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高考目标定位】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考纲知识梳理】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3)环境污染加剧。2、我国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措施:(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5)推进生态农业。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三、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1、构成:
2、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2、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价值)和直接价值。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四、可持续发展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实施措施:(1)保护生物多样性。(2)保护环境和资源。(3)建立人口、环境、科学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要点名师精解】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3、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2、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1)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加,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例1】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R”,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
4、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曲线。(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l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的有关内容,突破口如下:
5、关键点: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有关计算。 【答案】(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2、土地荒漠化(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三北防护林被破坏。(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
6、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另外还有水资源缺乏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例2】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解析】了解温室效应、水体污染、酸雨及臭氧层破坏几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后果。B选项指的是水体污染带来的后果,主要是富营养化,C选项指的是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选项指的是臭氧层破坏,因此选A。【答案】 A三、生物多样性分析1、多样性内涵(1)基因多样性:指遗
7、传信息的总和,包括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个体的基因。(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目前被描述的物种约175万种。(3)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中生态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保护是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的监测与防治;二是自然保护。防治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有:推广无污染能源;对工业“三废”进行综合治理,做到达标排放;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对垃圾和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综合防治农业害虫;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工程等。要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保护
8、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保持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自然景观的保护等。森林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分,它具有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作用,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导致生态平衡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大规模改善自然环境,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等大型林业生态工程等大型林业生态工程,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要把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例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拥有地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地生态
9、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D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生物基因库的多样性【解析】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要理解其含义,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与生物多样性的构成联系起来。由于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从这三个层次加以保护,对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加以保护。【答案】 D【单元知识网络】【感悟高考真题】(2010北京高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
10、与自然选择无关 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若自然环境恶劣,则生物多样性小。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多样性逐渐增加。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弱。【答案】D(2010江苏高考)14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
11、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高栖息地【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小草为生产者,属于间接价值。小草的生长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B项错误。C项中其不知道的基因价值属于潜在价值。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间接价值,D项正确。【答案】B (2009广东高考)1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解析】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200300纳米(nm)的阳光紫外线辐射,因此臭氧层被破坏可使阳光中紫外辐射到地球表面的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答案】D(2009上海高考)1
12、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解析】本题是信息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为的行为对生态的破坏。所以答案中温室效应加剧是“牧童经济”模式的结果。【答案】B(2008宁夏高考)6.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
13、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解析】在原有的气候条件未发生巨大变化之前,能作到在原有的土质上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并实行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的最好措施,故选D。【答案】D(2008广东高考)16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解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
14、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能量利用率不高,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开垦湿地,易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答案】C(2008江苏高考)30(7分)某班学生选取了江苏一水体中的4种生物:棚藻(单细胞绿藻),水绵(多细胞绿藻),菹草(高等植物)和颤藻(蓝藻),用其生长旺盛的新鲜材料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A、B两组同时开展平行实验,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这4种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有 。(2)A组的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据图推测,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可能是 ;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的生物可能是 。(3)B组测得的棚藻净光合
15、放氧率明显低于A组。仔细对比发现,两组实验条件的唯一差别是B组接种棚藻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水中也不缺乏各种营养,造成B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常常会引起鱼类缺氧死亡,为种情形下,导致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有 和 。【解析】颤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菹草在较低温度下,净光合作用就达到最大值,因此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颤藻在近30度的环境中净光合作用才达到最大值,因此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栅藻密度过大,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大量增殖,覆盖在水体表面,导致水中的高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
16、亡,因此释放氧减少,而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强度小,白天制造的大量氧气从水中逸出,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中缺氧。水生植物的死亡导致鱼类等水生动物因食物减少而死亡,这时水体发臭,水质恶化。另外,部分藻类死亡导致好氧微生物大量增殖,耗氧量增加也是使水中氧减少的重要原因。【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坐标图的能力以及水体污染的有关知识。【答案】(1)栅藻、水绵和菹草 (2)菹草 颤藻 (3)栅藻密度过大导致栅藻接受光照不足 (4)藻类呼吸的耗氧量增加 藻类死亡导致微生物增殖,耗氧量增加。【考点精题精练】1. 右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
17、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 B )A.abB.abC.a=bD.ab2. 右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 B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的死亡会使( A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B.大气层中臭氧量增加C.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D.海洋表层含氧量增加4. 下列有关硫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可以被生产者吸收B硫细
18、菌必不可少C酸雨是化石大量燃烧引起的D硫在生物群落中随蛋白质代谢进行流动5. 下列哪种措施无助于减少赤潮或水华的发生 ( B ) A大力推广无磷洗衣粉 B城镇居民改燃煤为燃气C节约使用化肥 D实现居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6. 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B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长期旱灾,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7. 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禁止对任何野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B对环境受破坏地区可大量引进外来生物物种C为解释粮食问题进行围湖造田,增加陆地面积D为保护生态环境,实行退耕还林答案 D8.
19、 对于一个隔离的且数量已经大为减少的种群来说,其潜在的危险是( A )A丧失了遗传多样性 B基因流动减少C基因频率不稳定 D不能自由交配9. 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2001年首次在我国的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由于没有动物取食,迅速蔓延。试推测黄顶菊的迅速蔓延最可能会使这些地区A物种多样性增加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C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D基因多样性增加答案C10. 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B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
20、导航仪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11. 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病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来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野生玉米,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这一事实说明了野生生物的 ( C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C.科学研究价值 D.潜在使用价值12. (2010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二模)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及其应用,不正确的是 BCA.用乙烯利可以催熟菠萝 B.糖尿病患者需按时注射胰高血糖素C.大脑皮层S区受损的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提高其环境容纳量13. (2010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二模)在青
21、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D A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C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徒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D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形成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保持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14. 下列有关叙述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C )适时、有计划地采伐森林,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 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易地保护为将要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工业生产大
22、量排放SO2、CO2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A. B. C. D.15. 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B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16. 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生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行和宣传教育并举。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
23、方法。17. 下列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符台的一项措施是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农田施甩的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18. (2010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下列事实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的是( A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D控制人口增长,同时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19. (2010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二模)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是
24、AA. 研究和开发生态农业,生产优质有机产品B.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C.多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建立人造小平原D. 开发优质新品种,充分利用农业生态旅游资源20.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B )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 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 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自然环境 进行自然
25、保护的惟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A B C D21. 水是生态系统中较为活跃的环境因素。海洋、河流、地下水、大气水和冰冻雪共同构成了地球的水圈。水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水循环不仅可以影响各种环境因素和生态因素的变化,也影响着其他物质循环的进行。因此,水循环对生态系统最根本的意义在于水起着能量传递和利用的作用。如果没有水或水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功能就不能运行,生命就不能维持。根据上述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推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_。给图中A,B填上恰当的术语或名词。A._B._从图中可知,生态系统中的水分主要是通过_
26、等作用进入到空气中,而空气中的水分则以_等形式进入到生态系统中。水循环影响着生态系统的_,由于降雨量分布不均而造成_的群落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的变化。实施西部大开发,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答案:(1)太阳的辐射 (2)A.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 B.蒸腾作用及呼吸作用(3)呼吸、排泄、蒸腾、蒸发 雨、雪、冰雹 (4)稳定性 草原生态系统 (5)水22. 图示是一个发电站及其邻近地区,请回答:(1)细看此图,列举三个污染的例子,并说明这种污染物质产生的地方以及它的一种影响。_ _ _ _ _.(2)提出能改善空气质量的三个方法。 答案: (1)烟尘、S02、热水、铅
27、。烟尘、S02:产生于工厂的烟囱,它对我们的肺部有害。热水:来自冷却塔,它提高了河流中的水温,可直接杀死水中生物。铅:来自汽车的废气,对人的神经系统有毒。(2)减少发电站的烧煤量。汽车使用无铅汽油。家庭生火采用无烟燃料。从发电站的烟尘中分离出S0223. (2010哈九中高三二模)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以及所做的生物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根本原因是_。 (2)从遗传和变异水平看,生物新性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_,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型主要是_的结果。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_、_、_三个层次上对生物进行保护。 (4)在鉴定
28、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中,选择苹果、梨等为实验材料,而不选择韭菜(其中富含可溶性还原糖),是因为_ 。 (5)为验证成熟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通常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为什么不选用黑藻叶片?_ 。 (6)观察叶绿体时,选用黑藻而不选用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原因是_。答案:( 1)蛋白质具有多样性(1分) ; DNA(或基因)具有多样性(1分) (2)基因突变(1分); 基因重组 (1分);(3)基因多样性(1分)、物种多样性(1分)、生态系统多样性(1分) ;(4)韭菜叶片是绿色,干扰颜色观察,实验效果不明显(1分);(5)黑藻叶片无有色液泡,液泡变化不明显(1分);(6)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无叶绿体(1分)。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