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先秦典籍里医字写作“毉”。中医形成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字取代。“醫”下的“酉”字,是药罐子的象形。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A. 中国古代医学与巫术相伴始终B. 中医因源于巫术而没有科学成分C. 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D. “医”字采用了象形的造字方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毉”被“醫”字所取代,针砭药石取代巫术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反映了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故答案为C项。材料强调的是针砭药石取代巫术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医的来源,且“
2、没有科学成分”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医学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而不是汉字的演变,排除D项。2.明初,设都察院专司监察百官。后来又设大理寺,与都察院、刑部合称三法司。大案由三法司会审,再奏请皇帝裁决。这一举措A. 避免利用权力干预司法B. 使皇帝的权力渐趋衰弱C. 利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D. 遏制了朝廷官场的腐败【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设都察院专司监察百官”“大案由三法司会审,再奏请皇帝裁决”可以看出,明初采取这一举措是为了加强对官僚机构的监督,有利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故答案为C项;这一举措不能避免权力对司法的干预,排除A项;这一措施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排除B项:D项中的“遏制
3、”说法绝对,排除。3.清朝乾隆年间,在松江府下属的州、县,种稻谷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棉花者则有十之七八。这一现象说明当时松江地区A. 工商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B. 重农政策有所松弛C. 自然经济出现了解体趋势D. 经济作物种类繁多【答案】A【解析】【详解】种棉花者较多,能够为纺织业提供原料,说明当时的松江地区的工商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故答案为A项;棉花属于农作物,不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排除B项;自然经济的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棉花种植,看不出种类繁多,排除D项。4.隋唐之前的儒学,以两汉经学为代表,强调的是形而下的宗法礼仪。儒家在生命终极关怀上的不足,导致了儒学在
4、佛老的弥漫下显得无所适从。在反抗佛老思想的过程中,孟子在儒学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在这种情况下A. 孔子的儒学创始人地位被颠覆B. 宋代儒者更加重视内心修养C. 汉唐的统治者仍企图恢复周礼D. 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被抛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隋唐以来佛老思想对儒学的冲击。结合所学可知,在佛老思想的冲击下,儒学融合佛老思想,形成了理学思想。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隋唐之前的儒学存在“在生命终极关怀上的不足”,理学跟传统儒学相比,强调寻求“天理”,更加重视人的自身修养,重视思辨,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孔子的地位并未被颠覆;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理学出现的背景,与汉
5、唐统治者无关,且该表述不符合史实;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提倡“格物致知”,要求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而探求其中的“理”。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材料所述战争A. 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D. 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等信息可知,体现了非欧洲列强对中国
6、的侵略,并且这次战争使中国进入了醒悟阶段,符合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性质,D项正确;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A项错误;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因此中国近代化进程在甲午战争前已开启,B项错误;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是签订南京条约后,C项错误。6.20 世纪初,“革命”观念已成为中国言论中“最有力之一种”,很多志士还身体力行,投身革命,如秋瑾提倡“革命当自家庭始”,并于1904年毅然离家东渡日本,实际参与政治革命。这表明当时A. 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B. 辛亥革命在思想领
7、域影响巨大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广泛传播D. 社会思潮影响民众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很多志士还身体力行,投身革命”“毅然离家东渡日本,实际参与政治革命”等信息可知,20世纪初,众多有识之士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离开家庭投身于政治革命,说明社会思潮影响民众的价值取向,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社会思潮对民众思想及价值取向的影响,没有强调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是否成熟的问题,A项错误;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7.20世纪20年代,汉口的对外贸易出现了新的特点。输入品主要限于中
8、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如煤油、用电设备等。那些中国能生产的且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品越来越多地拒之门外。这表明A. 中国的轻工业产品物美价廉B. 中国经济格局开始发生改变C. 列强经济侵略受到一定抵制D. 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20年代,对于中国能够生产其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货品越来越多的被拒之门外,说明中国开始有选择的进口外来商品,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故选C;中国的轻工产品物美价廉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材料内容不涉及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排除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20世纪20年代已经不是黄金时期,排除D。故选C。8.1982年现行宪法
9、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A. 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 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C. 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D. 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概括材料可知,我国宪法修正案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权的内容和没有反映出公民的法制意识增加,故AB项排除。材料不仅除了体现出经济职能,还体现了习近平的思想,故D项错误。9.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撤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
10、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公民大会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己,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最终伯利克里仍被废黜和罚款。这反映了A. 伯利克里对决策失误应该负责B. 疫病会导致政治走向的变动C. 陶片放逐法有效维护雅典民主D. 伯利克里与公民之间存在冲突【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最终伯利克里仍被废黜和罚款”可知,疫病导致雅典的政治走向发生了变动,人们开始谴责起雅典的领导人伯利克里,故选B;这一决策失误还应该由雅典公民共同负责,故A项错误,排除;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对陶片放逐法的
11、运用,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伯利克里和公民在疫病没有发生之前,立场是一致的,他们之间没有冲突,但是在疫病发生之后,冲突却出现了,这说明冲突本身并不是材料想要强调的重点,导致冲突出现背后的原因才是,故排除D。10.1830年英国辉格党人要求改革下院选举制度,时任首相的托利党领袖威灵顿公爵竭力反对,他认为英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完美无缺”。这一顽固立场使首相威信大跌,托利党内阁垮台。辉格党人组阁后提出的改革法案在下院获得通过,但遭上院否决。此事在英国引发骚乱,辉格党人利用时局迫使国王和上院让步,最终于1832年通过议会选举改革的法案。材料反映A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B. 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根本利益难以调和
12、C. 斗争与妥协推动英国宪政制度完善D. 立宪政体未能有效阻止国王和上院专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辉格党人组阁后提出的改革法案在下院获得通过,但遭上院否决。此事在英国引发骚乱,辉格党人利用时局迫使国王和上院让步,最终于1832年通过议会选举改革的法案。”可知,斗争与妥协推动英国宪政制度完善。故答案为C项;权利法案没有遭到破坏,依然是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议会的主要权力在下院,排除D项。11.当塞尔维亚等国还在为加入欧盟努力时,2020年1月31日英国宣布正式脱欧,此前,荷兰、法国等国也
13、表示要公投脱欧。这反映出A. 一体化对成员国的主权构成实质性侵犯B. 欧洲一体化趋势因英国脱欧而出现逆转C. 大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制约欧盟发展D.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差异影响欧洲一体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宣布正式脱欧”“荷兰、法国等国也表示要公投脱欧”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差异影响欧洲一体化,欧盟内部各国矛盾重重,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差异影响欧洲一体化,没有体现一体化对成员国的主权构成实质性侵犯,A项错误;欧洲一体化趋势不会因为英国脱欧而出现逆转,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差异影响欧洲一体化,欧盟内部各国矛盾重重,不能说
14、明大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制约欧盟发展,C项错误。12.几乎所有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都接触过有关中国的材料,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谈论过中国堪称启蒙思想家领袖的伏尔泰对中国最为关注和仰慕,他曾说:“当我们还是野蛮人时,这个民族已有高度文明了。”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启蒙思想B. 伏尔泰赞成中国式君主专制C. 启蒙思想家认识中国比较片面D. 中国文明领先当时欧洲各国【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西方启蒙思想家并没有看到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阻碍,故其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C项符合题意。启蒙思想为近代西方传入中国,A项表述不符合
15、史实,排除;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开明专制,排除B;伏尔泰生活在18世纪,大致相当中国的清朝,当时中国已经逐步落后于西方国家,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作出合理的判断,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同时期的中西方比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代已经产生注病观念,这是一个进步。病情久延,反复发作,或注意旁人者,均被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称为注病。诸病原候论卷24生注、死注、食注、殃注一览表注名候传染途径生注人有阴阳不调和,血气虚弱,与患注人同共居处,或看侍扶接,而注气流移,染易得上,与病者相似,故名生注生者生者死注人有病注死者,人至其家,染病与
16、死者相似,遂至于死,复易传人,故谓之死注死者子孙殃注人有染疫疠之气致死,其余殃不息,流注子孙亲族,得病症状,与死者相似,故名为殃注死者子孙食注人有因吉凶坐席饮啖,而有外邪恶毒之气,随食饮入五脏,沉滞在内,流注于外,使人肢体沉重,心腹绞痛,乍瘟乍发,以其因食得之,故谓之食注食物人摘编自于赓哲弥漫之气:中国古代关于瘟疫“致”与“活”的思维模式材料二 19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思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
17、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明确国家和政府在维护公共健康中的职责与作用,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这属于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为了规范防疫制度,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该研究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在工作大规模展开后,各
18、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很多环境卫生工程建设的工作。同时,清除城市垃圾,消灭病媒昆虫,改善环境卫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预防肠胃系统传染病的饮水卫生、城市饮食卫生管理等方面,全国各地也都做了不少工作。1951年9月7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贺诚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称:经过21个月的艰苦工作,全国范围内历史上的疫区、少数民族地区、国防前线、政治中心、交通要道及经济命脉等,各种疫病发病人数均大大减少。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述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瘟疫传播途径的认识
19、。(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及主要举措。(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的意义。【答案】(1)认识:遗传性疾病;与病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生病死者;饮食消化道、呼吸道传染。(2)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城市化引发公共卫生问题;瘟疫频繁爆发;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高;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日益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举措:政府干预建立国家防疫体系(或立法并建立卫生管理机构);开展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实行免费疫苗接种;组建公共卫生研究体系。(3)意义: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增强了城市居民的卫生意识和防疫能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新
20、生政权的巩固;积累了城市建设管理的经验。【解析】【详解】(1)认识:由材料“流注子孙亲族,得病症状,与死者相似,故名为殃注”可知,古代中国已经认识到遗传是瘟疫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由材料“与患注人同共居处,或看侍扶接,而注气流移,染易得上,与病者相似,故名生注”可知,古代中国已经认识到与病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会导致瘟疫传播;由材料“人有病注死者,人至其家,染病与死者相似,遂至于死,复易传人,故谓之死注”可知,古代中国已经认识到接触生病死者会导致瘟疫传播;由材料“随食饮入五脏,沉滞在内,流注于外,使人肢体沉重,心腹绞痛,乍瘟乍发,以其因食得之,故谓之食注”可知,古代中国已经认识到瘟疫可通过饮食消化道
21、和呼吸道传染。(2)背景:由材料“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可归纳为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城市化引发公共卫生问题;由材料“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可归纳为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高,但瘟疫又频繁爆发;由材料“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等信息可归纳为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日益重视;由材料“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该研究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可归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举措:由材料“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提出建
22、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可归纳为政府干预建立国家防疫体系,通过立法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由材料“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这属于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可归纳为实行免费疫苗接种,开展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由材料“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可归纳为组建公共卫生研究体系。(3)意义:结合材料及所学可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当时来说,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可以有效增强城市居民的卫生意识和防疫能力;发病人数的大大减少可以促进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新生政权的巩固;对后世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
23、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积累了城市建设管理的经验,可以为后世提供借鉴。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时代周刊多次将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上面图片列举了其中四次。请从任意两幅或多幅图片信息中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参考示例:观点: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影响了美国人的对华印象论证:图1、美国人对华印象恶劣。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之前长期的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1950年为了巩固新中国安全,中国毅然出兵抗美援朝,所以图1反映了当时美国人对贫弱新中国的敌视。图2、美国人对华印象改变。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60年
24、代中国科技发展也取得了突出成就,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尼克松访华,图2反映了美国改变之前的对华敌视态度,对中国的了解不断加深。图4、美国人对华有了新印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尤其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经济带来重大机遇,“中国制造”逐渐风靡世界,图4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引起了美国的不安,同时“中国制造”也成为了世界了解中国的名片。总之,国家印象与该国的综合实力密切相关,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有助于改善他国对我国的印象和看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参考观点:时代周刊封面可折射出中美关系的变化;国家利益是影响美国对华印象和态度的重
25、要因素(其他观点言之成理皆可)。【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从任意两幅或多幅图片信息中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材料主要体现了美国时代周刊对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图片,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影响了美国人的对华印象,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史实分析回答,也可以选择时代周刊封面可折射出中美关系变化的角度,结合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史实分析回答。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5.材料 1978年,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了阿富汗政府,暗杀了第一任领导人,组织新政府,并由党总书记努尔穆罕
26、默德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革命委员会主席),但在1979年9月又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席哈菲佐拉阿明所取代。哈菲佐拉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的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并进行战争准备。1979年810月,苏联派遣陆军总司令帕夫洛夫斯基等人以援助为名向阿富汗派兵,并控制战略要地;同时以检查武器为名封存阿富汗政府军的轻武器,并拆除重装备,使其失去应付突变的能力。1979年12月中旬,苏军进入集结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占领阿富汗北部地区。阿富汗战争历时九年多,共造成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
27、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此战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摘编自帝国坟场阿富汗中亚往事(1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阿富汗战争的影响。【答案】(1)背景:阿富汗国内政局混乱;亲美政权上台,损害苏联利益;美苏争霸日益激烈。(2)影响:削弱了苏联国力,迫使苏联改变了其全球战略;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信息“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了阿富汗政府,暗杀了第一任领导人,组织新政府”得出:阿富汗国内政局混乱;“哈菲佐拉阿明上台
28、后试图摆脱苏联的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得出:亲美政权上台,损害苏联利益;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争霸日益激烈的角度补充。(2)“影响”,根据材料信息“阿富汗战争历时九年多,共造成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得出: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由材料信息“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得出:削弱了苏联国力,迫使苏联改变了其全球战略;由材料信息“此战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得出: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16.材料 阿沛阿旺晋美1910年2月出生于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一个有名望的家庭。青
29、年时代的他就萌发改革旧制度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挑唆、策动下,公然进行抗拒解放、分裂祖国的活动。在这一紧要关头,阿沛阿旺晋美明确提出,西藏问题是中国内部问题,只有同中央政府商谈才能解决,应当派代表团去北京谈判。经各方共同努力,最终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956年11月,十四世达赖喇嘛被盘踞在印度的分裂分子企图阻留在所谓“流亡政府”的印度组织中。以阿沛阿旺晋美同志为首的爱国人士积极配合有关方面,最终挫败了分裂分子的阴谋。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他给十四世达赖喇嘛写信,希望他脱离叛乱分
30、子,做出正确的决定。中央做出平叛决定后,他作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决定,坚定站在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参与和领导西藏人民平息叛乱、进行民主改革和建设民主政权。此后,他长期担任西藏自治区领导职务,一直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和家乡建设。摘编自光明日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沛阿旺晋美的主要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阿沛阿旺晋美。【答案】(1)贡献: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坚决打击以达赖为首的分裂势力;废除西藏农奴制;推动了西藏发展。(2)评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了西藏民主化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西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
31、事业的顺利开展。【解析】【详解】(1)“贡献”,根据材料信息“经各方共同努力,最终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以阿沛阿旺晋美同志为首的爱国人士积极配合有关方面,最终挫败了分裂分子的阴谋”、“参与和领导西藏人民平息叛乱、进行民主改革和建设民主政权”、“此后,他长期担任西藏自治区领导职务,一直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和家乡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得出: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坚决打击以达赖为首的分裂势力、废除西藏农奴制、推动了西藏发展等。(2)“评价”,依据材料“参与和领导西藏人民平息叛乱、进行民主改革和建设民主政权。此后,他长期担任西藏自治区领导职务,一直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和家乡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西藏民主化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西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等角度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