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江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满分:90分 考试时间:2016年1月 20日命题人:胡爱萍 审题人:高二备课组第1 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
2、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
3、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
4、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实“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1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
5、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无事。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B黄帝书和老子有许
6、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7、。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
8、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4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 尔:你B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丑:丑陋C此其过江河之流 过:超过D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多:称赞5下列加点词语
9、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伯夷辞之以为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学不可以已C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D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6对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1)尾闾泄之 (2)方存乎见少 (3)笃于时也 (4)仲尼语之以为博 (5)顺流而东行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上食埃土 (8)填然鼓之 (9)七十者衣帛食肉A(1)/(2)(4)/(3)(8)(9)/(5) (6)(7)B(1)/(2)/(3)/(4)/(5)(6)(7)/(8)(9)C(1)/(2)/(3)(4)/(5)(
10、6)/(7)(8)(9)D(1)(2)/(3)/(4)/(5)(6)(7)/(8)(9)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5分)译文:(2)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5分)译文(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89题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谓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8颔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答:9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1、(6分)(1)爱人者, 。敬人者, 。(2)富贵不能淫, , ;此之谓大丈夫。(我善养吾浩然之气)(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人和)(4) ,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母 爱毕淑敏“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北方的狼。南方的狼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不知道的事咱不瞎说,我只知道北方的狼。”一位老猎人,在大兴安岭蜂蜜般黏稠的篝火旁,对我说。猎人是个渐趋消亡的职业,他不再打猎,成了护林员。 我说:“不对。是大猩猩。大猩猩有表情,会使用简单的工具,甚至能在互联网上用特殊的词汇与人交流。” “我没见过大猩猩,也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我只见过狼。沙漠和森林
12、交界地方的狼,最聪明。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啦”老猎人舒展胸膛,好像恢复了当年的神勇。 “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叼在嘴里。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 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急时,会在草木茂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好
13、像比人占便宜,但人一旦爬上坡顶,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了了。 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平生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 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 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 我想真是
14、多此一举,那不过是一只傻狼罢了。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光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 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于骆驼粪。白气正从其中冒出来。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踪了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地上有狼尾巴轻轻扫过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 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挽回孩子的生存。 熟睡的狼崽鼻子喷出的热气,在夜空中凝成弯曲的白线,渐渐升高 “狼多么聪明!人把狼训练得蠢起来,就变成了狗。单
15、个儿的狗绝对斗不过单个儿的狼,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老猎人望着篝火的灰烬说。 后来,我果然在资料上看到,狗的脑容量小于狼。通过训练,让某一动物变蠢,以供人役使,真是一大发明啊。 (选自2015年第13期微型小说选刊)(1)下列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老猎人说,他只了解北方的狼,南方的狼是什么样,他不知道。他没见过大猩猩,也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说明他生活圈子狭窄,孤陋寡闻,远离现代社会的科学文明,所以会被狼欺骗。B小说中的“我”是猎人和狼故事的见证人,起线索作用,增强了故事真实性和感染力;通过“我”对狗与狼的对比认识,褒贬分明,写出了对社
16、会中圆滑世故、贪婪冷酷、贪污腐败现象的愤慨。C小说采用倒叙,以猎人转作护林员做为故事结局而前置,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暗示了故事产生的震撼力,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陡转,颇具艺术匠心。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描写形象,从母狼用干驼粪掩埋两只狼崽,拼命诱逃,可以看出,母狼是一个充满母爱本能的动物,又是一个伶俐机智的动物,它内心深处很不愿意自己被捕获。E.发生在猎人与北方母狼之间的故事凄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道德人性和生态环保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动人之处。(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3)小说在刻画北方的母狼这个形象时,突
17、出了它的那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答:(4)小说结尾写到:“通过训练过,让某一动物变蠢,以供人役使,真是一大发明啊。”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和表达效果?请结合小说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具体分析,说明你的认识和感悟。(8分)答: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冯骥才:守望民间文化的知识分子冯骥才很健谈,但大多谈的是守望文化,对他自己则很少提及。作为作家,喜爱他的读者说,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间,来自于乡土。作为文化研究者,关注他的学者说,他有着博大的文化责任感。“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经过去年大半年7个省份的下乡调查,冯骥才越来越感到,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
18、他觉得造成这样的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不是递进,而是突然的,人们由此造成了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贵州东南部,30多万人在苏浙一带打工,面对市场冲击及百姓对物欲的追求,苗寨居民不说苗语,很多少数民族村寨的年轻人已经不穿民族服装了,在南方一些富裕的小县城,冯骥才发现生活富足的农民在建设自己家园时竟是如此赤裸裸地照搬洋文化,在村落中,修建起一座座微型的“艾菲尔铁塔”,或是小型的卢浮宫;而中国的飞檐翘角、雨榭楼台早已淡出视野,退出记忆。他表示,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主要还是它的民居。例如,北京的特征主要不是在天坛和颐和园里面,而是在大量的四合院和胡同里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其他地
19、方的独特精神,会通过建筑外化出来。所以说,民居体现了这个地域的性格。历史街区往往就是这个城市记忆的载体。如果我们把它的历史遗存全部拆掉了,它的生命就失去了。“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长此以往,十几年后,我们传统的东西就都没有了。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变化,但是,我们必须挽留。”冯骥才说。“我们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也要有自己的文化遗产日,尤其是在全球化、商业流行文化像沙尘暴一样的弥漫当中,应该对我们的文化有一种崇敬的心理。”而在文化保护工程中,冯骥才强调最多的就是文化人的责任。他大声呼吁中国知识分子应担负起在保护传统建筑上的责任。”中国知识分子也应反省一下,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应承担什么责任。中国
20、传统文化大到一个古村落,小到一个荷包,都需要我们抢救和保护,否则将在我们手中消失!应该有人去传承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留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守望精神家园的责任应当由文化界承担,但现实却是我们的文人、知识分子,大多在旁观。当然,要做好守望工作,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为了成立民间文化基金会,冯骥才作画义卖,虽然最终募来200万元,但如今手腕上一个作画劳累形成的大疙瘩仍在述说着当年孤军作战的些许无奈。令他欣喜的是,中国现在终于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冯骥才是作家,也是画家。在他事业辉煌的时候,即上世纪90年代,他却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中去,以至于招来“不务正业”的职责。对此,冯骥才表示,“我
21、们是讲责任的 一代。当看到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出现不和谐时,看到我们的精神领域有这么多的困惑时,就会毫不犹豫地守望我们的文化。”就在今年春节,冯骥才仅用了两天时间便创作完成了一部短篇小说,也就是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姐妹篇抬头老婆低头汉,并发表在最新的上海文学上。他说,作为一名小说家,理所当然要把写作当成正业,但作为知识分子,他肩上必然要挑起民族文化的重担。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遭遇外来文化冲击时,知识分子的首要任务是守望本民族的文化。“我现在是急于写我的小说,急于画我的画呢?还是急于到文化的第一线去,到田野里去,到民间去?毫无疑问,我会选择后者。而且这个选择是完全凭自己的良心。”冯骥才真诚地表示。
22、“民间文化要拨打120(急救电话)。”要当好这个“120”,60多岁的冯骥才有时候也会觉得很疲倦。不过,一旦有个电话打过来,说到一个好的街区或村落要被拆掉的时候,他再累也会跑去这就是冯骥才,“不务正业”的作家,守护民间文化的人。(摘自中国人物传记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冯骥才既是作家,也是画家,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间,来自乡土。一直以来,冯骥才谈的最多的是守望文化,对自己则很少提及。B.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体现在它的民居,北京的特征不是在天坛和颐和园里面,而是在大量的四合院和胡同里面。C.做好文化保护工作,冯骥才认为是文化人的责任。他大声呼吁
23、中国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应担负起保护传统建筑的责任。D作为作家,理所当然要把写作当成正业,但冯骥才认为知识分子的首要任务是守望本民族的文化,到文化的第一线去,到田野去,到民间去。E.冯骥才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之中,不惜花费毕生积蓄,不惜年高劳顿,高擎起守望文化的大旗。(2)为什么说冯骥才说“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抽空”?历史文化积淀被抽空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6分)答:(3)冯骥才在保护民间文化做了哪些努力?对你有何启发?(6分)答:(4)冯骥才的“不务正业”甘当民间文化的“120”,你有何看法?(8分)答: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
24、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茔祠平方旷达,规模宏敞,红墙 匝绕,庄严肃穆,浓浓的古色古香吸引着我们登堂入室,去探寻这位清廉名相的历史足迹。B朱老师用自己兑现诺言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学生,不仅激励了学生学习,而且让学生明白了一言九鼎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了诚信。C领导干部有“品”才有“位”,要想让自己的官位永葆青春、节节升高,就要不断修养自身,危言危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之人。D钱武肃王尊重文化、崇儒兴学,对子孙后代的读书教育极为关注,要求甚严,吴越大地上行下效,形成了一种风气,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前不久,一部韩
25、国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该片不仅受到韩国观众的关注,还引发了中国网民的热议。B“停车费都去哪儿了?”全国人大代表郭某提出疑问。他举例:有的大城市停车企业每年向车主收费超过10亿元以上,但上缴财政的只有大约2000万元左右。C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甚至让人们都有点谈食变色了,期待节日期间吃得安全,喝得安全的同时,更期待能够吃好、喝好。D对于淘宝等网购平台来说,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电商平台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预示着电商平台很多监管空白的政策红利逐渐消失。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说到仕与中国文学传统,是个恒久的话题-、。朱光潜先生曾说
26、,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1)仕,古同“事”。(2)学而优则仕,前面还有一句,即仕而优则学。(3)这句话,并不是说学习好就能做官,做了官就一定有学问,而是说学无止境。(4)做官,仕途,是一种事业。(5)优,是说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做学问。(6)学习学好了,如果还有余力,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A(1)(4)(2)(3)(5)(6) B(1)(5)(2)(6)(4)(3)C(2)(3)(5)(1)(4)(6) D(2)(5)(6)(3)(1)(4)16阅读下列材料,简析两位大师表达的异同。(6分)晚年的毕加索为了能够独处,用最后的精力去创作,就把所有的人都拒之千里。
27、他把那些赶来想一睹大师风采的人戏称为“池塘里的青蛙”。一位华裔英籍作家翻译介绍了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回国时想拜访一下先生,钱先生说:“如果你吃了一只鸡蛋感觉味道还不错的话,有什么必要一定要见下这蛋的母鸡呢?”相同点:不同点:17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5分)近日,大校军官刘声东因思念过世不久的母亲,夜不成眠,写下了祭文妈妈。此文一出,很短时间就被网民转载上千万次。他为母子深情能得到如此多的共鸣倍感欣慰。有人认为五六十岁的人可能会重孝心,那些“80后”“90后”“00后”慢慢就不懂孝了。经过这次不经意的“民意测评”,发现跟帖点赞的不少是年轻人,让人们对年轻一代的孩子充满信
28、心。空间的距离、时间的相隔会让子女想起父母的次数少一些,但往往越是远离、久别越是想念。对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要怀疑,更不要从怀疑进入到冷漠,从而否定。答: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作为君子,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但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溜。有学者认为:”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请以”和而不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