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小练7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中,虽然学生、市民和工人无一兵一卒,但联合起来,竟可以逼迫北洋政府让步,取得社会运动的胜利。由此可见,五四运动()A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罪行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C彰显了人民群众联合的力量D明确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22022德州市一模一战后,梁启超偕友游历、考察经历战争浩劫后满目疮痍的欧洲时写道,“现在所谓光华烂漫的文明,究竟将作何结果,越想越令人不寒而栗”,引起中国知识界的极大反响。这种反思()A促使中国知识界全面回归传统文化B反映了知识分子逐渐认同苏俄革命C代表了知识界开
2、始抵制西方文化侵蚀D客观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32022山东模拟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加紧在中国传播。新出版的报章杂志有好几百种,都竞谈世界各文明国的新学说,而社会主义是其谈论的焦点,并且很受社会上的欢迎。这反映了当时()A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B社会主义成为社会共识C探索救国道路新突破D革命指导思想发生变化42022朝阳市二模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缺乏最高奋斗目标B提出了符合国情的最低纲领C注重开展工人运动D积极响应孙中山的三大政策5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
3、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最大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这个宣言()A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正式确立B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国情的认知C是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的反思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62022潍坊市三模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正是五四运动“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也切合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结果,国民党在政治上既保持与民间大众的沟通,又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流部分汇合,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央。这说明当时()A.国民革命是五四运动的继续B国民党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D民间大众成为革命的主力71926年
4、9月,毛泽东明确指出:“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的农村封建阶级,乃其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不动摇这个基础,便万万不能动摇这个基础的上层建筑物。中国的军阀只是这些乡村封建阶级的首领。”由此可知,毛泽东()A强调农民运动的作用B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借鉴十月革命的道路D总结国共两党合作经验81932年,有学者感叹,从货币流通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1935年,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这一举措()A.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B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恶化C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做好了持久抗战的准备92022青岛市一模192
5、7年时,中共党员中工人出身、农民出身的党员分别占50.8%、18.7%;在19281930年,中共党员中工人出身、农民出身的党员分别占23.4%、76.6%。数据变化说明了()A中共在探索新的革命道路B苏区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C工人阶级失去了领导地位D苏区政府是农民民主政权102022阜新市模拟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显然志在城市,即使是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也是在“第三次攻打长沙”的口号中举起暴动旗帜的。结合该学者观点可推断这一时期中共执着于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工人力量强大B农民尚未动员C仿效俄国革命D城市经验成功112022丹东市二模中华苏维埃政权所
6、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下面为1933年3月3日的苏区报刊红色中华上刊载的漫画反对封建压迫。该漫画反映了()A红色政权重视自身廉政建设B民族危机导致国共矛盾加剧C中共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D苏区为女性解放所做的努力122022锦州市二模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的职务,但党一改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而是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党的这一转变()A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B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C源于共产国际的压力D旨在缓和党内的派系斗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2022烟台市
7、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便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问题。1923年,中共三大最终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1924年,以邹鲁等人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分子公开反对国共合作,对此,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坚决予以驳斥和回击。在黄埔军校里,周恩来、叶剑英曾分别担任政治部主任、教授部副主任,聂荣臻、萧楚女等人先后在军校任教,他们不断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素质强、政治觉悟高的学员。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火如荼:从1926年10月到1927年4月,仅武汉地区的工人罢工斗争就达三百多次,数
8、十万人参加。上海工人连续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在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1926年11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掀起农民运动浪潮。摘编自赵建栩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材料二还在1927年7月初,即汪精卫领导的武汉政府还没有对共产党人下逐客令的时候,无论是共产国际还是中共中央,都已清楚看到国共关系全面破裂的前景了,大家基本上一致认为破裂后的形势对共产党人不利。蔡和森、毛泽东等人明确认为只有“上山”一途,即依傍山地避开国民党各路大军的围攻,伺机发展壮大。然而,随着陈独秀辞去总书记职务,共产国际指派不满30岁的格鲁吉亚人罗明纳兹前来担任新的国际代表,苏共
9、中央出钱欢迎宋庆龄、邓演达等前往莫斯科商谈另立革命的国民党问题,武汉政府麾下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声言:“第二方面军无论如何决不反对共产党,不与共产党分家。”共产党人对形势的估计又明显地变得乐观起来了。摘编自杨奎松著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主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前,共产党人“又明显地变得乐观起来了”的原因。142022烟台市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的构成材料图1、图2、图3分别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段(1927年、1933年、1938年)的中共党员主要成分
10、比例情况。分别根据图1、图2、图3的比例信息,指出其历史时期,并加以说明。专题小练7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C根据材料“学生、市民和工人联合起来,竟可以逼迫北洋政府让步,取得社会运动的胜利”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群众联合的力量,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北洋军阀的内外政策的信息,故排除A;虽然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材料没有揭示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故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故排除D。2D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引起了中国知识界的反思,使得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新的思想探索,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材料
11、没有涉及回归传统文化,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对苏俄革命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引起了中国知识界的反思,不能说明“知识界开始抵制西方文化侵蚀”,排除C项。3C材料讲述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得以广泛传播,并成为传播焦点,这改变了传统学习西洋或者东洋的状况,这意味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突破,故C项正确;中国最早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是在1920年,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虽得以广泛传播并受到社会欢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并没有成为社会共识,B项过于绝对,排除;这一时期的革命指导思想依然是三民主义,题干材料无法说明革命指导思想的变化,故排除D项。
12、4C根据材料“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可分析出中国共产党注重开展工人运动,C项正确;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最高目标即实现共产主义,排除A项;中共“一大”没有提出符合国情的最低纲领,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积极响应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排除D项。5B材料中陈独秀对于“最大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的认识,是在中国国情认识基础上提出的,也是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的前提,故B项正确;A项是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为标志,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是在八七会议上确立的,排除。6B根据材料“切合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结果,国民党在政治上既保持
13、与民间大众的沟通,又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流部分汇合,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央”表明国民党与民众联系,国民党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项正确;国民革命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都有联系,但不能说国民革命是五四运动的继续,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国共合作问题,排除C项;“民间大众成为革命的主力”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7A分析材料可知,毛泽东强调农村封建阶级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根基,只有推翻农村封建统治势力,才能真正实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目标。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26年9月可知,当时北伐战争推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期间,不断总结广东农民运动的经验,以指导和
14、促进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故A正确;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土地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十月革命道路依靠工人阶级的暴力革命,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农民运动的作用,没有涉及国共合作经验,故D错误。8C据材料可知,法币政策有利于统一全国货币,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进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正确;早在1928年底,国民政府就已实现形式上的统一,A错误;统一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故B说法错误;材料时间是日本局部侵华,国民政府此时奉行不抵抗政策,故D说法错误。9A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从1927年至1930年,工人阶级出身的党员所占比例从50.8%下降至23.
15、4%,而农民出身的党员所占比例从18.7%上升至76.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城市工人运动处于低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逐渐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重心转移至农村,从而导致了工人出身的党员比例下降,农民出身的党员比例上升,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区反“围剿”的前几次斗争取得胜利,但与题干中工人出身的党员比例下降,农民出身的党员比例上升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工人阶级没有失去领导地位,排除C项;苏区政府是工农民主政权,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侧重强调苏区政府的性质,排除D项。
16、10C依据材料“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显然志在城市”“也是在第三次攻打长沙的口号中举起暴动旗帜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走城市中心的道路主要是受苏俄革命道路的影响,即中共早期革命道路带有仿效俄国革命色彩,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工人数量相对有限,工人力量不够强大,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就已经开始,因此“农民尚未动员”说法错误,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早期提出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使革命面临困境,“城市经验成功”说法错误,排除D项。11D考查苏区人民的反封建斗争。由漫画中的“反对童养媳制度!”“反对虐待妇女!”及人物的神态举止可知,该
17、漫画回击苏区农村的封建陋习,展示了苏区群众对封建旧习进行顽强斗争,为女性解放所做的努力,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区习俗方面内容而非廉政建设,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我党主张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但漫画不能反映民族危机严重,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在1933年之前已经探索出中国革命是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且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排除C项。12A根据材料“党一改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而是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因此该会议上即使取消了博古的中共中央的职务,但改变
18、以往惩办主义做法,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说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统一战线的时间是1924年1927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材料所述党的转变源于中共的逐渐成熟,而不是源于共产国际的压力,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共以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存在的问题,体现了中共的成熟,其目的不是缓和党内的派系斗争,排除D项。13答案:(1)主要作用:推动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坚定斗争目标,保证革命方向;共创黄埔军校,推动革命进程;领导工农运动,配合革命发展。(2)原因:蔡和森、毛泽东“上山”的建议未引起足够重视
19、;共产国际寄希望于国民党左派力量维系国共关系;共产党人轻信张发奎的声明,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的经验和实践。(任答3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商讨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问题中共三大最终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得出推动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根据材料一“以邹鲁等人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分子公开反对国共合作,对此,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坚决予以驳斥和回击”得出坚定斗争目标,保证革命方向;根据材料一“在黄埔军校里,周恩来、叶剑英曾分别担任政治部主任、教授部副主任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素质强、政治觉悟高的学员”得出共创黄埔军校,推动革命进程;
20、根据材料一“工农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火如荼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掀起农民运动浪潮”得出领导工农运动,配合革命发展。(2)根据材料二“蔡和森、毛泽东等人明确认为只有上山一途,即依傍山地避开国民党各路大军的围攻,伺机发展壮大”得出,蔡和森、毛泽东“上山”的建议未引起足够重视;根据材料二“共产国际指派不满30岁的格鲁吉亚人罗明纳兹前来担任新的国际代表,苏共中央出钱欢迎宋庆龄、邓演达等前往莫斯科商谈另立革命的国民党问题”得出,共产国际寄希望于国民党左派力量维系国共关系;根据材料二“武汉政府麾下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声言:第二方面军无论如何决不反对共产党,不与共产党分家”得出共产
21、党人轻信张发奎的声明,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的经验和实践。14答案:图1:党员构成以农民为主,其次是工人和知识分子。这与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阶级矛盾是国内主要矛盾,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团结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1为1933年。图2:党员构成以农民为主,新增加地主和中小商人。这与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是中共的中心任务,中共团结各个阶层抗战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2为1938年。图3:党员构成以工人为主,知识分子和农民为辅。这与大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3为1927年。解析:本题通过党员比例构成变化这个小切口切入,考查历史上不同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和中国主要矛盾的变迁。根据图1可知,党员构成以农民为主体,其次是工人和知识分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图1为1933年。根据图2可知,中共党员构成新增加了地主和中小商人,这符合抗战时期的特征,故该图是1938年。图3中工人阶级占多数,可见当时工作重心在城市,故图3是19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