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0-2022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1. 受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用煤需求旺盛影响,2021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走高。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9月份至10月份后,随着天气转凉,空调制冷等用电下降,煤炭市场供需紧张局势将趋于缓解,煤炭后期价格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动力。对此,下列理解合理的是( )钢铁等行业通过改变煤炭供求影响其价格一定阶段供求是影响商品价格的根木因素煤炭价格下降有赖于替代品电力需求减少从较长时间看煤炭价格总体上与价值相符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受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用煤需求旺盛影响,2021年以来煤炭
2、价格持续走高。说明了供求影响价格,钢铁等行业通过改变煤炭供求影响其价格,正确。:价值决定价格,错误。:煤炭与电力不属于替代品,错误。:价值决定价格,无论价格怎么变化,从较长时间看煤炭价格总体上与价值相符,正确。故本题选C。2. 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经济活力、就业吸纳的“蓄水池”。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加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要求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关于稳健货币政策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会增加贷款总量和市场流动性,有助于解决融资难,正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与降低
3、投资准入门槛无关,排除。: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有助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解决融资难,正确。:发放金融债券属于财政政策,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3. 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进一步阐明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和要求,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明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这要求( )完善按劳动决定报酬的机制进一步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取缔高收入群体的隐性收入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构建初次
4、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共同富裕。这要求进一步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调节过高收入,符合题意。:完善按劳动决定报酬的机制并不能缩小收入差距,错误。:对于高收入者要通过税收、社会捐赠等进行调节,清理规范隐性收入,而不是取缔,错误。故本题选D。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国开始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补齐“三农”短板。完成下面小题。4. 对照全面现代化的要求,我国“三农”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短板。一直以来,农业回报率低制约着乡村发展,也是乡村振兴的最大阻碍之一,乡村振
5、兴还有很繁重的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列举措可行的是(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思路把“三农”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行“三权分置”,废除农村基本经营制度A. B. C. D. 5.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由此可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乡村振兴的内容和
6、水平各不相同实现乡村振兴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同阶段的目标体现了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被推翻A. B. C. D. 【答案】4. B 5. A【解析】【4题详解】: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说法错误,排除。:可以完善但是不能废除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说法错误,排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5题详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说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乡村振兴的内容和水平各不相同,正确。:材料不体现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是曲折的,与题意无关,排除。
7、:真理不能被推翻,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6.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宜告缓刑假释和新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工作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采取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有针对性地消除社区矫正对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帮助其成为守法公民。社区矫正法实施一年多以来,上海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为0.09% ,7个区实现零再犯。可见,社区矫正法主要目的在于对犯罪人施加报应性惩罚鼓励和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注重社会关系修复和矫正对象融入社会赋予社区司法职贵促进司法主体多元化A. B. C. D. 【答案】B【解析】【
8、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社区矫正法鼓励和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注重社会关系修复和矫正对象融入社会,有助于帮助相关对象成为守法公民,符合题意。:社区矫正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相关对象进行矫正,帮助其成为守法公民,而不是对犯罪人施加报应性惩罚,错误。:社区矫正法使社区在矫正相关对象方面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不是赋予社区司法职责促进司法主体多元化,错误。 故本题选B。7. 2021年5月,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 2025年)规定,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 ,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下列选项与上述做法履行职能相一致的是( )A. 某校
9、外培训机构因价格欺诈被市场监管部处罚B. 某市对近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在园幼儿减免保教费C. 国家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D. 多部门联合对预防和惩治校园暴力行为进行规范【答案】C【解析】【详解】C:行动工作方案规定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 ,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为此国家应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C符合题意。ABD:某校外培训机构因价格欺诈被市场监管部处罚、某市对近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在园幼儿减免保教费、多部门联合对预防和惩治校园暴力行为进行规范等,这些措施均与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长、保护学生视力无关,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8. 习近平指
10、出:照搬照抄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最终或者只是一种幻想,或者是照猫画虎,都彻底破产了、失败了。坚持制度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就必须要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有根本性意义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坚持制度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就必须要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正确。: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
11、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与题意不符。: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是人民民主专政,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9.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脱贫攻坚光辉历程,深情回顾脱贫攻坚英模感人事迹,强调全党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这是因为脱贫攻坚精神( )是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锻造形成的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战胜新时代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
12、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这是因为该精神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战胜新时代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精神动力,符合题意。:之所以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主要是因为该精神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因为该精神如何形成,与题意不符。:该选项夸大了脱贫攻坚精神的作用,错误。 故本题选B。10. 西方媒体近来频频针对中国进行议题设置,通过网络发动舆论攻势。“国家安全” 涉及多项领域,其中,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也是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将舆论战放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放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对待颜色革命的高度警觉来面对舆论战。这要求我们( )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网络奥情的引导把加强意 识形态工作
13、作为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度 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舆论传播力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面对西方媒体发动的舆论攻势,我们必须将舆论战放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放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对待颜色革命的高度警觉来面对舆论战。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网络奥情的引导,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正确。: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错误。:面对西方媒体发动的舆论攻势,我们应高度重视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而不是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舆论传播力,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11. 现如今,各
14、式各样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令人目不暇接,了解这些词的意思、用法,几乎成了网上冲浪的必修课。“逆行者”指代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者;”逆袭”展现扭转局势、转败为胜的韧性;在表现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的视频里,网友们“超燃”“太燃了”的点评不断刷屏.层出不穷的热词的背后是充满生机的生活。这充分说明(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都来源于客观世界意识是人脑对事物的能动反映意识和物质两者是相互依赖的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层出不穷的热词的背后是充满生机的生活,这充分说明意识是人脑对事物的能动反映,意识的内容都来源于客观世界,正确。:材料强调意识的内容,没有强调产生意识的生
15、理基础,排除。: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错误。故本题选C。12. 对下面漫画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是矛盾斗争性存在的前提辩证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自己否定自己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可相互转化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漫画中“没有作茧自缚,哪有破茧成蝶”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也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自己否定自己,正确。: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错误。: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
16、化。错误。故本题选D。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高技能人才永担着将研发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参与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等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据统计,拽至2020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5 800万,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近30%。但是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培养、使用等方面,与实际需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21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并将该行动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一项重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通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
17、,“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 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实施“技能中国行动”的合理性。【答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配置效率不高等短板问题。实施“技能中国行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技能人才保障。【解析】【分析】背景素材:我国实施“技能中国行动”考点考查: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
18、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实施“技能中国行动”的合理性。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不具体,解答时,考生应首先结合材料提取信息,然后根据材料调动教材相关知识,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高技能人才永担着将研发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参与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等重要任务”可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角度分析;有效信息:“但是技
19、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培养、使用等方面,与实际需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可从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配置效率不高等短板问题角度分析;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得分点: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配置效率不高等短板问题。+实施“技能中国行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技能人才保障。【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
20、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
21、中美实现建交和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出于“以台制华”图谋,美国一些政客热衷于拉拢其他国家在台湾问题上滋事,频频曲解、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联大第2758号决议不仅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还将“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席位上驱逐出去”。联合国有关文件明确指出,“联合国认为,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没有独立地位”“台湾当局不享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地位”。世界上有180个国家承认和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国际社会坚持一中原则的格局坚如磐石,中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加以说明。【答案】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22、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美方在台湾问题上搅浑水、挑事端的险恶用心,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违背了时代潮流,不得人心。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任何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抗拒中国统一大势的行径都将被坚决挫败。【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考点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详解】第
23、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对一个中国原则加以说明。属于说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首先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联大第2758号决议不仅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还将“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席位上驱逐出去”。联合国有关文件明确指出,“联合国认为,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没有独立地位”“台湾当局不享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地位”说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公
24、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有效信息:一段时间以来,出于“以台制华”图谋,美国一些政客热衷于拉拢其他国家在台湾问题上滋事,频频曲解、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说明美方在台湾问题上搅浑水、挑事端的险恶用心,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违背了时代潮流,不得人心;有效信息:世界上有180个国家承认和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国际社会坚持一中原则的格局坚如磐石,中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说明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任何挑战一
25、个中国原则、抗拒中国统一大势的行径都将被坚决挫败。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得分点:美方在台湾问题上搅浑水、挑事端的险恶用心,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违背了时代潮流,不得人心+出于“以台制华”图谋,美国一些政客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得分点: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任何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抗拒中国统一大势的行径都将被坚决挫败。【点睛】非选
26、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27、要求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自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7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我国“七五”普法实施完成,“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实行,法治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2020 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已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比2016年提升3.7个百分点。这表明,全面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人们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共识。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迫切要求进一步 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尊
28、法学法守法用法。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郎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 2025 年),对“八五”普法作出全面部署,成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夯实全面依法治国根基的重要举措。(1)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连续实施“普法规划”。(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实施“普法规划”是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3)全民普法要通俗易懂、让群众听得值,请你为开展“八五”普法宣传策划两个活动方案。【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 社
29、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普法规划”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实践要求和公民提升法治素养的期盼。连续实施“普法规划”,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法治观 念、法律意识;才能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法规划”作为优秀文化,在实施中提升了公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全社会法治观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夯实前进的步伐。 (3)在城乡街道打造以法治漫画
30、和法律故事为主题的文化墙;将法律知识与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歌、 曲艺等结合,让法律走进生活。【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实施“普法规划”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考点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文化的作用等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连续实施“普法规划”,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首先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
31、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自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7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迫切要求进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角度,说明我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实践要求公民提升法治素养;有效信息:特别是我国“七五”普法实施完成,“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实行,法治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2020 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自己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
32、,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比2016年提升3.7个百分点。这表明,全面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人们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共识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角度,说明“普法规划”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连续实施“普法规划”,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才能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连续实施“普法规划”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实践要求。得分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 社
33、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普法规划”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连续实施“普法规划”,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才能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实施“普法规划”是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首先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特别是我国“七五”普法实施完成,“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实行,法治乡村建设
34、有序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2020 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比2016年提升3.7个百分点。这表明,全面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人们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共识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点等角度,说明实施“普法规划”,提升了公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全社会法治观念;有效信息: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迫切要求进一步 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
35、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说明实施“普法规划”,能够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夯实前进的步伐。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普法规划”在实施中提升了公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全社会法治观念。得分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普法规划”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夯实前进的步伐。【小问3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为开展“八五”普法宣传策划两个活动方案,
36、让全民普法通俗易懂、让群众听得值。属于建议类主观题,知识没有具体限定。解答时,需要考生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当自已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比2016年提升3.7个百分点可提议在城乡街道打造以法治漫画和法律故事为主题的文化墙;有效信息:让“八五”普法成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夯实全面依法治国根基的重要举措可提议将法律知识与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歌、 曲艺等结合,让法律走进生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只要能够围绕普法宣传这一主题,
37、从如何普法角度,如提议通过法治漫画、法律故事、民歌、 曲艺等形式开展普法教育的即可得分。【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