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二)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5分)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水涸,
2、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
3、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各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一十二)注 葑:芜菁,又名蔓菁。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帑:国库中的钱币。节宣:节制和排放。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
4、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属:连接B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弱:减少C过高糜帑 糜:消耗D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 相:治理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李清时善于治水的一项是()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ABC D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乾隆皇帝南巡时,有人建议重新挖掘一条水道,便于船只通行,而李清时打通原有水道,改造出一条“副河”。B李清时小时候在海边看见修堤拦海造田的人先在海水中投入石块,潮水退后,用木
5、桩拦住,然后在石块上填土,以此来造田,这给他治水以很大的启发。C曹县发大水时,水流入微山湖,又从韩庄的湖口流出;而这里的闸口狭窄,水流受阻,李清时下令毁掉北面的堤坝,挖沟排水。D李清时在任河东河道总督时,运河东岸曾经决口,他主动请求前往治理,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得力措施,使大堤恢复了原貌。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3分)译文:_(2)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3分)译文: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5分)安成康王秀,字彦达,文帝第七子也。天监元年,封安成郡王。
6、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属饥年,以私财赡百姓,所济甚多。六年,为江州刺史。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遂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即日辟为西曹。时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寻迁荆州刺史,加都督。立学校,招隐逸。辟处士河东韩怀明、南平韩望、南郡庾承先、河东郭麻等。是岁,魏县瓠城人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怀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琕,仙琕签荆州,求应赴。众咸谓宜待台报,秀曰:“彼待我为
7、援,援之宜速,待敕非应急也。”即遣兵赴之。及沮水暴长,颇败人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馀人,百姓甚悦。荆州尝苦旱,咸欲徙市开渠,秀乃责躬,亲祈楚望。俄而甘雨即降,遂获有年。及去任,行次大雷,风波暴起,船舻沦溺,秀所问唯恐伤人。十三年,为郢州刺史,加都督。郢州地居冲要,赋敛殷烦,人力不堪,至以妇人供作。秀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堵,境内晏然。夏口常为战地,多暴露骸骨,秀于黄鹤楼下祭而埋之。一夜梦数百人拜谢而去。每冬月,常作襦裤以赐冻者。迁雍州刺史,在路薨。武帝闻之,甚痛悼焉。初,秀之西也,郢州人相送出境,闻其疾,百姓商贾咸为请命。及薨,四州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
8、之。秀美容仪,每在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都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覆之,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秀精意学术,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节选自南史列传梁宗室下)注 坚船以为斋舫:南朝梁武帝时佛教达于鼎盛,故视斋物为圣物。征士:不应诏朝廷征辟的士人。胤:后代。郢州:隋以前的郢州一般指后来的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南朝宋从荆、湘、江、豫四州析置。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被兵革,人户流散被:遭受B寻迁荆州刺史,加都督 寻:不久C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 简:
9、挑选D百姓安堵,境内晏然 堵:安定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萧秀“敬重士人”的一项是()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秀)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即日辟为西曹。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馀人,百姓甚悦。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A BC D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重点表现萧秀仁惠爱民的事迹,萧秀每到一处就任,都招纳难民,安抚民众、抚恤百姓,以私人财物赡养百姓,所救济的人很多。
10、B文章介绍了当时京口、郢州、夏口百姓累被兵革,人户流散、赋敛繁重,不堪重负的情况,客观地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百姓生活的艰难。C萧秀到江州任刺史时,不按崇佛的时俗办理,将坚牢的船拨给僚佐,下等的船运载斋物,是因为他预测到此行会遭逢风暴,下等船要破沉。D萧秀容貌仪表俊美,引人瞩目。精心留意于学术,搜集经籍与载记,招揽学士编撰类苑;性情仁慈宽容,对待下属的过错不计较。8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3分)译文:_(2)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3分)译文:_课时作业(二)1D解析 相:观察,察看。2C解析 是李清时小时候看到的拦海造
11、田者的做法,是皇上的命令,是他治水后整治弊端的措施。3D解析 “自请议处,原之”意思是:李清时自己向皇上请求处分,皇上原谅了他。4(1)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葑草的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两多,修成了两边的堤坝。(“奇”“而”各1分,省略句1分)(2)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得少,向北流得多,后来就与之相反(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浅而阻塞,船不能通过。(“制”“反”“涩”各1分)参考译文李清时,字授侯,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的从孙。乾隆七年(李清时)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的职务。乾隆十四年,(李清时)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皇上南巡,有人建议从嘉兴
12、到杭州另外开辟一条水道行驶船只,李清时从官塘外找到相连接的水道,向上通往吴江的平望,向下能通往杭州的坝子门,被称为副河。(李清时)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去官职。守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兖州知府。乾隆二十二年,被提升为运河道。乾隆二十六年,黄河在孙家集一带决口,运河从夏镇到南阳两边的河堤都被冲垮,李清时督促修缮。讨论这事的人有的打算用捆扎成的护岸的东西,将花费六十万两库银;有人打算修建石头的堤坝,将花费三百万两库银。李清时小时候在海边行走,看到修堤拦海造田的人,把碎石块投到海水中,退潮后用木桩拦住,在上面填上土,加固成堤坝;李清时就参考了这种办法,因为运河东西两岸都是水,取土困难,(他)下令把石头
13、堆砌在两边,在中间填入葑草,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葑草的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两多,修成了两边的堤坝。曹县发大水,水流入微山湖,从韩庄湖口流出,韩庄闸口狭小,水不能流出,(他)就下令毁掉闸北的石堤,在地面挖沟泄水。这事被皇上知道,皇上命令在这个地方修建一道滚水坝,高一丈二尺多。李清时请求降低到一丈高,让湖水下降到一丈后,就关闸蓄水。泗河经过兖州向西流进府河,济宁城东过去有杨家坝,堵截河水使之流进马场湖,蓄水用来补充运河,到了伏天秋水暴涨不能排出,淹没了农田,(李清时)下令改堤坝为闸口,看水势大小来开启或关闭。汶河分流进入蜀山湖和马踏湖,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得少,向北流得多,后来
14、就与之相反(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浅而阻塞,船不能通过。李清时重新调整分水口,下令把南边的堤坝加长,北边的堤坝缩短,作为控制河水蓄积和排泄的措施,同时降低何家坝的高度,让汶河水向南的减少,向北的增加。乾隆二十九年,(李清时)被调任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李清时)提升为河东河道总督,(皇上)赏赐绸缎和貂皮给他的母亲。李清时因为朝廷每年修缮河堤时,管事的人不衡量地势的高低,过度花费库银,却没能让低洼的地方增高;他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各自测量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并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它。等到入伏后秋水暴涨,耿家寨(又称十四堡)的河水到了旧堤的上面,全靠预先
15、修筑的新堤才免于水灾。李清时整治征募河工、征收材料方面的各种弊端,每年减少征收材料达一千多万斤。乾隆三十一年,运河东岸决口,李清时自己向上请求处分,(皇上)宽恕了他。乾隆三十二年七月,(皇上)任命他为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个县遭受水患,李清时认为小清河下游堵塞,所以上游才决口,于是他下令让有关官员调查验证。这时(李清时)突然发病,请求辞职,(皇上)没有答应。乾隆三十三年,(李清时)去世。李清时治水善于观察推断水势状况,探究事情的原委。(他)常常乘小船出入于荒草丛生的湖泽、河汊废港之中,有时徒步考察巡行,征询走访,一定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才实施修建工程。5D解析 堵,本义为“墙”,文中引申为
16、“家”。6C解析 是表现萧秀爱民惠民的,不能表现其“敬重士人”。7C解析 C项“他预测到此行会遭逢风暴,下等船要破沉”有误,原文仅说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意即萧秀仅是出于“爱士”的原因,才把好船拨给参佐。8(1)萧秀教导他说:“我这刺史并无恩德,水积为患,怎么可以因此而获利呢?”解析 大意对、语言通顺,1分;“潦”意为“水灾”,1分;“利之”,意动用法,“以之为利”,1分。(2)他怕误了上朝便登车而去,直到上朝结束了也未吃饭,但也没有指责那厨师。解析 大意对、语言通顺,1分;“竟”意为“结束”,1分;“弗之诮”,宾语前置,即“弗诮之”,没有批评他,1分。参考译文安成康王萧秀字彦达,是梁文帝第
17、七个儿子。天监元年,封为安成郡王。京口自崔慧景之乱后,屡次遭受兵祸,人家住户大多疏散了,萧秀招纳并安抚民众,仁惠爱民之政大大地推行了。接着遇到饥年,他以私人财物赡养百姓,所救济的人很多。天监六年,萧秀担任江州刺史。将要出发时,主管者找来一艘坚牢的船运送斋物。萧秀说:“我怎么可以爱惜财物而不爱护士人?”便教主管者将坚牢的船拨给参谋僚佐,下等的船运载斋物。不久遭逢风暴,斋舫因而破沉了。到达州治后,听说前任刺史取用征士陶潜的曾孙担任里司,便叹息说:“陶潜的德行,难道会不泽及其后代吗?”当天就征辟他为西曹。那时夏季大水泛涨,津渡桥梁都断绝了,地方主管请依旧例租船渡人,按价收钱。萧秀教导他说:“我这刺史
18、并无恩德,水积为患,怎么可以因此而获利呢?”只是调拨船只过渡而已。不久任荆州刺史,兼任都督。他在那里建立学校,招揽隐逸之士。征辟处士河东韩怀明、南平韩望、南郡庾承先、河东郭麻等人。这一年,魏县瓠城人造反,杀害了豫州刺史司马怀悦,引起司州刺史马仙琕的紧张,仙琕发签到荆州以求应允赴援。众人都说应当等待台省的批复,萧秀说:“他那里等待我去援助,援助应迅速,等待救援令不能应急。”便立即派兵赴救。后来沮水暴涨,淹毁了很多百姓的田地,萧秀用两万斛粮食赡养百姓。派长史萧琛选择州署中贫苦衰老和单丁的役吏,一天就遣散了一百多人,老百姓非常高兴。荆州常常苦于干旱,都希望迁移城市,开凿水渠,萧秀就自陈己过,亲自祈告
19、楚人的愿望。不一会儿甘霖就降落下来了,于是获得了丰收。到他离任时,行至大雷,风波骤起,船沉橹没,萧秀所询问的是唯恐伤亡了人。天监十三年,萧秀担任郢州刺史,加授都督。郢州地处冲要,赋敛繁重,人力不堪负担,以致用妇女来供作劳役。萧秀抚恤百姓,自己很节约,省下游玩的费用,百姓安居,境内安逸。夏口经常成为交战之地,很多地方骸骨暴露野外,萧秀在黄鹤楼下祭奠亡者并且掩埋了(他们)。一天夜里他梦见有数百人跪拜谢恩而后离去。每年冬天,他常常制作襦衣裤,赠赐给受冻的人。迁为雍州刺史时,萧秀在路途中去世。武帝听到噩耗后,甚为沉痛哀悼。起初,萧秀往西行时,郢州人士送他出境,听说他病了,百姓商人们都为他请命要他归来。到他去世时,荆、湘、江、豫四州人士都撕破衣裳做白帽哀痛哭泣,迎接他并送他去往京城。萧秀容貌仪表俊美,每当在朝廷上,百官瞩目而望。他性情仁慈宽容,喜怒不形于色。左右的人曾经抛掷石头杀害了他所养的天鹅,斋帅请求治那些人的罪。萧秀说:“我怎能因为一只鸟而伤害了人?”在都城某日早晨,临去办公事时,厨师送上食物,不慎将餐具弄翻了,他怕误了上朝便登车而去,直到上朝结束了也未吃饭,但也没有指责那厨师。萧秀精心留意于学术,搜集经籍与载记,招揽学士平原刘孝标,让他编撰类苑,书还没有写完,就已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