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7070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2021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2(含解析).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以新创意和新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生趣和新生命。新型文化产品的创造不是简单重复再现传统文化,而是依托传统文化要素,以现代意识烛照传统、熔铸新思,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创造出文化新作。备受国际艺术界瞩目的艺术家蔡国强装置艺术作品草船借箭便是“中国资源的借取与活用”,“草船借箭”这一出自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从古到今已经被不同形式艺术演绎,蔡国强以其新形式新创造再次引起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

2、不计其数的人物形象和动人情节,有画不完的题材、讲不完的故事、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需要当代人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创造性开发,通过新型创意和崭新创造将其转化为新产品、新业态,推动当代中国文化产品的新生产。文化艺术与数字科技在创新结合上迎来新机遇,如何在数字内容构建中含蕴传达文化价值,服务当代人的精神养成和文明生发,在技术、商业与文化价值共赢中赢得大众,需要我们给出探索与解答。一方面要把握好数字经济历史性机遇,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传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内容数字化、网络化转化,实现文化产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以提高效率带动产能和品质提升,获得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环境下

3、的更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好新技术手段、制作方式、传播载体的颠覆式变革,生产高质量网络原生文化内容,发展“新型内容产业”,如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直播、网络表演等新业态,适应年轻群体文化娱乐需要。其中关键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容与新形式要素结合好,实现技术要素、文化价值、商业利益的统一,真正推出数字文化精品力作。比如某网游产品2018年用户规模已经超过3亿,其中古代建筑、人物、服饰、音乐、场景等传统文化元素都在二次创作中获得新升华,如莫高窟经典“飞天”形象被打造成热门游戏造型,网络游戏已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4、)材料二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只有外部形式的创新是不够的,尤其在强调文旅融合的今天,文化的内涵、深度成为愈来愈显性的需求。这就需要将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积淀、美学意味与创新的传播意识相结合,在传统与现代、内部与外部之间形成有效的链接。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不仅有社会外部力量的加入,作为传统文化持守者的组织与个体也在立足传统、挖掘内涵的基础上,逐渐展现出由内向外的传播主体的创新意识。当我们流连于故宫精美的文创产品,或看到古画会唱歌在青少年中获得的传播效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故宫博物院在梳理、保护、研究和历史文化挖掘上所做的工作,以及针对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所进行的前期研究。这正是创新体验获得认可的保

5、障与基础。从机构到个体,皆是如此。传统文化艺术内部与外部社会多种要素的合作探索,立足传统,与时代接轨,与大众的需求接轨,这是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重要一环。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是立足当下社会,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一盘大棋中,文博、非遗、文创产品、多元新文化体验以及相关教育活动,一起构建了当代社会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谱系中,不同的部门和产业门类也在进行着自己的探索。从传播形态来看,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包含要素传播、作品传播和文化传播3种形式。日常生活中的文博文创产品就是要素传播的典型代表,这也是传统文化艺术进入日常生活的重

6、要形式。而展览演出则是作品传播的主要形式,往往都以相对完整的产品展现在观众面前。以传统文化艺术为主题的各种线上线下文化活动则属于广义多元的文化传播。在行业发展中,这三种形式往往相互交织,相互补充。在创意中国中夺魁的风雷京剧团,其梨园三部曲网子缂丝箭衣角儿通过包含京剧元素的话剧这一形式,以戏曲行里的人、事、物为着眼点,将京剧人的坚守与情怀展示给观众、打动观众,通过要素、演出以及文化表达来推广戏曲文化。北京皮影剧团的影戏舞台剧影戏传奇将皮影戏艺术与真人表演结合,展示皮影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围绕演出设计系列文创产品和体验项目,既体现了对传统非遗的敬畏,也体现了非遗的动态性与活态性。更让人欣喜的是

7、,在这些打动年轻观众的演出中,老一辈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与年轻的传承者在舞台上共同演绎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对外,这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对内,则是文化传承和精神延续。由于载体形态的差异,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有不同的路径,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有的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推动行业社会的发展,有的依然在起步探索。无论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构筑国人文化记忆的同时,成为“活”在当下的文化,这是传统文化面向当下、面向青年人展现、传播甚至传承其价值的过程,更是我们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形成的过程。(摘编自胡娜传统文化传播创新呈现出时代特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

8、需要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体现出现代意识、现代思想和时代内涵。B生产高质量的网络原生文化内容,发展“新型内容产业”,需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价值内容与新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C精美的文创产品展现出由内向外的传播主体的创新意识,而现代新技术新手段则是创新体验获得认可的保障与基础。D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形成的重要途径,其载体形态多样,发展阶段不同,体现鲜明时代特点。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文化有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这是创造新型文化产品的源泉,形式多样的新产品、新业态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基因。B数字经济时代,只有推动传统文化内容数字化、网络

9、化转化,才能传达传统文化价值,服务当代人的精神养成和文明生发。C文创产品要获得传播效能,不仅需要外部形式上的创新,而且需要传统文化工作者进行梳理、保护、研究和挖掘等前期工作。D北京皮影剧团的影戏舞台剧影戏传奇,体现了传统文化艺术三种传播形式间的相互交织和补充,有较好文化传播效能。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敦煌研究院以莫高窟8大元素为主题,发掘2000多个壁画细节,设计出别致的敦煌丝巾,并与电商合作推出数字创意活动,收获一种粉丝。B“荣耀中国节”先后围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冬至5大节日,形成线上游戏活动+主题内容+城市线下活动+衍生品组成的新文创矩阵。C为纪

10、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推出了“闪耀星河”系列彩妆,其灵感源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座用于测量日月星象以计时的“日月星晷仪”。D西南4城市举办“国学经典诵读”大赛,从诗经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杂剧到近代国文,选手们在吟诵中展现中华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5中央电视台与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制作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对一件件文物进行梳理与总结,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国宝守护人”,运用多样形式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不仅让文物“活”起来,而且让观众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以上传统文化创新传播实例进行评价。【答案】

11、1C2B3D4首先阐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需要立足传统,挖掘文化的内涵、深度。接着展现传统文化创新传播过程中不同部门和产业门类运用多种传播形式进行探索。最后总结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总体现状和重要意义。5(1)国家宝藏利用新技术手段、制作方式、传播载体,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赋予文物新生趣和新生命,是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形式。(2)国家宝藏立足文物本身,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容与新形式要素结合起来,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和延续中华精神。(3)国家宝藏面向当下、面向青年人展现、传播,有利于构筑国人文化记忆,促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形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

12、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现代新技术新手段则是创新体验获得认可的保障与基础”说法有误,原文是故宫博物院等传统文化持守者的组织与个体所做的“梳理、保护、研究和历史文化挖掘上所做的工作,以及针对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所进行的前期研究”才是“创新体验获得认可的保障与基础”。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只有才文明生发”错误。结合“一方面要把握好数字经济历史性机遇,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传统文化获得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环境下的更高质量发展”“如何在数字内容构建中含蕴传达文化价值,服务当代人的精神养成和文明生发,在技术、商业与文化价值共赢中赢得大众,需要我们给出

13、探索与解答”等分析,“推动传统文化内容数字化、网络化转化”与“传达传统文化价值,服务当代人的精神养成和文明生发”之间无条件关系。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本题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传播的具体例子,以之为社会生活情境,理解文本重要观点。材料一的观点是“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A“与电商合作推出数字创意活动”,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B“形成线上游戏活动+主题内容+城市线下活动+衍生品组成的新文创矩阵”,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C“推出了闪耀星河系列彩妆”,体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D“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并不是新型文化产品,不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创

14、新传播。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段先指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只有外部形式的创新是不够的,尤其在强调文旅融合的今天,文化的内涵、深度成为愈来愈显性的需求”,然后指出“传统文化艺术内部与外部社会多种要素的合作探索,立足传统,与时代接轨,与大众的需求接轨”。第二段主要讲传统文化创新传播,在这一生态谱系中,不同的部门和产业门类也在进行着自己的探索。第三段主要讲从传播形态来看,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包含要素传播、作品传播和文化传播3种形式。最后一段抓住“有的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推动行业社会的发展,有的依然在起步探索”分析,介绍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总体现状。结合“让传统文

15、化在构筑国人文化记忆的同时,成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形成的过程”分析,主要从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重要意义角度概括。5本题考查考生把握筛选并概括关键概念、主要观点并进行迁移运用,分析和评价生活现象的能力。本题以两则材料为文本情境,引入传统文化传播的具体例子国家宝藏为文本外的情境,属于社会生活情境,将文本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有机结合,把握文本观点,评价社会现象。本题重在筛选文本主要观点,并对其迁移运用,以此分析解决文本之外具体情境和问题的能力,这是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个体的思维过程,考生要完成对文本的基本解读,在此基础上将其与题中的具体实例联系起来分析。结合“以新创意和新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将传统

16、文化与当代审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生趣和新生命”“需要当代人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创造性开发,通过新型创意和崭新创造将其转化为新产品、新业态,推动当代中国文化产品的新生产”等分析,国家宝藏利用新技术手段、制作方式、传播载体,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价值观相结合,运用多样形式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文物“活”起来,是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形式。结合“其中关键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容与新形式要素结合好,实现技术要素、文化价值、商业利益的统一,真正推出数字文化精品力作”分析,国家宝藏立足文物本身,利用现代新技术,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和延续中华

17、精神。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构筑国人文化记忆的同时,成为活在当下的文化,这是传统文化面向当下、面向青年人展现、传播甚至传承其价值的过程,更是我们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形成的过程”分析,国家宝藏面向当下,面向青年人展现、传播,促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形成。(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逛大栅栏陈愉庆跟父亲和梁思成先生一起逛大栅栏,是我一生中清晰而快乐的记忆。梁先生带我们先后去了劝业场、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张一元等地方。父亲和梁先生在劝业场走马观花地走了一圈,就匆匆离开了。走进六必居后,却流连忘返。“大雅大雅!”父亲赞不绝口,“一个卖酱菜的店铺,能有如此韵味,这

18、就是文化的力量。”梁先生说:“这里的每一家店铺,都有数不清的传说故事。别人的国家才一百多年历史,我们一个六必居就四百多年历史”店铺中大大小小酱缸一律是青花瓷的,每个瓷缸上都烧有“六必居”三个大字。店铺里干净整洁,一尘不染,瓷缸上扣着锃光瓦亮的玻璃盖。八宝酱菜、虾油乳瓜、蜂蜜糖蒜、螺丝转儿、酱芝麻金丝、酱渍灯笼椒父亲买了两小篓螺丝转儿和八宝酱菜。我至今记得那盛酱莱的小篓子上封着一张写有“六必居”字样的红纸,鱼篓状酱菜罐像一件精致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父亲说:“仅这笔酣墨饱的六必居三个字就已经把人镇住了。古老的青花瓷,拙朴的小篓子,一方艳红的封纸,素雅中跳出一抹亮丽。这种美学品位,看似不经意的素

19、面朝天,其实不经意中有深不可测的文化积淀,我们学建筑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美学上的启发和灵感。”后来,在清华建筑系讲课时,父亲也谈到过自己在六必居的感受。随后我们来到内联升,这里也是一家百年老店了。店门前红柱黄瓦,描金绘彩,与六必居典雅素净的风格迥然相异。梁先生说:“最早的店主开的是家朝靴店。取名内联升,即平步青云、连升三级的意思。朝中官员对内联升趋之若鹜,老板生意如日中天。”父亲说:“这就对了,店铺装潢和内联升风格完全协调,俗艳到极致也是一种美。”现在看来,这倒让我想起了父亲和梁先生一起提出的那个保留老北京历史古韵的“大北京”方案。他们主张在首都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建设中,要保护北京传统的古城格局和

20、风貌。离内联升不远处就是瑞蚨祥绸缎庄了。第二代传人孟洛川在光绪十九年进京闯天下,到民国初年就已经扩张为京城最大的绸缎庄。“什么叫瑞蚨祥?”我问父亲。“瑞蚨祥是这家铺子的名字,就好像你的名字叫陈贝蒂,爸爸的名字叫陈占祥。”我对父亲的回答不以为然。“可是,为什么叫这个名?为什么卖布的商店里要有一个大虫子?”我还是不停地刨根问底。“大虫子?”梁先生哈哈大笑,指着瑞蚨祥的大门匾说,“你说对了,这个虫和这个夫加起来念蚨,它就是一种虫子。是古时候传说的神虫,一母一子。孩子如果要飞远了,母亲就把自己身上的血涂在它身上。这样,不管孩子飞多远,永远都不会忘记母亲的气味,永远都不会忘记回家的路。古人把蚨比喻成铜钱

21、。瑞呢,就是多的意思。祥呢,当然是吉祥,是好的意思。你说说,瑞蚨祥是什么意思?”我终于弄明白了瑞蚨祥的意思,非常高兴地说,“噢,瑞蚨祥就是财迷脑袋壳的意思!”梁先生大笑起来,并告诉父亲,天安门前升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由瑞蚨祥提供的布料。傍晚时,父亲邀梁先生去便宜坊吃烤鸭。梁先生却建议说:“没吃过大栅栏的小吃,就不算来过北京。咱们今天就在小摊上吃个酒足饭饱。”我记得那是一辆有轮子的车子,中间的方玻璃罩子里,放着砧板、各式调料和羊肚,罩子外侧有一口冒着蒸汽的大锅。大家坐在四周的条凳上,就着跟前一尺来宽的“桌面”吃起了老北京的爆肚,两个蓝边大海碗放到了梁伯伯和父亲跟前。头带褐色毡帽

22、、颈上搭了一条白毛巾的老板,对他们两位身着长呢大衣、戴眼镜的客人格外地殷勤关照,不时笑眯眯地向他俩询问:“再来点麻酱?添点香菜不?辣椒油?”父亲是第一次吃爆肚,而且是在小摊上,吃得不亦乐乎,梁先生还特地让老板烫了一小壶二锅头,我看着那些黑乎乎的爆肚皱起了眉。不远处的一个摊位上飘来阵阵甜香,我扭着脖子向那边张望着。父亲起身走过去,不一会儿就端着一个小碗向我走来,“快尝尝,这个你一定喜欢。”梁先生看了看说:“杏仁茶!又香又甜的杏仁茶!”我连忙接过来喝了一口,果然很好吃。白色乳浆一样的杏仁茶,碗面还撒了几点红色的山楂糕粒红白相间,比爆肚好看多了。吃着爆肚,喝着二锅头,梁先生和父亲讲起了大栅栏,全聚德

23、吊炉烤鸭和便宜坊焖炉烤鸭的区别,皇上御笔题字的前门都一处连围着摊子吃爆肚的短褐穿结的客人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他们关于天桥大栅栏的话题。吃完爆肚,梁先生为我在小摊上买了一包姜汁麻花。麻花又薄又脆,外面挂了一层黏黏的姜汁味道的糖稀,洒了一些芝麻。这是我一生难忘的美味,因为此后我再也不曾吃到过这种麻花。古老的北京是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像它这样,孕育着如此浩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取材于陈愉庆多少往事烟雨中)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中详细地介绍了六必居商铺内的陈设和商品,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B相比较风格华丽俗艳的内联升鞋店,父亲更喜欢典雅素净的六必居酱菜

24、店。C“我”更喜欢香甜可口且红白相间的杏仁茶,这是孩子视角里的北京文化。D第段中作者说再也没有吃到那种麻花,表达对老北京小吃的喜爱和怀念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相关知识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马观花:见唐代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说走马看花。孟郊是“苦吟诗人”的代表,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B爱不释手:见南朝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我们学过的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C不亦乐乎:见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共二十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D短褐穿结:见东晋陶潜五柳先生传

25、“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潜,自号“五柳先生”,去世后,朝廷给予“靖节”的谥号,是中国第一位山水诗人。8作者在素材的组织和剪裁方面别具匠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文章开头说逛大栅栏“是我一生中清晰而快乐的记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句话的作用。【答案】6B7D8以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从劝业场、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张一元一直到小吃摊,脉络清晰。点面结合。文中作者选取六必居、内联升和瑞蚨祥具有代表性的三处老字号,以点带面,展现了大栅栏以至整个古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详略得当。作者详写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而对劝业场、张一元等一带而过。9内容上,概括了老北京的传统陈设、历史文化故事和美味

26、食品等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旨上,突出这些经历给作者带来美好的享受。作者感受到老北京厚重的文化韵味和魅力。(或表达了作者对老北京厚重的文化韵味和魅力的喜爱。)结构上,总领全文。阅读效果上,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父亲更喜欢典雅素净的六必居酱菜店”错误。对于六必居和内联升的感情,都是通过父亲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在内联升,父亲说“这就对了,店铺装潢和内联升风格完全协调,俗艳到极致也是一种美。”从谈话来看,父亲对这两种美都是肯定的,在父亲看来没有优劣之分。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陶潜,是中国第一位

27、山水诗人”错误。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而非“山水诗人”。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特征和选材特点的能力。本题考查散文素材的组织剪裁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在散文阅读时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就散文而言,材料的组织剪裁即是“形散”的表现,要准确的把握其“形散”的特点,还需从宏观上把握散文的“神”。同时,学生也应该意识到,材料的剪裁加工主要包含选择取舍、详略、组织(包含顺序、线索)等基本环节。结合原文“梁先生带我们先后去了劝业场、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张一元等地方”“父亲和梁先生在劝业场走马观花地走了一圈”“走进六必居后”“随后我们来到内联升”“离内联升不远处就是瑞蚨祥绸缎庄了”

28、“没吃过大栅栏的小吃,就不算来过北京。咱们今天就在小摊上吃个酒足饭饱”可知,本文以行踪为线索,从劝业场、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张一元,一直到小吃摊,移步换景,脉络清晰;文中作者选取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具有代表性的三处老字号,以点带面,展现了大栅栏以至整个古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2、3段写六必居,从大大小小酱缸到各种酱菜、小篓子,写的十分详细;第4段写内联升,主要写它的装潢与六必居不同,写它起名的原因等;第5段在绸缎庄主要通过“我”和梁先生的对话介绍了“瑞蚨祥”名字的含义等。作者详写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而对劝业场、张一元、全聚德、便宜坊等一带而过,详略得当。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

29、重要句子含义及作用的能力。一般而言,句子的作用在文章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二是表情达意,三是表达效果。结构方面的作用,主要考虑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此次考查的句子在文章的开头,总领全文。效果方面,文章开端用“清晰而快乐”写逛大栅栏的感受,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上看,“清晰而快乐的记忆”这句话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中对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等地的描写,文中夹杂着老北京的传统陈设、历史文化故事以及给人留下的印象,文章末尾还写了美味食品等细节,这些经历给作者带来美好的享受。可见“清晰”指老北京的传统陈设、历史文化故事和美味食品等细节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快乐”指突出这些经历给作者带来美好

30、的享受。另外,从主旨来看,作者通过写“清晰而快乐的记忆”,表现了古老的北京是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它孕育着如此浩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一主题,从而也表现出作者对老北京厚重的文化韵味和魅力的喜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大通初,魏北海王元灏以本朝大乱,自拔来降,求立为魏主。高祖纳之,以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送元颢还北。颢于涣水即魏帝号,授庆之前军大都督,发自铚县,

31、进拔荥城,遂至睢阳。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城以相拒。庆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垒,大千乃降。时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庶子二万人来救梁、宋,进屯考城,城四面萦水,守备严固。庆之命浮水筑垒,攻陷其城,生擒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仍趋大梁,望旗归款。魏左仆射杨昱率众,据荥阳拒颢。兵既精强,城又险固,庆之攻未能拔。魏将元天穆大军复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领胡骑五千,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骑一万,据虎牢。天穆、吐没儿前后继至,旗鼓相望。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一鼓悉使登城,遂克之。俄而魏

32、阵外合,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之。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笺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熏走庆之收之以归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鼓吹一部。谥曰武。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选自梁书陈庆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B景仍进军淮上/贻

33、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C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D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十二时辰之一。干支计时中十五时到十七时为申时,也称作“黄昏”。B羽林,皇帝禁卫军。后改名“羽林骑”,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意。C赠,古代皇帝对故去的官员或其父祖的加封。文中指为陈庆之追

34、封官爵。D鼓吹,即鼓吹乐,古代一种器乐合奏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庆之忠心耿耿,深受高祖赏识。高祖喜欢下棋,常常通宵达且,其余侍从都因疲倦睡着了,只有陈庆之通宵伺候闻呼即至,得到高祖的亲信、赏识。B陈庆之孤军北上,护送元颢北归。北魏北海王元颢因本朝动乱,便投降梁朝,想借梁朝之力自立;陈庆之在高祖的任命下率军北上,护送元颢北归。C陈庆之能征惯战,屡次摧折强敌。睢阳之战,敌人分筑九个城垒抗拒,陈庆之攻陷其中三个后,敌人终于投降;荥阳之战,陈庆之生擒敌军主帅。D陈庆之善于抚慰,军士愿意效死。陈庆之性格戒慎小心,射箭不能穿过盔甲,骑的

35、马也不敏捷,但陈庆之善于抚慰将士,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死尽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高祖东下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2)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14荥阳一战,陈庆之是如何消除将土们的恐惧的?结果如何?【答案】10C11A12C13(1)陈庆之跟随高祖东下平定建邺,逐渐升任主书,他散家财招募士兵,常思发挥功能和作用。(2)当敌骑未全到来时,须平定他的城垒,诸君不要狐疑,那样会自己贻误战机让人屠杀切成肉泥。14第一问:陈庆之解下马鞍喂饱战马,并向众人宣传解释。第二问:攻克了荥阳城,大破魏军。【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句意

36、为:侯景于是进军淮上,送信给陈庆之让他投降。皇帝派遣湘潭侯萧退、右卫夏侯夔等人赴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当时下着大雪,侯景丢弃军用物资败走,陈庆之收取而归。“淮上”是“进军”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使降”是“贻庆之书”所说的内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也称作黄昏”解说错误,申时又称作哺时、日哺,“黄昏”对应的是戌时,指十九时至二十一时。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C.“荥阳之战,陈庆之生擒敌军主帅”错误,应为“考城之战”。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从高祖东下平建邺”

37、,省略主语;“从”,意为“跟从,跟随”;“稍”,意为“逐渐”;“效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发挥功能作用。(2)“及”,意为“趁着”;“无假”,意为“不要”;“贻”,贻误(机会);“屠脍”,表被动,意为“让人屠杀切成肉泥”。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示,找到原文“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一鼓悉使登城,遂克之。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之。”可见,他先“解鞍秣马”,再“宣喻众”,作了战前动员。结果结合“一鼓悉使登城,遂克之”“大破之”可见,是攻克了荥阳城,大破魏军。参

38、考译文:陈庆之,字子云,是义兴国山人。幼年就随从高祖。高祖喜好下棋,每次下棋都是通宵达旦不停止,同辈都疲倦睡觉,只有陈庆之不睡觉,一听到呼唤就立即到达,很被亲信赏识。陈庆之跟随高祖东下平定建邺,逐渐升任主书,他散家财招募士兵,常思发挥功能和作用。大通初年,北魏北海王元颢因本朝大乱,主动摆脱困境来梁朝投降,请求梁朝立他为魏主。高祖接纳了他,任命陈庆之假节、飙勇将军,送元颢回北方。元颢在涣水即魏帝号,授予陈庆之前军大都督职务,从铚县出发,进取荥城,于是到了睢阳。北魏将领丘大千有部众七万,分筑九个城垒相抗拒。陈庆之进攻他,自黎明至下午,攻陷了三个城垒,丘大千于是投降。当时北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皇

39、家卫军、有爵者的服役人共二万来救梁、宋两州,进驻考城,城四面绕水,守备严固。陈庆之命浮水筑垒,攻陷其城,活捉元晖业,缴获输纳租赋的车辆有七千八百辆。便直趋大梁,敌人望旗投降。北魏左仆射杨昱率领人马,占据荥阳抗拒元颢。北魏士兵既精强,城又险固,陈庆之攻城未能拔取。北魏将领元天穆的大军又将至,先派他的驃骑将军尔朱吐没儿带领五千胡骑,援助杨昱;又派右仆射尔朱世隆率一万骑兵,据守虎牢。天穆、吐没儿前后继至,旗鼓相望。当时荥阳没有拔取,士众都很恐惧,陈庆之便解下马鞍喂饱战马,向众人宣传解释说:“我认为与敌骑不可在平原以力气相竞争,当敌骑未全到来时,须平定他的城垒,诸君不要狐疑,那样会自己贻误战机让人屠杀

40、切成肉泥。”就一鼓作气全都登城,于是攻克城垒。不久北魏军队在城外合拢,陈庆之率骑兵三千背城迎战,大破魏军。从经县出发至洛阳共一百四十天,削平三十二个城垒,交战四十七次,所去的地方,谁也阻挡不住。大同二年,北魏遗将侯景率众七万侵犯楚州,刺史桓和陷没,侯景于是进军淮上,送信给陈庆之让他投降。皇帝派遣湘潭侯萧退、右卫夏侯夔等人赴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当时下着大雪,侯景丢弃军用物资败走,陈庆之收取而归。五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追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给一部鼓吹。谥号为武。陈庆之性格恭敬而戒慎小心,衣不穿丝绸,不喜好音乐,射箭不能穿过盔甲,骑的马并不敏捷,然而善于抚慰军士.因此他们

41、都能效死尽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别房太尉墓杜 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注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肃宗所贬。杜甫曾上疏力谏,得罪肃宗。死后赠谥太尉。谢傅:指晋代谢安。他部署八万晋军迎战符坚百万大军,胜利消息传来,他仍在与客人下棋。徐君: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季札因使命在身,没有及时献上。徐君死后,他将剑挂在徐君坟前树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公事在身,却驻马停留专程凭吊亡友,衔诚致哀,可见两人情谊深厚。B诗人感觉房太尉的坟非常孤单冷清

42、,这种感觉与房琯在政治上受冷遇有关。C诗人将泪水涌淌的自我形象与低空的片云映衬而写,将情与景结合了起来。D诗人虽然沉痛,但是婉转的鸟鸣声安抚了诗人的悲伤,给他带来一丝慰藉。16颈联借两则典故各自暗写了怎样的现实场景?又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5D16第一则典故:诗人借谢安对棋,暗写自己昔日与房琯下棋的生活,既显示了诗人与房琯的亲密关系,也赞美了房琯的气度与才能。第二则典故:诗人以季札挂剑,暗写自己寻祭房琯墓地的情景,既表现了诗人对房琯去世的深感意外,也表现了诗人对亡友的追思悼念之情。【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D.“但是婉转的鸟鸣声安抚了诗人的悲伤,给

43、他带来一丝慰藉”错误,“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唯”字贯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也似哀乐阵阵。此时此地,诗人只看见这样的场景,只听见这样的声音,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并非安抚悲伤,带来慰藉。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关键诗句用典手法及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意思是: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上句用谢安对棋的典故,比自己与房琯的下棋,既写出自己与房琯之间友情深厚,关系密切,同时也以谢安来称赞友人,有谢安那样的气度

44、与才能。诗人下句则用了另一典故。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徐君已经去世,于是解剑挂在徐君坟的树上而去。诗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这又照应前两联,道出他为何痛悼的原因。诗篇布局严谨,前后关联十分紧密。(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受影响的句子是:“_,_”。(2)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诗句是:“_,_”。(3)望岳中,诗人乍望泰山,高兴得不知如何形容才好,“_”一句传神地写出了这种惊叹之情和揣摩之意;泰山

45、巍峨秀丽,诗人登岳之意油然而生,“_”一句有力地表达了他定会登临绝顶的豪情壮志。【答案】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岱宗夫如何 会当凌绝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誉”“沮”“沧”“生”“岱”“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根本点在于红色。( )华夏民族的祖先炎帝又称赤帝,是中国的太阳神、火神;黄帝氏族

46、也是崇拜太阳神、火神的族群。红色代表着勤劳、勇敢、创造,代表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也代表着希望和胜利,是中国人民价值追求和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继承与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借鉴和运用。正是因为有了红色文化的引领,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备受欺凌、迷茫委顿的状态中挣脱出来,逐步实现了由落后虚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我们一定要将红色的种子不断根植于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中,使其成为一代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重要动力,成为我们伟大事业永葆青春的健康基因。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红色对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

47、,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B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红色对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C中国人对红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D中国人对红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在民族的血脉里流动,在民族的基因中遗传。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D乱石穿空,惊涛拍伴,卷起千堆雪。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答案】18C19D20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也是对马克甩主义的学习

48、,借鉴和运用。【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A主客颠倒,不能是“红色”对“中国人”有情结;B三个分句语序不当;D“在民族的血脉里流动,在民族的基因中遗传”缺少主语。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红色的种子”是比喻。A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因此是拟人手法;B运用了庄周梦的典故,因此是用典;此外从结构上来看,还是对偶;C这两句讲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运用的是夸张;D “卷起千堆雪”中把“浪花”比作“雪”,运用

49、的是比喻。 故选D。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有两种语病,一是“发展、继承与创新”语序不当,应该是“继承、发展与创新”;二是残缺介词,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借鉴”前加“对”。(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中共中央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并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不畏艰难险阻,不

50、惧流血牺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得到了14亿中国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中国正处于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植根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我们党只要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51、个字。22请分别用一句以“中国共产党”为陈述对象的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8个字。【答案】21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继续走好前行的路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22中国共产党将迎来100周年庆典。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前行不忘初心,必将不败。【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前面的站起来、富起来可知,语句是呈递进关系的,还有与“从”字呼应,应填“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二空,前面提到了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忘来时的路,有时间上的承接关系,由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应填“继续走好前行的路”。第三空,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根据前文“我们党只要始终站

52、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可知,前面是条件,后面是结果,应填“就将立于不败之地”。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抓住第一段关键句“中共中央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可知,第一段主要讲了2021年是开启现代主义国家新征程的一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抓住第二段关键句“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可知,第二段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取得了伟大成就;抓住第三段关键句“我们党只要始终站在

53、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可知,第三段主要讲了中国共产党前行不忘初心,必将不败。四、 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杖节牧羊”“乌鸟私情”历来成为人们褒扬的忠孝典范。一代名将左权的忠孝观更感天动地。他爱妻儿,但戎马倥偬,团聚的方式只剩下见字如面:“分离二十一个月,何时相聚?念、念、念!”“我虽如此爱太北(女儿),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为追寻救国之道,父兄母子十数年分离。将军告谢叔父:“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将军吿禀母亲“恐十年不能回家”“将全力贡献革命”。然而,直到牺牲

54、,将军都未能履行与母亲的“十年之约”。解放大军入湘作战,绕道醴陵看望英雄母亲,母亲才知道日思夜想的儿子已为国捐躯多年。母亲请人代笔写下“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的祭文。所谓家国两难,忠孝难全,但总有人能够将“两难”完美诠释,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赤子之歌。天地有大义,千秋尚凛然。在新时代,怎样让“两难”得到完美诠释,值得时代青年深刻感悟与认真思考。要求:以“孝义与忠诚”为主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孝义与忠诚,两相要并重屹立在东方五千年的泱泱华夏,在上古时代就有了忠、孝之说。在那个禅让

55、制的时代,唐尧选择了虞舜做他的接班人,虞舜不仅日夜照顾他双目失明的老父亲,对待三番五次想要害他的弟弟和继母也极其和善。当娥皇和女英嫁入他家,他亦要求妻子孝敬公婆,并不因为身份高贵而迁就她们。当唐尧命其掌管行政事务,他十分注意选拔人才。后来成了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君主。可见,在那时的中国,人们就将“孝”作为“忠”的前提,正所谓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我看来,当一个人将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同时给予一个国家,一位君主时,孝,便是忠,均为不可舍弃的大义;而当一个人为百姓祈福,为苍生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他便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忠。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难道其父母还要受穷苦不成?故这便又是

56、孝。就是这样,“忠孝”一词就被流传下来。有人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其实,当忠孝一词流传开来的时候,我们就已说不清什么是纯粹的“忠”,纯粹的“孝”,忠孝均为大义,两相必须并重。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大同”的社会,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如此说来“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对全天下的父母。这时,“孝”便成了一种责任,全天下都尊敬老人的责任。唯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所以,“孝敬老人”便成了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条道德准则。古往今来,中国的统治者都注重以孝治国。故忠孝之人往往被委以重用,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原本就受人尊敬的忠孝之人,若能再为国为民做一番大事

57、,那便赢得了生前身后名,成为万世歌颂之英雄。如今,“孝”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人所称颂的爱。历年来,感动中国节目评选结果都会有“孝老爱亲模范人物”的一席之地,他们与爱国无私、奉献牺牲的科学家、英雄人物等一起站在央视的领奖台上,可见,当今对于“孝”字的尊崇。当读完那些催人泪下的忠孝故事,我感谢所有做到至忠至孝大义的人,是他们用忠孝节义,诠释着生活的真谛,是他们用忠孝的操守告诉我世上有着这种超越平凡的勇气。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忠孝之人的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的道义,而我们也会将它这样传承下去,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忠孝均为大义,举足轻重。【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

58、这是一道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一)审材料所给材料讲的是一代名将左权的忠孝故事。自古以来家国两难,忠孝难全,但一代名将左权却将“忠”“孝”诠释得感人至深。为了追寻救国之道,与父兄慈母十数年分离,“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为了抗击日寇,与爱妻娇女只能见字如面。最终以身殉国,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左权毅然决然选择了“大我”,舍弃“小我”。英雄母亲说他“死得其所”。从英雄和英雄母亲的言行中,能够让人理解“忠”与“孝”的辩证关系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亦即“天地之大义”。结尾段总结为:所谓家国两难,忠孝难全,但总有人能够将“两难”完美诠释,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地

59、、泣鬼神的赤子之歌。引语说“天地有大义,千秋尚凛然。怎样让两难得到完美诠释,值得新时代青年深刻感悟与认真思考”,显而易见暗示考生要辩证思考,不可片面定论。文章立意,必须紧扣材料情境,围绕“为国尽忠乃是大孝”“忠孝体现家国情怀”展开,阐释“忠诚”“孝义”与“大义”的辩证关系。如果仅仅只从“忠”或者只从“孝”的角度立意,都属于不符合情境与要求。具体写作时可以结合立意选择两相并重,亦可以选择其一为主,或者作辩证分析。(二)审任务本次写作任务是以“孝义与忠诚”为主题作文,时代青年学生应该理解新时代“忠”“孝”的内涵,以及“孝义”与“忠诚”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忠孝”观,树立学生为国家民族

60、的利益,敢于舍生取义的责任担当意识。【立意】1.忠孝面前大义为先;2.忠孝均为大义,并不矛盾;3忠孝须两全,大义不可弃;4.孝顺诚可贵,忠诚价更高;5.既要孝义,也要忠诚。【素材】(1)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其父率兵迎敌战死沙场,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

61、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2)吕氏春秋记载了一个忠孝两全的故事。楚国有一个叫直躬的人,为人正直,善于思辨。一次,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一只羊,他将此事告诉了楚国国君。国君立即派人调查,情况属实后便把直躬的父亲抓了起来,按照当时的法律,偷羊将判处死刑。直躬请求替父受刑。临刑前,直躬对执刑官说:“我父亲偷了羊,我向官府告发他,这是对国家的忠诚;父亲因偷窃罪而被处以极刑,我替父亲去死,这是对父亲的孝道。既忠且孝,忠孝两全。如果我这样的人都要被处死,那么全国就没有不该杀死的人了!”楚国国君听说后,便下令不杀直躬

62、,还免了他的罪。(3)“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在古代,就有了“忠孝”一词。如果你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要让你在“忠”和“孝”之中选择,你会怎么选呢?或许对某些人来说,孝是最重要的,因为国家失去你一个臣子不重要,可对父母而言,你是他们的全部。也有些人会说,忠最重要,如果“大”家不存在了,小家还会幸福吗?更多人在这个问题前犹豫不决,始终无法做出选择。相信无论是谁,无论是选择了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能给自己一个完美的答复。这就是所谓的“忠孝不能两全”吗?出生在北魏的花木兰,因为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所以皇帝命每家派出一名男子上前线。由于父亲年纪太大,弟弟年纪有小,所以木兰替父从军,为国为家,忠孝两全,千百年来,一直得到人们的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