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6926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

2、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

3、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

4、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

5、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

6、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B. 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

7、术表现水平。C.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D. 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B.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C. 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

8、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D. 第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B. 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C.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D. 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

9、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答案】1. D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错误,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B项,“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

10、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而是深化“抗疫文艺”书写。C项,“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错,太过绝对。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本题B项,“强调了

11、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错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D项,“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表述错误,以偏概全。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

12、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二、古诗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厩焚。子退朝,曰

13、:“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施:施舍。B. 何事于仁 事:做。C. 己欲达而达人 达:通达,行得通。D.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微:贫贱。5.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广施善济,他就不仅仅可以被看作仁者,简直可以被看作圣人。但是,想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尧舜也不

14、可能做到。B.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这表明孔子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C. 对于管仲,孔子肯定了他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D. 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2)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答案】4. C 5. A 6. (1)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2)管仲辅

15、佐桓公,称霸于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给予的好处。【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施:施惠。B项,事:止,仅。D项,微:没有。故选C。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5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即便是尧舜也不可能做到”错,原文只是说要做到这一点尧舜也会感到为难。故选A。【6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譬“方”“霸”“匡”“赐”和判断句的翻译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

17、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选自孔子家语)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厄于陈蔡 厄:穷困,灾难。B.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 赍:携带。C. 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悦:高兴。D. 其未得也,患弗得之 患:担忧,忧虑。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

18、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B.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C.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D.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9.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回在做饭的时候,见到灰尘落入饭中,便把粘着灰尘的米粒捡出来吃了。B. 子贡嫉妒颜回的贤能,便把颜回偷吃米饭的事报告给孔子,并讲了颜回的坏话。C. 孔子不偏信子贡的一面之词,用巧妙的方法做了调查研究,弄清了事情的真相。D. 颜回实事求是地向孔子做了汇报,孔子对颜回更加信任,孔子的弟子们对颜回更加敬佩。10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2)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答案】7. A 8. B 9. B 10. (1)颜回、仲由在土屋之下做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进饭中,颜回便把粘着灰土的米粒取出来吃了。(2)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即使你这样说,我也不会怀疑他,这或许一定有缘故吧?【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项,厄:受困。译文为: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

20、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译文为:颜回出来。孔子回头对其他人说:“我相信颜回,不仅仅是今天。”其他人因此也对颜回的品质心服口服。“曰”后面停顿,排除D;“也”是句末语气词,后面停顿,排除C;“谓曰”固定结构,应该连在一起,中间不停顿,排除A。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B项,“子贡嫉妒颜回的贤能”错,原文说的是“以为窃食也”,“嫉妒”之说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故选B。【

21、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炊,做饭;堕,掉进。译文为:颜回、仲由在土屋之下做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进饭中,颜回便把粘着灰土的米粒取出来吃了。(2)虽,即使;弗以疑,不会怀疑他。译文为: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即使你这样说,我也不会怀疑他,这或许一定有缘故吧?【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

22、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

23、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参考译文: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跟随他的人都7天没有东西吃了。子贡用所携带的货物,偷偷翻墙出去,与乡野之人交换,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破屋里煮食得来的米,有黑色的尘埃落在了饭食中,颜回拿过来就吃掉了。子贡从天井那边望见了,很不高兴,认为颜回偷吃食物,他就进去问孔子:“仁义廉洁的人遭受困穷,会改变自己的节操吗?”孔子说:“要是改变了节操,还能够称之为仁义廉洁吗?”子贡说:“像颜回,他也不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是这样的。”子贡就把颜回吃饭

24、食的事情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有仁德的人很长时间了。虽然你这样说,但也不因此怀疑他,他这么做可能是有缘故的吧?你先别走,我问问他。”孔子召来颜回问:“我梦见了祖先,难道是想要有所启示保佑我吗?你煮好了饭拿过来,我想要供祭祖先。”颜回回答:“刚才有黑色的尘埃落在了饭里,我想不管它吧,则饭不干净;想要把它扔了吧,则太可惜了。我就把它吃掉了,不可以用这(我吃过的)饭来祭祀。”孔子说:“这样啊!我也把它吃了吧。(就不用来祭祀了。)”颜回出来。孔子回头对其他人说:“我相信颜回,不仅仅是今天。”其他人因此也对颜回的品质心服口服。子路问孔子说:“君子也有忧虑吗?”孔子说:“没有。君子修身养性,

25、他在还没有得到的时候,就会自得其乐;已经得到了之后,又会对有所作为而感到快乐。所以有一辈子的快乐,而没有一天的忧虑。小人则不同,当他还没有得到的时候,就担忧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害怕失去它。所以有一辈子的忧虑,而没有一天的快乐。”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注】褒斜:古代穿越秦岭的山间大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幰(xin):车幔,代指车辆。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

26、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以强烈的呼喊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行艰难,忧思溢于言表。B. 颔联用夸张的手法,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明友人行程之远,路途之艰难。C. 颈联实写蜀道中官桥巫祝、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的画意诗情。D. 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12. 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为后世称道,请从两个角度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1. C 12. 运用想象(虚写)抒情。“别后同明月”通过想象与友人同在明月下的情景,抒发相思之情,衬托渲染了诗境。(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听子规”借用子规啼归典

27、故既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也抒发盼望友人早归之情。使诗句意蕴丰富,表达更凝练。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身处异地,但同在明月之下,可以当成一种安慰;子规哀啼,因寄托盼归之情,也当同听。两句明里没一个“情”字,却写尽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描写九州明月,以及子规哀啼等荒凉之景,抒发凄楚之情。)【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

28、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颈联实写蜀道中官桥巫祝、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错误,从诗中来看,并非实写,从诗歌标题和诗歌的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来看,此时正在送别,故蜀道上的景应是想象,是虚写,即想象蜀道中的特有风物。故选C。【12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翻译:褒斜道狭险容不下车

29、辆,你这位君子离京将去哪里?险绝的鸟道绵延千余里,两岸猿啼会连续昼夜十二时!官桥边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巫客,林麓中掩映着女神的庙祠。分手之后我们只能同看明月,你且还多听子规而生归思!送杨长史赴果州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抒写对友人远道入蜀的关切之情,以数目字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官桥的巫祝,树丛的女神祠等蜀道上特有的风物,形象地表现了蜀地的险阻和风物的优美,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意思是“分手之后我们只能同看明月,你且还多听子规而生归思”,“应”意思是“应该”,这说明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想象别后会与友人同在明月下,借以抒发相思之情;“子规”使用了“子规啼血”

30、这一典故,据说,先闻子规杜鹃初啼的人将有悲伤离别之事发生。后世诗人多以“子规啼血”比喻凄凉悲伤之状、生离死别之苦。诗中说“君应听子规”,是诗人对友人的嘱咐也是期待,作者借用子规啼血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同时还表达了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盼之情;诗句中涉及“明月”“子规”这两个意象,而这两个意象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从手法上来看,这是融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之情。【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

31、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阐释“学习”与“思考”之间关系句子是“_,_”。(2)在富贵、财利面前执着于道义是孔子宣扬的一个主要观念。论语中这样说:“_,_。”(3)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如拟行路难中鲍照借酒来宽慰自己的句子是“_ ”;将进酒中李白叫仆人把五花马,千金裘都拿去换美酒,是为了“_ ”。【答案】(1)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3) 酌酒以自宽 与尔同销万古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

32、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罔、殆 、酌酒、销。三、基础知识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患:担忧。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故旧:旧交、老友。B.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敏:勤勉。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小人:平民。C. 起予者商也 起:启发。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平生:终身,一生。D.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伤:忧伤。古之学者为己 学者:求学的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敏:聪明。C项,平生:向来,素来。D项,伤:伤害,损害。1

33、5.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天下之无道也久矣A.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B.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C.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项,动词,去,往;C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它。1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儒家思想经典论语,以“仁”为治国理念,富含许多精辟的言论,如教育方面的“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治学态度方面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B. 论语先进篇中,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

34、子却做了不同回答,公西华感到很奇怪,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为冉求性格退缩,所以激励他;而仲由敢作敢为,所以让他有所节制。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C. 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徒也,朽木不可雕也。”D. 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朽木不可雕也”是孔子评价宰予的话,批评冉求的话是:“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点睛:

35、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17.下列各句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而征一国者 而御六气之辩 使建中远具食羞之奠B. 小知不及大知 零丁孤苦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C. 夙遭闵凶 云销雨霁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D. 敛不凭其棺 技盖至此乎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辨析。A项,“而征一国者”,“而”同“能”,能力;“而御六气之辩”,“辩”同“变”,变化;“使建中远具食羞之奠”,

36、“羞”同“馐”,美味的食品。B项,“小知不及大知”,“知”同“智”,智慧;“零丁孤苦”,“零丁”同“伶仃”,孤独无依的样子;“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没有通假字。C项,“夙遭闵凶”,“闵”同“悯”,可忧患的事;“云销雨霁”,“销”同“消”,消散;“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同“溟”,海。D项,“敛不凭其棺”,“敛”同“殓”,给死人穿衣入棺;“技盖至此乎”,“盖”同“盍”,何;“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同“服”,佩服。故选B。18.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臣具以表闻 将成家而致汝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 使建中远具食羞之奠 小则获邑 携幼入室C.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不能

37、独完 宾主尽东南之美D.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函梁君臣之首 朝歌夜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闻”,动词使动用法,使闻,上报;“致”,动词使动用法,使来;“鉴”,动词意动用法,以为鉴;B项,“远”,形容词用作状语,在远方;“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幼小的孩子;C项,“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美”,形容词用作名词,俊才。D项,“业”,名词作动词,继承;“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弦”,名词作动词,弹奏乐器。故

38、选D。19.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访风景于崇阿 农人告余以春及 遂见用于小邑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都督阎公之雅望C.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惟兄嫂是依 彼且奚适也D.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函谷举 洎牧以谗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文言句式的能力。A项,“访风景于崇阿”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崇阿访风景;“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农人以春及告余;“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见于”表被动;B项,“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能属骑百余人耳;“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太子及知其事宾

39、客;“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雅望之都督阎公;C项,“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背负青天而莫夭阏之;“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惟依兄嫂;“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彼且适奚也;D项,“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于”表被动;“函谷举”,被动句,意义上的被动; “洎牧以谗诛”,被动句,意义上的被动。故选A。20.下列各句中不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俨骖腓于上路 可谓智力孤危 地方千里B. 臣欲奉诏奔驰 可怜焦土 腹犹果然C. 与江山相发挥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瓦缝参差D.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视为止,行为迟 刺客不行【答

40、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准确把握题干要求,即“下列各句中不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然后浏览选项内容,逐一辨析。A项,“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走上路程。“智力”,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处所。B项,“奔驰”,古义:奔走赴命;今义:很快地跑。“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对他人的不幸表示同情。“果然”,古义:吃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事实与所料相符。C项,“江山”,古义:水光山色;今义:国家或国家政权。“发挥”,古义:互相辉映

41、;今义:把内在的能力发挥出来;“几何”,古义:多少日子;今义:多少。“瓦缝参差”,没有古今义。D项,“故事”,古义:旧例;今义:讲的事情。“行为”,古义:“行”,行为,“为”,因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不行”,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表否定。故选C。21.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A. 比(等到)得软脚病 幸其成(幸好) 怒(愤怒)而飞B. 披(披着)绣闼 杳不知其所之(到)也 但以刘日薄(迫近)西山C. 其又何尤(怨恨) 复驾言(助词,无义)兮焉求 不矜(怜惜)名节D. 始速(加速)祸焉 善(擦拭)刀而藏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

42、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比”,错误,正确的意思是:“近来”;“幸”,错误,正确的意思是“希望”;“怒”,错误,正确的意思是“振奋”;全错。B项,“披”,错误,正确的意思是“打开”;“之”的理解正确;“薄”的理解正确。C项,“尤”的理解正确;“言”的理解正确;“矜”,错误,正确的意思是“顾惜”;D项,“速”,错误,正确的意思是“招致”;“善”的理解正确;“组”的理解正确。故选A。2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丧服的轻重,穿一周年孝服的人称“期”。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

43、服(五个月)的亲族。B.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C.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中“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D. 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44、C项,“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说法错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没有谢家子弟那样有才华有出息,但是可以和孟母一样的贤良之士交往。故选C。23.下面是央视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访钟南山的访谈节选,请用一句话概括钟南山的主要观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问:普通群众应该怎样佩戴口罩才能更科学更节约?钟南山:一般我们常规说很少用“N95”口罩,也不需要。普通的口罩、普通的外科口罩就可以。现在在疫区的话,戴口罩是应该的,另外只要有公众集会的地方,我觉得应该考虑戴。但不是在任何地方都戴。你出去到球场,人也没多少,就用不着戴。口罩没必要每次换着用,一般是4个小时,不是说每戴一次

45、就要丢掉。只要保护得好,而且把贴脸的那一面叠起来,脱口罩时手不要去沾它,这样放的话就可以继续用。【答案】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戴“N95”口罩;公众集会的地方应该戴口罩,人员不密集不用戴口罩;保护得好的口罩可以继续用。【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语段要求用一句话概括钟南山的主要观点,钟南山是就戴口罩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应写出怎样戴口罩更科学更节约,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对戴“N95”口罩的看法,可以得知看法

46、是一般来说不需要;第二句话表明什么情况下戴,可以得知,疫区和有公众集会的地方需要,接下来表明哪里不需要,“你出去到球场,人也没多少”不需要,即人员不密集不用戴口罩;最后表明口罩戴的时长,“只要保护得好,而且把贴脸的那一面叠起来,脱口罩时手不要去沾它,这样放的话就可以继续用”表明保护的好的口罩可以继续使用。注意字数限制。【点睛】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 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找中心句,

47、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组合关键句或短语;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四、写作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里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二)我国是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标

48、语。然而在我们身边,时不时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图书馆内随便占座;学校食堂买饭不排队;升国旗时交头接耳;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在公物上乱涂乱画;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手丢弃垃圾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某中学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假设你是该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李明,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大家“践行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泱泱中华,礼仪之邦;文明圣火,日月齐光;尚礼扬善,智圆行方;温文

49、尔雅,谦恭礼让,文明,作为中华民族之魂千古流芳。为了五千年不绝的中华文明和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拥抱现代文明的同时,我们理应弘扬传统美德,争做文明使者。可是,在我们的校园里,还存在着一些不讲文明、不懂礼仪的现象:有穿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行为另类现象;有拉帮结伙,闹不团结,以强凌弱现象;有说脏话,给同学起绰号现象;有不听老师的教育,对老师指名道姓现象;有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及视而不见现象;有不遵守校园秩序,在校园内随意骑车现象;甚至有的同学在校不努力学习,在家里不尊重、不孝敬父母和老人等。这些都是不讲文明、不懂礼仪的表现,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学校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形象,而且还会影

50、响同学们今后的成长、成材。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与你们的文明水平有直接的关系,缺乏礼仪便难以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因此,提高自身修养,接受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现在做起,把传承中华文明的光荣使命,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现倡议如下:一、注重品德修养,举止文雅,不抽烟、不酗酒、不打架斗殴。二、遇到师长主动打招呼,语言文明,杜绝粗话、脏话。三、衣冠整洁,着装得体,不留长发、染发,进出校园、校园内佩戴胸卡。四、文明就餐,不浪费粮食。五、关心集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六、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践踏绿地。七、爱护公用设施,节约公用资源,遵守

51、公共秩序。八、与人相处,友善宽容,明礼诚信。九、情趣健康,远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场所。十、遵守社会和校园内交通秩序,整队进入实习场所。同学们,文明礼仪连着你我他,建设和谐校园靠大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倡导文明,告别陋习,让文明礼仪不是纯粹的倡导,而是每个人的自觉言行,让文明礼仪不再是外加的约束,而是内化的自律。让我们同心携手,争当社会文明礼仪先锋,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创和谐文明新校园!祝同学们都能成为礼仪的楷模,文明的使者!祝我们的校园成为一个文明的、和谐的、爱心永驻的校园!李明某校学生会宣传部2019年某月某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

52、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审题】写作提示两则材料由古到今分别阐述了文明礼仪的意义价值和当下存在的一些不讲文明、礼仪的现象。写作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任务指令:针对材料中的现象谈自己的思考感悟;写一封倡议书;写作过程中要有情境意识、对象意识。同时注意倡议的主题和内容方面的限定。参考立意: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文明礼仪伴我行;青青校园,文明之路

53、;文明礼仪与时代同行;美丽中国,文明先行;华夏礼仪,修德砥行。参考素材:1、在蝴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蜜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在我眼中,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必备素养。2、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3、当我们作为子女的时候,总是不愿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总是大方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总是大声地把父母的问话送上天,对于父母的生

54、日,天才晓得;当我们身为父母的时候,从没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做心灵上的交流,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还说已经给他们的关爱太多,就是他们自己不争气。4、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5、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6、文明,一串连

55、着中华五千年风雨的金丝。文明贯穿着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文明的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7、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国家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8、在古代学说中,大多都以礼为天下先,强调以礼治国、以礼治家。像礼记,论语等一些书籍。还有像“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等等这样一些名言,都证实了这一点。古人尚以文明礼仪为首,我们

56、则更须注重文明礼仪。9、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素有“礼仪之邦”这样一个光荣的称号,而作为其中的一员,就应努力去把祖国的这一特点发扬光大,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文明礼仪是人不可少的,正如孔子的那句话“不学礼,无以立”。行文结构:写作时要特别注意文体要求。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1.标题 (1)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写“倡议书”三个字。(2)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给电子游戏迷的一封倡议书”“关于环境保护的倡议书”等。2.称呼 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并加冒号。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亲爱的同学们:”等。3.

57、正文 正文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要写清楚发倡议的原因和目的;其次,要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该作文题要注意写作要求中的“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4.结尾 结尾要用一些富有鼓动性的语言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5.落款 落款即在右下方写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李明,在署名下面另起一行右下方署上发倡议的日期。【点睛】多角度入手: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