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一、夯实基础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浸渍(z)信札(z)涅槃(pn)长歌当哭(dn)B.缁衣(z)偈子(j)惴惴(zhu)面面相觑(q)C.不屑(xio)喋血(di)吮血(shn)殒身不恤(yn)D.寥落(lio)菲薄(fi)眷眷(qun)提纲挈领(qi)答案B解析A项,“札”应读“zh”;C项,“屑”应读“xi”,“殒”应读“yn”;D项,“眷”应读“ju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我这次本能考入一所重点中学,但由于考试时身体欠佳,发挥不好,结果只能就读于一所普通中学,真是明珠投暗了。有些干部急于事功,把
2、群众不愿接受的致富措施强行落实,结果引起民怨。小强为了增强体质,一口气围着操场跑了十圈,直累得延口残喘。他一当上局长就情随事迁,公款吃喝,贪污受贿,最后难逃法网。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在该国东北部发动恐怖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这可能是该组织成立以来发动的最惨无人道的袭击。每一个正在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聚沙成塔的道理,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重视每一份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A.B.C.D.答案B解析明珠投暗: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也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不合语境。急于事功:做事急于求成。合乎语境。延口残喘:延长一口残余的呼吸,意思是努力挣扎着勉强活下去。不
3、合语境。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不合语境。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使用正确。聚沙成塔:比喻积少成多。使用正确。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B.中国发展航天事业,不是为了挑起太空的军备竞赛,而是为了促进太空资源的开发、探索与和平利用。C.从表面上看来,段祺瑞政府与帝国主义者之间似乎没有瓜葛;但是,从实质上看,帝国主义与段祺瑞政府是合谋的。D.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
4、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答案D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在”与“里”。B项,语序不当,将“探索”移到“开发”之前。C项,语序不当,最后一个分句与前文不照应,应改为“段祺瑞政府与帝国主义是合谋的”。4.对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B.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反语)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
5、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比喻)答案B解析B项,这句话并没有运用反语,而是用了比喻,“流言的种子”比喻“流言”的源头。5.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用文字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要求: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少于200字。答案示例看到您的画像,我自然想起您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觉得这诗句正是您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您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人格的全部体现。您目光犀利,眉头紧锁,面容消瘦,留着一撇浓黑的胡须,表情非常严肃又非常慈祥,从中可以想见您的清苦、刚直、坦然。您
6、一头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约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当真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您是新文学的伟大旗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您的文章独抒己见,入木三分。而您的杂文则是匕首,是投枪,是飞镖,直刺黑暗社会,使反动统治者胆战心惊。解析题干要求“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暗示出答案既包括鲁迅的外貌形象,又包括其精神形象。刻画外貌形象,要参照鲁迅的画像,刻画外形特点;刻画精神形象,要求挖掘出他的性格及其作品所表现的精神品质。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忆刘半农君鲁迅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
7、得很。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钅黄信,“她”字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
8、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
9、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
10、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
11、,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八月一日。注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间世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的刘半农有活泼、勇敢、忠
12、厚、易于亲近等优良品质,也有浅、草率、无谋等不足之处。B.“五四”退潮后,刘半农思想发生了变化,由提倡新事物转向保守,是“我”与之关系疏远的主要原因之一。C.作者肯定了刘半农过去的战绩,虽然对刘半农不免有微词,但也坚决反对“陷沙鬼”抹杀他过去的功绩。D.“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表明,鲁迅虽然曾经跟刘半农是朋友,但对他还是怀有一种难以忘却的憎恶之情。答案D解析D项,“但对他还是怀有一种难以忘却的憎恶之情”错误,在“这憎恶”的后一句中,有“因为”一词,告诉读者作者“憎恶”的原因,分析这些原因可知,“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
13、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也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对比中表现人物,多方面、多角度刻画出刘半农的形象。B.本文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安排材料,叙事写人,做到了线索清晰,情感态度爱憎分明。C.文章关于“武库”的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借代、衬托等手法,以陈、胡衬托刘半农没有城府、易于亲近的性格特点。D.文章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前后内容多呈呼应之态。如前面谈到刘半农是一个战士,后面行
14、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答案C解析C项,“借代”错误,该段文字中没有出现借代手法。8.“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参考答案“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其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字,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9.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参考答案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鲁迅认为刘半农坦诚、直率,
15、虽然“浅”,却“浅”得清澈。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三、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一个国家总是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成长壮大,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近代新学的兴起,许多大学生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他们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登上历史舞台,担当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任,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为中国的政治变迁作出了重大贡献。1919年“五四运动”,爱国学生面对敌人的枪弹的威胁而,他们通过举行游行示威、街头公开演说、开展抵制日货和支持国货活动、直接参与抗战、组建政治社团、开展政治请愿、发行爱国日刊等多种行
16、为方式参与爱国的政治斗争,做了很多的事情。即便有许多的青年学生喋血身亡,但后继者毅然,奋然前行。历史告诉我们,也警示我们:爱国远远不像我们喊出一句慷慨激昂的口号那样简单,那样容易。在改革创新的漫漫征途中,更需要我们敢于担当,身体力行,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成才报国的强劲动力,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顽强拼搏。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爆发舍生取义惊心动魄声泪俱下B.暴发殒身不恤惊心动魄声泪俱下C.暴发舍生取义惊天动地长歌当哭D.爆发殒身不恤惊天动地长歌当哭答案D解析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处迸出;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
17、义);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这里是说“五四运动”突然发生,应选“爆发”。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强调不怕死。舍生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强调“义”。这里强调爱国学生面对敌人的枪弹的威胁而勇敢无畏,不怕牺牲,应选“殒身不恤”。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这里是说爱国学生做了很多声势浩大的爱国的事情,应选“惊天动地”。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声泪俱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这里指后继者应当把对牺牲的爱国学生的悲痛化为力量,应选“长歌当哭”。故选D项。11.在文中括号处补写一句话,使句子前后
18、连贯,语意完整。参考答案学生组织成为爱国运动的先锋和不容忽视的力量解析第一段的论述对象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性的组织参加相关爱国活动,因此要补写的句子的主语可以是“学生组织”;另外,结合后文“为中国的政治变迁作出了重大贡献”思考,这里所填的句子具有总结前文的性质,再结合前面的关键词“新兴的社会力量”“时代发展的先锋”,此处可以填写:学生组织成为爱国运动的先锋和不容忽视的力量。12.请把上面的文字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15个字)参考答案爱国需要敢于担当,身体力行。解析语段共有三段。第一段是写大学生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担负起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任,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作出了重大贡
19、献。第二段以“五四运动”为例,具体阐述他们的贡献。第三段是对大学生爱国做法的思考,起着总结和升华的作用。因此第三段才是语段的核心所在。结合第三段的关键句“在改革创新的漫漫征途中,更需要我们敢于担当,身体力行,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成才报国的强劲动力,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顽强拼搏”可知,此段文字主要是告诫广大青年:爱国需要敢于担当,身体力行。注意字数限制。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他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王富仁
20、先生对此作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个精神素质便是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参考答案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精神素质(或:原因在于他的最根本的精神素质)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自由意志)14.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为入选的刘和珍写一则推荐词。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必须使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100150字。答案示例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你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担起民族大义!刘和珍君,你始终微笑着,你像一棵大雪压不弯的青松,你激励我们每个热血青年,为了民族复兴,为了祖国更加强盛,奋然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