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授课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教师 授课时间:第19周 星期三2018年元月2日单元(章节)课题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本节课题赤壁赋 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筛选文中信息。(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字词及句式,通过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分析文赋的内容,提高学生阅读及赏析古文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注释,提高学生朗读古文及把握文章情感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
2、价值观:通过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教材分析赤壁赋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阐述哲理。因此赤壁赋是本单元的重点讲读课文之一,它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学情分析现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重点由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逐渐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并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另外,处于这个
3、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但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困惑、碰到挫折,又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文章中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能对他们起到良好的教育和启发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同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学难点:同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炼的课题把握写景凭吊古人主客问答来阐述哲理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资源选择PPT、新新学案、教学过程教师个性化修改一、导入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
4、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那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二、作家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主要作品:东坡集、东坡乐府2、与苏轼有关的合称:(1)三苏:苏洵(父)、苏轼、苏辙(弟)(2)宋四家(书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3)苏辛:苏轼与辛弃疾他们皆是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4)唐宋八大家(散文):韩愈、欧阳修、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3、散
5、文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三、文本根据新新学案,完成对赤壁赋的文言翻译,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课堂检测内容熟读文章,翻译文意课后作业布置完成新新学案基础积累部分预习内容布置试划分第一自然段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