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语文版四年级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并背诵。123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的11个认知生字,会写3个生字。让学生从诗中深刻体会诗人蕴含的思想感情。激趣导入你了解古代的那些是人?刘禹锡、元稹、张继。初读感知阅读要求初读感知认读课后生字,在课文中圈出与课后生字相关的词语。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文章中生词的意义。识记生字菊花渔火愁眠 望洞庭青螺 白银盘精读感悟学习第1首诗精读感悟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与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
2、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精读感悟诗文解释: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精读感悟 这首词的题目我们了解到什么?远望洞庭湖。作者远望洞庭湖的时间?秋天的夜晚。精读感悟“潭面无风镜未磨”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修辞手法。“潭面”比作 “铜镜”。精读感悟“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精读感悟学习第2首诗精读感悟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
3、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精读感悟诗文解释: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精读感悟“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两个饶字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 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什么?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
4、。精读感悟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精读感悟学习第首诗精读感悟 张继:唐代诗人,生卒年份不详,襄州(今湖北襄阳)人。中过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洪州盐铁判官等职。精读感悟诗文解释:月往西落,乌鸦啼叫,满天飞霜,面对江边枫树、江中渔舟灯火,旅客伴着忧愁睡眠。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半夜传到了旅客坐的船。精读感悟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间:晚上。地点:姑苏城外的江上。精读感悟作者住在哪里?从那个字可以看出?船上“泊”诗人描写了哪些事物?月、江、寺、钟和船。精读感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孤独 愁闷用一个字来概括诗人的心情?愁课堂总结我们领略了刘禹锡描绘洞庭湖的秀美景色和元稹“偏爱菊”的独自情怀,也看到了张继漂泊异乡,孤独、寂寞,内心愁闷的情感。让我们大声的朗读这三首诗,细细品味诗人的情怀吧!课堂练习1.组词。泊()菊()柏()鞠()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湖光秋月两相和此花开尽更无花月落乌啼霜满天漂泊柏树菊花鞠躬和:和谐、优美。更:再。啼:鸣叫。作业布置1.抄写本课生字词。2.背诵三首古诗。板书设计望洞庭 山河的赞美之情菊花 高洁隐逸的情怀枫桥夜泊 孤独 愁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