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的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褐眼男人(这个男人的母亲是蓝眼)与一个蓝眼女人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 )A. 1/2B. 1/4C. 1/8D. 1/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眼的虹膜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分离规律。由于褐色的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由于褐眼男人的母亲是蓝眼,所以褐眼男人的基因型为Aa;蓝眼女人的基因型为aa。【详解】一个褐眼男人(这个男人的母亲是蓝眼)与一
2、个蓝眼女人结婚,其后代Aaaa1/2Aa(褐眼):1/2aa(蓝眼),所以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1/2。2. 鸡的毛腿(F)对光腿(f)为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为显性,现有甲、乙两只母鸡和丙、丁两只公鸡,都是毛腿豌豆冠,分别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则乙的基因型是甲丙毛腿豌豆冠 乙丙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 甲丁毛腿豌豆冠 乙丁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A. FFEEB. FFEeC. FfEeD. FfEE【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是遗传定律,考查根据表现型判断基因型的方法,属于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详解】乙丁子代出现了光腿(ff),表明乙的遗传因子组成中有f基因;乙丙子代出现了单冠(
3、ee),表明乙的遗传因子组成中有e基因。又由于乙为毛腿豌豆冠,表明母鸡乙的遗传因子组成中有F、E基因。由此可知,母鸡乙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Ee ,选C。【点睛】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逐对分析即用分离定律的方法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亲代是显性性状,子代性状分离,则亲代是杂合子。3. 豌豆中,籽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 YYRR yyrrB. YyRr yyrrC. YyRR yyrrD. YYRr yyrr【答案
4、】C【解析】可将两对基因分开单独研究每一对基因的遗传情况,由选项可知杂交组合可知有两种杂交方式YyYy或Yyyy。若为YyYy,则F1为1/4YY,1/2Yy,1/4yy,自交子代Y_为1/4+1/23/4=5/8,即黄:绿=5:3(不符合,舍弃);若为Yyyy,则F1为1/2Yy,1/2yy,自交子代Y_为1/23/4=3/8,即黄:绿=3:5,(符合)。又由于F2圆粒:皱粒=3:1,所以F1为Rr,则双亲为RRrr。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故选C。4. 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
5、段B. 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C. 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D.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AG、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某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其中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C-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H-I表示受精作用;I-M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详解】A、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故对应AC段,A正确;B、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
6、期和中期,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是1:2,而GH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已结束,着丝点已分裂,故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1:1,B错误;C、结合分析可知,图示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且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B正确;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的发生是减数分裂产生众多配子以及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即与AG、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D正确。故选B。5. 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摩尔根曾经将一对红眼果蝇交配,F1中 出现了白眼果蝇。若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则F2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A. 133B. 53C. 31D. 71【
7、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一对红眼果蝇交配,F1中出现白眼果蝇,说明红眼为显性,白眼为隐性,设红眼基因为A,白眼基因为a,则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F1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和XaY,其比例为1:1:1:1。详解:结合前面的分析,F1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可以理解为:F1雌性群体(XAXA、XAXa)产生的雌配子与雄性群体(XAY和XaY)产生的雄配子随机结合发育成后代。因此,可以利用配子法计算,F1中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A:Xa=3:1,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A:Xa:Y=1:1:2,雌配子Xa(1/4)与雄配子Xa(1/4)和Y(2/4)结合都是白眼,比例为
8、1/162/163/16,故红眼所占比例为13/1613/16。由此可得F2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3:3,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本题难点在于理解本题对种群中多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进行自由交配时所采用的配子计算法:分雌雄两个群体,分别计算雌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再随机结合,可计算各种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后代所占的比例。6. 图10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病是显性遗传病,4是杂合体B. 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C. 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D. 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答案】D【解析】从4号和5号所生儿子的表现型可以判断,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9、这样一4应是杂合体;一7是正常的纯合子,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一8患病,与正常女性结婚,只能把致病基因遗传给女儿,儿子不可能患病;该病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人群。所以D不正确。7. 图示为人类6个家庭的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系谱图。在不存在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不符合红绿色盲遗传的系谱图有乙、丙、戊和己B. 甲、乙、丁中,父亲均携带子代所患遗传病的致病基因C. 若6个家庭患同一种遗传病,则致病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 若己中母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这对夫妇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双亲正常,但
10、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乙图: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女儿,说明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丙图: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但女患者的儿子正常,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分析丁图: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但父亲正常,母亲儿子患病,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分析戊图: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但父亲患病,女儿正常,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分析已图: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但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女儿患病,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详解】A、据图分析,甲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或
11、伴X隐性遗传病,乙是常染色隐性遗传病,丙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伴X显性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丁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伴X显性、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隐性遗传病,戊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伴X隐性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己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伴X显性、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隐性遗传病。不符合红绿色盲遗传的有乙、丙,A错误;B、若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丁同理,B错误;C、若6个家庭患病相同,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D、若己中母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或伴X显性遗传病,这对夫妇再生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不确定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
12、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各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 1个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的噬菌体()A. 有35S,部分有32PB. 有35S,全部有32PC. 无35S,部分有32PD. 无35S,全部有32P【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大肠杆菌的DNA、核苷酸等;以及噬菌体需要利用细菌体内的原料来合成组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详解】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将自身的DNA注入到细菌菌体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
13、而且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以细菌体内的原料合成的。故结合题意可知,子代噬 菌体中没有35S;子代噬菌体合成核酸时使用的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体内的核苷酸,所以子代噬 菌体中都有32P,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9. 已知一个完全由15N标记的DNA分子在只含14N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4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18。则该DNA复制了几次?( )A. 3B. 4C. 7D. 8【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的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能得到2n个子代DNA分子,DNA分子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
14、的一条链。【详解】根据题干分析,一个完全由15N标记的DNA分子在只含14N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在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只有2个,故DNA总数应为16,子代数应是2n,故n为4,B正确。故选B。10. 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肽链中含肽键的个数为()A. 20B. 15C. 16D. 18【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界的密码子表中密码子共有64种,包括2种起始密码子、3种终止密码子和59种其他密码子,其中起始密码子不仅
15、可以作为翻译开始的信号,还能编码相应的氨基酸;3种终止密码子只是终止翻译的信号,不编码氨基酸;59种其他密码子只编码相应的氨基酸。【详解】该信使RNA碱基序列为: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则该序列的第6、7、8三个碱基构成起始密码子(AUG),倒数第5、6、7三个碱基构成终止密码子(UAG),即编码序列长度为5+40+3=48,则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483=16。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6-1=15。综上所述,B正确,
16、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翻译,重点考查密码子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密码子的种类及作用,能运用密码子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翻译的起点和终点。本题的易错点是终止密码子的作用,学生要明确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只是起终止信号的作用。11. 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A. 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B. 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C. 图中所示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D. 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中【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
17、图:甲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中酶1、2为DNA聚合酶;乙表示转录过程,其中酶3表示RNA聚合酶;丙为乙中的放大图,丙中a为DNA链,b为RNA链,即由a链转录形成b链的过程。【详解】由于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图丙的a链中含有碱基T,b链中含有碱基U,故a链为DNA模板链,而b链为转录产生的RNA链,因此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A错误;B正确;图甲中酶1和酶2相同,为DNA聚合酶,图乙中酶3为RNA聚合酶,C错误;图甲所示为DNA的复制过程,图乙所示为转录过程,DNA的复制和转录均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的复
18、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和酶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 某二倍体植物基因A1中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后形成基因A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A1的长度较A2短B. 正常情况下A1和A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C. 该变异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D. 该个体的子代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根据题意,基因A1中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后形成基因A2,这属于基因突变。【详解】A. 根据题
19、意,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故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B. 突变后产生的基因A2是基因A1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因此同一个配子中只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B错误;C. 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该位置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可能导致翻译提取终止,C正确;D.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子代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D错误。13. 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A. 18+XYB. 18+YYC. 18+XX或18+YYD. 9+X或9+Y【答案】C【解析】【分
20、析】根据题意分析,双子叶植物大麻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则染色体组成18+XY。【详解】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花药中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9+X或9+Y,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幼苗,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加倍,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18+XX或18+YY。故选C。14. 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抗病无芒的新品种,从理论上分析不可以选用的育种方法有( )A. 杂交育种B. 单倍体育种C. 诱变育种D. 多倍体育种【答案】D【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
21、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亲本基因型为R_B_、rrbb,获得基因型为RRbb的新品种可用杂交育种(即图)、单倍体育种(即图)、诱变育种(即图),用多倍体育种只能增加染色体数目,而不能实现基因的重新组合。故选D。【点睛】要求熟练掌握育种的过程及适用的对象范围。15.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别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 个体、个体B. 个体、种群C. 种
22、群、种群D. 种群、个体【答案】B【解析】【分析】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详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 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 5
23、5%和32.5%B. 55%和42.5%C. 45%和42.5%D. 45%和32.5%【答案】B【解析】【详解】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的个体占20,则亲代中Aa个体就是5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30250%)(30+20+50%)2=55,则a的基因频率就是45%。该植物为自花传粉,AA的基因型频率=30%+50%1/4=42.5,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则其后代基因型全部是AA(30);亲代中Aa个体占50%,自交(AaAa),其后代里有1/4的个体为AA,即12.5%。所以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50%1/4=42.5。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遗传
24、定律与基因频率计算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7.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昆虫天敌的视觉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明显的优势,这说明了( )A. 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B. 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 生存斗争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 生物有利变异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双方在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错误;B、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正确;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是自然选
25、择的结果,D错误。故选B。18. 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和各成分间相互关系的考查。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是相互渗透的。【详解】在人体内,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只隔着毛细血管壁,水分和可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在二者之间双向交换;组织液还可以渗入具有盲端的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流到组织液,只能单向流动;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流入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也是单向流动,三者关系如
26、图:,C正确,ABD错误,故选C。19. 某人脚底起了很多水泡,水泡破后,流出的浅黄色液体主要是( )A. 血浆B. 组织液C. 淋巴D. 细胞外液【答案】B【解析】【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泡有两种:水泡:是因为局部受磨损或挤压引起局部组织液增多所致;血泡:因为挤压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流出进入组织间隙而成。【详解】脚有时磨出的水泡是由表皮被擦伤,组织间隙的组织液渗出造成,故主要为组织液,B正确。故选B。20. 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A. 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 增加体内水分C. 增加体内无机盐D. 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答案】A【解析】【
27、分析】注入人体内的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大致相当,二者是等渗溶液,能够使血液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否则,就会引起细胞失水而变形或破裂,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详解】A、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使血液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A正确;B、注射生理盐水可以增加体内水分,但不是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的原因,B错误;C、相同浓度的生理盐水可维持血浆渗透压,维持血细胞形态,C错误;D、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注射生理盐水不能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浆渗透压稳态的意义,理解注射生理盐水可以补充水、
28、钠离子和氯离子,但不是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的原因。21. 某种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红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完全显性。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多株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5:1,如果将亲本红花植株自交,F1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 )A. 3:1B. 5:1C. 11:1D. 5: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种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红花基因对白花基因显性,所以可设红花的基因型为AA和Aa,白花的基因型为aa。【详解】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该植物群体中的白花植株(aa)与红花植株(A_)杂交
29、,子一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5:1,说明该植物群体中的红花植株为AA和Aa,比例为2:1,因此,将亲本红花植株自交,F1中白花植株的概率为1/31/4=1/12,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11:1。故选C。22. 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B. 该动物种群中关于体色共有6种基因型、纯合子有3种C. 分析图可知,该动物体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30、D. 基因A1、A2和A3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详解】A、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该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棕色(A1A2)个体,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只能是A2A2或A2A3,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两种类型,若为A2A3,则子代会有A1A2棕色、A1A3黑色和A2A3白色三种类型,A正确;B、
31、A1、A2、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种,B正确;C、由图可知,只要无基因A1或基因A1不表达就会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所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三种,而A2A3是杂合子,C错误;D、基因A1、A2和A3为复等位基因,故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C。【点睛】23. 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 B、b)控制,A对a、B对b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
32、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用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雌雄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5种B. 含A、B基因的个体毛色是白色的原因是不能翻译出相关蛋白质C. 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D. F2白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接近1/8,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接近1/3【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知,A(a)与B(b)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A_bb为黑色,aaB_为黄色,A_B_、aabb为白色;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子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中
33、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_、aabb为白色,A_bb、aaB_分别表现为黑色、黄色。【详解】A、由分析可知,白色的基因型是A_B_、aabb共有5种基因型,A正确;B、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翻译的模板是mRNA,由题意知,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mRNA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进行翻译过程,B正确;C、由分析可知,子二代中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_、aabb为白色,A_bb、aaB_分别表现为黑色、黄色,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C正确;D、子二代白色个体是A_B_、a
34、abb,其中AABB、aabb是纯合子,占白色个体的2/101/5,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互作对性状偏离比的影响及转录和翻译过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24. 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A. 雌雄11B. 雌雄12C. 雌雄31D. 雌雄41【答案】D【解析】
35、【详解】按题意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若卵细胞含Z染色体,则三个极体分别含Z、W、W染色体,卵细胞与其中之一结合后的情况是ZZ(雄)ZW(雌)12;第二种情况是若卵细胞含W染色体,则三个极体分别含W、Z、Z染色体,卵细胞与其中之一结合后的情况是WW(不存活)ZW(雌)12。故综合两种情况,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雌雄41。故选D。25. 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男孩,下列情况中,其染色体畸变一定与他的父亲有关的是( )A. 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色盲B. 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正常C. 男孩正常,其父正常,其母色盲D. 男孩正常,其父色盲,其母正常【答案】C【解析】【分析】1、人类
36、的性别决定是XY,女性是性染色体是XX,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性染色体为XXY的男孩,可能是含有X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此时该变异可能来源于母亲的减少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还有可能是含有X的卵细胞与含有XY的竞争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此时,染色体畸变来自父亲,父亲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2、人类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情况下父正常,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所以男患者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亲并传递给女,由女儿传递给外孙;女性色盲的父亲和儿子都是色盲,男性正常,其母亲和
37、女儿都正常。【详解】A、如果该男孩是色盲,父亲正常,母亲是色盲,则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因此染色体畸变一定与母亲有关,与父亲无关,A错误;B、如果该男孩是色盲,父亲正常,母亲是正常,由于父亲不携带色盲基因,母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因此染色体畸变一定与母亲有关,B错误;C、男孩正常,其父正常,其母色盲,母亲色盲一定将色盲基因传递给儿子,儿子的X染色体上的正常基因一定来自父亲,因此染色体畸变一定与他的父亲有关,C正确;D、男孩正常,其父色盲,其母正常,其染色体畸变可能与父亲有关,也可能与母亲有关,D错误。故选C。26. 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
38、表示,4无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2的基因型为AaXbY ,1的基因型为aaXBXbC. 若2与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7/32D. 基因检测表明1无致病基因,则2患乙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2【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2病而I1未病(男病女未病),排除是伴X显性遗传病;3病而5未病(女病男未病),排除是伴X隐性遗传病;同时,显然也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那么只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乙病由I1、I2无乙病生出2患乙病的(无
39、中生有),判断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同样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判断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2的基因型为AaXbY,1的基因型为aaXBXb,B正确;C、-2的基因型AaXBY,-3的基因型及概率是1/2AaXBXb或1/2AaXBXB,他们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3/4,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因此他们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3/4)(1-1/8)=7/32,C正确;D、基因检测表明1无致病基因,则2患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1的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D。27. 用
40、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与眼色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与体色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组合PF1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A. 果蝇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B. 由组合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 若组合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果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1/16D. 若组合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黑身白眼占1/8【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实验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的后代只出现灰身红眼,说明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B、由于组合的后代中,雌性个体只有红眼,雄性个体只有白眼,因此可判断
41、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C、组合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若组合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1/41/2=1/8,C错误;D、组合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若组合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黑身白眼占1/41/2=1/8,D正确。故选C28. 以下四个双链DNA分子中,稳定性最差的是()A. A占25%B. T占30%C. G占25%D. C占30%【答案】B【解析】【分析】双链DNA中,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C与G之间有三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C与G碱基对越多,DNA分子的稳定性越强。【详解】A、A占25%,C占25%;B、T占
42、30%,则C占20%;C、G=C=25%;D、C=G=30%;双链DNA中,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C与G之间有三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C与G碱基对越少,DNA分子的稳定性越弱。故选B。29. 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其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 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则如图所示这三种DNA 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
43、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共形成24=16个DNA分子。由于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只有两条链,又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在子代的16个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为2个,但只含15N的DNA分子为0;同时含15N和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为16-2=14个。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30. 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有的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tRNA和mRNA
44、结合,这些抗生素阻断了下列选项中的A. 翻译过程B. DNA复制过程C. 转录过程D. 染色体活动【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模板是DNA的一条链,还需要酶和能量;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原料是氨基酸,模板是mRNA,此外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据此答题。【详解】由题意知,抗生素干扰核糖体形成,由于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因此抗生素会干扰翻译过程;反应过程中tRNA的一端携带氨基酸,另一端上有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互补配对,如果抗生素阻止tRNA和mRNA结合,则会影响翻译
45、过程的进行。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1. 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DNA双链TGmRNAtRNA反密码子A氨基酸苏氨酸A. TGUB. UGAC. ACUD. UCU【答案】C【解析】【分析】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其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能与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详解】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相应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根据tRNA反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是U,且DNA的下面一条链为模板链;mRNA是
46、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根据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的前两个碱基是AC,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CU。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32. 如图表示三种类型的基因重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的同一个时期发生B. 甲和乙中的基因重组都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C.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中的基因重组与丙中的基因重组相似D.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新的表现型的原因和甲中的基因重组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甲图表示同源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47、;乙图表示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图表示基因工程中外源基因整合到质粒上形成重组质粒,然后导入受体细胞。【详解】A、甲、乙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A错误;B、由分析可知,乙中的基因重组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B错误;C、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本质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并与R型细菌的DNA进行重组,与丙中的基因重组相似,C正确;D、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新的表现型的原因是,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乙中的基因重组相似,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三种
48、类型,意在考查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3. 研究人员将基因型为Hh的二倍体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植株甲,再以植株甲为母本,基因型为Hh的二倍体西瓜植株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植株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秋水仙素能使植株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植株甲为纯合的四倍体B. 植株甲接受二倍体西瓜植株的花粉后,其所结的西瓜为三倍体无子西瓜C. 植株乙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HH:HHh:Hhh:hhh1:5:5:1D. 植株乙所结的果实通常不含有种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复制【答案】C【解析】【分析】将基因型为Hh的二倍体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植株甲(H
49、Hhh),再以植株甲为母本,基因型为Hh的二倍体西瓜植株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植株乙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HH:HHh:Hhh:hhh1:5:5:1。【详解】A. 根据分析可知,加倍后植株甲的基因型为HHhh,还是杂合子,A错误;B. 植株甲是四倍体,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接受二倍体西瓜植株的花粉后,其所结的西瓜为有子西瓜,B错误;C. 根据分析可知,植株甲(HHhh)和基因型为Hh的植株杂交获得植株乙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HH:HHh:Hhh:hhh1:5:5:1,C正确;D. 植株乙所结的果实通常不含有种子的原因是联会发生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D错误。故选C。34. 杂交玉米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广,农
50、民需要购买杂交玉米的种子来种植。不能自留种子来年再种的原因是A. 自留种子发芽率低B. 自留种子容易患病虫害C. 杂交种的有性繁殖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D. 杂交种都具有杂种优势【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自留种子的发芽率不低,A错误;B、不选用自留种子来年种植,不是因为其易患病虫害,B错误;C、不选用自留种子来年种植,是因为杂交种的有性繁殖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很好的保留杂种优势,C错误;D、并不是所有的杂交种都具有杂种优势,D正确。故选C。【点睛】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不同: 杂交育种是在杂交后代众多类型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一步培育,直到获得稳定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杂种
51、优势主要是利用杂种F1的优良性状,并不要求遗传上的稳定。35. 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各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A. 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B. 基因频率改变,基因型频率不变C. 两者都改变D. 两者都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的基因型为Aa,说明其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a自交后代有AA、Aa和aa,据此答题。详解:依据“1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可知,基因型为Aa的某豌豆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1/2;该豌豆连续自交3代,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所以第4代中的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依
52、次为比例为7/16(1/163/8)、1/8、7/16,A基因频率7/161/21/81/2,a基因频率11/21/2。综上分析,该豌豆连续自交3代,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变化,A正确,B、C、D均错误。点睛:基因型为Aa的种群,让其连续自交,产生的每一后代种群中,基因频率不变,但基因型频率明显发生改变;同样的,基因型为Aa的种群,让其每代自由交配,产生的每一后代不仅基因频率不变,各子代的基因型频率也不变。36. 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B. 是自然选择C. 是自然选择学说D. 是物种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生
53、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此是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B错误;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因此是自然选择学说,C正确;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
54、样性,因此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故选C。37. 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亿年前出现至今面貌基本没变,又没有灭绝,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 自然选择对其不发生作用B. 海豆芽在漫长的年代中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变化C. 海豆芽很少变异,适应性强D. 海豆芽的生活环境基本没有改变【答案】D【解析】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生存下来的个体都是适应环境的,否则就被淘汰掉了;若生活环境不发生改变,则自然选择的条件几乎不发生改变,被保留下的变异类型也几乎不变。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亿年前出现至今面貌基本没变,也没有灭绝,说明海豆芽的生活环境基本没有发
55、生改变,故选D。38.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淋巴和组织液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详解】由于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组织液接触,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与淋巴液直接接触,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39. 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
56、为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主要成分是( )A. 复合氨基酸B. 葡萄糖和维生素C. 无机盐D. 血浆蛋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输入血浆蛋白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可以使组织液更多地进入血浆,运输到肾脏处形成尿液排出,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40. 外界环境会影响内环境稳态,下列事实不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是()A. 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 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
57、)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B、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缺氧导致内环境失调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C符合题意;D、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1. 如图所示为人体某
58、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AD液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液;_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A、B、C、D液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液与D液之间隔以细胞膜,A液与C液之间隔以_;A液的来源是_,A液的去向是_。(3)B液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HPO42-等离子有关。(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A液_,其结果是将会引起组织水肿。(5)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其原因是外界_的变化和体内_的进行。【答案】 (1). D (2). A (3). 毛细淋巴管壁 (4).
59、 血浆和细胞内液 (5). 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 (6). 无机盐、蛋白质 (7). HCO3- (8). 增多 (9). 环境因素 (10). 细胞代谢活动【解析】【分析】人体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它们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内环境,D液为细胞内液。【详解】(1)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内环境。D液为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液即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A组织液与C淋巴之间隔以毛细淋巴管壁;A组织液的来源是血浆和细胞内液,A组织液的去向是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
60、。(3)B液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A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5)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42. 果蝇的眼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A控制色
61、素的产生,基因B使眼睛呈紫色,基因b纯合时使眼睛呈红色,不产生色素个体的眼睛呈白色。现有两个纯合品系杂交,子一代雌雄个体再相互交配,结果如下:(1)亲本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2)在F2中,白眼果蝇有_种基因型,在白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占_。(3)若将F2中的红眼果蝇进行随机交配,则F3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答案】 (1). AAXbXb (2). aaXBY (3). 4 (4). 1/2 (5). 红眼白眼81【解析】【分析】由题意知,果蝇的眼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又知A存在、B不存在呈现红色,A、B都存在呈现紫色
62、,A不存在呈现白色,遗传图中,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一代雌果蝇是紫眼(含有A、B基因)、雄果蝇为红眼(含有A、不含有B基因),因此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子一代紫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详解】(1)由分析可知,亲本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2)子一代果蝇的基因型是紫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子二代白眼果蝇是aaXBXb、aaXbXb、aaXbY、aaXBY,共4种基因型;白眼雌
63、果蝇中aaXbXb是纯合子,占1/2。(3)子二代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Xb=2:1,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AaXbY=2:1,F2中的红眼果蝇进行随机交配,则F3中的白眼果蝇的比例是aa_=2/32/31/41/9,红眼果蝇的比例是8/9,红眼:白眼=8:1。【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果蝇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会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推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利用正推法结合亲代基因推测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掌握自交与自由交配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概率计算。43. 玉米的高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
64、(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培育矮秆抗倒伏抗病(hhRR)的过程。(1)方法称为_,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2)方法称为_,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该育种方法一般从F2代才能开始选育hhRR 个体,其原因是_。(3)方法称为_,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4)图中所示三种方法()中,最难获得矮秆抗倒伏抗病(hhRR)的是方法_,其原因是_。【答案】 (1). 单倍体育种 (2). 染色体变异 (3).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都为纯合子) (4). 杂交育种 (5)
65、. 基因重组 (6). 从F2开始出现hhRR个体(或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7). 诱变育种 (8). 基因突变 (9). (10). 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详解】(1)方法过程中要培育单倍体植株,所以称为单倍体育种,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获得的个体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方法称为杂交育种,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该育种方法中,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一般从F2代才能开始选育hhRR个体。(3)方法称为诱变育种,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4)图中所示的三种方法()中,由于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所以最难获得矮秆抗倒伏抗病(hhRR)的是方法诱变育种。【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实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