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铅山致远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二周历史周测一、选择题(42)1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丞相王绾及群臣的建议纯粹出于守旧情绪B“地远”论实际上是一种现实困境C朝议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D丞相权力大,左右着皇帝决策2旧唐书职官三记述,御史大夫、中丞之职,“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宋代御史台还特设检法官,“掌检详法律”。元朝台纲规定:“诸官司刑名违错、赋役不均、擅自科差、造作不如法者,委监察纠察。”这表明A司法监督是古代监察机构的重
2、要职能 B监察机构有权制定并监督法律的实施C监察职能的调整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D法律体系的完善推动司法机构的独立3在古希腊,克里斯提尼“把所有公民分为十个部族,每个部族都有住在阿提卡区、海边以及雅典的居民。这样,十个部族就囊括了所有人口,反映出阿提卡的全貌”。这一举措直接A实现了各个部族权利的平等 B否定了财产等级制度C为民主政治确立奠定了基础 D促进了雅典经济发展4“封建”源于西周,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以“封建”一词对应西方的“feudalism”(封土封臣),后该词又输入中国,异化为社会形态学上的“封建社会”。结合“封建”词义的演变,下列哪种说法不符合史实( )A.体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
3、B.“封建”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C.“封建”本义为封邦建国 D.“封建”与中央集权制相抵触5在古代希腊、罗马,贵族与平民的长期斗争促成了A民主政治的高度繁荣 B法律制度的缜密完善C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 D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6“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这一观点说明古希腊城邦A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B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C治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D形成了多元政治格局7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中书门下 内阁 军
4、机处B中朝 内阁 军机处C中朝 中书门下 内阁D尚书台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8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9下列机构不是抽签产生的是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审判员 D.民众法庭主持人10内藤湖南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他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毕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
5、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B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C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 D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11隋书刑法志中记载:“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唐六典刑部中记载:“凡决死刑,皆于中书、门下详复。”它们体现了( )A分权制衡的原则 B明德慎罚的理念C厉行法治的精神 D以礼入刑的思想12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 )A间接民主 B直接民主C人人平等 D机会至上13雅典民主政治处于全盛时期的执政者是A梭伦 B克利
6、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亚历山大14屋大维时期,掌握“公开解答权”的民间法士可以按照以往定法的精神对法律作出解释,使之成为新的法律。此举在客观上A有利于维护贵族法律特权B彰显罗马法律的平等精神C有助于司法独立初步形成D导致了司法解释的随意性15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A1个B2个C3个 D4个16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所称
7、情况主要是由于(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17下面是某学校高一年级同学对分封制、宗法制的认识,请你对此判断正误( )甲同学认为分封制是把包括镐京、洛邑在内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乙同学认为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现象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丙同学认为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丁同学认为在周王室中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一定能够成为大宗A正确错误 B正确错误C正确
8、错误 D正确错误18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同声讚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依贵族制取而代之 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19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A诸侯间矛盾激化 B分封制的固有弊端C周天子穷兵黩武 D宗法制度日趋没落20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孔子的“礼”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宗法制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 B C D
9、21唐科举进士科就现实政治发问,学子易揣摩准备,难辨优劣弊端而改考诗赋,出题无尽。某人凭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一举高中。可见唐朝进士科考试A注重智力测验心理测试 B关注考生政治理论水平C很难选到德才兼备人才 D重点关注社会风俗习惯评卷人得分二、简答题(58)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
10、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请回答:(1)据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制度?有何作用?(3)材料三中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宋代是怎样分割相权的?什么时候废除了丞相?(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1、发展的基本趋势。23曹墓之争2009年12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一些学者依据该墓的规模、形制、遗物及文献记载等,认定这是曹操墓,由些引发了各界热议。学者质疑的主要理由 刻有“魏武王”的石枕是从盗墓者手中缴获的: 曹操生前常把自用的石枕等赐予近臣; 文献中对曹墓方位的记载十分复杂,与该墓所处的地貌、地形不太相符。材料一 学者持有的另一种意见此项研究在众多证据的支持下公布学术成果,似乎并无不妥,之所以招来众多质疑,是因为学界存在着抄袭造假的现象,影响了公众对学术成果的信任度。 材料二问题:(1)此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原因之一在于墓主曹操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请你列举两个与曹操有关的史实。
12、(2)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的依据是什么?(4分,不得摘抄原文)(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史家怎样才能增加学术可信度,写出信史?2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秦置左右丞相,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汉武帝在中央设立“中朝”,以侍从、秘书为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后逐渐成为国家的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特别是丞相权力过大,最高统治者遂将相权分散,使之互相牵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体制。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皆为丞相。唐朝时的中书省是掌握机要、决定军国大事的最高出令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尚书省的职权,由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设立而被削弱。其
13、长官主要是掌握尚书省,并具体落实中书省颁布的皇帝诏旨和经门下省审阅、皇帝批准的各种奏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述评)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可知秦统一后,疆域的辽阔成为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困境,故本题应选B项;A项中“纯粹出于”、C项中“避免”、D项中“左右着”的表述均过于绝对化,故排除。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注意题干信息“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掌检
14、详法律”、“诸官司刑名违错、赋役不均、擅自科差、造作不如法者,委监察纠察。”表明在唐代、宋代和元代,司法监督都是古代监察机构的重要职能,因此选A。“有权制定法律” “分权制衡原则”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分权制衡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排除BC;仅凭题干中的监察职能一项不足以说明法律体系的完善,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3C【解析】试题分析:克里斯提尼改革设立了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血缘部落,有助于削弱氏族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促进不同部落之间公民的融合,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故C正确。A说法过于绝对,B材料体现不出来,D不是改革的直接影响,排除ABD。 考点
15、: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4B【解析】试题分析:“封建”源于西周,指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易导致地方割据,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符合题意。19世纪中期,“封建”一词词义的演变体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封建”的本义是分封制,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相抵触,故A、C、D表述均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5C【解析】试题分析:在古代希腊、罗马,贵族长期把持政治,剥削压榨平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平民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同贵族展开了一系列斗争,以谋求自身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公民意识逐渐增强,所以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
16、典成因6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城邦重视公民的个性发展,A项错误;“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说明重视公民的素质,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人的作用,C项错误;材料与多元政治格局无关,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机构演变中皇帝的侍从秘书机构转变为国家正式政治机构的事例较多,结合备选项答案完全符合上述特征的是B项,A C两项中中书门下省不是皇帝的侍从秘书机构而是宋代的最高行政机构,D项中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贵族的联席会议,也
17、不属于皇帝的侍从秘书机构的范畴。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8B【解析】试题分析:文官钱宰的诗表明明朝的官员早早起床去午门参加朝会,生怕去晚了,会被皇帝怪罪,这应该是皇权专制下官员的一种压力和危机感的体现,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官员的压力和危机感 9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的参加人员是雅典公民,这是雅典公民的基本权利,不是通过抽签得到。故选A10B【解析】试题分析:ACD都是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正确叙述,B叙述不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宋代设有参
18、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以加强皇权,故B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1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从只涉及司法的理念,没有体现权力的制衡,故A项错误;隋唐法律强调“三奏而后决”“详复”,体现出案件判决时谨慎用刑法,而发扬德教的理念,B项正确;厉行法治的精神与材料主旨刚好相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以礼入刑、用儒家思想指导古代刑法,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职能相互分工和制
19、衡,分工明确,效率高,确保了皇权的独尊。这一制度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是皇权加强有效分割相权的中央制度,也是古代中国的制度值得今天我们借鉴或思考的措施之一,使得中央机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所以考生要多关注这一知识点。1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通过题干中的“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可知是直接民主,所以B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13C【解析】略1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公
20、开解答权的民间法士可以按照以往定法的精神对法律作出解释,使之成为新的法律”,这有利于法律的实施,客观上有助于司法的形成,故本题选C项。A项与“民间法士”不符;B项中的平等材料没有体现;D项中的随意性与“按照以往定法的精神对法律作出解释”不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影响15C【解析】试题分析:“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旨在说明古代罗马的万民法灵活实用,注重举证的作用。故题目中的表述错误;其他三项的表述均与史实相符。故本题应选C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的思想;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公民法;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都江堰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D【解析】试题解析:材料“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可以确定时间为北宋时期,“范文正公集”、“垂八十年”可以看出是北宋承平日久,集权措施导致的积贫积弱弊端显现出来。所以选D。17C【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所封土地是王畿以外的地区,错误;通过分封制,西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壮大,分封制逐渐瓦解,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正确;根据宗法制,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能成为大宗,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识记层次,比较简单,
22、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由材料关键资讯“优良的改革家”“梭伦”,题干主旨,即关于对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执政时期状况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明显不正确,属于无关项;D项“陶片放逐法”,即属于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的。C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执政时期的状况19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说为诸侯起兵伐周,说明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瓦解的其中一个原因即为分封制固有的弊端,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分裂割据,所以选B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2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
23、决问题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宗法制突出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中李世民的继位,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也是对孔子“礼”的违反,同时也违背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因此均符合题意,而题干与“民贵君轻”不符,可以排除。正确答案为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21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信息说明这个是新娘梳妆打扮后,面带羞涩的问新郎看他的打扮是否公婆之意显然是一种心理测试的试题,故C项符合题意。22(1)“三公”或三公九卿制。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6分)(2)态度:应设宰相筹划大事
24、,以弥补君主的不足。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同时相权三分,有利于加强皇权。(10分)(3)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明朝废除丞相。(8分)(4)趋势: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材料中“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反映的制度是“三公”或三公九卿制。第二小问,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皇权和相权之间。君主一方面要依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去统领百官,另一方面又害
25、怕丞相权重,架空君主。所以设立御史大夫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制约相权,这样一来丞相就要小心谨慎,奉公守法,以免遭御史大夫的弹劾。而御史大夫则会努力工作,尽量去挑丞相的毛病,结果就达到了相互制衡的目的。(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材料的大意是:天下事务繁多,不能一人独断,应交由包括宰相在内的百官筹划,这样事情才能办的稳妥。反映了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应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第二、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作用是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同时相权三分,有利于加强皇权。(3)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
26、所学知识,宋代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明太祖朱元璋时废除丞相。(4)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问题和内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直至被废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百官公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君权和相权23(1)答案1;基于历史事实的回答。(2) 赤壁之战、屯田其他答案:出自小说等的虚构情节。(0分)(2)对史料性质的分析(2分)答案1:区分了证据的来源或判断证据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2分)
27、石枕等都不是直接证据,是二手材料考古上还未找到直接可以确证曹操身份的资料答案2:基本抄材料。(1分)其他答案。(0分)对考证方法的分析(2分)答案1:从文献与考古一致性的角度进行分析。(2分)没有达到两重证据的印证文献记载复杂,与考古地点不吻合答案2:缺少相互印证或一致性的含义。(1分)文献记载复杂其他答案。(0分)(3) 知识能力层面(2分)答案1:完整回答文献“三长”。(2分)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史识答案2:回答不完整。(1分)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识其他答案:笼统回答。(0分)史学家应具备科学方法、理论道德品行层面(2分)答案1:准确写出“史德”这一关键词。(2分)其他答案:笼统回答。
28、(0分)史学工作者应具有职业道德。【解析】24材料表明:秦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2分)汉武帝设立“中朝”任用亲信参与国家大事,尚书地位日渐重要,成为中枢机构;(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分割相权,形成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体制;(2分)隋唐时期创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转化为执行机构。(2分)以上内容表明:尚书省由中枢机构逐渐演变为执行机构,丧失了决策职能;(2分)秦至隋朝通过分割相权及任用亲信取代丞相以加强皇权。(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前先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秦朝的丞相制度、汉武帝时期的中朝设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省体制的形成、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创立与完善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最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对这种政治制度的演进进行总结归纳,也可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概括。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体制的演进君相矛盾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