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定时检测案45生态工程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B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这种生态工程模式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和平衡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考点二生态工程的实例()3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C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D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4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
2、还草工程,这一工程属于()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5.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既要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又要考虑到树种的多样性。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与整体性原理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6“粮桑鱼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生态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沼气池的建立既可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
3、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7. “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D该模式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8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经过多级
4、利用,实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往复循环B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生产环节的增多,最终也增加了废物和污染9根据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什么生态工程原理()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102020河北省邯郸市一中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地规划载牧量,能使能量持续地流向对人类有
5、益的部分B农业生态系统中,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合理地引入天敌治理害虫,能避免因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带来的二次污染112020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进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12
6、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县积极发展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两大支柱产业。在生产总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之路。请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至少写2种)。(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_。(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其主要原因是_。(4)该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_。(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请就该生态系统提出你的一条合理化建议。_。(6)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看,该农业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
7、虫害的原因是_。请说出两种根据生物学原理防治害虫的方法:_。132020湖北华中师范大学附中模拟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1)在生态工程中,人类应用了_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在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_,从而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个过程遵循的原理是_。(3)根据_原理可知,西部地区的草场,要注意合理放牧,需要考虑_,因为若超过其限度,就会引起_。(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目标除了治理环境污染之外,主要是对破坏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开矿后的废弃地以及湿地等进行_。
8、142020哈尔滨三中模考随着工业的发展,采矿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如何恢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持续协调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图为矿区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流程图,请分析回答:(1)矿区废弃地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_。(填选项)造成土体、土壤、植被的破坏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会阻碍植被的生长影响土地景观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ABCD(2)在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中,要充分考虑到_三者间的持续协调发展关系。(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_。(4)该恢复工程中,、分别是指_、_。该生态恢复的关键在于_,以及_的重建。(5)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
9、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_。152020广东五校联考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稳定塘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稳定塘是一种人工构筑、以净化污水为目的的工程设施,具有围堤、防渗层等。稳定塘包括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等,其结构如图所示,稳定塘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主要指标如表所示,请分析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类型深浅(m)污水停留时间(d)适宜处理污水中有机物浓度含有的主要生物好氧塘135低藻类、好氧菌等兼性塘12530较高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藻类等厌氧塘2.55.02050高厌氧菌等(1)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不同的稳定塘水深差异明显。这主要与稳定塘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_的需求不同有关。(2)
10、好氧塘内藻类生长通常比正常情况要快,其主要原因是_。(3)污水在厌氧塘中停留时间较长的原因主要是_。同时,废水不能过量流入厌氧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能力有限。经过稳定塘处理的污水,再流经潜流湿地,就能作为农业、工业用水。该系统主要依据了生态工程中的_、_等原理。(4)由于人们长期向湖泊、河流中大量排放生活污水(和某些工农业废水),导致水华现象频繁发生,人工打捞、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等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人们还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和人工浮床等方法构建生物修复系统,收到较好的效果。与杀藻剂处理水华相比,生物修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_和_。16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
11、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某湿地因过度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而遭到破坏,这是因为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的_,使其_稳定性减弱。(3)若将(2)中的湿地改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改造时,要适当增加生物的种类,这符合生态工程的_原理;此外,还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其目的是_。(4)改造后的湿地中,有一条食物链为甲(W1)乙(W2)丙(W3),括号内为该生物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W1/10,其原因是_。课后定时检测案451解析
12、:生态工程属于少消耗、多效益的工程。答案:A2解析:“无废弃物农业”的主要模式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从而实现废物资源化,其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答案:C3解析:矿山废弃地很少有动植物,而且土壤也被严重破坏,所以关键是先要进行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答案:C4解析: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是针对控制我国西北地区大范围的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提出的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的生态工程。答案:C5解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既要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又要考虑到树种的多样性,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B6解析:沼气
13、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没有改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7解析: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O2可用于食用菌的呼吸作用,同时食用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被蔬菜光合作用利用,故题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食用菌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菌渣作为有机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只能为蔬菜提供CO2和无机盐,蔬菜不能从有机肥中直接获取能量;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菌渣等废弃物,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答案:C8解析: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A错误;生态系统中,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
14、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B正确;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属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C错误;图中的生产环节多,使能量能够多级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D错误。答案:B9解析:出现能源大量消耗、污染物的积累是由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途径发生了障碍,该生产模式没有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D10解析:合理的规划载牧量,能使能量持续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A正确;农业生态系统中,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可能
15、会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有可能导致生态入侵,使得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C错误;合理地引入天敌治理害虫,能避免因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带来的二次污染,D正确。答案:C11解析:引入新物种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也可能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B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C错误;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答案:D12解析:(1)该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和协调
16、与平衡原理。(2)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桑、油菜等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消费者是蚕、禽、畜等。(3)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及无害化处理,因此更能净化环境。(4)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5)该生态系统中,蚕沙碎屑未被利用,可利用蚕沙碎屑养鱼,鱼塘塘泥还可作肥料。(6)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从而使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利用生物的种内关系或种间关系来诱杀害虫,如利用捕食关系引入天敌,利用性引诱剂进行防治害虫等。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2)桑、油菜等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17、蚕、禽、畜(3)粪便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4)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成本投入)(5)蚕沙碎屑用来养鱼;鱼塘塘泥用来肥田(6)抵抗力稳定性较高(营养结构较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天敌防治、激素防治、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任选两种)13解析:(1)在生态工程中人类应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其遵循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3)西部地区的草场,要注意合理放牧,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因为若超过其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需遵循的是
18、协调与平衡原理。(4)生态工程的目标除了治理环境污染之外,主要是对破坏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开矿后的废弃地以及湿地等进行生态恢复。答案:(1)生态学和系统学(2)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原理(3)协调与平衡环境承载力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生态恢复14答案:(1)C(2)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4)工程机械措施制造表土、压实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5)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此外,若种植农作物,矿区的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15解析:(1)不同的分解者对氧气的需求不同,故不同的稳定塘水深差异明显。(2)好氧塘中氧气充足,分解者
19、能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为藻类提供CO2和无机盐,因此藻类生长较正常情况要快。(3)从表格可以看出,厌氧塘宜处理的有机物浓度高,其中的厌氧菌可分解大量有机物,所需时间较长,故污水在厌氧塘中停留时间较长;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污水不能过量排入;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4)与化学方法相比,生物修复方法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也可避免藻类产生抗药性。答案:(1)溶氧量(或氧气)(2)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为藻类提供CO2和无机盐(3)厌氧塘适宜处理污水中有机物浓度高,其厌氧菌分解大量有机物所需时间长自我调节物种多样性物质循环再生(4)减
20、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不杀伤天敌,或不会使藻类产生抗药性,答案合理即可)16解析:(1)湿地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的强度超出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会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某湿地因过度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而遭到破坏,这是因为污水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3)将湿地改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改造时应增加生物的种类,这符合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改造时应还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即要考虑环境所能养活的种群数量,避免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这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4)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乙及与乙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体内,故乙的同化量W2远小于W1/10。答案:(1)间接(2)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3)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使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避免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乙及与乙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