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7622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7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27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长春高三质监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种民本思潮()A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B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C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D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家主张从实际出发,为解决现实问题而争鸣。民本思想也是如此,为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强调民众的作用,更有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是汉代以

2、后,故A项错误;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出天人关系和君民关系,并不是天命观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答案:D22019柳州高三评估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据此可知此时()A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B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C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D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时期,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说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动,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的潮流并不是

3、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排除A项;儒学强化社会秩序,并不是所有学派,故C项错误;性恶论是儒学的内容,儒学在当时并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项错误。答案:B32019通化高三调研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时期孔子遭遇西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末年(李贽)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晚清时期(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民国时期(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时“打倒孔家店”改革开放以来“孔子热”(海外众多孔子学院的建立)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

4、的“孔子命运”,这说明各个历史时期根据时代的需要对孔子进行不同的改造,体现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项正确。“历史就是一家之言”没有突出历史的时代性,排除A项。“历史都是思想史”说法过于片面,且材料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排除C项。“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忽视了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排除D项。答案:B42019阜新高三摸底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另一代表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他们主张()A忠孝为本 B勤俭节

5、约C国富民贫 D藏富于民解析:从题意可知,孟子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其上可以侍奉父母,下可以供养妻儿,丰收年可以终年吃饱饭,饥荒年不至于饿死的要求,荀子认为:“私囊已经富足,仓库已经充实,但是老百姓贫穷,这叫做上面往外淌,下面全漏光。在国境内,不能守住国土,离开国土,不能跟敌人作战,那么垮台灭亡的时刻就会到来。”结合两者的思想来看,都是要求要使民众富足,因此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并未体现忠孝;B选项错误,并未体现节约勤俭;C选项错误,与题意相反,而是主张民富。答案:D52019衡水高三诊断近代学者钻研墨经,发现其涵盖了哲学、逻辑、心理、政治、伦理等多个学科内容。胡适说:“看墨辩中

6、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这说明()A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领先世界B战国学者普遍主张求真务实C传统学派蕴含着近现代价值D唯物与形而下成为文化主流解析:根据材料墨经“涵盖了哲学、逻辑、心理、政治、伦理等多个学科内容”可知,墨家对中国古代早期自然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蕴含着近现代价值,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并未体现。答案:C62019衡水高三摸底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论述道:“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该论

7、述反映了()A孔子力图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老子向往小国寡民、轻徭薄赋C孟子劝导王者重民爱民、施行仁政D韩非主张加强集权、奖励耕战解析:根据材料“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修其孝悌忠信”等信息可知,这是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劝诫君王施行仁政,轻徭薄赋,慎用刑法,用孝悌忠信教化百姓,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礼乐制度”的信息,而是强调孟子的仁政思想,排除A项。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但与材料强调孟子的仁政思想不符,排除B项。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与材料强调孟子的仁政思想不符,排除D项。答案:C72019衡水高三诊断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

8、、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这说明荀子()A违背了儒学的基本信念B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C实现了儒法的完美结合D政治诉求有理想化倾向解析:荀子论风俗于秦,是关注秦国的社会现实及民情。批评其“无儒”则是为了儒学的发展需要,因此带有一定的事功精神,故B项符合题意;儒学是有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学问,荀子关注秦国的社会民情,并没有违背儒学的基本信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谈及荀子的政治诉求是什么,故D项错误。答案:B82019济宁高三联考战国思想家尹文重视君臣上下名分,“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上下不

9、相侵与,谓之名正。名正而法顺也”,君主都应循名责实,察法立威。“正名分”思想的提出反映了()A儒家在政治上主张恢复周礼B没落贵族试图强化传统秩序C小生产者要求建立权威政治D新兴地主倡导君主集权统治答案:D解析:“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名正而法顺也”, 君主“循名责实,察法立威”,这体现出战国时期维护君权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这一思想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是墨家,故C项错误。92019合肥高三联考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

10、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解析:由材料“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可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起到警告统治者暴行的作用,起到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董仲舒的思想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排除A项;由材料“实重革命而轻受命”可见董仲舒的思想并非一概迎合君主谋取权位,排除B;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排除D项。答案:C102019三明高三调研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

11、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B崇尚天人合一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D主张君权神授解析:材料“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反映了在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西汉王朝儒学得到广泛传播,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了大一统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儒学教化与国家统一,没有反映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君权神授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C112019湛江高三模拟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天生就善的“圣人之性”、有善质而未能善的“中民之性”、生来就恶并只能采用刑罚

12、手段处置的“斗筲之性”。其区分人性的目的是论证()A刑罚在对万民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B加强君权施行王道教化的合理性C君主权威至上的重要作用D后天教育可以促进人性向善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是对于人性进行分类,主要是适应汉武帝时期思想统治的需要,加强君权施行王道教化的合理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思想教化,不是刑罚,排除A项。材料目的是加强思想统治,不是强调君权至上,排除C项。材料没有论述后天教育的作用,而是强调加强思想统治,排除D项。答案:B122019哈尔滨高三统测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

13、律效力。据材料可知()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思想B中国古代法律具有灵活性特点C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D古代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解析:由董仲舒将“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可知儒学理念出现法制化现象,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故C项正确;A项是从汉武帝时,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法律的灵活性和地位,故BD项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19太原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

14、天下受命于天子”。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周敦颐、张载用太极或太虚的气一元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模式,建立起抗衡佛老的本体宇宙论。二程用“天者理也”“性即理也”“格物即穷理”重新解释经典的内涵,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

15、。朱熹把这一理学发展为以“理气”“心性”“格致”问题为中心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全面体系。陆九渊以及明代的王守仁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认为人心即是道德主体,心能自身决定道德规范,突出了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理学和心学的互动、论争贯穿并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复兴的运动具有崇高的理想,典型地表达在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1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原因。(14分)解

16、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根据“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以得出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威;根据“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可以得出把阴阳五行学说、法家思想引入儒家思想;根据“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说明董仲舒主张治国刑德并用,重德远刑;根据“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说明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以此限制君主权力。其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教材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

17、张产生的影响来回答。第(2)问,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根据“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可以得出不断发展完善、表现出哲学化的趋势;根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以得出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更加注重责任感、使命感。其发展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儒学发展到理学的背景来回答。答案:(1)特点: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威;把阴阳五行学说、法家思想引入儒家思想;主张治国刑德并用,重德远刑(或答“德主刑辅”);宣扬天人感应,限制君主权力。影响: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推动其最终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君权,构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制约皇权。

18、(2)趋势:不断发展完善(或答“体系化”);哲学化(或答“思辨化”);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加注重责任感、使命感。原因:唐宋时期政局变动,社会动荡;儒学受到来自佛、道的冲击(或答“三教合一”);理学家个人的主观努力;理学与心学各派别之间的论争。142019孝感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孔庙的历史沿革产生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三间旧居改作庙堂,这是中国第一座曲阜孔庙,当时是集“家庙”与祭孔合一的建筑。初建汉初,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礼,首开帝王祭孔先河;东汉汉桓帝任命由国家管理孔庙的行政长官,使孔庙成为“国庙”。发展唐初,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庙,“四时致祭”,显示出“庙学合一”的功能

19、;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的占70%,如苏州的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等。鼎盛明太祖下诏全国的孔庙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至清初孔庙成为享有皇家宫殿形制的建筑。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达1560多处。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建立了很多孔子庙,至今还保留了30多座仿中国式样的孔庙;按照中国的庙学模式,朝鲜普遍兴建了孔庙,历史上,朝鲜曾有362座孔庙。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据材料,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任意提取两点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4分)解析:本题属于

20、开放题型,回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表格信息提取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进行分析论证。观点依据材料中提取“孔庙”由“家庙”演变成“国庙”或者“孔庙与学校合一,形成了庙学一体的格局”以及“庙的建筑规格和形制不断提高”归纳回答;论证可结合儒家思想变化从汉代以后孔子倡导的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国家推广实施儒学教育;唐宋时期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取士,孔庙成为传播儒学的圣地等方面分析。答案:信息一孔庙由“家庙”演变成“国庙”。说明: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准则;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

21、秩序。信息二孔庙与学校合一,形成了“庙学一体”的格局(功能由祭祀演变成祭祀和儒学教育相结合)。说明:汉代以后孔子倡导的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国家推广实施儒学教育;唐宋时期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取士,孔庙成为传播儒学的圣地;“庙学合一”的官方儒家学校,是培养文化人才、官员的摇篮。信息三孔庙的建筑规格和形制不断提高。说明:历代帝王尊孔,重视修建孔庙祭孔,祭孔是国家礼制;对孔庙建筑的规格一再提高,表明了对儒家思想文化价值的肯定。信息四地域由曲阜到全国再向海外传播。说明:孔庙作为传播儒家文化的载体,在全国普遍建立,巩固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孔庙在海内外的建立,源于孔子文化向外传播;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