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目前,我国与100多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以“文化年”“国家年”“交流年”为主题开展了各类大型国家文化活动。下列对开展这些活动的意义理解错误的是()A.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促进世界各种文化趋于融合C.更好地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D.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答案B2.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都带来北方人大规模南迁,与此同时,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人口重心、文化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促进了南北文化风俗的融合。这说明()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文化活动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D.战争是
2、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解析题意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符合题意;各国互派留学生是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D项错误。答案B3.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向师长请教。如今,上网看看、去百度搜索则是很多人的自觉选择。这佐证了()互联网具有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功能互联网能够自觉地传道、授业和解惑大众传媒能够促进文化传播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推动文化发展A.B.C.D.解析互联网汇集了来自古今中外的信息,人们借助上网工具可以自主学习和分享文化信息,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人们通
3、过大众传媒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方便地选择、交流和传递信息,符合题意;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育者依托互联网,可以对受教育者“传道、授业和解惑”,把知识传递给下一代,但互联网本身只是传递知识的载体,不能自觉地教育大众,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不符合题意。答案B4.东亚文化之都哈尔滨活动年既在中日韩三国之间构筑了文化交流的网络,更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搭建了广阔的舞台。这凸显了()A.世界文化的趋同已成主流B.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C.不同的民族文化没有共性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解析“世界文化的趋同”观点不正确,A项不选;东亚文化之都哈尔滨活动年既在中日韩三
4、国之间构筑了文化交流的网络,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B项正确;不同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C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D项不选。答案B二、非选择题5.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逐渐成熟,“互联网+知识”推动知识付费业态迅速发展,人们可通过互联网购买知识产品,让知识变现更加快捷。一些深奥的理论被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播。而付费的形式不仅有助于鼓励知识生产者不断生产和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也给学习者带来付出感和代价感,督促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付资在传统的教育培训与普通免费信息的中间地带,催生出一片新生知识的园地。但也有人认为,
5、知识付费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求知者获得了知识,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知识付费对文化发展的影响。(2)进化的是学习方式,不变的是人们对有价值知识的渴求。在知识付费时代,就如何掌握思考的主导权为知识付费用户提出两条具体建议。答案(1)经济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知识付费能调动知识生产者创造、传播优质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知识付费推动的教育方式变革,扩大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了知识获取的效率,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依托大众传媒的知识付费,创新了知识选择、传承和学习的方式,有效扩大了文化的影
6、响力。知识付费的学习方式,可能削弱学习者的思考能力,给文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2)示例:坚持独立思考,克服简单拿来和懈怠心理;增强创新意识,培养批判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利用平台和工具,学会学习;认知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为“丝绸之路”。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中国的印刷术,阿拉伯人的数学等文化也相互交流。这充分印证了()A.古代的商人们都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文化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处于传承和
7、创新状态D.不同文化既冲突又共处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解析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交流文化,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意不符;文化传承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创新则是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完成的,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商业贸易过程中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没有体现文化的冲突,D项与题意不符。答案B2.“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文化交流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等现代
8、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A.B.C.D.解析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这表明了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故入选;题目说的是文化传播手段的变化,而没有涉及文化交流途径的重大变化,不符合题意;中“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的表述错误。答案C3.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 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A.将
9、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B.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C.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D.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解析互联网的出现不会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A项表述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材料也没有涉及思想解放,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信息技术的革新,C项不符合题意;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材料中通过互联网每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思想等传播给自己的粉丝,这体现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D项符合题意。答案D4.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国粹之美、非
10、遗之妙、民乐之雅。由此可见,现代传媒()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有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A.B.C.D.解析社会实践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创新,而不是现代传媒,不选;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表明现代传媒有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可选;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现代传媒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排除。答案C5.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视热潮和强烈共鸣。该片高度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11、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最重要途径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功能A.B.C.D.解析将改革进行到底引发收视热潮和强烈共鸣,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功能,符合题意;教育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说法错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最重要手段而非重要途径,说法错误。答案D6.有着1 300多年历史的东方水乡浙江嘉兴桐乡市乌镇举办了第六届乌镇戏剧节。为期11天的戏剧节中,来自5大洲、17个国家和地区的29部特邀剧目,共计109场演出在这里上演;1 800余场古镇
12、嘉年华诠释了没有围墙的全民狂欢;15场论坛、12场朗读会,构建出戏剧理论和教育的生态。乌镇戏剧节的举办()促进了中外戏剧文化的融合说明戏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提升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说明加强交流是促进戏剧发展的根本途径A.B.C.D.解析乌镇戏剧节的举办体现了文化具有多样性,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有利于不同民族戏曲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排除;促进戏剧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错误的。答案B7.在2020年“天涯共此时中秋节”线上文化周上,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通过三大不同的渠道,定时推出“天涯共此时”中秋文化周主题虚拟展、中秋线上文化
13、周主题宣传片、“云合唱”歌曲但愿人长久等主题活动,受到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中国文化周的举办()A.说明文化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B.说明海外观众一致认同中华文化C.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D.有利于我们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解析中国文化周的举办有利于文化交流与传播,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C项符合题意;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A项表述错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并不能说明海外观众一致认同中华文化,B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D项与题意不符。答案C8.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
14、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这表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A.B.C.D.解析材料表明文化通过商业贸易等途径、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得到交流与传播,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法正确;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途径,说法错误;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促进共同发展,而不是逐渐趋同,说法错误。答案B9.媒体人罗振宇用一场演讲带火了知识跨年。演讲以“中国式机会”为关键词,用“人生算法”解释普通人的突围之道。这场演讲播放量突破821
15、万次,微博话题阅读超1亿人次。由此可见()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终身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人们愿意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A.B.C.D.解析题意说明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同时说明人们愿意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符合题意,排除;中的说法过于绝对。答案D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要求我们()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在中外人文交流中,要以我为主、兼收并
16、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努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对外文化渗透能力A.B.C.D.解析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求我们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符合题意;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符合题意;“以我为主”是吸收借鉴优秀外来文化的态度,不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态度,不符合题意;文化渗透带有贬义,是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做法,不符合题意。答案A11.2021年1月18日,2019至2020年度“中国好故事”发布典礼在上海的中国故事基地枫泾举行。讲好中国故事,是消融“语言壁垒”和“文化隔膜”的重要方式,是把中国故
17、事背后的“道”讲清楚,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受众爱听、想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睦相处创新文化传播手段,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促进不同文明交流,消除文化隔阂和文化差异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A.B.C.D.解析讲好中国故事消弭隔阂,这表明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正确;材料未体现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与材料无关,排除;中“消除文化差异”说法错误,排除。答案D12.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
18、“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通过网络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B.C.D.解析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不是根本动力,说法错误;由题可知开展该线上活动让人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体现了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文化是世界的,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
19、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故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13.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应如何架起中外文
20、化交流的桥梁,开创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新局面。答案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中外文化传播。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讲述中国故事
21、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就是要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而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知识,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3)青年要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请你从文化交流的方式或手段角度,就如何将“中国故事”
22、讲给世界听提出两条建议。答案(1)有利于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讲中国故事时,要展现中国文化的特征,留住中国文化本身的味道。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中国故事既有“中国”,又有“故事”,要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3)建议一:制
23、作动漫作品或微电影,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建议二:通过参加中外文化社团活动或文化沙龙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备课资源链接1.场景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意义上的“场景”主要是一种影视、戏剧表达,可以概括为有形的物理情境中的行为与状态。互联网技术广泛普及应用背景下,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场景”主要是指由信息与技术构建的无形的虚拟情境。美国学者罗伯特斯考伯与谢尔伊斯雷尔认为,依托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等五个技术要素的日益普及完善,人类社会将很快进入场景传播时代。以我们有限的视野可见,场景传播在当前的实现方式包括:基于VR(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视觉场景,以及新媒体发展背
24、景下基于定位系统、移动设备、大数据等技术的即时场景。其中,即时场景既包括针对个体的信息传播场景,也包括群体间的社交场景。通过场景构建传播传统文化的独特意义在于:视觉场景的构建打破了传统文化与个体之间的时空壁垒和情感距离,为受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浸入式体验和包含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在内的全方位感知,使得传统文化诸要素能够更深入的入心、入脑;即时场景的构建能够有效避免网络传播的碎片化、表面化倾向,通过营造个性化的情境及其不同情境之间的交流串联,为传统文化信息的获得、传播、交流提供了一个持续有吸引力的环境氛围。2.重视培养跨文化交际与国际交流合作人才文化的交流互鉴不仅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在高等教育层面,“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被着重写入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这将是英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跨文化交际课程恰能够促进高校承担国际交流合作任务、培养高端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