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十 一 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 34 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核心素养解读知识体系导学1.综合思维:以图文材料为载体,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途径。2人地协调观:通过环境污染企业治理前后的实景,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积 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_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2分类:根
2、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1)环境_: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_、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2)_破坏: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3)_短缺: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二)主要环境问题1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环境污染(1)含义(2)分类: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_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主要污染物危害大气污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_颗粒物等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水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_、化肥以及畜
3、禽粪便等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_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的现象海洋污染生 产 生 活 污 水、固 体 废 弃 物、_物质等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特别提醒】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
4、求,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短缺等。(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二、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人类与_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这个地理环境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的地理环境。2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人类活动的特点对环境的影响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采集狩猎社会人口数量_、生产力水平_且发展缓慢,人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为生有限保持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人类还不能 _认社会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可靠,人口逐渐_强度与_都明显增
5、大,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导致一些文明的消失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对人地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资源_、生态破坏、环境_等环境问题愈发严峻,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进 一 步 深 化 与 发 展,“_论”产生,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信息社会当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经营管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等产生了一系列变革人 地 关 系 的 研 究 向_、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特别提醒】人地关系示意图(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1)观念的转变:由
6、片面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单一目标模式,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的多目标模式转变。要以_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_。(2)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_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_原则。【特别提醒】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1)“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1)发展模式传统发展模式:以扩大_、增加产品
7、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力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_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2)具体措施措施具体做法目标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_型向高效集约型、更多地依靠可再生资源的方向转变逐 步 建 立 _的社会经济体系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_,形成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结构建设_社会生态保护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扩大_试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健全_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3.公众参与,从我做起(1)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2)从我做起:每一个
8、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我们的_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生活在同一个_,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需要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提 升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掌握解题技法关键能力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典题精研】典例 1 2020浙江 1 月卷阅读材料,回答下题。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材料二 甲地有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该矿易采易选,冶炼铜需要大量的水。甲地经百年开采,形成了长 4 300 米、宽 3 000 米、深 700 米的巨型深坑,横亘在沙漠中,如同地球上一块巨型伤疤。现甲地所在国重视环
9、境保护监管,建立了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简析甲地铜矿开采和冶炼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4 分)图解思路答案 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甲地是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结合甲地的位置及铜矿资源开发从加剧水资源短缺、造成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考点精析】一、环境问题的成因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二、环境问题的表现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依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类:1环境污染问题
10、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河的污染、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固体废弃物污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太原矿区的煤矸石染(垃圾污染)放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许多城市噪声超标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全球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
11、臭氧层空洞(尤其是南极上空)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世界:西欧、北美、日本;中国:江南地区3.生态破坏问题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非洲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鲁西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内陆干旱区原生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破坏等4.自然资源枯竭问题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径流减少华北平原的春旱、南方缺水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
12、地减少、草场退化等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我国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三、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1我国北方的沙尘暴越来越频繁。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旱灾害问题。3我国土地的荒漠化、土壤的盐碱化、水土流失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 土地荒漠化西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土壤盐碱化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和长江上游地区4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趋紧张。5我国北方三河(海河、辽河、淮河)和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质恶化问题。四、环境问题表现的地域差异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主要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度集中
13、,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比发达国家严重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发达国家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资源密集型工业,且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严重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较发展中国家轻消耗的资源、能源多,排放的污染物多。自 20 世纪 7
14、0 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科技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环境状况大为好转【题组精练】2019 年 5 月,福建宁德、福州和平潭等地海域发生赤潮,水体呈褐色,条块状分布,面积约 25 平方千米。赤潮是海水中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的富营养化现象。据此完成 12 题。1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赤潮属于()A环境污染问题B自然资源短缺问题C生态破坏问题D其他类别2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将()使影响区域更集中 加剧赤潮危害使影响区域更分散 减轻赤潮危害A BC D32021北京卷,20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15、)洱海流域面积约 2 565 平方千米,2017 年居住人口 86 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1)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4 分)居民老何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就业与生活经历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起初,他以打鱼为生。1996 年,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老何改行从事水产养殖。2003 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近几年,他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客房。(2)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3 分)2018 年,在洱海湖
16、滨地带实施生态修复与湿地工程,建设“洱海生态廊道”,其中 12千米供游客参观体验,当地村民受聘负责生态廊道的管理和维护。(3)阐述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6 分)关键能力二 可持续发展及主要途径【典题精研】典例 2 2018江苏卷如图为“我国某区域 2002 年2015 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 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2002 年2015 年期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 GDP 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 GDP 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 GDP 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
17、在 2005 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增长放缓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化D工业生产萎缩图解思路答案(1)(2)感悟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图示我国某区域 20022015 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 GDP 变化图,对统计图进行综合分析,推知该区域 20022015 年时间段内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 GDP 变化的特点以及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 2005 年发生转折的原因人地协调观通过对该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 变化特征的分析,树立保护环境、促进人地协调的观念【考点精析】1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指本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
18、,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积极参与,采取全球共同的决策和行动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3.明辨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
19、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时间尺度当代人的最大需求强调代际公平空间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的发展尺度式和转嫁式的发展方式方式4.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图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循环经济传统经济资源利用方式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粗放利用资源利用率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物质流动物质循环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结果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5.掌握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20、措施(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2)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与生态农业。(3)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体系。(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和消费观。(5)加强国际合作,明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方法技巧】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1)分析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来进行分析。(3)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
21、来分析。(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对外开放。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规模。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题组精练】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如图所示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 a、b、c、d 代表的工业,以下正确的一组是()Aa纺织工业 b印染工业Ba印
22、染工业 c食品加工Cc饲料加工 d食品加工Db纺织工业 c饲料加工2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所有的废弃物都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生物质发电可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A BC D天津卷太湖流域 Z 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年来,Z 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读图文材料,回答 34 题。3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4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
23、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关键能力三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18 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18)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常见的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常见图示】图 1图 2图 3【判读技巧】以下图为例,展示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方法:1把握主题,梳理过程该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图中展示了该生产模式的资源投入、生产过程、产品消费及废
24、弃物处理的全部过程。2分析演变,寻找突破图中与水源、技术同属于作物种植的区位条件,是种植业为畜禽养殖提供的饲料,分别是农业对沼气和沼渣的利用,是沼气生产的原料来源。因此,此图的突破点是按照箭头顺序理清循环经济“投入产出”的过程。3增添信息,验证关系把要添加的信息依次填入该循环经济模式图中,重新理顺一遍,按照“资源产品再生产”的流程验证物质和能量在循环经济中的合理性。4联系理论,表述意义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因其以资源减量化、再生化为原则,以经济活动生态化为目的,所以对于此类循环经济模式图的意义分析,可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进行:(1)生态上,节约资源,减轻生态环境问题。(2)
25、经济上,减少成本,增加产出,提高收入。(3)社会上,安排就业,提高生活质量。【典题精研】典例 3 天津卷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A BC D审题析题(在“_”上填关键点)答案 【题组精练】浙江 4 月卷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据此完成 12 题。1该清洁生产方式的益处是()提高土壤肥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产品种类 缩短生产工艺流程A BC D2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粮食生产区()
26、A青海省 B河南省C湖南省 D广东省静脉产业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最终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因其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故将其比喻为静脉产业。我国传统的静脉产业多是将垃圾在废品收购站和垃圾场分拣后,运至下游环节处理,垃圾处理厂分布较为分散。建设静脉产业园区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图为我国某静脉产业园区内的产业链条。据此完成 34 题。3与传统静脉产业聚集区相比,静脉产业园区()A资金投入少 B占地面积大C技术要求高 D污染物排放多4符合图
27、示产业链条流程的是()A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沼气发电厂B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沼气发电厂垃圾填埋场C污泥处置中心垃圾焚烧发电渗滤液处理厂D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渗滤液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第 34 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必备知识一、(一)1环境质量2(1)污染 酸雨(2)生态(3)资源(二)1质量 掠夺式2生态失衡 灭绝3(1)有害 环境质量 生物(2)固体废弃物 可吸入 农药 重金属 有毒化学二、(一)1地理环境 2少 低下 增多 广度 正确 短缺 污染 和谐 生态化(二)1(1)发展 可持续发展(2)后代人 共同性2(1)生产规模 清洁生产(2)高耗粗放 资源节约型 低碳循环经济 环境友好型 轮作
28、休耕 休养生息3子孙后代 地球村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一 典题精研典例 1 答案:用水量大,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排放废水,造成水环境污染;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空气;矿渣不合理处理,破坏地表生态环境。题组精练12.解析:第 1 题,材料信息表明,赤潮是海水中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的富营养化现象。富营养化现象是人们排放的废水导致的,因此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赤潮属于环境污染问题,A 符合题意。自然资源短缺问题主要是指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排除 B。生态破坏问题主要是指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排除 C。第 2 题,如果赤潮发生
29、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洋流会把赤潮从当地带至其他地区,这样会使影响区域更分散,而不是更集中,错误,正确。洋流把部分富营养化的海水带走,使得富营养化海水中污染程度减轻,同时寒流会降低海水温度,从而减轻赤潮危害,而不是加剧赤潮危害,错误,正确。答案:1.A 2.D3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结合流域形态特点及流域内生产生活活动进行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有多条河流注入洱海,结合材料可知,流域内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产生的污染物较多,且洱海水体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第一次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主要是减少机动渔船产生的汽柴油污染;第二次蓝藻暴
30、发,政府部门退田、退塘,主要是减少水产养殖等农业活动产生的影响;第三次按照政府要求,拆掉洱海旁的客栈,主要是解决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第(3)题,洱海作为重要的湿地资源,洱海生态廊道建成后,能够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和改善洱海水质,构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洱海生物多样性和洱海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洱海及其周边地区,自然风光秀丽,生态廊道的建设,有利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民众收入,在努力把生态廊道打造成为大理最靓丽名片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为当地人民增加了更多休闲空间。答案:(1)流域较封闭,河流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居民点多
31、,生产部门多,生产和生活污水汇入河湖,易造成污染。(2)第一次:减少了汽柴油污染。第二次:减少了鱼塘养殖等农业生产污染。第三次:减少了旅游活动污染。(3)生态效益: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经济效益:发展旅游观光业,带动相关产业。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环保意识,增加休闲空间。关键能力二 典题精研典例 2 答案:(1)C(2)C题组精练12.解析:第 1 题,以棉花为原料的工业,应是纺织工业;与纺织工业有产品联系的是印染工业,因此 a 为纺织工业,b 为印染工业。畜牧养殖业的产品可以为食品工业提供原料,c 为食品工业;而花卉加工和食品工业的下脚料可以进行饲料生产,因此 d 为饲料工业。第 2 题
32、,并非所有的废弃物都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生物质发电也只是为生产生活提供部分用电需求,因此说法错误。答案:1.A 2.D 34.解析:本题组以太湖流域的特色小镇发展为情境材料,考查了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本题组需从 Z 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对 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对特色小镇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原因分析,凸显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观。第 3 题,据 Z 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可知:该特色小镇在纺织、服装产业的基础上拓展了蚕丝被产业、旅游业、服务和创意产业等,实现了基于植桑养蚕的产业多元化发展,C 项正确;其他选项的描
33、述都具有片面性,不能准确表达该地产业发展方式。第 4 题,材料说明,该小镇特色产业(养蚕、丝绸纺织)历史悠久,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小镇,故该小镇实现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互动并进,A 项正确;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会促进经济发展,但外来人口进入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B 项错误;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不能体现社会发展,C 项错误;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属于生态保护范畴,D 项错误。答案:3.C 4.A关键能力三 典题精研典例 3 审题析题:绿色 循环 废弃物答案:B题组精练12.解析:第 1 题,读图分析可知,实施清洁生产后,利用沼气发酵后的沼渣作为农
34、田的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正确;生产流程延长,产品的种类增多,错误;该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正确。故选 A。第 2 题,据图分析可知,酒精生产需要大量的玉米作为原料。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湖南和广东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河南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是主要的玉米产区。故选 B。答案:1.A 2.B 34.解析:第 3 题,与传统静脉产业聚集区相比,静脉产业园区要投入设备与技术等,资金投入多,A 错误。静脉产业园区由于集中分布,相对传统静脉产业分散分布,占地面积小,B 错误。由材料可知,静脉产业园区需要投入先进技术,C 正确。静脉产业园区是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少,D 错误。第 4 题,从图中可知,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余热用来进行餐厨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形成如下产业链: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沼气发电厂,A 正确。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的处理物部分进入沼气发电,部分进入垃圾填埋场,B 错误。垃圾焚烧发电的余热用来处理污泥,C 错误。渗滤液处理厂进入中水循环,D 错误。答案:3.C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