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410.50KB ,
资源ID:1367448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674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版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11单元 课题2 两种经济模式的变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版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11单元 课题2 两种经济模式的变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1、课题2两种经济模式的变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黄金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3调整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二)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20世纪70年

2、代后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4评价(1)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福利国家”制度也有许多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三)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2表现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3作用(1)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2)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四)“新经济”的出现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展新兴产业;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2形成20世纪90年

3、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由此问世。3特点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形态。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2内容(1)农业措施: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结果:农业有所好转,但冒进思想和恶劣气候使其再度出现危机。(2)工业措施: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局限性: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3)政治: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

4、崇拜,进行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3评价(1)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措施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2结果(1)冲击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军事实力、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2)由于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和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步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停滞下降,苏联陷入困境。(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经济制定“加速发展战略”政治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倡导“民

5、主化、公开性”;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国家结构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2影响(1)“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变,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2)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的新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所谓“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

6、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2“福利国家”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福利国家”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社会福利毕竟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当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

7、国有化。20世纪60年代,法国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命题思考史料反映了大英银行国有化、煤炭工业国有化和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以及支持科学研究活动等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二战后西方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福利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

8、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它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提供向上进阶的可能。从本质上说,“福利国家”政策是由国家主持的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它主要通过抽肥补瘦的方式来实现。“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负担,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命题思考作者论述了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目的、本质和弊端。史料中作者认为:“福利国家”的实质和目的是国家通过税收的办法实现国民收入

9、的再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福利国家”的弊端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人们进取心减退,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主要问题和历史教训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的综合国力达到了顶峰,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军事力量则足以与美国平起平坐;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比历史上其他各个时期都高。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错过了这个有利时机,未能坚持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这就使苏联这个曾经取得过辉煌成就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发展的顶峰跌落了下来,在各方面出现了深刻的危机或临近危机的边缘。陈之骅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主要问题和历史教训命题思考作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执政

10、时期,对旧体制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而且改革的客观条件更为成熟。但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产业结构畸形发展,军事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4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新思维”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命题思考戈尔巴乔夫实行完全私有化,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探究1国家垄断资本

11、主义的发展史料一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何正斌经济学300年史料二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1)根据史料一,指出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1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的“病症”和各国政府的解决办法。(1)史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说明凯恩斯认为政府需要通过干预经济的方式去纠正自由主义的弱点,以实现经济的最大发展。(2)史料二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这表明凯恩斯主义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重新调整。提示(1)定位:政府用经济办法调节有效需求,刺激消费,即国家对经济干预。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

13、措施。(2)“病症”:“滞胀”。解决办法: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美等国家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1)生产力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3)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进步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迅速发

14、展。(4)阶级关系的变化:由于股票的分散和“新中间阶层”的兴起,阶级对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探究2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史料一赫鲁晓夫所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组作为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对后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他勇于突破旧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他毕竟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成熟的改革理论和思想。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史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由于军

15、备竞赛和改革停滞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史料三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一是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2)根据史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结果如何?(3)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三是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的。(1)史料一反映了对赫鲁晓夫改革的全面认识和评价。解读史料应注意转折词“但是”的运用。史料一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改革者,同时也说明赫鲁晓夫是一位失败的改革者。(2)史料二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重工业方面,特别是在军事工业方面,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未得到解

16、决。(3)史料三反映了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否定,形象地说明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提示(1)评价: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不会成功。(2)重点:放在重工业上。结果: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落后。(3)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挥向“肿瘤”,“肿瘤”是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体现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否定了党的领导,否定了社会主义方向,从而造成苏联解体。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项目“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勃列

17、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而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以唯物史观感悟从福利国家到福利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福利”满足基本需求和提供社会保障的商品和服务有多种来源:国家、市场(包括企业)、自愿的组织和慈善机构,以及血缘网络(包括家庭)。因此,

18、把“社会福利”等同于“国家福利”就忽略了所有这些其他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的来源。一个社会的全部福利是所有这些的总合。其中一个福利部门的减弱并不必然意味着福利的净损失,因为,这可能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即只是把提供福利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因此近来在西方国家中所发生的事情主要是国家在总体福利项目中的主导地位的一种转变。各种福利提供者之间的功能正在重新分配,而福利的总体水平将几乎仍然保持从前的规模。国家可能从直接提供福利的角色上退下来,鼓励雇主、自愿机构、家庭及其他人作出应有的贡献。加R.米什拉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社会”的认识。【提示】20世纪70年代以

19、来,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局限性和弊端日渐显露,各国重视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虽然各国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各国的改革举措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用“选择性原则”代替“普遍性原则”,使社会福利切实流向最需要的人群。明确社会福利享受者的权责关系,推行与就业相关联的激励制度;最后是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以减少公共开支。改革之后,国家所承担的职责有所下降,而社会组织担负的职责有所上升,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评价积极作用(1)福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稳定(2)扩大社会消费,推动经济

20、的发展。“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使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他们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促进社会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消极影响(1)政府开支迅速增加,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急剧膨胀,导致税收负担过重(2)福利制度是一种奖懒罚勤的不合理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和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竞争精神1(2020石家庄五模)斯大林时期,国家不仅规定了集体农庄农作物结构、播种面积、产量,而且对作业方式和农产品的分配等也作了规定。1955年,赫鲁晓夫开始实施“以商品产品的产量为出发点”的新计划体制,国家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这表明当时苏联()A否定了斯大林模式B注重调整工农业

21、比例C谋求增强经济活力D摆脱了农业生产困境C赫鲁晓夫改革减少了对集体农庄的行政干预,目的是扩大其自主权,增强经济活力,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并没有否定斯大林模式,排除A项;材料中只提到了农业,没有提及工业,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成果有限,没有摆脱农业生产困境,排除D项。2(2020武汉三模)19661970年,苏联经济增长较快,国民收入年均递增7.2%,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8.5%,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9%,均超过60年代上半期。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这表明苏联()A工农业生产比例趋于合理B已经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经济建设中浮夸现象严重D

22、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效果显著D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从材料中的增长率来看,这一改革效果显著,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工农业生产比例趋于合理,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存在严重浮夸现象,排除C项。3(2020荆门高三模拟)20世纪80年代,法国密特朗执政时,密特朗所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这从侧面反映了法国()A国家干预经济减少B中央集权制度松动C国家干预经济增强 D福利国家道路受挫A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法国密特朗

23、执政时,密特朗所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可知,法国实行混合经济体制,国家干预经济减少,故选A项;材料说的是经济政策,而非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后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国家干预经济,并不是福利国家道路受挫,排除D项。4(2020汕头模拟)下面是1960年和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产业结构国家类别农业(%)工业(%)第三产业(%)1960年1980年1960年1980年1960年1980年33个低收入国家50561825321963个中等收

24、入国家24153040464519个发达国家6440345462A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D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第二个“黄金时期”A通过表格数据可知,19个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比重占到了62%,而在33个低收入国家中,第三产业只占到了19%,由此可知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故选A项;表格主要反映三种不同类别的国家中,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占比问题,没有体现战后世界工业发展的速度,排除B项;在农业占比方面,33个低收入国家呈现上升趋势,排除C项;通过表格可知,在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但无法反映出其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排除D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