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兰诗鲁教版六年级下123教学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趣导入播放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解释课题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的名字,这首诗写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作品介绍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简介乐府诗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
2、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简介乐府诗乐府诗的特点: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有完整的故事情节。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初读感知阅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识记字词军贴鞍马辔头燕山迷离云鬓整体感知本诗中的通假字:著我旧时裳著着,zhu,穿。对镜帖花黄帖贴,ti,粘贴。出门看火伴火伙,hu,伙伴。整体感知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市:名词,集市。愿为市鞍马市:动词,买。昨夜见军帖帖:
3、文书。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整体感知古今异义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但是。策勋十二转古义:量词,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今义:转过。赏赐百千强 古义:多,有余。今义:与“差”相对。整体感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精读感悟品析语言,欣赏诗句。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大”“十二”写出了怎样的情况?军情紧急事关重大精读感悟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写出了木兰怎样的性格特点?当机立断毫不犹豫表现出果敢、坚毅。精读感悟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4、,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出征前的匆忙准备,表现她处事果断、精明干练的性格。精读感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情形?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的军情的紧急。精读感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情形?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奔赴战场的雄姿。精读感悟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哪里的景象?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边塞的夜
5、景。精读感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概括怎样的情形?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概括了战争旷日持久,战争激烈悲壮。精读感悟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精读感悟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精读感悟“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运用了比喻作结,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巧妙解答,称赞了木兰的才智。课堂总结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他所体现的精神和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课堂练习1.形似字组词。杼()柝()抒()析()2.解释加点的字。(1)旦辞爷娘去(2)出郭相扶将机杼声抒情早晨外城击柝分析作业布置1.抄写本课的生字并组词。2.将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板书设计从军缘由 详写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木兰诗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 详写家人迎接 详写木兰改装 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