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命题分析考情分析试题来源引文出处设问方式关键词命题特点2019全国卷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特点类、作用类秦、曹魏,封爵制度(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其中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连续出现(2)从问题设计看,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第(1)题和第(2)题之间有一定逻辑关联性,学生若在第(1)题判定失误很容易导致第(2)题答案偏离(3)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内容类(3次),比较类(2次),原因类(3次),特点类(2次),作用类(8次),背景类(2次),注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分析(4)从关键词看,以古代中国史为
2、主,着重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5)从与课本的关联度看,2019年无论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试题与课本的关联度加强,全国卷的三套试题均直接考查课本内容或者与课本密切联系的内容2019全国卷坂本太郎日本史作用类、原因类、意义类日本,明治维新2019全国卷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原因类、特点类19世纪末,戊戌变法2018全国卷宫崎市定中国史等特点类、意义类西汉,年号制改革2018全国卷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背景类、内容类、影响类1977-1981年,科技体制改革2018全国卷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原因类、内容类19世纪后期,近代地方治安改革2017全国卷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特点
3、类、意义(影响)类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2017全国卷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原因类、启示(影响)类清末,北京街道管理2017全国卷隋书特点类、意义(影响)类隋代,法律制度2016全国卷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内容类、作用(意义)类唐太宗,谱牒改革2016全国卷清史稿等特点类、影响类晚清,军事改革2016全国卷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内容类、意义类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2015全国卷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内容类、意义类唐代,币制改革2015全国卷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原因类、作用(影响)类清代,养廉银制度考向一考查相似或不同改革的分析比较【例1】(2019全国卷T45)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
4、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
5、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解析】第(1)题中秦“二十等爵”制创于商鞅变法,故属于法家思想;曹魏末年“五等爵”仿照周礼,“或以进德,或以酬功”,重视“德”,故属于儒家思想。第(2)题“二十等爵”制为奖励军功所设,故对象为军人,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促进秦统一的完成;“五等爵”制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故有利于巩固司马氏的统治,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答案:(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
6、想。(5分)(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4分)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6分)考向二考查某一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以及影响【例2】(2019全国卷T44)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
7、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得出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有自身认识的改变、赢得光绪帝的支持及减少阻力等
8、。第(2)题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可得出制度局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根据材料“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可得出注重维护皇帝的权威;根据材料“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可得出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6分)(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9分)考向三运用改革的有关理论考查陌生的课本以外的中外改革【例3】(2018全国卷T45)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
9、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
10、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以及“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可以看出之前的纪年是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根据材料“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可以判断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第(2)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可以从纪年本身的优点、统治需要以及对政治文明的深远影响角度分析。答案:(1)旧的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6分)(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9分)考向四从近代化角
11、度考查中外改革的原因、举措及作用【例4】(2019全国卷T45)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
12、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6分)【解析】第(1)题前期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中下级武士是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后期主要结合材料信息“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分析。前期原因结合明治维新的背景分析;后期原因结合材料信息“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分析。第(2)题结合所学从社会稳定、推进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作答。答案:(1)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2分)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7分)(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