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卷高考资源网总分:100分 时量:90分钟命题人:游鑫 审题人:徐辉、曾勇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台湾史学家许倬云在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一文中说:“战国纷争之际,各国都恪守着天下定于一的信念,他们争论的出发点是如何统一,却不是是否统一。”文中的“信念”源自()A.中国人对统一的渴望 B.分封制的影响C.由西周发展而来的文化认同 D.各国统治者变法自强2、社会流动是指不同
2、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C.监察制度建立 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3、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
3、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建立 B.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 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 王位世袭制确立 5、 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称“玺”,任何人都要对皇帝的名字避讳。秦朝作出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维护皇帝至尊 增加皇帝的神秘感 统一皇家用语 显示皇权至高无上A. B. C. D. 6、“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A.中朝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7、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
4、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8、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 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 A. B C. D 9、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
5、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10、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 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 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动乱C. 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 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11、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
6、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1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 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1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
7、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这说明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14、某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应该是 ( )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A. 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B. 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C. 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D. 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15、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
8、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16、“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 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 极力维护私有财产C. 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 重视培养良好道德17、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
9、投诉到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A. B. C. D. 18、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 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 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 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9、“工业革命改
10、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20、 2008年11月5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在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最终以365票对173票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由此说明(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
11、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两党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A. B. C. D. 21、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他主要想说明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B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C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22、皮埃尔保罗亨利加斯东杜梅格(右图)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第12任总统,以下哪些是在他的权利
12、范围内( )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 缔结条约 特赦权 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宣战权、媾和权A. B. C. D. 23、 在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 )A.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 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 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D. 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24、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
13、麦尊的信中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这里的“两国关系的改善”是指( )A. 保护鸦片走私 B. 发动战争,迫使中国屈服 C. 两国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 D. 切实改善中英两国关系25、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主要出发点是( )A.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 维护民族利益C. 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 学习西方技术26、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
14、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 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B. 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C. 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D. 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27、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B. 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C. 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
15、见 D. 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28、对下图中两个文件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都得到了真正的实施 两者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斗争 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 B. C. D. 29、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 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
16、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30、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第卷-材料分析题,本卷包括26、27、28等3小题,共40分。26、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卢商)
17、早孤,家窭(j,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8、?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4分)(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4分)(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8分)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古罗马的自然法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结晶。斯多噶派(注:流行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欧洲哲学思想流派)发展了具体体现为正义和会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l)古罗马的斯多噶派提出什么重要主张?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
19、想中的体现。(6分)材料二责任内阁制,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内阁必须集体向国会下院负责,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内阁成员彼此负责,并就其副署的行政行为向英王负责;内阁向国会负责连带责任,如果下议院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成员)必须集体辞职或通过英王解散下议院重新选举;如果断选出的下议院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成员)必须辞职这一原则是通过一系列惯例形成的。 外国法制史(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英国的内阁对谁负责?体现了什么原则?(4分)材料三司法独立原则是美国司法制度建构的核心。美国严格实行“三权分立”,即司法独立不仅强调司法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同时也强调司法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中外司法体制比较研
20、究王公义许兵(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司法制度建构的核心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体现。(4分)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图15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 图16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图1
21、7 “中国就要崩溃了”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6分)(2)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4分)箴言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答题卷座位号题号12345678910111213
22、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一、选择题班次 姓名 考号 二、材料解析题26(1)(2)(3) 27(1) (2) (3) 28(1) (2)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302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BBACBADBABDDD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ADBACABABCCDC二、 材料分析题(共40分,26题16分,27题14分,28题10分) 26题(16分)(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
23、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4分)(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4分)(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政权任用官员的范围。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了贵族世袭特权。前者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8分)27题(14分)(1)主张:正义和公正的理性思想;人人平等;天赋人权。(3分)体现: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伏尔泰等人主张天赋人权;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反对政府专制;卢梭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24、(3分,任答3点即可,其他启蒙思想主张正确并符合本体要求亦可得分,但不得超过3分。)(2)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2分)。原则:体现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或体现了人民主权学说)(2分)。 (3)原则:司法独立原则(2分)。体现: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解释权,最高法院的法官除非犯罪任职终身(2分) 28题(10分) (1)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2分) 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而晚清政府腐朽沒落。(2分) 外部原因: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2)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反帝的妥协性。(2分) 原因:中国资本
25、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2分)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三、 选择题(302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ABACBADBBBBDB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ADBACABABBBDC四、 材料分析题(共40分,26题16分,27题14分,28题10分) 26题(16分)(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4分)(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
26、于工商业发展。(4分)(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政权任用官员的范围。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了贵族世袭特权。前者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8分)27题(14分)(1)主张:正义和公正的理性思想;人人平等;天赋人权。(3分)体现: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伏尔泰等人主张天赋人权;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反对政府专制;卢梭提出人民主权学说。(3分,任答3点即可,其他启蒙思想主张正确并符合本体要求亦可得分,但不得超过3分。)(2)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2分)。原则:体现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或体现了人民主权学说)(2分)。 (3)原则:司法独立原则(2分)。体现: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解释权,最高法院的法官除非犯罪任职终身(2分) 28题(10分) (1)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2分) 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而晚清政府腐朽沒落。(2分) 外部原因: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2)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反帝的妥协性。(2分) 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