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座位号填涂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指定位置。2答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填涂。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楼房可以是城市最为直接醒目的外观,重视它,也没什么错。但城市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的精神的外化。有多少不同的精神风貌,就会有多少不同的城市景观,并不只是豪华的外观所能够呈现出来的。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对这种美的理想追求,使得城市成为了人的精神的载体,并得以艺术性的外化和升
2、华。在现代化的行进途中,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体现,首先需要对在城市建设中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而多建设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贝聿铭新设计的博物馆等。梁思成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感慨: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的确,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首先发现,和世界那么多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于是,人配衣服马配鞍一般,我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外观,于是便越来越倾心倾力地盖房子。城市建设仅仅沦为梁思成先生批评的住人的房子,恰恰淹没了人本身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位置。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另一方面体现,还应该在于城市
3、管理的大气,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是对下一代的关怀方面。毋庸讳言,我们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和公共天地,并没有真正充分地为公众服务,不少公园的门票一涨再涨,博物馆更是绝少对儿童免费开放。城市之所以不能够完全听凭经济的管理,还需要文化的领引,就在于文化更有益于世道人心以及对下一代心灵的滋润。城市管理中所体现的公共关怀丰富细致,是一座城市精神与文化品质的提升与彰显。城市精神与文化,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与风貌。人与城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说到底,重视城市精神的建设,其
4、实关系着城市建设的最终归宿。(文汇报)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梁思成先生感慨的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是说城市建筑没有城市精神。B城市建设中有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就是说建筑质量低,规划不合理。C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城市建筑流畅有精神美感。D城市公园和博物馆向公众尤其是向孩子们开放,是良好城市精神的体现。2下列关于“城市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市精神,首先需要面对在城市建设中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B城市精神还体现在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对于下一代的关怀方面。C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
5、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D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等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不能代表城市精神。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先生所说的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就是指城市建设缺少艺术性。B城市的本质从来不都是人精神的外化,因为人的喜好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C作者建议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多一些公共关怀,尤其是要给下一代多一些心灵的滋润。D越重视城市精神建设,城市就越有风格品位和艺术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6、,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群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
7、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君臣皆莫敢言。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佐军,则上心悦。”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
8、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王引兵东定三秦 引:率领B汉王数失军遁去 数:数落C何素不与曹参相能 能:和睦D臣死不恨矣 恨:遗憾 5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3分)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镇抚谕告,使给军食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A B C D 6下列对原文的叙
9、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 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后,回到京城,认为萧何诛杀淮阴侯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 D萧何在临终前主动力荐韩信及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河滕王阁序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3分)(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
10、非晚。(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咏草 俞紫芝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注:金谷园:晋代石崇的离馆。芊芊,草茂盛的样子。若个,哪个。离馆,别墅。金谷园,晋代富豪石崇的别墅。赵王伦派孙秀抄其家而杀之,夺其爱妾绿珠,绿珠不从,坠楼身亡。王孙,古代贵族的别称。金钗,指美女。8这首诗题为“咏草”,诗歌多角度、多层次描写草,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是如何通过咏草抒情的?(5分)9赏析这首诗的颈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
11、之分, 。(庄子逍遥游)(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3)四十三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现代文阅读(25分)龙虎斗 陈玉兰民国初期,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进宅唱堂会。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浑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直插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
12、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阄,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阄,攀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竟是 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 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
13、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 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势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年轻人
14、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 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和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 起大顶,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神仙脚!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秦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句“后会
15、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阄都为青天白日旗,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 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后奔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整整一口袋铜子递给了秦班主。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那年,一九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两戏班合二为一,就是古城剧团前身。(节选自小说界2012年第6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龙虎斗”既指当年为大寿堂会,秦、袁两家班主展开的生死对决,
16、也指后来秦班主与年轻人的精彩比武。B文中“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一句,既写出了旗杆之高,也为下文秦、袁二人攀顶扯旗的比武做铺垫。 C为了给自己的大寿烘托气氛,直隶督军曹锟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这足见其是个贪图权势之人。D秦班主赢了比武后,“眼睛长到脑袋顶,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这表明秦班主虽志得意满,但内心对技高一筹却主动退让的袁班主抱有愧疚。E年轻人寻到秦班主,跟他叫板比武,不是为钱而来,如将比试所得的铜子递给秦班主,而是为了炫艺而来,如亮出江湖神仙脚。(2)小说第9段对秦班主的功夫作了细致的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6分)
17、(3)秦班主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4)这篇小说,谁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第II卷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哀声叹气 沽名钓誉 三经就荒 推心至腹 B涸辙之鲋 乐天安命 天高地炯 骄首遐观 C一蹴而就 响遏行云 舸舰弥津 高朋满座 D云蒸霞蔚 声名雀起 甘之如饴 命途多舛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迤逦(y l) 讥诮(qio) 窈窕(yo tio) 命途多舛(chun) B拽上(zhui) 睇眄(d min) 盘桓(hun) 逸兴遄飞(chun) C撮合(chu) 骖騑
18、(cn fi) 省得(shng) 襜帏暂驻(chn)D玷辱(zhnr) 东皋(go) 尴尬(gn g) 叨陪鲤对(do)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学时他俩曾发生矛盾,大打出手,毕业后有二十年没见了,今日萍水相逢,一切恩怨都化为云烟。B此时正值隆冬,又连着下了一天一夜的雪,等他踏着碎琼乱玉回到家里,人都快冻僵了。C他们俩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来结成秦晋之好,真叫是举案齐眉,伉俪情深。D兰亭集会上,群贤毕至,他们流觞曲水,尽显陆海潘江般的才华。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医生建议易过敏的人在春季应当晒太阳,已经痊愈的日光性皮炎,季节性
19、皮炎病人,要注意尽量避免晒太阳,不要使用香皂和碱性化妆品。B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C一个人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欢乐,恐怕不亚于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追溯某个王朝的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所得到的乐趣。D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优质的教育。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_ 的天职。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
20、我省杂技团,_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17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慷慨:情绪激昂B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猖狂:狂放而放肆C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逢迎:曲意迎合他人D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18下面是某班长的班会总结发言,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5分)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
21、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班风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1) 改为 ; (2) 改为 ;(3) 改为 ; (4) 改为 ;(5) 改为 。四、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个年轻人站在悬崖边痛不欲生。一位老者走过来问他遇到了什么麻烦。年轻人满脸忧伤地回答:“我不如别人活得有价值,我感到很自卑。”老者微笑着说:“一块金子和一块泥土,谁该自卑?” 年轻人刚要回答,老者接着说
22、:“如果给你一粒种子,去培养生命,金子和泥土谁更有价值?”年轻人恍然大悟,道谢离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D(由第二段最后“而多建设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贝聿铭新设计的博物馆等”可判断出错误)3B(原文说“城市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精神的外化”,多一“不”字意思相反)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4(3分)B应为“多次”5(3分)C是萧何做丞督事时的事6(3分)A( B项刘邦没有完全否认将领们的功劳;C项授萧何相国之事发生在高祖平定陈稀的过程中且没有回到京城
23、;D项萧何并未主动推荐曹参,说“主动力荐”不妥,同时,也不是在临终时力荐。)7 (1)(3分)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徒”“顾”各1分,句子通顺1分)(2)(4分)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可以到达;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赊”“东隅”“桑榆”各1分,句子通顺1分。)附译文:相国萧何是沛县人。高祖起兵后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
24、它们珍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汉王之所以能详细地了解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汉王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军队逃走萧何常常征发关中的士卒,随时补充军队的损失。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仍然没有把功劳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酇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
25、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功劳不过像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如同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于是就下令定萧何在功臣中位居第一,赐给他特
26、殊的礼遇:可以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高祖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杀的消息后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并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相国的卫队。召平对相国说:您的祸患从此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风餐露宿,而您留守京城,并不需要冒着矢石去冲锋陷阵但皇上却要给您加封食邑设置卫队皇上对您起了疑心啊。设置卫队并非以此宠信您。希望您辞让封赏不要接受,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就会高兴。”相国听从了他的计策,高祖果然大为高兴。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
27、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顺便问他:“您如果去世了,谁可以继承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奠过于君主。”皇上接着问:”曹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磕头说:“皇上您找到合适的人了!我死而无憾了!”孝惠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这首诗咏草,借草抒情。首联从渡头之草写到忘忧之草,由实入虚,别有意味;颔联从离馆草写到别洲草,离馆之草为近,别洲之草为远,由近而远,远近结合;颈联从金谷园中草写到石头城下草,时间悠远,空间阔大,石头城下草为实,金谷园中草为虚,虚实结合;尾联从送王孙愁写到金钗愁,由草触及人事,点明石崇人亡财空,说明富贵一时,昙花一现,终不如草
28、还能春风吹又生,争逐于名利之场,到头来只落得烟消云散,由物及人,首尾呼应。9颈联从金谷园中草写到石头城下草,哀草凄迷,反衬了荣华已逝。金谷园中过去铺锦列绣,奇花异草,如今成了“荒映月”的凄凉景象。月是当年月,园非昔日园,豪华已付流水,名园已成陈迹,只有草还是一岁一枯荣。石头城,六朝之都,虎踞龙盘,金粉膏泽,豪华相继,如今徒剩秋草迎风,败叶委地。这一联由金谷园写到石头城,以今日之败象暗衬往日之盛况,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对比的反差极为强烈,以草的枯凋衬托豪富的衰败,同时隐含着草枯还可荣,人事衰败不再盛的意思。借草抒情,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意蕴丰富,委婉曲折。作者简介马戴,唐代诗人。字虞臣,曲
29、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会昌(唐武宗年号,公元841846年)进士。在太原李司空幕府中任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赦回京,终太学博士。与贾岛、姚合为诗友。擅长五律。全唐诗录其诗二卷。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尉,后得赦还京。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咸通七年(867年)擢国子太常博士。工诗属文,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
30、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尤以五律见长,深得五言律之三昧。与薛能、顾非熊、殷尧藩等友善,均有诗篇往来;又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唱酬尤多。善于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如落日怅望、楚江怀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历来颇为传诵。出塞词、关山曲等,慷慨激壮,是晚唐较好的边塞诗。乐府诗征妇叹哀伤惨恻。赏析:灞上秋居是唐代诗人马戴的代表作。此诗写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全
31、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
32、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
33、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
34、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
35、境。(庄子逍遥游)(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到浊酒杯。(杜甫登高)(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三、现代文阅读(25分)11(1)(5分)【参考答案】D 3分,A 2分,B 1分。【参考答案】C项“这足见其”属于强加因果。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曹锟是一个自私残忍的人。E项年轻人来此的目的不是炫耀技艺,主要是为父明志。B项也有衬托出秦、袁二人的超群武艺之意。(2)【参考答案】正衬,以秦班主的了得功夫衬托出年轻人的绝伦技艺;为年轻人出场比武做铺垫;为下文情节“两戏班合二为一”发展蓄势。(3)【参考答案】技艺超群:在庆祝曹锟六十大
36、寿的堂会上,秦班主拔得头筹;与年轻人比试,秦班主展示一身功夫。宽容大度,怜才惜才:面对年轻人的叫板,秦班主看“他一副好人才”,又觉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还任其叫骂。有羞愧心,知错能改:每当想起袁班主,秦班主便觉羞愧;在得知年轻人来意后,秦班主羞愧的流泪并向年轻人请教。识大体,明大义:在袁班主事迹的感召下,秦班主与年轻人的两个戏班合二为一,成为古城剧团的前身。(答出三点即可)(4)【参考答案】秦班主是主人公。作者塑造秦班主着墨最多,并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等;文中的主要情节都围绕他展开,他是贯穿全文的人物;小说通过秦班主的遭遇再现了乱世中戏班是如何生存的。袁班主是主人公。作者
37、塑造秦班主虽着墨最多,但主要是为了衬托袁班主,突出其气节和大义。年轻人与秦班主比武,是替父明志而来,促成了两个戏班的最终合并;虽然袁班主在抗日战争中死去,但子承父业,这都是袁班主教导有方。袁秦两位班主都是主人公。小说采用明暗双线的结构,明线是秦班主,暗线是袁班主;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再现在乱世中戏班班主的不同命运。在秦班主与袁班主儿子的共同努力下两戏班合并,成为古城剧团的前身。【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探究能力。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C(A 唉声叹气 三径就荒 推心置腹 B 天高地迥 矫首遐观 D 声名鹊起)13B(A窈窕(yo tio) C撮(cu) 省(xng) 襜(
38、chn) D玷辱(dinr) 叨(to)14A (A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B碎琼乱玉:比喻地上的雪。C伉俪情深:指夫妻感情深厚。D陆海潘江: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15D (A“已经痊愈”与“病人”不合逻辑。C语序不当,将“地质学家”与“历史学家”语序互换或将“追溯某个王朝的兴衰史”与“自然界的演化”语序互换。B最高点应有上限,“290美元以上”没有上限,可将相关内容修改为“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突破290美元”。)16A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一事,积极主
39、动去做,不退让。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重在责任。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强调“道义上”)17D (A慷慨:感慨。B猖狂:狂放,不拘礼法。C逢迎:迎接。)18(5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简明得体的能力。【参考答案】(1)“抛砖引玉”改为“踊跃发言”;(2)“给予高度评价”改为“感到十分高兴”;(3)“学习成绩差”改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4)“殷切期望”改为“希望”;(5)“目前的当务之急”改为“当务之急”。【解析】本题应从文体要求、说话场合、说话身份等方面考虑。五、写作(60分)19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
40、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针对题中材料内容特点,可采用“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语句,或分析其中的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如此一定会使所学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最佳参考立意:1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2正确看待成功,给成功一个合理积极的定义。通过个人奋斗获得名利是一种成功,从零起步一步步做到事业有成是一种成功,勇于奉献、坚持不懈,实现个人价值是一种成功,为人善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同样是一种成功。3也可从反面谈什么不是成功,如:出名并不是成功,财富不等于成功,获得权力不等于成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