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49.63KB ,
资源ID:1366173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6617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版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本章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版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本章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x

1、本章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描述中属于种群的是()A.大连西山水库中的全部鱼B.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D.大连森林动物园中的全部雌熊2.白头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世纪末一度仅余300多只,采取保护措施(禁止捕猎、恢复栖息地植被、减少栖息地人类活动)后恢复到约1 000只。在采取保护措施期间,白头叶猴种群的某些数量特征可能发生了改变,其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有()A.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B.种群密度、迁入率、死亡率C.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D.出生率

2、、迁入率、性别比例3.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用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可精确地计算出某种群的个体数量C.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4.下列关于教材实验或模型构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不适合选择丛生或蔓生的草本植物B.应用标记重捕法对酵母菌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C.数学模型的形式有公式和曲线图等D.跳蝻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5.近年,我国科研人员采用海拔高度线路法和DNA指纹法,对岷山山系的一个大熊猫(我国特有珍稀动物)种群进行了调

3、查,获得了大熊猫种群的信息,如青幼年、成年与老年的个体数量是15、60、11,平均每1 082 hm2有一只大熊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大熊猫种群数量只能采用标记重捕法B.该大熊猫种群成年个体多,属于增长型种群C.该大熊猫种群数量比较少,增长曲线为“J”形D.食物是限制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之一6.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7.经调查,某动物种群连续五年内的出生率与死亡率

4、的比值依次是1.5、1.8、1.5、0.8、0.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受年龄结构的影响,与性别比例无关B.调查的第1年与调查的第3年该动物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且小于第2年的C.调查的第3年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大于调查的第2年该动物的种群数量D.根据调查的第5年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可以推知其年龄结构并预测下一年该动物种群数量可能会减少8.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现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据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

5、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C.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大D.旱地针毛鼠种群密度过大时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数量下降进而导致环境容纳量降低9.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形B.种群迁入新的环境初期可能呈“J”形增长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基本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两种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10.高中生物学实验常需测量和计数,下列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小的是()A.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加盖玻片统计到的酵母菌数量B.在蒲公英生长

6、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C.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在投放点重捕并计算鲤鱼的种群数量D.从静置的上清液中取样估测培养液中需氧型草履虫种群数量11.如图是某动物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图。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应用,错误的是()A.若要获得鱼类最大日捕捞量,则应在e点对应时间进行捕捞B.为保持鱼类的可持续发展,可在d点对应时间进行捕捞,剩余个体数量应处于c点左右C.若大量增加草原上羊的数量,则会导致草场退化,但不会导致e点对应的值下降D.对于鼠害的防治最好在b点对应时间之前进行,并通过硬化地面等措施降低e点对应的值12.研究发现,某些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可

7、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下列分析不符合阿利氏规律的是()A.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竞争加剧会导致死亡率上升B.种群密度过小时,个体难以找到配偶会导致出生率下降C.最适种群密度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种群密度过大和过小时D.种群密度过小时,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1)13.某学生进行探究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如图是7天内根据镜检绘制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B.图中第47 d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如果视野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稀释后再计数D.相同条

8、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14.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B.在对样方计数时,样方边界线上的蒲公英数量都要计数C.若该地区内蒲公英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D.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中蒲公英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估算的种群密度15.如表中数据为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平方米)随林下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郁闭度值越大则遮蔽程度越强)变化的调查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郁闭度0.00.20.40

9、.60.81.0一年蓬15.313.510.87.44.32.4加拿大一枝黄花10.49.56.15.63.01.2刺儿菜3.74.38.54.42.21.0A.光照强度是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B.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刺儿菜种群密度的变化与一年蓬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有较大差异C.三个种群密度变化的差异主要是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不同导致的D.只有影响三个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才能影响种群密度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如图为某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实线)及平均死亡率

10、(虚线)与该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出生、死亡是个体水平的特征,但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B.资源量通过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其数量变化C.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D.随着资源量的增加,此种群的K值可以无限增大17.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可能导致种群中个体数量发生改变,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A.图1曲线用于指导防治害虫,在a时开始防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B.若图2表示某湖泊的草鱼数量,则b时后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草鱼繁殖能力太强C.图3中c时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D.若图4表

11、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的数量,则d时后发生的变化可能是过度放牧导致的18.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玉米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树桩(供肉食性猛禽栖息),测得玉米从播种到收获期间,玉米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曲线2相比,曲线3所示环境中猛禽的种群密度更小B.设桩组在第30150 d,田鼠数量上升是因为玉米的林冠能为田鼠提供较多的栖息场所和食物C.曲线2比曲线3更加有利于人类获益D.第150190 d,田鼠种群密度下降,这是肉食性猛禽数量反馈的结果19.假设某草原上散养家畜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

12、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把横轴含义换成“时间”,曲线图的变化趋势不会改变B.丙丁两点种群数量相等C.若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200只,则该种群在此环境中负荷量应超过400只D.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丙丁之间纵坐标最高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捕获20.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数量越多,死亡数就越多,寒流是密度制约因素B.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

13、动,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C.持续38 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在“S”形曲线中,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食物短缺属于密度制约因素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11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 mL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分析回答:(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 。(3)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把酵母菌培养

14、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连续7天取样计数;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底部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2个错误。;。(4)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再计数。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16中方格25小方格)。时间天1234567酵母菌数量(万个mL-1)32?762824819821820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计数时应选择(填“无色”或“蓝色”)的酵母菌。表中第2天酵

15、母菌数量约为万个/mL。据表分析,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形增长。22.(10分)为研究确定苹小卷叶蛾发生规律,比较性信息素诱捕器放置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诱芯(含性信息素)个数等因素对苹小卷叶蛾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在苹果园中利用诱捕器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调查苹小卷叶蛾虫卵的密度,则可用法。为减小实验的误差应注意随机取样,其目的是。(2)研究发现,诱捕器内放置的诱芯数量和诱蛾量之间呈现如图所示的关系:由此说明,性引诱剂浓度和引诱效率之间的关系为。(3)研究表明,在苹果树平均株高为3 m的果园中,诱捕效果最好的为2 m处的诱捕器。在平均株高为2.5 m的果园中,诱捕效果

16、最佳的高度一般小于2 m,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23.(14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某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只。(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1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2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植物净生产

17、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植物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图1中增长速率最大的是点,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明显增长,其原因可能是。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图2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24.(8分)膏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生长于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较高,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是干热河谷地区保持水土、促进植被恢复的树种之一。近年来,因其种子油经过加工可制成清洁环保的生物柴油而备受关注。(1)研究者在同一条盘山公路的带状坡面上采用法调查膏桐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2)研究者根据膏桐的

18、株高和直径,将膏桐的发育阶段划分为5个等级,数据如图。该图反映了膏桐种群特征中的,由此可以推测其未来种群密度的变化是。分析图中幼树(级)比例低的原因是树苗(级)数量过多,导致激烈,且幼树过于幼小,抗逆性较差。(3)综合考虑膏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目前地少人多的现状,请就如何合理利用膏桐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膏桐的作用)提出你认为可以进一步研究的2个问题。 。25.(12分)请完成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问题:.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1)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由直接决定。(2)用该模型解释采取硬化室内地面、将粮食和其他食物储藏在安全处、养殖家鼠的天敌等措施的

19、目的是,以控制家鼠种群的数量。(3)某生态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数量特征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预测的依据最可能是。.实验探究:模拟种群密度的调查示例。材料用具:绿豆一包,红豆50粒,大、小烧杯各一个。方法步骤:从一包绿豆中(数量未知)取出50粒,换上50粒红豆,然后将这包豆子放入大烧杯中,充分搅拌,使两种豆子混合均匀。抓取豆子,每次从大烧杯中随机抓取豆子(每次一个),放入小烧杯中。依此方法,连续抓取20次。数一下小烧杯中红豆数(假设为a粒)。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所模拟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2)在实验操作中,可以通过、

20、等方法来减少实验误差。(3)纸包内绿豆总数可估算为。(用实验中数字和字母表示)答案全解全析1.C2.A3.D4.B5.D6.B7.C8.D9.D10.C11.C12.D13.B14.B15.D16.AC17.B18.ACD19.AC20.BCD1.C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为种群,即种群需满足三个条件:一定空间范围、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因此C正确。2.A白头叶猴种群数量由300多只增长到约1 000只,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升高,死亡率下降,A正确;通过提高K值(环境容纳量)使得白头叶猴种群数量增加,不一定有个体迁入,B错误;白头叶猴种群数量由300多只增长到约1 000只

21、,性别比例不一定发生改变,C、D错误。3.D常见的种群数量特征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但没有性别区分或雌雄同体的种群没有性别比例的特征,A错误;种群的个体数量可以通过样方法、标记重捕法进行估算,但不能精确地计算,B错误;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都需要建立数学模型,C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如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出率大于迁入率,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D正确。4.B丛生或蔓生的草本植物,从地面上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因此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不适合选择丛生或蔓生的草本植物,A正确;对酵母菌计数时,不能用标记重捕法,应该采用抽样检测法,B

22、错误;数学模型可用曲线图、公式等方式表示,可以很好地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C正确;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进行调查,D正确。5.D从题干信息可知,还可采用海拔高度线路法和DNA指纹法调查大熊猫的种群密度,A错误;该大熊猫种群中青幼年个体偏少,不属于增长型种群,从大熊猫的稀有性可以推测,该大熊猫种群增长曲线不可能为“J”形,B、C错误;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食物、生存空间等,D正确。6.B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能直接反映种群数量,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因此图中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

23、和迁入率、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正确;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C正确;在自然界,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7.C该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受年龄结构的影响,同时与性别比例也有关,A错误;由题意知,该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在前三年都大于1,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在增加,但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不能直接代表自然增长率,B错误;前三年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加,第3年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大于第2年该动物的种群数量,C正确;根

24、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种群5年内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是不断变化的,第5年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只能说明第5年种群数量在减少,并不能推知其年龄结构并预测下一年的种群数量变化,D错误。8.D根据捕鼠率知旱地中针毛鼠的活动量多于水田,可以推测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A正确;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可以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猫头鹰捕食针毛鼠,从而控制鼠害,B正确;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大,C正确;旱地针毛鼠种群密度过大时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但环境容纳量与种群所在的环境有关,种群密度过大不会影响环境容纳量,D错误。9.D自然界中的资

25、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形,A正确;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食物、空间条件相对充裕,该种群可能会出现“J”形增长,B正确;在一定时期内,由于食物、空间条件相对充裕,使得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基本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C正确;“J”形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能无限增加,不存在K值,D错误。10.C酵母菌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培养液,若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加盖玻片,会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大,A不符合题意;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会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大,B不符合题意;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在投放点重捕,标记的个体被重

26、捕的概率增大,因此会导致计算出的鲤鱼种群数量比实际值偏小,C符合题意;草履虫属于需氧型生物(分布于上层),因此从静置的上清液中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会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大,D不符合题意。11.C由题图知,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若要获得鱼类最大日捕捞量,则应在e点对应时间进行捕捞,A正确;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在渔业捕捞上可在d点对应时间进行捕捞,且剩余个体数量应处于c点左右,维持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B正确;若大量增加草原上羊的数量,则会导致草场退化,食物减少,会导致e点对应的K值下降,C错误;对于鼠害的防治最好在b点对应时间之前进行(增长速率比较低),并通过硬化地面、将生

27、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减少害鼠的生存空间和食物等,使其e点对应的K值下降,D正确。12.D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竞争会加剧,导致死亡率上升,抑制种群增长,A符合规律;种群密度过小时,个体难以找到配偶会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抑制种群增长,B符合规律;最适种群密度时,有利于种群增长,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种群密度过大和过小时,C符合规律;结合题干信息,种群密度过小时,也会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种群数量很难保持“J”形增长,故t年后种群数量不是Nt=N0t(1),D不符合规律。13.B在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其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A正确;图中第47 d酵母菌的数

28、量维持稳定,说明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B错误;如果视野中酵母菌数量过多,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应先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计数,C正确;环境条件不变,则环境容纳量即K值基本不变,D正确。14.B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若有正好长在样方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数,B错误;若该地区内蒲公英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正确;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中蒲公英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估算的该地区内

29、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正确。15.D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因此光照强度是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A正确;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而一年蓬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均逐渐减小,B正确;表中信息说明不同种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换言之,三个种群密度变化的差异主要是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不同导致的,C正确;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除了影响三个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外,还存在其他因素,D错误。16.AC出生、死亡是个体水平研究的问题,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A

30、正确;资源量对该种群死亡率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其出生率,B错误;资源量小于R时,该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降低,C正确;随着资源量的增加,该种群的K值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将不再增加,D错误。17.B防治害虫应在害虫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防治效果最好,A正确;若图2表示某湖泊中草鱼的种群数量变化,则b时后种群数量剧增可能是环境条件改善造成的,B错误;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后,其种群数量可能会急剧减少,C正确;过度放牧可以使羊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增加,但一段时间后,羊群数量会因草场退化而减少,D正确。18.ACD曲线3和曲线2相比,树桩之间的距离小,树桩数量多,更有利于猛禽生存,所以猛禽种群密度更大

31、,A错误;设桩组在第30150 d,田鼠数量上升是因为玉米的林冠能为田鼠提供较多的栖息场所和食物,B正确;曲线3比曲线2更加有利于人类获益,因为曲线3田鼠种群密度较低,C错误;第150190 d,田鼠种群密度下降,这是田鼠发生种内竞争以及肉食性猛禽捕食的结果,D错误。19.AC“S”形增长中,随时间推移,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若将题图横轴改为时间,种群增长速率变化趋势与图示一致,A正确;丙点到丁点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故丁点种群数量大于丙点种群数量,B错误;“S”形增长中,种群增长速率在K/2处达到最大,图示最高点对应种群数量为K/2,丙点种群数量还未达到K/2,对应种

32、群数量小于K/2,所以若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200只,则该种群在此环境中负荷量应超过400只,C正确;图示最高点对应种群数量为K/2,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使捕获后种群数量维持在K/2左右,保证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而不是在种群数量为K/2时捕获,D错误。20.BCD温度等气候因素会影响昆虫种群密度,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故寒流为非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了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B正确;温度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高温属于非密

33、度制约因素,C正确;在“S”形曲线中,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因素如食物短缺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21.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1)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2)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2分)(3)取样前需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2分)先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样液,使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2分)(4)稀释无色128S解析(1)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因此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要计数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酵母菌数量。(3)为了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

34、,统计的数量更接近实际值,在观察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样液,使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4)在培养后期,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很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是死的酵母菌,活的酵母菌不会被染色,是无色的,对酵母菌计数时应选择无色的酵母菌。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由于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36-4)425400104=128(万个/mL)。

35、据表格数据分析,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长后趋于稳定,呈“S”形增长。22.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1)样方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调查结论可靠(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引诱效率随性引诱剂浓度升高而增加,超过一定浓度,引诱效率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3分)(3)苹小卷叶蛾的活动高度受栖息环境和食物的影响,苹果树高度下降,苹小卷叶蛾的活动高度也会相应降低(3分)解析(1)植物、活动能力弱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及虫卵等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随机取样的目的是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调查结论可靠。(2)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当诱芯数量为2时,引诱效果最好,低于或高于2个,引诱效果都下降,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36、引诱效率随性引诱剂浓度升高而增加,超过一定浓度,引诱效率下降。(3)由于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苹小卷叶蛾的活动受苹果树高度的影响,当苹果树平均株高降低时,苹小卷叶蛾的活动空间也会下降。23.答案(每空2分)(1)288(2)大(3)B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设法降低环境容纳量(K值)B草场退化解析(1)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故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32N=436,计算得N=288。(2)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标记的个体数,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

37、次被捕捉,所以重捕时带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因而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大。(3)图1中B点对应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D段鼠群达到K值,限制种群增长的因素可能是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等。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设法降低环境容纳量(K值)。图2中,OA随着放牧量增加,植物的净生产量增加,A点之后,随着放牧量增加,植物的净生产量减小,所以A点是最适放牧量,B点植物的净生产量与零放牧量时相等,所以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B点,否则植物的净生产量会不断降低。如果长期超过C点,植物的净生产量小于0,将会造成草场退化。24.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1)样方随机

38、取样(2)年龄结构增大种内竞争(3)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角度:研究各种环境条件对膏桐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种子采摘量与种群密度相关性,找到最佳采摘量(合理即可)(3分)解析(1)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2)图示统计了不同发育阶段的膏桐占比,反映了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根据图示可知膏桐种群树苗(级)占比多,年龄结构呈增长型,预测未来种群密度将增大;树苗(级)数量过多,种内竞争激烈,且幼树过于幼小,抗逆性较差,导致幼树(级)比例低。(3)见参考答案。25.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1)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有效降低家鼠种群的K值

39、(或环境容纳量)(3)该蝗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1)标记重捕法活动能力强(2)随机抓取(闭眼抓取)(2分)增加抓取豆粒的次数(或增加模拟的次数,重复测算,求平均值等)(2分)(3)5020/a(或1 000/a)(2分)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硬化室内地面、将粮食和其他食物储藏在安全处、养殖家鼠的天敌等措施是减少家鼠的生存空间和食物,目的是降低家鼠种群的K值,以控制家鼠种群的数量。(3)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故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的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蝗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1)该实验模拟的是调查种群密度中的标记重捕法,绿豆为一个种群,其数量未知,红豆(50粒)相当于标记的动物,标记重捕法主要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随机取样,闭眼抓放,同时增加抓取豆粒的次数,增加模拟的次数,重复测算,求平均值等。(3)将红豆(50粒)和绿豆混合后再抓取豆子是模拟重捕,抓取20次相当于重捕20只动物,a粒红豆相当于重捕中标记的动物,所以绿豆总数为5020a。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