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高考)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单元训练 第十单元 种群及其动态 群落及其演替(A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7621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单元训练 第十单元 种群及其动态 群落及其演替(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高考)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单元训练 第十单元 种群及其动态 群落及其演替(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高考)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单元训练 第十单元 种群及其动态 群落及其演替(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高考)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单元训练 第十单元 种群及其动态 群落及其演替(A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高考)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单元训练 第十单元 种群及其动态 群落及其演替(A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高考)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单元训练 第十单元 种群及其动态 群落及其演替(A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高考)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单元训练 第十单元 种群及其动态 群落及其演替(A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单元 种群及其动态 群落及其演替(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

2、”形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B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过于明显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某种单子叶杂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3白鹭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缓慢并维持相对稳定,符合此阶段情况的是( )A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4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罗非鱼的种群数量a-e段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罗非鱼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B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近似“J”形增长C大型肉食性鱼最可能是在b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D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15下列关于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寄生生物不一定只是动物,寄主也不一定只是植物B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旦分开,两种生物均不能独立生活C某种营群体生活的

4、昆虫个体之间为种内互助和种间竞争关系D鲈鱼在食物短缺时期往往以幼小的鲈鱼为食,属于捕食关系6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 形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增长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7如图为某生物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已知横轴上的图形与横轴下的图形为对称关系,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a-c段,种群数量呈“S” 形增长Ba-f时间段,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很有可能发生了改变C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是b,最小的时刻是eDa-b和d-e时间段,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8下列诗句中,不属

5、于描述群落中种间关系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朱雀桥边野草花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9为给黄土丘陵弃耕区植被的自然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某研究团队在黄土丘陵弃耕区选择了弃耕不同时间的撂荒地,研究了各区域中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指群落中物种在空间上分布的均匀程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应参照第9年的群落结构来恢复黄土丘陵区的植被B物种均匀度指数不能反映群落的空间结构C物种丰富度可以代表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D该地区植被具有科学研究和保持水土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

6、群数量的变化包括“J”形和“S”形两种模型B群落演替速度一般符合“缓慢加快缓慢”的变化特点C自然界中的种群在某一时期也可以出现“J”形增长D同种生物中,“J”形和“S”形增长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S”形11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中会出现群落结构的改变B光照对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形成都有影响C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12某中学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对原来的一片绿地进行改造,改造前后该绿地的相关变化如下表所示。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物种数目裸地面积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

7、前5020%荷花、睡莲、芦苇改造后3030%月季、牡丹、丁香A改造前植物优势种主要是水生生物,而改造后主要是陆生生物B改造后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C改造后该区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D改造后环境受人为影响的程度增加,自然湿地面积减少13第4次大熊猫调査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1864只,圈养375只,栖息地258-349万公顷,栖息地保护区67个,大熊猫在国内得到很好的保护。若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至栖息地保护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B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因大熊猫的放归而受到影响C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

8、高其种群密度的D放归大熊猫后,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都可能增大14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 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15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如我国大兴安岭森林边缘,具有呈狭带状分布的林缘草甸,每平方米植物种数达30种以上,明显高于其内侧的森林群落与外侧的草原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更

9、高B群落交错区的种间竞争更激烈C群落交错区的恢复力稳定性更强D群落交错区的环境复杂,演替速度更快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某果园里生活着许多种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蚜虫和食心虫等,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果农在果树下套种牧草,害虫的天敌(如瓢虫、螳螂等)的种类和数量均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蚜虫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B卷叶蛾、蚜虫和食心虫属于次级消费者C卷叶蛾螳螂黄雀,构成一条食物链D套种提高了该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17下图表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示意图

1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为K值Bt2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年龄结构是调节该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D自然环境下,大多数种群数量波动类型与该种群不同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乙和害虫A不存在明显的捕食关系B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上升C间作农作物乙后对害虫A的生存影响不大D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19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 )A雄性个体

11、数量的减少使雌虫产卵能力下降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20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第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

12、55分。21(12分)天露山是珠三角最高的山,山上生长着杜鹃花、吊钟花、龙须花、勒杜鹃、野桫椤、原生茶以及各种珍稀花木等组成了一座绿色的宝库。每年的46月一片花海,吸引了不少游客休闲,也吸引了一些学生来调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天露山中杜鹃花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法,取样的关键是。(2)与周围人类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相比,天露山的物种丰富度较高,物种丰富度是指。为了调查山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应采用法。有同学在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结果会使统计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山上,黄背草高约0.5米,杜鹃花12米,而野桫椤可达24米,这体现了该群落

13、的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等环境资源的能力。(4)同学们发现,被踩踏过的地方,吊钟花等被低矮的草取代,甚至出现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属于群落的演替。这说明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群落演替的。22(10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田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次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田鼠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只。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 (3)某生态学家

14、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1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2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1中增长速率最大的是_点,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_。 图2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_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 23(11分)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其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成为外来物种侵害的典型代表之一。如图为科学家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开展的轻度、中度、重度水葫芦入侵

15、区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1)水生生态系统中距离河岸不同地段植被的种类不同,这属于群落的_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2)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这是在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在重度入侵区,水葫芦每4天增加50%且呈“J”型增长,若初始数量为30棵,则60天后,种群数量Nt_棵(只写表达式,不计算)。(3)若该水生生态系统由于上游水库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_演替,上述实例说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_。(4)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

16、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牛与鸡之间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24(10分)调查小组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三种动物的值(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进行了连续几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研究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是在_层次上进行的。表中数据显示B种群数量最少的是_年。(2)如果三种动物中有一种为新引进物种,则该物种是_,引入后可能对该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_。(3)调查小组发现B种群在20132014年值较低,其原因之一是

17、该种群中的值较低,降低了_而导致的,由此说明_。25(12分)生态学者在研究草原生态系统中鹿的群时发现除了生殖季节,多数情况下鹿的雌雄个体常常分群活动,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来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上的雌鹿群或雄鹿群_(填“属于”或“不属于”)种群。草原上鹿群的这种同性聚群分布属于种群的_特征。(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鹿角效应”假说。他利用宠物狗将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通过测定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来进行研究。材料是适宜大小的红色橡胶圈和红色橡胶棒若干。实验中甲组用1个红色橡胶圈和1个红色橡胶棒,

18、乙组用_,丙用_。实验过程中的红色橡胶圈或红色橡胶棒模拟的是草原上的_。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应注意:_;_。若甲组所用的平均时间_乙组和丙组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第10单元 种群及其动态 群落及其演替(A)答案第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答案】D【解析】本题围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重点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种群密度的变化以及对该种群数量的影响,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就能解答。种群的“S”形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项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

19、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越强,B项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因此单位水体的产量也可能相同,C项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越来越大,个体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项错误。2【答案】C【解析】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量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减少,导致结果偏高,故A错;标记物过于明显,导致容易被天敌捕获,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量中,被标记的数量减少,结果偏高,故B错;样方法的使用时首先要

20、随机取样,因此选择密集的地块取样导致结果偏高,故D错;样方法计数时,压在边界上的个体也需要统计,不统计导致结果偏低,故C正确。3【答案】D 【解析】种群增长进入相对稳定状态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密度最大。4【答案】D【解析】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因此适合调查罗非鱼,A正确;在罗非鱼投放的初期,由于环境适宜、空间充足、天敌较少等等,种群的增长接近于“J”形曲线,B正确;曲线在c点时已经出现了下降,说明大型食肉鱼类应该是在c点之前迁入的这个环境,所以最有可能是b点迁入,C正确;当迁入大型食肉鱼类以后对罗非鱼造成了捕食压力,导致环境容纳量下降,所以种群数量会在新的环

21、境容纳量上下波动,所以环境容纳量为K2,D错误。5【答案】A【解析】寄生生物及其寄主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不一定不能独立生活,竞争属于不同种生物之间关系,鲈鱼在食物短缺时以幼小的鲈鱼为食,属于种内斗争。6【答案】C【解析】自然界中受条件的限制,因此种群数量通常为S形曲线,故A正确;当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上下波动,因此增长率可能为负值,故B正确;当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剧烈,故C错;K值即环境容纳量,当同一个种群的环境改变时,K值也随着改变,故D正确;答案选C。7【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a-c段种群增长速率0,且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符

22、合种群的“S”形增长曲线;d-f段种群增长速率0,为衰退型。据图可知,a-c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减小到0,符合种群数量增长的 “S” 形曲线,A正确;d-f时间段种群增长速率为负值,即种群数量下降,不符合S型曲线到达K值后在K值上下波动的特点,原因可能是a-f时间段内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发生了改变,B正确;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是种群增长速率升高后降为0的时刻,对应图中的c(d)点,最小的时刻是f点,C错误;a-b时间段内,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e时间段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正确。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3、”这句写的是雌雄雎鸠和鸣,以喻男女之恋,属于种内关系。9【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第9年时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均最高,故应参照此时群落结构来恢复黄土丘陵区的植被,A正确;由题干信息知“物种均匀度指数是指群落中物种在空间上分布的均匀程度”,故物种均匀度指数可反映群落的空间结构,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仅有物种丰富度不能代表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C错误;植被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保持水土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10【答案】A【解析】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包括增长、波动和下降等,“J”形和“S”形为两种增长曲线

24、,A错误;群落演替速度一般是先慢,后快,再慢,符合“缓慢-加快-缓慢”的变化特点,B正确;自然界中的种群在某一时期可以出现“J”形增长,如入侵生物初期,C正确;“S”形增长的种群,所处的环境中阻力更大,生物会产生更多的基因,故进化速度较快,D正确。11【答案】D【解析】群落演替指的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不同群落的结构不同,A正确;光照对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形成都有影响,B正确;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形成了种群的空间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空间而形成的结构,D错误。12【答案】

25、C【解析】本题考查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等有关知识。改造前的优势种是荷花、睡莲、芦苇均为典型的水生生物,改造后的优势种月季、荷花、丁香均为陆生生物,A项正确;改造前物种数目为50,改造后物种数目为30,因此该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了,B项正确;改造后物种数减少,可能使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关系变得简单,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可能降低,C项错误;由于改造后的优势种月季、荷花、丁香均为陆生生物,使改造后的裸地面积增加,故自然湿地面积减少,D项正确。13【答案】A【解析】大熊猫本来就属于栖息地具有的物种,所以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不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A项错误;大熊猫的放归会导致栖息

26、地内被大熊猫捕食的生物、天敌生物等的数量、分布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B项正确;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高其种群密度的,C项正确;放归的大熊猫中可能具有与栖息地大熊猫不同的基因和基因型,所以放归大熊猫后,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都可能增大,D项正确。14【答案】B【解析】本题需要考生结合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和群落种间关系进行解答,结合图形分析出甲藻和乙藻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单独培养时,甲藻的K值约为2.0106个,所以种群增长最快的是K/2时,约为1.0106个,A正确;10-12天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所以竞争强度低

27、,此时甲藻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培养液和空间有限,B错误;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所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据图可知:混合培养时,乙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灭绝,D正确。15【答案】C【解析】群落的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比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群落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更高,A正确;由于生物种类更多,群落交错区的种间竞争更激烈,B正确;群落的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比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群落交错区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恢复力稳定性更弱,C错误;群落交错区的环境复杂,生物种类更多,演替速度更快,D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

28、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答案】ABC【解析】蚜虫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A错误;卷叶蛾和蚜虫捕食农作物,属于初级消费者,B错误;卷叶蛾螳螂黄雀,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因为每条捕食链的第一营养级都是生产者,C错误;套种提高了该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符合群落垂直结构分层的现象,更充分地利用光能,D正确。17【答案】BC【解析】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t1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是K值;t2时种群数量开始上升,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等;自然环境下多数种群对环境阻力的适应能

29、力不一样,其数量的波动与该种群也不尽相同。18【答案】AD【解析】改成条带状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据此不能明确乙和害虫A是否存在捕食关系,A正确;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故降低了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B错误;间作农作物乙后对害虫A的生存产生了抑制作用,C错误;由大面积单一种植农作物甲,改成条带状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说明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D正确。19【答案】D【解析】由于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的雄性个体,导致该害虫种群中雄性个体减少,种群性别比例失调,使该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故种群密度将明

30、显减少。20【答案】ABD【解析】实施退耕还林后,环境变好,资源空间相对充足,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在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B正确。群落演替中一个优势种取代另一个优势种,但前一个优势种一般不会消亡,只是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在图中可以显示在第三阶段甲乙两种群仍然存在,C错误。图中群落演替过程,生物种类增多,物种丰富度增大,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D正确。第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12分)【答案】(1)样方 随机取样 (2)群落中物种数

31、目的多少 取样器取样 偏小 (3)垂直 阳光 (4)次生 方向【解析】(1)天露山中的杜鹃花是一种植物,调查时应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调查山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在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结果会使统计结果偏小。(3)群落的垂直结构存在分层现象,可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4)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着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2(10分)【答案】(1)288 (2)大 (3)B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设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B草场退化23(11分)【答案】(1)水平 (物种)

32、丰富度 减小 (2)群落 30(150%)15 (3)次生 速度和方向 (4)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 捕食与种间竞争【解析】(1)水生生态系统中距离河岸不同地段植被的种类不同,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由图分析可知,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2)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4)由于牛和鸡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故牛与鸡之间无竞争关系。鸡可供人食用,故人与鸡存在捕食关系,又人与鸡均可以玉米子粒为食,故两者之间又存在种间竞争关

33、系。24(10分)【答案】(1)群落 2016 (2)C 大量繁殖导致本地物种减少,使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或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出生率 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25(12分)【答案】(1)不属于 空间 (2)2个红色橡胶圈 2个红色橡胶棒 雌鹿或雄鹿 控制宠物狗与放置橡胶圈或橡胶棒的距离每次要相等 进行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小于 【解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草原上的雌鹿群或雄鹿群都没包括全部个体,故都不属于种群。草原上鹿群的这种同性聚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2)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如果甲组用1个红色橡胶圈和1个红色橡胶棒,那么乙组可用2个红色橡胶圈,丙组可用2个红色橡胶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甲、乙、丙3组宠物狗与放置橡胶圈或橡胶棒的距离是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应该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本实验中红色橡胶圈或红色橡胶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若甲组所用的平均时间小于乙组和丙组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