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7529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法门高中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 敕造(ch) 惫懒 (bi) 讪讪(sh) 扪参历井(shn)B. 錾银(zn) 两靥(yn) 桌帏(wi) 拗他不过(ni)C. 蹙缩(c) 歆享(xn) 榫头(sn) 吮血(shn)D. 咨嗟(ch) 盥沐(gun) 贾人(g) 间或一轮(jin【答案】C【解析】A讪讪(shn)B两靥(y)D咨嗟(ji)2.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俨然 迷罔 炮络 飞端瀑流争喧豗B. 放诞 骐骥 巉岩 巫山巫峡气潇森C. 驯熟 伶俐 踌躇 间关莺语花底滑D. 潦倒 杜撰 寒喧 空闻虎

2、旅传霄柝【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要求是“两个错别字”,然后根据字音和词义辨析字形正误。A项,“迷罔”的“罔”应为“惘”,“迷惘”意思是“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而“罔”意思是“蒙蔽”“没有”。“炮络”的“络”应为“烙”,“炮烙”指中国古代酷刑,铜柱上涂油脂,下面用炭烧,令人在上面行走,人往往滑下落入炭火中,故应与“火”有关。“飞端瀑流争喧豗”的“端”应为“湍”,指急流。B项,“巫山巫峡气潇森”的“潇”应为“萧”,“萧森”指萧瑟阴森,凄凉阴森。D项,“

3、寒喧”的“喧”应为“暄”,“寒暄”指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指温暖。“空闻虎旅传霄柝”的“霄”应为“宵”,“宵柝”指巡夜的梆声。故选D项。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B. 银瓶乍破水浆迸(突然) 所守或匪亲(倘若)C. 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到)D. 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 弦弦掩抑声声思(悲伤,哀愁)【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或者有没有关于“通假”“古今异义”“

4、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指向,然后分析各个选项,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语法关系推测词语意思的正误。本题中,C项,“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句诗歌是写人在蜀道行走时的表现,借助这种表现来体现蜀道的高险,“坐”如解释为“坐下”,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诗歌的意思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坐”应解释为“徒,空”。“坐”是个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如“席地而坐”;通“座”: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中”;犯了罪:如“王曰:何坐?曰:坐盗;因为;徒然。“渚清沙白鸟飞回”,这句诗的意思是“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句中的“回”解释为“回旋”。故选C项。4.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

5、组是( )汽车朝我来时的方向驰着,我 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 ,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我很 ,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A. 舒服 费用 愕然 B. 舒心 用度 愕然C. 舒服 用度 悚然 D. 舒心 费用 悚然【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分析词语的意思,把握各种的侧重点、使用对象、情感褒贬,然后再分析具体的语境。本题中,“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舒心”,心情舒展,适意。第一句中,

6、是形容人物轻松的状态,修饰“坐”的姿态,应使用“舒服”。“费用”,花费的钱,开支;“用度”,费用(总括各种)。第二句中,句中是说仆妇的吃穿等各种费用,并不是说具体的花费的钱,故应使用“用度”。“愕然”,形容吃惊;“悚然”,害怕的样子。第三句中,从后面“我”的感受来看,“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面对祥林嫂的目光,“我”此时的内心应是很害怕的,而并非吃惊,故应使用“悚然”。故选C项。【点睛】解答近义词的方法如下:(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比如,“愕然”和“悚然”,不同的

7、语素是“愕”和“悚”,“愕”意思是“惊讶”;“悚”,意思是“害怕,恐惧”。(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比如“用度”是“费用”,且是总括各种费用,并非具体的数字,而“费用”是花费的钱,从句中来看,是说这些三等仆妇的各种花费,总括各种费用,故应使用“用度”。(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厄纳斯特海明威,英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

8、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其诗风格飘逸、豪放。C. 祝福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把人物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通过对祥林嫂的塑造,为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提出强烈的控诉。D. 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 项海明威的国籍错误。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作家。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6.对下列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C. 终岁不闻丝

9、竹声(借代) D. 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了解常考的几种修辞,明确各种修辞的定义和特点,然后分析题干,看题干有无选择的指向,如考查某种修辞的指向,如选择正误的指向,如本题“对下列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中, D项,“夸张”这一判断错误,“铁骑突出刀枪鸣”意思是“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这是形容琵琶女的琵琶声达到高潮,此处是把琵琶声比作“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故应为比喻。故选D项。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17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指

10、出,城区学校不仅“大班额”现象依然普遍,而且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依然明显。B.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了“创客”这个网络新词进入了官方词汇,有着更多耐人寻味的深意。C. 乡愁的重要情感源头是乡土记忆和地方文脉,保护乡土记忆和地方文脉的重点是保护传统聚居地的原真性和文化景观基因。D. 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原来是贵州省人民政府驳回了一村民的行政复议申请,对此表示不服而起诉省政府。【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

11、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项,“城区学校不仅”语序不当,这属于关联词的语序不当,从句中来看,前一句的主语是“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而后一句的主语是“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前后主语不一致,故应将前一个关联词放在主语前面,将“不仅”调到“城区学校”之前。B项,“提到了创客这个网络新词进入了官方词汇”结构混乱,句子把“创客这个网络新词”既做了“提到”的宾语,又做了“进入”的主语,这属于藕断丝连,可以将“提到了”改为“提到的”。D项,“对此表示不服”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贵州省人民政府”,而“对此表示不服”的主语应是“该村民”,选项偷换主语,故应在“对此表

12、示”前加上“该村民”。故选C项。【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8.下列句中加点成语,全都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会议开始比较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

13、引玉的一番话,大家才活跃起来,积极发言。看了夏洛特烦恼,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联想起那些值得细细品味的青春故事。百米决赛开始了,我们班的王平同学一下子就冲到了前面,同学们沸反盈天地高声呐喊助威。他当了两年的局长却没有干过一件实事,这次被免职,实在是众望所归。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军队改革必然会触碰到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可能会在“深水区”遇到种种阻挠,但无论如何,都应该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前行。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

14、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谦敬不当,“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一般说自己,句中说“张教授的话”,把谦辞错用为敬辞,错误。使用正确,“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句中说夏洛特烦恼让人自然想起学生时代,符合语境。不合语境,“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句中是说比赛中学生的高声呐喊,并非是吵闹的场面,故不合语境。不合语境,“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句中是说人物被免职符合大家的意愿,这并非是对人物的信赖,故错误。使

15、用正确,“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句中形容女排的拼搏精神,使用正确。使用正确,“盘根错节”,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句中说各种交织复杂的关系,符合语境。故选D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

16、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9.(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描写山谷鸣响、水石激荡的场景,烘托了蜀道的艰险。(3)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4)杜甫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_,_。” (5)咏怀古迹(其三)中的“_,_”两句点出了王昭君的出生地,用高山大川的雄浑气象烘托王昭君。(6)秋兴八首(其一)中的“_,_”两句一语双关,既写自然的风浪,又暗指社会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不

17、安。 (7)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8)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9)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 (10)李商隐的锦瑟中,“_,_”以“南海鲛人”“蓝田美玉”两个典故,含蓄的地传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答案】 (1). (1)地崩山摧壮士死 (2).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2)飞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6). 猿猱欲度愁攀援 (7). (4)风急天

18、高猿啸哀 (8). 渚清沙白鸟飞回 (9). (5)群山万壑赴荆门 (10). 生长明妃尚有村 (11). (6)江间波浪兼天涌 (12). 塞上风云接地阴 (13). (7)转轴拨弦三两声 (14). 未成曲调先有情 (15). (8)岂无山歌与村笛 (16). 呕哑嘲哳难为听 (17). (9)此情可待成追忆 (18). 只是当时已惘然 (19). (10)沧海月明珠有泪 (20). 蓝田日暖玉生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考查的方式,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

19、,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摧”“湍”“喧豗”“砯崖”“壑”“猿猱”“渚”“嘲哳”“惘”“沧海”。论述类文本阅读 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

20、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共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

21、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引中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

22、。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斜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 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粘不滞,显得飘逸。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0. 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格的不同,其风格的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B. 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

23、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面看来似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C. 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能互学。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同。D. 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善于对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他的一些记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1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李白和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而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B. 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

24、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常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C. 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如北征即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D. 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1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的是重大社会政治内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现出生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谰。B.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古体诗,写的

25、都是安史之乱,但李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C. 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风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D. 杜甫的诗歌常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象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答案】10. C 11. D 12. B【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关于一、二段”“不正确的一项”,这就提示了答题的区域,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一、二段中找到相关

26、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严羽认为,李白诗歌万景皆虚,杜甫诗歌万景皆实”错误,选项张冠李戴,文章第一段说“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由此可知,“万景皆虚”“万景皆实”是前人观点,并非严羽所述。故选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了解设题的误区,如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然后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本题中,D项,“李白诗歌总是实处用力”错误,选项张冠李戴,如第二段“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第三段“杜诗的意象多取

27、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最后一段说“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由此可知,“实处用力”主要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特点。故选D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

28、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错误,从文章第四段来看,“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古风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悲陈陶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由此可知,两者各有千秋,并没有谁“更胜一筹”。故选B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

29、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

30、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

31、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13. 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简要赏析。14. 这首诗中主要的人物形象,有人说是李白,有人说是道士,

32、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3. 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使静景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或:青翠的山峰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到陡峭的山峰上,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14. 示例一: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为诗歌通过写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示例二: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的。

33、诗中描写的景物,如桃花、野竹、两三松等,都烘托了道士淡泊、高洁的风骨。李白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时的愉悦到不遇后的失望,表现了李白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从侧面表现了道士的高尚人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简要赏析”,这是以炼字的方式考查语言,考生先要找出这两个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然后解释该词语,接着代入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分析该字的写景效果和抒情效果。本题中,“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诗句意思是“野竹分开青雾直穿蓝天,

34、飞瀑挂在碧绿山峰之上”,诗句中的动词是“分”和“挂”,“分”意思是“分开”,“挂”意思是“悬挂,挂在”,这一联是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而“野竹”和“青霭”本是静景,“分”让静态的画面动了起来,这是化静为动;“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飞泉”本是奔腾而下,这是动态的画面,“挂”字却显示出静态之境,这是化动为静。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

35、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中主要的人物形象,有人说是李白,有人说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这就要求考生先明确态度,即选择李白或选择道士,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分析选择的理由。本题中,如果选择李白,就要从李白的角度分析,主要分析李白对自然山水和对友人的情感态度,如果选择道士,就要从李白此行的目的和诗歌中景物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体现角度分析。诗歌标题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是以事件来命题,标题中包含事件和结果,同时也暗含情感,从李白的角度来看,他前去拜访道士,却没有遇到,故诗歌中应是以李白为主要对象,如从道士的角度来看,李白此行的目的是“访道

36、士”,无论遇到与否,诗歌中的环境应都是对道士的侧面烘托。再看诗句的内容,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

37、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诗中主要写了上戴天山的所见所闻,如从李白的角度来看,能体会到李白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情感;如从道士的角度来看,道士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如处世外桃源,体现出道士的超尘拔俗,以道院这一片净土来烘托道士的淡泊与高洁。【点睛】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可以从品味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字词所营造的意境(景象画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思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炼义,即理解分析所炼之字在诗词句子中的含义,诗句中作者所用的字词已经超越了字词本身的意义,赋予了更多的形象义,如语境义、比喻义以及象征义。然后是炼象,即描述景象,该字在诗句中所表达的内容景象包括描写的对象、内容、

38、景象等要素。第三是炼所营造的意境,即用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优美,或雄阔,或幽静。第四是炼所用的手法,即对该字所用手法,如比喻、拟人、双关等作分析,如本题中,考生可以从动静的角度分析“分”和“挂”的效果。五是炼表达效果,即分析用该字在描写特点、表情达意上的好处。六是炼所抒发的情感,分析用该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把抓徐国平 “一把抓”是宗家中药铺百年不倒的招牌。据说这招牌还是慈禧太后亲赐的,只可惜那块金匾不慎毁于战火。 宗世良的后人,衣钵相传,几代为医。在草药的选料和炮制上,家规要求甚严。自然,同样的病,在其他药铺要抓三五服,甚至十服八服,而在“一把抓”一服即

39、可。 后来,“一把抓”传至宗瑜手上。 时过境迁,浞城的西药店林立各处。宗瑜没有“理所当然”顺时造势,反而将中药铺开在一条偏僻老巷深处,三间门面,狭小逼仄。他还将先人的牌匾换下,改名为“一把抓中药馆”,令人费解。宗瑜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中药馆的生意冷冷清清。无人光临时,宗瑜便泡上一壶清茶,一边细细呷品,一边静心翻览历代医书。不过,仍有一些老主顾,贪图“一把抓”的药价便宜,一副药少到几元钱,贵点的也不过几十元钱。不比其他一些药店,贵得让人咂舌。 有人讥讽宗瑜这都啥年代了,一点经济头脑都没有。也有几个同行气不过,找上门当面质问,说他这是搅乱市场。宗瑜坦然一笑,说:“祖上留的规矩不能破,你我都是

40、悬壶济世,道合志不同,又何必争执。”同行自觉没趣,也拿宗瑜没辙。 宗瑜配药,从不用衡器,每味药全凭手拿捏。有人曾打过赌,结果,从宗瑜手中抓过的药,数次衡量均毫钱不差。宗瑜轻淡一笑,说:“雕虫小技,药在心间,手上自然有准。” 夫人耐不住清贫,屡劝宗瑜,凭着百年招牌,何不将药铺搬至人来人往的繁华地段。宗瑜笑笑,摇摇头说:“又不卖萝卜白菜,干我们这行的,得把日子看淡一些,看淡了,心底便是清风明月,便是辽阔旷远。” 夫人嘁一声,茫然不解,清风明月?辽阔旷远?哪跟哪呀这是! 好在近几年,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增强,冷落多时的中医又回归热门。 有一段时间,好几家私立医院纷纷高薪聘请宗瑜坐诊,也有些投资商贪图“

41、一把抓”的招牌,出巨资收购或入股,均被宗瑜婉言谢绝。 夫人免不得抱怨宗瑜过于清高迂腐,这年头哪行不是挖空心思把钱赚到手。宗瑜却嗤之以鼻,说:“医病先要医心,铜臭气太浓,再好的良药也会失去根基。” 一天过午药馆来了一位中年男子,自称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总。开春患了一种怪病,浑身虚软,气喘无力,跑遍了各大医院,钱花了不少,病却毫无起色,这才慕名而来。 宗瑜一番望闻问切下来,心平气和道:“你只是气火太盛,并无大碍。你有没有带来别处大夫开的药方?”中年男子闻听,脸色放松,从皮包里掏出一大把处方。 宗瑜接过,一一过目后,哂然一笑,说:“中医讲究阴阳调和,你的药方,开的尽是冬虫夏草之类名贵补药,反而失之平衡。

42、庸医误人,只图牟利,一服药少说也千儿八百吧。中年男子连连点头称是。 随后,宗瑜配齐一服药,说:“我抓了一副贱药,治你的病或许有效。”中年男子忙说:“只要病愈,价钱不惜。”宗瑜淡淡一笑,说:“不要以为钱多就是良药,贱药不责,20元足矣。”中年男子难以置信。 数日后,中年男子驱车来到“一把抓”中药馆,兴奋地说:“一服药下去,病真的就好多了。”随后,执意要重金酬谢,硬是被宗瑜推辞。 眼见中医馆红火起来。谁也没想到,宗瑜却失手了。 一天早上,人们发现“一把抓”铁将军把门,那块悬挂多年的牌匾也被摘走了。一打听,才知一位患者服过宗瑜抓的药后,上吐下泻,患者家属便闹上门,要说法要赔偿,引得不少同行大老远也跑

43、来看热闹。宗瑜疑惑,自己一向抓药谨慎,怎能出此纰漏?羞愤之下,按先前那位患者的药方,抓了煎熬好自己喝下。没出半日,竟也上吐下泻,浑身泛起红斑。 宗瑜开始怀疑从市场进的那些草药,吩咐夫人将那服药方上的草药,取样送检。结果很快出来,其中三味草药的农药残留物严重超标,服下必然引起中毒。尽管不是自己药方的问题,可祸根毕竟出在“一把抓”的草药上。没有把好草药货源一关,宗瑜依然愧疚难当,遂做出摘匾关门之举。 后来,有浞城人在外地一山野,偶然遇到了宗瑜,当时他正在山间平地躬身翻晒着草药。一问才知,宗瑜承包了一大片地,亲自把关,雇人种植中草药。 (选自天津文学,有删改)15.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

44、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宗瑜将中药铺开在老巷深处,是因为宗瑜不愿与铜臭气太重的西药店为伍,主要表现出宗瑜对自己医术的自信,B. 宗瑜的同行说宗瑜的廉价药搅乱了市场,但又拿宗瑜没辙,反映出同行对钱财的贪慕与对宗瑜医术的信服。C. 宗瑜认为抓药之准是雕虫小技,表现了他谦虚的品格,所谓“药在心间”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宗瑜悬壶济世的职业操守。D. 小说虽在情节上一波三折,但并未着力于矛盾的激烈冲突,在平和的记述中蕴含了对宗瑜的敬重和赞扬之情。E. 宗瑜“失手”之后摘掉牌匾转而承包土地种植中草药,表现了宗瑜在理想破灭之后调适的智慧与一贯的冲淡与平静。16. 小说中两次写宗瑜的夫人对他不满,这样

45、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7. 宗瑜的“一把抓”中药馆有怎样的遭遇,这些遭遇反映出怎样的人情世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8. 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可以删除,也有人认为不能删除,请说说你的观点并结合全文阐明理由。【答案】15. CD 16. 小说中两次写宗瑜夫人对他不满,都是为了衬托宗瑜这一人物形象。第一次是以宗瑜夫人的难耐清贫突出宗瑜的淡泊自守与旷达坦然。第二次是以宗瑜夫人抱怨宗瑜过于清高迂腐,从而进一步突出宗瑜的不慕名利。 17. 1)“一把抓”中药馆传至宗瑜手上时面临西药的挑战,生意冷清;中药馆药价便宜却遭同行质问;中药材遭农药污染,导致患者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家属前来讨要说法和赔偿

46、;宗瑜失手后引得不少同行幸灾乐祸。(2)这些遭遇反映当下追求名利、背离传统道德的人情世态。 18. 示例一:不能删。小说最后一段作为补记,使小说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突出了宗瑜对传统医德的坚守与对责任的担当,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小说对传统医德的呼唤这一主题。示例二:可以删。小说戛然而止,含而不露,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删除最后一段,表现了宗瑜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心理,突出了宗瑜的隐忍;折射出中医面临的困境,同时增强了小说对现实的批判力度。【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47、,如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然后浏览选项,明确选项考查的方向,再有针对性的分析。本题中,A项,“主要表现出宗瑜对自己医术的自信”错误,宗瑜把药店开在老巷深处,只是因为他为人低调,自甘淡泊,心胸旷达。从他的话“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上也可以看出他为人低调,而不是表现他“对自己医术的自信”。B项,“反映出同行对钱财的贪慕与对宗瑜医术的信服”错误,同行拿宗瑜没辙,只是说没办法让宗瑜和他们一样抬高药价,能反映同行对钱财的贪慕,并不能直接表现出对其医术的信服。E项,“理想破灭之后调适的智慧”错误。文中一直写宗瑜宁静淡泊的处世态度,并未写他的“理想”,自然谈不上“破灭”。“失手”之后承包土

48、地种药材,显然并非什么“调适的智慧”,而是为了能够提供优质药材,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材料安排的意图,属于作用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两次写宗瑜的夫人对他不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小说材料的安排是为主要人物形象服务的,这就要求考生找出两次写宗瑜夫人对他不满的文字,然后再看宗瑜的反应,借此分析这些内容对展现宗瑜形象特点的作用。如第一次,“夫人耐不住清贫,屡劝宗瑜,凭着百年招牌,何不将药铺搬至人来人往的繁华地段”,宗瑜的反应是“笑笑,摇摇头说:又不卖萝卜白菜,干我们这行的,得把日子看淡一些,看淡了,心底便是清风明月,便是辽阔

49、旷远”,面对清贫的生活,宗瑜夫人耐不住,而宗瑜却很淡然,这就突出宗瑜的淡泊与旷达;如第二次,“夫人免不得抱怨宗瑜过于清高迂腐,这年头哪行不是挖空心思把钱赚到手”,宗瑜的表现是“嗤之以鼻,说医病先要医心,铜臭气太浓,再好的良药也会失去根基”,妻子“清高迂腐”的抱怨突出宗瑜的不慕名利。【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情节,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审题,明确要求,如“宗瑜的一把抓中药馆有怎样的遭遇,这些遭遇反映出怎样的人情世态”,这就说明答案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药馆的遭遇,二是遭遇反映出的人情世态,“遭遇”意思是“遇到(敌人、不幸的或不顺利的事等)”

50、,考生要到文本中圈出“一把抓”中药馆遇到的不顺利的事情,概括并分析其中折射出的问题。如一开始“时过境迁,浞城的西药店林立各处中药馆的生意冷冷清清”,如“一把抓的药价便宜,一副药少到几元钱,贵点的也不过几十元钱有人讥讽宗瑜这都啥年代了,一点经济头脑都没有。也有几个同行气不过,找上门当面质问,说他这是搅乱市场”,如“患者服过宗瑜抓的药后,上吐下泻,患者家属便闹上门,要说法要赔偿三味草药的农药残留物严重超标,服下必然引起中毒”,如“,患者家属便闹上门,要说法要赔偿,引得不少同行大老远也跑来看热闹”,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一把抓”中药馆的遭遇。西药店林立,中药馆冷清;“一把抓”药价便宜,而其他同行

51、药价很高;药草被污染,一把抓中药馆出现医患事故,同行却在一边看笑话,这些内容反映出时下人们背离传统道德一心追求名利的人情世态。【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从题干明确探究的方向,如本题“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可以删除,也有人认为不能删除,请说说你的观点并结合全文阐明理由”,本题的探究方向针对小说的结尾,接着就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和前一段的内容,再分析这种结尾的方式,分析结尾内容在情节上、形象上、主旨上以及艺术技巧上的作用。小说最后一段说宗瑜亲自在山间种植中草药,把好中草药这一关,这就让小说的情节很完整

52、,也让考生明确了宗瑜的去向,更好地突出宗瑜坚守传统医德、担当医者责任的精神,让人物的形象更为突出,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如果把最后一段去掉,结尾就变成上一段,上一段写的是宗瑜虽然知道出现医疗事故不是自己的原因,却依然摘匾,而对于宗瑜以后是如何去做,我们不知,这就给读者提供了思考想象的空间,从对人物形象的作用角度来看,宗瑜虽然发现了问题所在,却无力改变这一现实,只好摘掉匾额,以示自己的态度,这就体现出宗瑜面对社会这一大环境的无奈心理,而宗瑜的遭遇也就反映出中医面临的困境,增加了小说的批判力度。【点睛】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

5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情节角度: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

54、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例如本题就要从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探究。1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行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鉴赏红楼梦中的诗词”。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得体,富有文采;不写称呼语、问候语;不超过100字。【答案】示例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

55、艺术瑰宝。让我们走进这座宝山,去欣赏它们的璀璨与绚丽吧!示例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宝钗的思想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的生活环境。红楼梦中的诗词文质兼美,今天我们将对它们进行专题鉴赏,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审题,明确要求,如本题“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行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鉴赏红楼梦中的诗词。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这就要求一要点明鉴赏红楼梦诗词,二要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三要使用红楼梦中的诗词或与之相关的诗句。如“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一年三

56、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考生可以选取一些比较浅显的诗词,能初步理解其意思,表述的时候最好能结合相关的人或事。【点睛】怎样写开场白?第一,围绕主题,力求精炼。写好开场白,准确是前提,要善于直接运用“主题词”,尽快让对方清楚你要表达的重点。然后要明确开场白的作用,营造氛围,蓄势兴波,交代主题,引导听众。还要明确开场白的四个基本要求,明确对象听众为本,明确目的扣合主题,情感真挚以情煽情,富有文采彰显底蕴。具体可以采取“两步走”的方法,先紧扣题目所给的情境,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切入,分析各要素的内在特点、意义,解决“说什么”问题,还要对照命题要求以及开场白的特点,将初步构思好的句子加以整

57、理,解决好“怎么说”的问题。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某地廉政单位招聘考试,最后一道题问唐太宗是如何治理环境污染的,赋分20分,只有一位考生如实回答“不知道”,考后本以为录取无望,结果却被高分录用了。对此,其他考生不理解,招聘单位说,其实,当年根本就没有环境污染的概念,而且唐太宗也没有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本题的正确答案就是无答案。读了上述材料,你对此有何思考?请联系生活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答案】诚之贵 某廉政单位用一道无答案的题来招聘考生,并高分录取了一位如实回答“不知道”的考生。对诚实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诚实、诚信,说起来容易,做起

58、来难。然而,不可否认,一颗诚实的心灵,将是每个人一生受益无穷的珍宝。诚之贵,在于自身的培育。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观“两小儿辩日”,也如实回答“不知道”。从这位儒学大师的一言一行中显露的无疑是一种诚实的态度。在获取知识的漫漫旅途中,保持一颗诚实的心,坦然面对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才有机会更上一层楼,一窥真理殿堂的奥妙。当然,诚实对于自身,更多的获益在于道德素养的提升。诚,自古就是中华的传统美德,饱受文人志士的倡导和推崇。华盛顿父亲也曾用樱桃树事件教育华盛顿诚实对自身修养的重要性,最终促成一位名扬万古的伟大总统。诚实使人自觉、自律,更重要的是不会忽略自己的错误,这样人才能洗去浮尘

59、,逐渐蜕变得愈加完美。诚之贵,在于与他人的相处。一个人的诚实,绝不仅仅是做给自己看的。“狼来了”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中的小孩因为肆意愚弄他人的信任,最终招来了恶果。人与人之间有着一张紧密的大网把每个独立的人都囊括其中。在这里,人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受他人的评价。在你坦诚对待他人的同时,你也能从对方处获取宝贵的信任。信赖是需要靠双方一砖一瓦共同创造的,而诚实,正是那坚实的砖瓦。倘若妄想靠着些许的小聪明,钻空子企图获利,纵然显赫一时,但必免不了落得众叛亲离、孤苦无助的下场。所以努力地用诚实获取信任,莫要功亏一篑。诚之贵,更在于社会的进步。一个社会不想变成一团乱麻,就要用秩序来约束。但所谓法律绝不是

60、最终途径,它更需要诚实、诚信来呵护。如今,诚信丢失的阴霾弥漫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黑心企业”、贪腐问题人们不得已而活得战战兢兢。试想,如果活在一个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世界,又有谁敢去帮助、去奉献?长此以往,社会的栋梁必将崩塌,到那时,那些用欺瞒、哄骗而来的一切也将烟消云散。每个人都真诚待人,做诚实的自己,才能让好人更多地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海洋才会越发多姿多彩,切不可因一时之利而丧失了一世之益。诚之贵,难以计量、不可估值。拥有它,能升华自己,他人和社会也都因此得益,何乐而不为呢?诚,让我们能瞻仰更光明的未来,能迈进更美好的世界,诚之贵,如此而已。【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

61、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则材料属于叙事类,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对象(事或物),只讲述一个故事。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这类故事或来源于现实生活,时政新闻,或来源于寓言故事。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让考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比较深刻的认识。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概括事件;第二步,抓关键句;第三步,由过溯因;第四步,探究深意。如本题认真阅读材料后,第一步,概括事件:某地廉政单位招聘考试,最后一道题问唐太宗是如何治理环境污染的,有一位考生回答“不知道”,考后本以为录取无望,结果却被高分录用了。第二步:抓关键句:有一位考生如实回答。第三步,由果溯因。“结果却被高分录用了”其实,当年根本就没有环境污染的概念,而且唐太宗也没有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本题的正确答案就是无答案。第四步,探究深意。从以上三步,故事,关键,因果都已经渐渐清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才是做人应有的态度。所以可以立意为:一个人的德行,往往会在细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诚实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保持诚实的美德,是走向成功的基石!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