的苍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观测鸽子的种群数量与报警距离(鸽群发现苍鹰时其与苍鹰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食物链中鸽子和苍鹰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
41、营养级B. 鸽子发现苍鹰时的大声鸣叫、群飞骚扰均属于传递物理信息C. 鸽子种群密度越大,全群反应越早D. 鸽子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种内互助关系【答案】CD【解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鸽子的种群数量,因变量是报警的平均距离,图中显示随着鸽子种群数量的增加,报警的平均距离也不断增加。在食物链中,鸽子可能处于第二营养级或第三营养级,苍鹰可能处于第三营养级或第四营养级,A错误;鸽子发现苍鹰时的大声鸣叫属于传递物理信息,群飞骚扰属于传递行为信息,B错误;据图可知,鸽子种群密度越大,全群反应越早,C正确;鸽子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种内互助,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
42、题。19. (13分)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1) 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2) 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细胞群。(3) 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死亡。(4) 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
43、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传送与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5) 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_ 。【答案】(13分)(1) 胞吞(1分)(2) 分化(1分) 记忆(2分)(3) 特异(2分) 裂解(1分)(4) 体液(2分) 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2分)(5) 降低免疫排斥(2分)【解析】(1) 抗原属于大分子物质,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摄取肿瘤抗原,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引起T细胞的增殖、分化。(2) 图1中,T细胞表面的TCR识别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其中的效应
44、T细胞会攻击肿瘤细胞,引起其裂解死亡。(3) 效应T细胞通过TCR特异性识别携带同种肿瘤抗原的肿瘤细胞,该过程具有特异性。由图可知,效应T细胞可以分泌毒素,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4) 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故可以通过注射抗PD-L1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逃逸通路。抗PD-L1抗体进入人体后,通过体液运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结合,从而接触T细胞的活化抑制。(5) 由于单克隆抗体是利用鼠的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分泌产生,对人来说是异物,为了降低免疫排斥,需要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改
45、造,出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成人抗体区段。20. (16分)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脂肪及体重的调节方面。研究发现,某肥胖症患者注射瘦素有一定的减肥效果,但效果并不理想,可能是该肥胖症患者体内并不缺少瘦素,而是识别瘦素能力下降。如图是瘦素调节作用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激素为_,图中的靶细胞主要是指_。(2)在动物脂肪细胞_(填细胞器)中合成的瘦素,分泌到细胞外通过_运输至下丘脑。(3)在正常人体中,瘦素在体内保持平衡的调节机制是_。很多肥胖症患者是由于体内细胞不能识别瘦素,这种肥胖症患者体内瘦素
46、含量与正常人相比_,原因是_。(4)现有两类患肥胖症的小鼠,A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受体缺陷所致,B类小鼠肥胖原因未知。分析以下实验:组别处理措施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1正常小鼠与A小鼠连体共生正常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A小鼠无变化2正常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略微减少3A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A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注:连体共生即通过手术使两只小鼠的血液循环贯通)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连体前A小鼠体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_(填“高”或“低”),B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 。为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一组处理措施为_的对照实验。【答案】(16分)(1)胰高血糖
47、素(2分) 肝细胞(2分) (2)核糖体(2分) 体液(或“血液”) (1分)(3)负反馈调节(1分) 较高(1分) 细胞不能识别瘦素,人的饥饿感较强,摄食量增加,导致脂肪细胞中脂肪含量增多,脂肪细胞合成瘦素增加 (2分)(4)高 (1分) 不能正常产生瘦素(2分) 两只正常小鼠连体共生(2分)【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激素a能够促进糖原分解,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2)由题干信息可知,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蛋白质合成于核糖体上;分泌到细胞外通过体液(血液)运输至下丘脑。(3)在正常人体中,瘦素在体内保持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肥
48、胖病人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细胞不能识别瘦素,人的饥饿感较强,摄食量增加,导致脂肪细胞中脂肪含量增多,脂肪细胞合成瘦素增加,因此肥胖病人血清中的瘦素浓度偏高。(4)A小鼠无瘦素受体,因而比正常小鼠体内瘦素含量高。由题意可知,正常小鼠与A小鼠连体共生,正常小鼠摄食量减少,说明瘦素发挥作用,A小鼠无瘦素受体,A无变化;正常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略微减少,说明无瘦素分泌;A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A小鼠由于无瘦素受体无变化,B小鼠摄入量明显变化,说明B小鼠瘦素的受体正常,因而B小鼠肥胖是不能正常产生瘦素所致。 为排除手术干扰,可设置
49、两只正常小鼠连体共生,都正常,说明手术无影响。21.(14分)科学家发现植物顶端优势受生长素和另一种植物激素M的共同调节。现有野生型植株甲、不能合成植物激素M的突变型植株乙和按图进行嫁接形成的嫁接型植株丙(野生型甲为根、突变型乙为茎)。为探究植物激素M的作用及合成部位(是根还是茎),某兴趣小组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定甲、乙、丙三植株侧芽的长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激素由一定细胞产生并运到特定细胞发挥作用,顶端优势体现出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具有_。植株甲能产生的植物激素是_(填“生长素”“植物激素M”或“生长素和植物激素M”) 。(2)图中,植株甲、乙进行对照,自变量
50、是_,由甲、乙对照结果可得出_。(3)图显示植株甲、丙都表现出明显的顶端优势,由此可知植物激素M的合成部位是_(填“根”或“茎”)。为使这一结论更具说服力,还需增设的另一组实验是_。【答案】(14分)(1)两重性(2分) 生长素和植物激素 M(2分)(2)有无植物激素M (2分) 植物激素M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3分)(3)根(2分) 用突变型为根、野生型为茎进行嫁接实验形成植株丁,对比观察植株丁侧芽的长度(3分)【解析】(1)“顶端优势体现出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由题目知,植物顶端优势受生长素和植物激素M的共同调节,植株甲侧芽长度短,表现出顶端优势,所以植株甲能产生的激素是生长素和
51、植物激素M。(2)图中,植株甲、乙进行对照,植株甲能合成植物激素M,而植株乙不能合成植物激素M,其他条件相同,所以自变量是有无植物激素M;图中甲、乙对照结果显示,不能合成植物激素M的植株乙侧芽生长较长,可得出植物激素M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3)嫁接型植株丙是用野生型甲做根、突变型乙做茎,实验结果是侧芽短,出现了顶端优势,说明能产生植物激素M,可得出植物激素M是根产生的;为使这一结论更具说服力,还需增设的另一组实验是用突变型为根、野生型为茎进行嫁接实验形成植株丁,对比观察植株丁侧芽的长度。22.(16分)草原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有着广泛的分布,如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
52、中兔子种群的值(当年的种群数量/上一年的种群数量)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图3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为简单,因此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较低。(2)图1共有_条食物链,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_,蛇占据第_营养级。鹰和蛇的关系是_。若蛇的食物1/3来自鼠,2/3来自青蛙,且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蛇种群增加的能量为6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消耗植物的能量是_kJ。(3)据图2可知,当兔子的种群数量小于80只时,兔子的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当
53、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时,兔子的种群数量为_只。(4)图3中,碳元素由B进入到A可以通过_,碳元素在A、C和D之间以_的形式传递,图3中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未在图1中体现的是_(填字母)。【答案】(16分)(1)抵抗力(1分) (2)4 (1分) 兔、鼠、食草昆虫(2分) 三、四(1分) 捕食和竞争(2分) 11000(2分)(3)J(1分) 150(2分)(4)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1分) 含碳有机物(1分) B和D(2分)【解析】(1)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为简单,因此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54、较低。(2)由图1可知,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兔、鼠、食草昆虫,蛇占据了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若蛇的食物1/3来自鼠,2/3来自青蛙,且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蛇种群增加的能量为60 kJ,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601/320%10%602/320%20%10%11000(kJ)。(3)根据图2可知,当种群数量小于80只时,当年的种群数量/上一年种群数量2,兔子每年成倍增长,为“J”型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大于150只时,1,种群数量减少;当种群数量小于150只时,1,种群数量增加,因此最终的种群数量应稳定在150只。(4)图3中,A、B、C、D分别表示生产者、大气中CO2库、消费者和分解者。碳元素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图1中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图3中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未在图1中体现的是B和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