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7554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15高考语文(江苏)一轮讲义:第13单元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3单元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试题解读第(1)小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

2、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第(2)小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述,未作任何修饰描绘。然而作者把

3、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唯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这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第(3)小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全诗以赞美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衔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参考答案:(1)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

4、想情趣,洒脱不凡;诗歌风格清新、俊逸。(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本单元涉及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部分“鉴赏评价”能力层级所列的一个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级意义和历史局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

5、美情趣、意象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据近年考情来看,高考诗歌鉴赏题主要要求考生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一定的分析鉴赏,有时也设置开放性的题目,要求考生作出评价。国教*&%育出版网#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考点透视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指对诗歌作品主旨的分析、背景的分析、价值意义的分析及感情基调的把握。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全面综合来考虑。所谓“评价”大多是对写了什么、内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出判断。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不多,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也多是开放性的题目

6、,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倒是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试题比较多。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诗歌的题材有密切关系,如果从题材的角度对诗歌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把握各类题材诗歌思想内容的共性,这对考生解读某一首具体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是大有好处的。在此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闺情宫怨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即景感怀诗、即事抒怀诗这九类,下面分别作说明。1送别抒怀诗。送别抒怀诗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抒发离愁别绪、别后思念之情等方面。在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动辄一别多年,甚至再会无期,因而古人看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

7、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因此,赠别类的诗词在古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试题解析送别诗自然要抒发离别之情,这比较容易回答,但表达方式各异,就要认真赏析。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送别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写的是朋友将要去的江南之景,抒情是借着写景而抒发的,注意到这些特点,就容易答题了。参考答案: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诗的前两句写景,写

8、荆吴两地相接,以水为乡,此去正是春江渺茫之时,通过写朋友的去处来表达关怀之情。第三句,舍景入情,以担心朋友无处泊船而表达对朋友的关心之情。尾句则直抒别情,并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的思想内容通常表现为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辛苦,对家乡亲人、国都君主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羁旅思乡诗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日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9、【注】大历二年(767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试题解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漂泊在外之作。首联“各已闭柴门”让人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天伦之乐的情景,隐隐透出诗人思乡念亲的情绪。颔联“江山非故园”,隐含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情怀。颈联的景物描写凄寂幽邃,悲凉抑郁,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尾联,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渺茫,归乡无期。“何须花烬繁”,说得幽默而又凄婉,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参考答案: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念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z

10、zst%ep.co#m&3闺情宫怨诗。所谓闺情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这类诗的思想内容,有的是对出门在外为商为官的丈夫的思念,关心丈夫的生活和事业状况,感叹自己虚掷韶光,青春易逝。有的是对戍边和征战丈夫的思念,关心对方的安危,或者怨恨兵役和战争的残酷。所谓宫怨诗,是闺怨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是专写古代宫女以及宫女失宠后所起怨情的诗歌。在宫怨诗中,抒写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是最常见的内容。www.z#&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ww%w#.zz*寒闺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末尾一句中“冷”

11、字写出了哪几层含义?请结合诗句分析。试题解析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衣、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了她心上。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象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参考答案:秋夜裁衣的妇人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从而联想到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

12、家的孤寂。一个“冷”字只以触觉感受写出内心复杂的情感,虽似简单,实则丰富。4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多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描写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题:(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www.zzs&*te#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试题解析颔联采用意象

13、叠加的方式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的物象樱桃、青豆酒、绿草满地、白鹅闲散的村庄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意盎然的乡村图景,烘托出一种静谧的气氛;而后两联先写船行水上,轻风拂袖,后写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蚕宝宝,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这些都表达了诗人闲适而悠游的情怀。参考答案:“一晴生意繁”意为:雨过天晴,到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晴生意繁”体现在: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动。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着呢。5边塞征战诗。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

14、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所涉及内容主要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伤;统治者穷兵黩武,对战争的不满和控诉;思乡念亲或征人思妇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别感伤或壮别感奋等。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唐代的边塞诗一般风格雄浑豪放、慷慨悲凉。题:(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国教育出%版网*&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试

15、题解析通过诗中描写的大漠风光和“战初归”就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后两句写边塞风景、战士甲衣。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诗人把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寄予在边塞独有的大漠风光之中,作答时要注意情和景的关系,要懂得赏析意境营造的一般思考规律:选取了哪些具有什么特点的意象,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构筑了具有什么特征的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情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

16、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来#源:中教%*&网6怀古咏史诗。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常常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喻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怀古咏史诗表达的情感大多是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追慕前贤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以及借古讽今,劝

17、谏批评当今统治者等。题:(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zzst#e*%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来%&源:中#教网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试题解析从题目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自然可以联想到怀古伤今的情感。诗的首句统摄全篇,奠定了极其哀愁的感情基调,接着描绘眼前荒郊的景象,最后两句点明怀古伤今之情。答题时抓住

18、荒郊、远村、古碑、云彩与积雪映照的苍山、残阳、黄沙等意象所构筑的荒凉意境,就可以得出诗歌是通过今昔对比,即眼前荒凉的景色与当年秦国的强盛对比,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抒发怀古伤今之情的。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7咏物抒怀诗。咏物抒怀在中国诗歌中具有悠久的传统,可以远溯到诗经时代。在古代诗歌中,所咏之物可以是植物(松、竹、梅、菊、荷、草等)、动物、山石、气象(雨、雪、风、霜、云、春水等)等自然之物,也可以是建筑、交通工具、艺术品等社会生活方面的

19、器物。诗人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类诗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绘物象,绘形绘声绘色,以求精确逼真或传神;一类托物寓意,借物言志,借题发挥,由此及彼。题:(2012四川卷,文本子规见第101页)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试题解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要读懂这首诗,首先要了解杜宇的传说,杜宇的传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他将自己的君位禅让给了臣下,自己隐居;杜宇在隐居之后,被人诬蔑,以至于含冤而死,死后灵魂不灭,化作杜鹃,哀声啼叫,人们用以表达哀怨、愁思之情;传说其死后,每逢农历三月,便化为杜鹃,以叫声催促蜀人趁农时播种。首联点出这个传说,在暮春初夏,子

20、规哀叫了。颔联写出听了杜宇的哀啼后,两种人有反应:一者为贪夫,一者为远客。贪夫就是逐利奔波之人,逐利奔波之人听到后的感受是“倦”“低首”(羞愧)。杜宇禅让隐居,那逐利奔波之人还不羞愧死么?但是他们是“空”羞愧,是“倦听”(厌于听闻),说他们空佩服也行,总之他们是不会放弃追名逐利的对应杜宇传说第点。远客听到后哀怨、愁思不已对应杜宇传说第点。尾联“催归催得谁归去”,照应了颔联。杜鹃鸟儿在那儿叫,叫声里不断催促人们。但是贪夫不会被催去归隐。催远客回家,但远客想归去却不能够。只有乡郊的人们被你催促着去忙农事了而这正扣杜宇传说第点。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既可以认为是通过咏子规,暗含对贪夫无厌的讽刺,对远客不

21、得归的愁思的同情,以及对农人趁时耕种的称赞,也可以看作表达一种感叹之情,是听到子规啼鸣,想到杜宇传说,联系人们的表现,从而表达对现实的一种感叹。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贪夫、远客。为名为利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8即景感怀诗。即景感怀诗的范围很宽泛。山水

22、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羁旅怀乡诗都可能是即景感怀之作,但除了这些类别的诗歌外,还有一些诗歌,它们也是诗人面对眼前之景而生发出的感慨之作,所以一般就把这些无法归入以上几类的写景诗,归入即景感怀诗。题:(2011安徽卷,文本琅琊溪见第106页)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题解析这是一首即景感怀的诗歌,鉴赏本诗,要细读诗文,把握意象和意境的特点,即可迅速概括出画面内容,根据意象描写的意境特点,可探求作者寓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能看到几幅画面的生动美丽,就能领会作者的快乐和悠然。本题所给的注解既能从某个角度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起到提示作用,也能对正确理解诗人思想感情起

23、干扰作用。我们要透彻地理解文本,不能一看到“被贬”就“伤感”,从而造成对诗歌情感的误解。要透过注释中的写作背景,看出相较于钩心斗角的仕途给作者带来的厌恶之感,作者在琅玡溪却能忘却仕途烦恼,醉心山水,表达的是一种闲适之情。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9即事抒怀诗。即事抒怀,所抒之情是因“事”而起,或者是托“事”而发。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某一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仕途失意,或讴歌大好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

24、作品,例如送别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羁旅思乡诗等,如果即事抒怀,也是“即事感怀诗”。一般也是把那些无法归入送别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羁旅思乡诗等几类的抒怀诗,归入此类。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中教%网#喜外弟卢纶见宿国教育&出版网*#司空曙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来%&源#:中教网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w%ww.zzst&ep.#com【注】蔡家亲表亲。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www.zzste&p*.co#m试题解析这是一首即事抒怀的诗歌。前四句描写了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

25、,昏灯下的白发,所构成的生活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写外弟卢纶来访留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诗的前半部分写独处之悲,后半部分言相逢之喜。体味诗歌表达的情感要从题目、形象描述、抒情句、诗后的注释等各方面综合去看。本诗题目中有“喜见”二字,可见见到外弟卢纶是件高兴的事,再看诗中描述自己的境况“四无邻”“旧业贫”“白头人”,而“外弟”(君)却“相见频”(时常来看我),所以又引出一个“愧”字,这就表达了一种复杂的心情,外弟来看自己是件高兴的事,但是因为自己境况不好,对常来看自己的外弟又有些愧对。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有悲”)的感情。典题例析例:(201

26、3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桥仙陆游zzste%&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www#.zzstep&.com*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w#ww.zzst%e*思维导引本词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

27、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表达了自己理想成空的惆怅失落之情;后两句中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中原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解题指津高考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为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等。1提炼情感主旨。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来源:z&%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国教育出版#*%网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诗

28、歌简要分析。思路点拨第一步,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整体感受诗歌情感基调。此诗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前六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场景,微雨、暮钟、远帆、归鸟等等都是包含沉重情感的景物,为这次送别定下了感情基调。第二步,抓住关键词语,明确诗歌表现的思想情感和主旨。尾联的“无限”和“沾襟”是答题者必须关注的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打开了突破口,自然容易得出结论。参考答案:前六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场景,“微雨”“暮钟”“漠漠”“冥冥”等词语奠定了沉重的情感基调,尾联直写相送情景,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浓重的眷恋不舍之情。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总结出解答此类题目的步骤与要领:理解诗歌的基本

29、内容,整体感受诗歌情感基调;抓住关键词语,明确诗歌表现的思想情感和主旨;组织答案:感情产生的原因表达情感的词语(形容词或表达心理活动的动词)。#国教育出&版网%2理解诗句意义。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中*#国教育出版网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年),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

30、情?思路点拨第一步,陈述诗句的相关内容。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要将这些意象及其传达的基本内容提炼出来。第二步,明确内容传达的思想情感。仔细揣摩燕子、梧桐等意象在雨中的感受,结合注解所言“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可知,颔联表达了作者怀旧、失落的感情。参考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总结出解答此类题目的步骤与要领: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阐述诗句表达的感情和旨趣。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透视作者的

31、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表达出的自己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以及人生志趣或感悟。它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所谓“评价”,是在分析概括之上的审视,即是在把握诗歌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诗歌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另外,还须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价时允许考生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就行。在高考试题中,对此考点的设题相对少一些,但因其难度稍大,我们还是有必要予以重视。题1:(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

32、成题目。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试题解析“春深”点明暮春时节,令人联想到百花落尽、绿叶繁盛的景象,词人借写绿之“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纯净。虽然岁月流逝,容颜苍老,故交渐少,但词人依然怡然自得,享受着田园之乐。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搞清了两个环境,再联想起张志和的渔歌子,注意题目“钓船归”的暗示,抓住“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回归与隐居之乐”自然可以回答出来。参考答案: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

33、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祖累,幸此南夷谪。*&中国教#育出版网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簪祖古代官吏的服饰。榜(bn)船桨。引申为摇桨、划船。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试题解析题目既考查了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也考查了对别人观点态度的判断能力。这首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自在,但字里行间却隐含着强烈的忧愤孤寂。如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开头两句却从反面着笔,说自己久为做官所“累”,而以这次贬谪南荒为“

34、幸”。看似豁达开朗,实则暗含辛酸之意。“闲依”“偶似”相对,一则包含无所事事的寂寥,二则说明诗人并非真正淡泊、闲适的隐士。“来往不逢人”一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也含有孤独、寂寞的味道。参考答案: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了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庆幸被贬谪,故言“不怨”。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却又隐含着贬居时的抑郁、孤寂,故言“怨”。诗中字字句句都是写被贬谪之后的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却又暗含苦闷之情,所以是“不怨而怨”。典题例析例:(2013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

35、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注】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来源:zzstep.c%om&思维导引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首先要读懂诗歌,然后要结合诗句内容,体会诗人在诗中寄寓的人生态度。这首诗前八句主要在写鲁仲连。围绕“高妙”一词展开,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鲁仲连有卓异的谋略,二是鲁仲连有清高的节操。三、四、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鲁仲连的卓越谋略及对后人的影响,也写出了诗人对他的极度

36、推崇。七、八句写鲁仲连面对千金奖赏,淡然一笑,“不屑商贾名利争,唯喜车马山水游。”李白渴望建功立业,“以一颗浪漫的心执着于兼济天下的救世理想”;但他又热爱自由,渴望自由,“以一颗不羁的心冲撞着现实政治的清规戒律”。像鲁仲连那样功成身退是李白的政治理想,因此在诗末他才引以自譬,谓鲁仲连为“同调”。参考答案:(要点)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国&教育出%版网解题指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试题,可以参照以下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来解答。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来源#:

37、中教&网%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思路点拨第一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和原因。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之作,包含作者非常复杂的思想感情。从客观上看,诗人已到暮年,漂泊在外,穷困潦倒,且“百年多病”,所以怨愤、失望之情寓于其中。从主观上讲,杜甫一直有宏伟的抱负,不因环境和条件恶劣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始终关注国事,忧国忧民。答题提示:此题是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38、。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总结出解答此类题目的步骤与要领: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和原因。#中国教育出版网%1.(淮安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晓望杜甫www.zzst&ep.c#om%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注】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1)诗歌描写的景色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来?(2)颈联的景

39、物描写,显出作者的匠心,历来为人称道。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秋季。清朗的天空,飘落的木叶。(2)“地坼”,运用夸张手法;望江帆,闻木叶,视听结合;写出江阔天高的秋天景象;突出诗人的渺小与孤独。(3)诗人只能与麋鹿为友,表达了诗人流落西南、亲朋离散的孤独,以及被朝廷弃置的失意与无奈之情。2(苏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过苏州苏舜钦来源:%中#教网&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国教#育出&版%网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40、。【注】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区区既“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1)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2)“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淡为主”,请作简要分析。来源&:中教%网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写绿杨白鹭的自得,写山水有情;以色彩表现美景,“绿杨白鹭”,“绿”“白”相间;远近结合,“近水”“远山”结合,画面生动。(2)坦然面对自然和人生的盛衰;对自身“羁苦”被俗人所轻的自嘲。(3)意象清新:选取“绿杨”“白鹭”“近水”“远山”等意象,气清水秀,别有韵致

41、;语言朴素,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情感平实,坦然面对万物变化和人生盛衰。3(徐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全椒今安徽全椒县,唐属滁州。时作者被贬滁州做刺史,与山中一道士成为好友。白石即白石英。道家餐饮中的食物。(1)请简要说明首联中“冷”字的作用。(2)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3)这首看似平淡的诗蕴含着哪些情感?参考答案(1)暗示时令。奠定全诗感情基调。(2)本诗围绕“怀念老友”展开:先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

42、,再想到送酒去安慰忙碌的他,最后又因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3)对朋友的真挚思念;无法见到朋友的孤独寂寞;政治上不得志的落寞感伤。4(南通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感皇恩出京门有感www.zzstep&.#com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1)“杨花如雪”这一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中国教育出版网&#(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3、参考答案(1)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用杨花的纷乱如雪,烘托离京时心绪的烦乱。(2)诗人先写离别时的情状,接着写“忍泪”的原因,再写前路的艰险,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3)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的思想感情。5(苏、锡、常、镇、徐、连六市2013届高三3月教学情况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来源%:中教网#鹧鸪天送叶梦锡陆游家住东吴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百万呼卢锦瑟傍。身易老,恨难忘,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一事无成两鬓霜。【注】呼卢古代一种博戏。锦瑟琴之美称,此处代指歌女

44、。来源#:*zzste&(1)上阕中“十千”和“百万”两词有何妙处?(2)词人说“恨难忘”,他有什么难忘之恨?(3)这首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zz#s&参考答案(1)“十千”“百万”,语气夸张,写出了词人年轻时一掷千金(或“豪放不羁”“轻财恣意”等)的性格。(2)一恨岁月匆匆,年华老去;二恨抗金不成,报国无门(或“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等)。(3)对比。上阕描绘了豪放不羁、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与下阕年老衰颓、凄凉落寞、一事无成的词人形象,形成鲜明对比。6(南通、泰州、扬州、淮安、连云港五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惜余春贺铸来源&:#中%教网

45、*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注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w*ww.z#zstep.c%om【注】西曛斜阳。(1)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参考答案(1)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2)“春归”本是自然现象,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3)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

46、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7(如皋市搬经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12月学情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辛弃疾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注】木樨桂花。水沉沉香,这里指桂花香气浓郁。宫黄古代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直恁竟然如此。(1)这首词的首句有什么作用?(2)这首词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桂花的?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3)词人借桂花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和抱负?来源:&%中教网参考答案(1

47、)照应题目,点出“回忆”;写出少年的豪爽旷达;由此引出对吴江桂花的回忆。(2)本词是从形态、色泽和香气三个方面来描写桂花的,主要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十里”“人间”“世界”等都极力渲染桂花香气浓郁、芬芳。(3)词人借桂花香气馥郁、弥漫天地的形象,表达了他心系天下,希望一展宏图、收复中原的志向和抱负。zzstep.#*com8(扬州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西塍废圃www.zzs*tep&.com周密来%源:z&z#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赏

48、析其表现手法。(3)有人说,这首诗用词浅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虽为“废圃”,却“废”而不冷。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国教#育出&%版网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和谐、自然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别从听觉、视觉与嗅觉描绘景色。听觉:蟋蟀、蝉儿的鸣叫;视觉:玉簪花凋落一地;嗅觉:落花的阵阵香味。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动态的鸣蝉、蟋蟀和静态的玉簪花、夕阳相结合,突出表现了废圃的幽静。(3)蟋蟀、蝉儿虽鸣叫于秋日,却叫声婉转悠扬,充满生机;玉簪花虽已零落,却仍能散发阵阵香气,清新怡人;野塘中虽只有秋荷,但“留与游鱼盖夕阳”又让其充满了温情,夕阳的一抹红色,也给整幅画面笼罩了一层暖色。可见,虽为“废圃

49、”,但“废”而不冷。来源#:中教网*9(无锡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眉峰碧无名氏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1)开头两句写了哪两种离别心理?二、三两句和柳永雨霖铃中的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结尾两句表达感情形象生动,请简要说明。(3)本词写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蹙破眉峰的痛苦心理、执手相看不愿分开的担忧心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通过联想,离别的痛苦好像雨滴落在芭蕉叶上一样滴落在心里,想象的哀景更增添离别的苦涩之情。(3)善于借凄清景物抒发

50、离别的思念之情(借哀景写哀情);善于抓住传神的细节进行描写,表现离别人的愁苦心情;运用虚实结合手法(通过想象离别后的心理感受)突出离别的悲伤程度。zzstep.c%om*10(泰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眼儿媚朱淑真www.zz&st#ep.co*m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1)概括上片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2)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3)词的下片是如何表现“春愁”的?参考答案(1)清明前,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让作者感到愉悦;清明后,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景色又让作者感到郁闷、惆怅。(2)“锁”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暗示出深闺女子心情的郁闷,意味无穷。(3)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通过对莺声、绿杨、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愁。来*源&%:#中教网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