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杨万里 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注木犀:桂花。水沉蒸透:香气浓郁。1中间两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含义。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牛头山亭子杜甫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注中。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注井:水井,代指人家。万井:千家万户。3请简要赏析前两联的写景艺术。答:4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
2、概括。答: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宿范氏水阁洪朋枕水凿疏棂,云扉夜不扃。滩声连地籁,林影乱天星。人静鱼频跃,秋高露欲零。 何妨呼我友,乘月与扬舲注。注舲:有窗的船。5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答:6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答: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注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注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7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8本诗的第二句“墙外行人正独愁”情感丰富,内涵深刻,请结合全诗具体阐释该句中“愁
3、”的内涵。答:五、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贺新郎太白墓和稚存韵黄景仁注何事催人老?是几处、残山剩水,闲凭闲吊。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近谢家之朓。总一样、文人宿草。只为先生名在上,问青天、有句何能好?打一幅,思君稿。梦中昨夜逢君笑。把千年、蓬莱清浅,旧游相告。更问后来谁似我,我道才如君少。有亦是、寒郊瘦岛。语罢看君长揖去,顿身轻、一叶如飞鸟。残梦醒,鸡鸣了。注黄景仁:清代乾隆时期词人,少年即有诗名,一生穷困潦倒。9概括上片中词人抒发的情感。答:10下片构思奇特,请赏析。答: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贾谊旧居戴叔伦楚乡卑湿叹殊方,赋人非宅已荒。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雨余古
4、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注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人,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鸟赋等。少有才名,曾遭排挤、贬谪。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11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1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答: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注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13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5、。答:14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答: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元夜忆群从范成大愁里仍蒿径,闲中更荜门。青灯聊自照,浊酒为谁温?隙月知无梦,窗梅寄断魂。遥怜好兄弟,飘泊两江村。15诗人产生“愁”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16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答:答案精析1(1)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2)借代,以秋色代指木犀花,引人联想,增添了语言韵味。2(1)以“小朵出丛须折却”为借口,巧妙地提出“乞数枝”的要求;(2)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喜爱(或“体现了诗人和子上的关系亲密”)。3(1)从俯视到仰视,由近看到远观,描写了登上牛头山亭子所见的
6、景色,层次分明。(2)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江城孤日”的意象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通过描写“山谷”“风”的意象抒发了伤感悲凉之情。4(1)漂泊不定的辛酸;(2)孤独无依的落寞;(3)战乱不休的忧虑;(4)身将老去的悲楚;(5)亲友离散、音信不通的感伤。5(1)以动衬静,窗外鱼频频跃水的声响反衬出夜的宁静。(2)听觉和视觉结合,诗人不仅听到窗外鱼的跃水之声,还看到窗外寒气凝露,将要下滴。(3)寓情于景,在寂静的环境和迷人的夜色中寄寓着诗人的幽情。(4)从低到高描写景物,视线变换,层次清晰。6(1)对范氏水阁的幽静环境的喜爱。(2)尾联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艺术手法,诗人想与友人一起驾舟赏玩,尽情享受
7、这独特的美景。7首联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艺术手法。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机,可是面对这美好的景象,诗人内心却感到忧愁、苦涩。(答“触景生情”也可)8(1)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2)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3)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诗人深深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
8、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9(1)抒发了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悲伤之情;(2)感慨太白墓的冷清,表达了对李白的悼念之情;(3)表达了对李白的钦佩、仰慕之情。10(1)想象梦中与李白相遇的情景,从梦中到梦醒,虚实结合,巧妙交代了到太白墓凭吊的缘由;(2)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表露了对李白的仰慕之情。11(1)点明贾谊旧居的地点和现状,照应诗歌标题;(2)渲染悲凉、伤感的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3)为下文写贾谊的遭遇、贾宅的凄凉之景以及尾联的抒情做铺垫。12(1)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哀叹;(2)对人世沧桑和自身际遇的感叹;(3)对历史兴衰、个人荣辱的超然。13(1)想象、虚写。前两句回忆二人当年的快
9、乐时光,写出了往昔生活的美好。(2)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3)设问、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14(1)上片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2)下片前两句回忆往事,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离愁,情真而不流于感伤,清丽洒脱。(3)最后三句写祐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15(1)环境荒僻简陋;(2)读书生活清寂;(3)因思念而无眠;(4)兄弟各自漂泊。16(1)融情于景,诗人借透过窗户的月光,悄然绽放的寒梅,表达对兄弟的思念和自己的孤寂之感。(2)用词富有表现力,“知”用比拟手法,写出了隙月的善解人意;“寄”即“寄托”,写出了“我”的孤寂。(3)化静为动,“寄”还可理解为“邮寄”,即把窗外的寒梅邮寄给“断魂”之人,富有动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