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考试范围:第一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 40 题60分) 1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父系家长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等级制2“夏启篡位,他从制度上确认贵族家族世代垄断首领职位的特权.标志着王权的第一次胜利。”材料中的“第一次胜利”是指A出现“天下为公”的局面B确立了王位世袭制C实现了原始民主D首创王权专制政治3做人不数典忘祖。三皇五帝中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的是A黄帝和炎帝B尧和舜C舜和禹D神
2、农氏和有巢氏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 B前者决定后者 C互为表里 D后者决定前者5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 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6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7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是
3、A中国B印度C日本 D朝鲜8商周时期,实行_,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A均田制 B屯田制 C井田制 D班田制9今天中国人清明节祭祖、扫墓、重男轻女等观念都受西周_制影响。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10元谋人和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若想获得研究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11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2019年)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古人类中,会种植农作物水稻的是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元谋人1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原因是A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B国家机器的发展需
4、要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历史人物的个人能力13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14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D善用权力,建立权威1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16春秋时期,诸侯纷争的目的是A为了扩张势力 B“尊王攘夷”,维护周王室的统治C建立封建制度 D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
5、确立霸主地位17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C法家学派韩非子 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18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序幕中,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将士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19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其主张却不被采纳,主要由于A孔子出身没落贵族B诸侯忙于争霸无心变革C仁政思想不符合现实需要D儒家学说不适应当时社会变革20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
6、指的“礼”是指:A和谐的人际关系 B礼貌待人C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21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如图所示中,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22随着有关秦始皇的影视剧增多,某校高一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产生了研究兴趣。围绕他巩固统一措施展开了积极讨论,其中,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焚书坑儒D统一度量衡23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D实行行省制24秦和西汉前
7、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做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25以下能够显示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实现了国家统一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传子制度开始出现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26秦始皇首创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宰相制度 C郡县制 D皇帝制度2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修筑的A灵渠 B阿房宫 C骊山陵墓 D万里长
8、城29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中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二者都认为()A道生万物B顺应天命C人定胜天D天人合一30兵马俑体现了秦朝的尚武精神,此时掌管军事的最高职位是A典客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31东汉中后期,皇帝大都年幼,寿命较短,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A土地兼并严重B外戚宦官专权C“党锢之祸”D黄巾军起义3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C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D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33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A黄巾起义 B州牧割据 C宦官专权 D光武中兴34汉代初年
9、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5“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A郡国并行 B师法黄老 C设置刺史 D颁推恩令36由于汉初的政治决策失误,导致地方王国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甚至一度引发“七国之乱”。到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 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节度使37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名家名作迭出。下列各项最能体现当时赋的特色的是A巧文多智 B意境深沉 C气势恢弘 D清新活泼38汉武
10、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为一个监察区,设一名专职监察主官,以“六条问事”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这些监察主官的官职是()A御史大夫B刺史C通判 D参知政事39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A写成伤寒杂病论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麻沸散” D传播道教和佛教40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 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10分)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材料二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12、,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答分封制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相同点。(6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却是华夏体系中的落后国家,当时地处中原的国家都以“戎翟”这个贬义词来称呼秦国。商鞅确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战争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国才能强大;再次,只有摧毁落后和保守的秦国宗氏制度,改革才能进行。为此,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
13、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商鞅新法推行10年,使秦国从原来的“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变成“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摘编自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2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所推行的措施(8分)。43(10分)材料一 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
14、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汉书元帝纪材料二 诸历史学家对西周宗法制的评论:范文澜认为“西周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许倬云认为周代封建社会的上层,君统与宗统叠合,政治伦理与亲族伦理合一。王国维认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汉家自有制度”(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5、西汉武帝时期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6分)。44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如果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荀子材料二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
16、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荀子思想主张(2分)。(2)据材料二,归纳韩非子思想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统一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6分)。参考答案1B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选项B正确;父系家长制不是宗法制最大特点,A错误。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因此不是其特点,排除C;等级制也不是宗法制的最大个特点,排除D。2B启继承了大禹的王位,开启了我国历史上王位世袭制,故B正确;A和C是夏以前的原始社会;D是秦始皇创立。3A华夏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因此黄帝和炎帝被称为华夏始祖,A正确
17、;B、C、D都不能被称为华夏始祖,排除。4C联系已学史实可知,西周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实行分封制。为了确保分封制的秩序,实行了宗法制,分封制分封的原则是宗法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是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故C正确,而ABD的表述错误,不合史实,排除。5B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C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
18、故D错误。6D制造和利用生产工具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原始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这个演进过程的决定力量,故选D项;采集到种植等的转变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A;人工取火的发明有助于推动人类的演进,但是不构成主要因素,排除B;饲养水平的提高和采集到种植无关,排除C。解题关键是运用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7A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养蚕和织技术,可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正确;印度、日本和朝鲜都不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B、C和D错误。8C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属于一种土地国有制度,故选C项;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南北朝时期,屯
19、田制实行于汉代以后,班田制是日本的土地制度,故排除A、B、D项。9C清明节祭祖、扫墓、重男轻女等观念都与血缘有关,结合所学可知是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故选C项;内外服制度实行于夏商时期,分封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和土地,礼乐制度是维护西周封建的文化制度,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B、D项。10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了解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途径。在原始人类生活的年代,没有文字,所以只能靠考古发掘来了解原始人类的生活情况,故D选项正确;神话传说一定程度上反映原始人类的生活情况,但口说无凭,不能成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故A选项错误;史书记载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但只能作为对考古发掘的情况提供旁证,
20、而不能成为第一手资料,故B选项错误;学者推断中含有很多学者个人的想法和推测,不能成为第一手资料,故C选项错误。11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下游,适宜种植水稻,且在其遗址中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故选B。元谋人和北京人他们从事渔猎和采集,其所处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还未进入农耕社会,不会农业生产,排除AD;半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排除C。12C结合所学可知,禅让制出现在生产力极低的原始社会,当时采取氏族公社制度,政治上“公天下”,生产力提高后,剩余产品出现了,私有制也就应运而生,私有制的出现使人类进入奴隶社会。而“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是与私有制相适应的。所以王位世袭
21、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家天下”局面的出现是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影响而非原因;B选项错误,国家机器是伴随着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发展的,不是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3C根据所学可知,法家思想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主张德政,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非攻,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三项。14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墨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人如己,崇尚和平,体现了兼非攻思想,属于墨家思想,故A正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儒家思想,故B排除。清心寡欲,顺应自
22、然,属于道家思想,故C排除。善用权术,建立威权,属于法家思想,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墨家15D该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性质。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掀起的一起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正确;百家争鸣是各思想流派的思想迸发和传播,不是政治运动,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还谈不上启蒙的程度,故不是启蒙运动,排除B项;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的现象,但是其促进了当时中国的思想解放,故就其性质而言,C项是片面的,排除。16D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属于争霸战争,其主要目的是号召和控制中心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D正确;A不是其目的,排除;B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排除;春秋时期并未
23、建立封建制度,排除C。17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是儒家在后期的代表人物,所以B是不正确的,故选B;ACD都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故可直接排除。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如果学生能清楚的记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派和其代表人物,这题便可迎刃而解。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18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如果立了军功,就会赐给田宅和爵位,贵族子弟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这有利于增强士兵的战斗力.所以说“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C正确;A、B、D不是主要原因。19D通过材料“其主张却
24、不被采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德治,恢复周礼,这不符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因此未被诸侯采纳,故D正确;诸侯不采纳孔子主张的原因,不是因为其出身,排除A;春秋时期诸侯忙于战争都主张进行变革,排除B;仁政思想是孟子提出的,排除C。故选D。20C “克己复礼为仁”的含义指的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西周的礼制就可以达到“仁”建立和谐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目的,所以“礼”应该是一种秩序,一种等级秩序,而由于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故孔子所强调的礼应该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等级秩序,故选C。21B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掌握军事,
25、故B正确,AC错误;郡守是郡的行政长官,不是监察官员,排除D。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联系所学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的职责分析解答。22C注意题目关键信息是“思想上”,焚书坑儒是秦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思想上”,排除。23C试题分析:材料内容表明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导致的社会动荡,秦始皇为了避免分封制的纷争而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故答案选择C项。A项是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的,不是解决地方分裂问题的。行省制度是元朝开始实行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24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为
26、“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故选A,BCD选项排除。25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故正确;秦朝还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故正确;夏朝传子制度已经出现,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选B,排除ACD。26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首创皇帝制度,故D正确;宗法制夏朝已经出现,排除A;宰相制度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故排除B;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故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始创的是皇帝制度。2
27、7D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军事上,修筑长城;思想上,焚书坑儒。因此,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D正确,ABC错误。28D秦始皇命蒙恬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故D正确;灵渠、阿房宫、骊山陵墓不符合“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排除ABC。29D道德经中天地人本性相通,都要顺乎自然,和庄子中的天和人都是自然存在,都认为天与人相通一致,即天人合一,D项正确;道生万物是哲学的本原论,与天人关系不符,A项错误;顺应天命与道法自然不符
28、,B项错误;人定胜天和道家顺其自然的主张矛盾,C项错误。30B据材料“秦朝掌管军事的最高职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故B正确;典客为九卿之一,掌管王朝对少数民族之接待、交往等事务,故A排除;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故C排除;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D排除。31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皇帝年幼短命,直接导致了外戚宦官专权,项正确;“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现象,不是皇帝年幼的直接后果,项错误;“党锢之祸”是外戚、宦官乱政的产物,不是皇帝年幼的直接后果,项错误;黄巾军起义是阶级矛盾尖锐的产物,是皇帝年幼无力控制政局产生的间接影响,项错误。32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
29、儒学体系宣扬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有利于神化封建统治,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还主张大一统,所以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故选D。33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故C符合题意;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造成阶级矛盾尖锐的结果,州牧割据是外戚宦官专权导致朝政混乱、中央无法有效管理地方的结果,故排除AC;光武中兴是东汉初期由刘秀开创的社会发展、政治清明的局面,故D不符合题意。34C根据所学,道家主张无为,故C项正确;儒家主张仁、德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法家强调严刑峻法;都与
30、“无为而治”无关,故排除ABD三项。35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CD两项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政策,不符合题意;B师法黄老是汉高祖实行的,它适应了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是历史的进步;A郡国并行制也是汉高祖实行的,但造成西汉初期的王国问题,是历史的倒退。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36C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C正确;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不符合汉武帝,排除A;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排除B;唐朝设置节度使,不符合汉武帝,排除D。抓住关键信息“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
31、重大举措”,联系所学“推恩令”颁布的内容和作用分析解答。37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西汉走向全盛,汉武帝时代的赋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故C正确;巧文多智、意境深沉、清新活泼不符合汉赋的特点,故ABD排除。38B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吏,故选B项;御史大夫负责中央机构的监察,跟地方无关,排除A项;宋代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排除C项;参知政事唐代以后作为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跟监察地方无关,排除D项。39B结合所
32、学可知,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故B项符合题意;A项,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排除;C项,华佗发明“麻沸散”,排除;D项,传播道教和佛教不是蔡伦的成就,排除。40B西汉初期,儒生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加入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等思想,顺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而被汉武帝上升为封建正统思想,故B符合题意;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只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可能性,故A不符合题意;儒家思想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C不符合题意;D是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的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1(1)分封制的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长期稳定。 (2)略.2(1)略.(2)农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 法治:严刑峻法、推行法治;集权:废分封、行县制。(参考)3 (1)(2)略。4 (1)(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