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练6 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本题共2小题,9分)赠谢敞王博喻黄庭坚高哉孔孟如秋月,万古清光仰照临。千里特来求骥马,两生于此敌南金。文章最忌随人后,道德无多只本心。废轸断弦尘漠漠,起予惆怅伯牙琴。注南金,出自晋书薛兼传:初入洛,司空张华见而奇之,曰:“皆南金也。”喻指优秀人才。轸,弦乐器上调动弦线松紧的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采用倒装和比喻手法来颂扬孔孟两位圣人,“高哉”二字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B.“清光”即月光,呼应上句的“秋月”,章法结构严谨,“仰”突出诗人对圣人的高度敬重。 C.诗人特地从千里之遥来寻求谢敞与王博喻,坚信
2、他们一定可以把南方的优秀人才打败。 D.颈联传达出诗人的创作观与道德观,即求新求变之精神与重道德更求本心之观念。 2.请从虚实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本题共2小题,9分)风花杨万里海棠桃李雨中空,更着清明两日风!风似病癫无藉在,花如中酒不惺松。身行楚峤远更远,家寄秦淮东复东。道是残红何足惜,后来并恐没残红!注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当时诗人受排挤调任淮西江东转运副使,从建康外出巡察民情。无藉在:无赖,无所顾忌。惺松:清醒。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海棠、桃李经过春雨摧残,又饱受清明时节狂风吹刮,已经凋零殆尽。
3、B.第二句“更”字写出风的冷酷无情,在雨打之后仍不放过残红,很有表现力。C.三、四句,诗人使用对比手法来描绘风与花,饱含对风的嘲讽与对花的怜惜之情。D.这首诗写景兼抒情,首尾呼应,以惜花始以惜花结,情感从感伤无奈到愤慨冷峻。4.元代诗评家杨载说,律诗颈联“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请分析本诗颈联在内容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本题共2小题,9分)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注吕叔潜:作者志同道合之友。姮娥:嫦娥,传说中的月中
4、仙女。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在中秋之夜,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神话,“飞镜”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金波”描绘了月下波光粼粼的水面。B.“被白发”表达了词人白发已多、功业无成的慨叹,“欺人奈何?”以质问的方式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痛苦。C.词的下片,词人想象自己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强烈地表现了词人渴望收复山河的理想。D.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一篇瑰丽激昂的优秀辞章。6.请赏析“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精妙之处。(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本题
5、共2小题,9分)发白马李白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洪波。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注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北。此句运用典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伐韩,赵王令赵奢救之,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滹沱:河名。在河北西部,为子牙河的北源。朝那: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此句运用典故。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宪与秉)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馀万头。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句运用典故
6、。礼记记载:武王克殷反商,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戢:收藏兵器,引申为止息、收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描写了一位将军张展旌旗跨渡黄河出征塞外,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如海上涌起的波涛,军容盛大的景象。B.“武安”两句运用典故,写军队声势如武安战事那样浩大,把屋瓦都震动了;战场上士兵气势昂扬,没有慷慨悲歌,表明唐军军势之盛。C.“倚剑”六句写将军发兵出征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的情景,歌颂了将军的军威。D.本诗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描写了将士翻山越涧,用武力扫除威胁、保卫国家的英姿。2.
7、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本题共2小题,9分)杂诗曹植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注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注 东路,指曹植从洛阳回自己封地鄄城(在今山东省)的路。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自问自答,强调诗人心中的远游是要远征东吴,为国杀敌。B.诗人远游时遇到了长江的悲风、淮泗的急流,暗示理想受阻的现实。C.“惜哉无方舟”一句语意双关,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与无奈。D.最后两句直抒
8、胸臆,表明自己不愿闲居封地、甘心替国分忧的情感。4.曹植的诗歌具有“刚健之美”,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本题共2小题,9分)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曹德先生醉也,童子扶著。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曲的前四句刻画了陶渊明酒醉醺醺、穷困潦倒而又百无聊赖的形象。B.“俗事休说”中的“俗事”即尘俗之事,指的是追求功名富贵等。C.一杯美酒、一
9、首野调,再伴之以青松、明月,这表现了隐士的恬淡、自适。D.“星般大县儿”意为小小的县官,借指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一事。6.结尾几句“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意味深长,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抒发的角度进行赏析。(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本题共2小题,9分)重阳日荆州作注吴融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注 吴融,晚唐诗人。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荆州的第二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万里投荒”从空间的角度,写出贬谪之地的遥远;“哀”字直抒胸臆,
10、奠定了全诗沉郁哀伤的感情基调。B.第二句“徘徊”为动作描写,透露诗人沉重愁苦情绪;“更”与首句“已”呼应,将这种情绪表达得更为浓重。C.颈联妙用意象,“戎马”写出了国家战乱不息的时局,“塞鸿”则寄托了身处异乡的诗人对朋友的思念。D.尾句中的“下楚台”,与杜甫登高中的“独登台”,都呈现了饶有意味的场景,蕴含着相同的情感。2.诗歌颔联“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本题共2小题,9分)催试官考较戏作(节选)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
11、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注此诗为熙宁五年,诗人任杭州通判监考贡举时作。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这一年却延迟至八月十七日放榜。组练:组甲、练袍,指武装部队。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为催促试官考较而作,却从描写钱塘江大潮入手,构思别致新颖。B.诗人用“鲲鹏水击”“组练长驱”两个比喻表现江潮气势磅礴、壮美雄奇。C.诗的五、六句将红旗与青盖、黑沙与白浪进行对比,突出江潮盛况非凡。D.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阅卷考官的催促,希望考官们点起蜡烛加班阅卷。4.虽然这首诗题目中有“戏作”二字,但其中饱含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题
12、目。(本题共2小题,9分)红牡丹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裴给事注宅白牡丹无名氏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注裴给事即裴潾。给事,官职名。5.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维诗首句写牡丹在碧绿鲜艳的枝叶簇拥下,好似一位娴静文雅的少女。B.王维诗以“绿艳”衬托“红衣”,使时浅时深的红色牡丹花更显得娇媚动人。C.第二首诗前两句以豪贵争赏侧面表现了紫牡丹的名贵,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D.第二首诗写的是裴给事宅中的白牡丹,实际是以“玉盘”般冰清玉洁的白牡丹喻裴给事。6.两首诗后两句分别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情感倾向的?请简要
13、分析。(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本题共2小题,9分)溪晚凉李贺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注幢:旌幡。游溶:水缓慢流动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的“扫”字体现出山风的强劲,山风既带来了“秋寒”,也留下了澄碧的夜空。B.诗人善于观察,抓住山间溪边轻烟的色泽和形态特点,描绘出一幅迷蒙梦幻的画面。C.“银湾”指银河,它以皎皎的光辉照亮了夜空,又像一湾流水闪耀着波光向东方倾泻。D.如龙一样蜿蜒的险峻山势使前文轻快的笔调为之一转,“苦篁”更增添了凄厉
14、之感。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展现秋夜的幽静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题目。(本题共2小题,9分)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谢榛天书早下促星轺,二月关河冻欲销。白首应怜班定远,黄金先赐霍嫖姚。秦云晓渡三川水,蜀道春通万里桥。一对郫筒肠欲断,鹡鸰原上草萧萧。注谢武选少安:武选,官名。谢少安,是作者谢榛的好朋友,四川射洪人。固原:明代“九边”之一,为甘肃的边防重镇。星轺:皇上所派使者乘坐的马车。鹡鸰:鸟名,喻兄弟。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谢少安“犒师固原”始因、时间、地点以及天气情况,渲染了谢少安此时的心情。B.颔联使
15、用借古喻今的手法,以“怜”“赐”为点睛之笔,抒发了对戍边官兵的敬佩和赞美之情。C.颈联实写了谢少安从甘肃入蜀地的情形,将自古以来“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写得轻巧通达。D.本诗将题意逐层安放,内容繁多却井井有条,一气贯通,有神无迹,气象雄浑,情真意切。4.同为送别诗,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本题共2小题,9分)沁园春丁酉岁感事陈人杰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会。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
16、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注丁酉岁,即1237年。1234年蒙古灭金后,开始对南宋的大规模进扰。青毡,指中原故土。麒麟阁,汉宣帝为颂扬霍光等有功之臣,曾命作其画像于麒麟阁之上。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扣题,“谁使”扣住标题中的“感”,“陆沉”与“青毡未还”扣住标题中的“事”,交代作者感怀之由。B.“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写有志之士已寥若晨星,宛如残月;“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写统治者悠闲度日,不思进取。C.“更剔残灯抽剑看”刻画了一位深夜难寐、灯下看剑的爱国志士形象,与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有异曲同工之
17、妙。D.本词沉痛激越,用典丰富,对比鲜明,比喻贴切,以问起句,又以问作结,多种手法的运用使得本词极具艺术感染力。6.清人陈廷焯在云韶集中评价陈人杰的词“悲而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特点在本词中的体现。(6分)古诗文阅读抓分练题组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王敦字处仲,司徒导之从父兄也。父基,治书侍御史。敦少有奇人之目,尚武帝女襄城公主,拜驸马都尉,除太子舍人。及太子迁许昌,诏东宫官属不得送。敦及洗马江统、潘滔,舍人杜蕤、鲁瑶等,冒禁于路侧望拜流涕,时论称之。迁给事黄门侍郎。赵王伦篡位,敦叔父彦为兖州刺史,伦遣敦慰劳之。会诸王起义兵,彦被齐王冏檄,惧
18、伦兵强,不敢应命,敦劝彦起兵应诸王,故彦遂立勋绩。惠帝反正,敦迁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出除青州刺史。永嘉初,征为中书监。于时天下大乱,敦悉以公主时侍婢百馀人配给将士,金银宝物散之于众,单车还洛。东海王越自荥阳来朝,敦谓所亲曰:“今威权悉在太傅,而选用表请,尚书犹以旧制裁之,太傅今至,必有诛罚。”俄而越收中书令缪播等十馀人杀之。越以敦为扬州刺史,潘滔说越曰:“今树处仲于江外,使其肆豪强之心,是见贼也。”越不从。会扬州刺史刘陶卒,帝复以敦为扬州刺史,寻进都督征讨诸军事、假节。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敦眉目疏朗,性简脱,有鉴裁,学通左氏,
19、口不言财利,尤好清谈,时人莫知,惟族兄戎异之。经略指麾,千里之外肃然,而麾下扰而不能整。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人人皆有所说惟敦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击鼓因振袖扬枹音节谐韵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又尝荒恣于色,体为之弊,左右谏之,敦曰:“此甚易耳。”乃开后,驱诸婢妾数十人并放之,时人叹异焉。(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八)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人人皆有/所说惟敦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击鼓/因振袖扬枹/音节谐韵/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B.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人人皆有/所说惟敦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击鼓/因振袖扬枹/音节谐韵/傍
20、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C.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人人皆有所说/惟敦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击鼓/因振袖扬枹/音节谐韵/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D.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人人皆有所说/惟敦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击鼓/因振袖扬枹/音节谐韵/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舍人,官名。指君王左右亲近之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秦汉时为太子属官,魏晋以后职掌与名称略有差异。B.东宫,汉代太后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以东宫称太后所居之宫;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如李密陈情表:“当侍东宫。”C.江东,长江在芜湖
21、、南京间呈西南、东北流向,故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如李清照夏日绝句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D.中兴,中途振兴,转衰为盛。如毛诗序“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中的“中兴”,即与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敦出身官宦世家,年少之时即平步青云,官运亨达。其父亲和堂弟均居高位,本人则娶襄城公主为妻,并被授予驸马都尉之职。B.王敦明察朝局,洞悉大势,堪称高瞻远瞩。司马伦篡夺帝位,王敦力排众议,说服叔父王彦举兵响应诸王平叛,并建立不世功勋。C.王敦不仅有奇人之目,而且学识渊博,精通左传。他不谈论钱财名利,当时之人除了族兄王戎外,没有人了解
22、他的志向抱负。D.王敦面容清秀,性格落拓不羁,且能虚心纳谏。他曾沉湎于女色,经左右亲近之人劝说,王敦则将全部婢妾释放回家。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威权悉在太傅,而选用表请,尚书犹以旧制裁之,太傅今至,必有诛罚。(5分)译文:_(2)经略指麾,千里之外肃然,而麾下扰而不能整。(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赠郑夫子鲂孟郊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借助“天地”“风
23、雷”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创作时的感受。B.诗人用“大句”“狂才”之语,直接批评了宋玉、李白的恃才而狂放不羁。C.结尾表达了对郑鲂的鼓励,用骊珠形容他的文才,对其未来潜力充满期待。D.诗歌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富有张力,写出了对文学创作的深刻认识。6.作者在这首赠诗中谈了哪些文学创作体会?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诗人用“,”两句描写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场景。(2)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极尽盘剥上的句子是“,?”。(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他早年求学时衣食住行等方面皆不如文中的
24、太学生,但他却用“,”两句表达了不以为苦、以苦为乐的勤奋精神。题组二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祖玉屏,始慕乡学。父麟书,为县学生,以孝闻。国藩,道光十八年进士。咸丰初,诏群臣言得失。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复上言:“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至岁出之数,兵饷为钜,绿营兵额六十四万,常虚六七万以资给军用。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馀万。其时大学士阿桂即忧其难继,嘉、道间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旧额。
25、自古开国之初,兵少而国强,其后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又深痛内外臣工谄谀欺饰,无陈善责难之风。因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一疏,切指帝躬,有人所难言者,上优诏答之。二年,典试江西,中途丁母忧归。江宁平,天子褒功,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双眼翎。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称贺,而国藩功成不居,粥粥注如畏。国藩为政务持大体,规全势。自西人入中国,交涉事日繁。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每定约章,辄诏问可许不可许,国藩以为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
26、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居江南久,功德最盛。同治十三年,薨于位,年六十二。百姓巷哭,绘像祀之。事闻,震悼,辍朝三日。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选自清史稿,有删节)注 粥粥:敬慎谦恭的样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B.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C.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D.每对客/注视
27、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即殿试的及第者称为进士。B.遭逢父母的丧事叫丁忧,其中遭逢母亲的丧事叫丁母忧,遭逢父亲的丧事叫丁父忧。C.同治是年号,年号是一种用来纪年的名号,从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一直沿用到清朝。D.古人对“死”的称呼有严格的规定,如崩、薨、卒、不禄等。“薨”一般指诸侯或大官的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国藩直言敢谏。他上奏章指出皇帝身上存在的问题,其中有
28、些话是别人所不敢说的,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B.曾国藩针砭时弊。他上奏陈述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天下的两大患,并用一系列数字进行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C.曾国藩荣宠加身。他被皇帝加封为太子太傅、一等毅勇侯,赏赐双眼花翎顶戴,这是清朝开国以来大臣未曾有过的荣誉。D.曾国藩思想先进。他极力促成朝廷向西方购买先进机器、置办先进船舶枪械等事情,建议选拔年幼的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5分)译文:_(2)国藩以为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29、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若耶溪(西施采莲、欧冶铸剑所)李绅岚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浔。倾国美人妖艳远,凿山良冶铸炉深。凌波莫惜临妆面,莹锷当期出匣心。应是蛟龙长不去,若耶秋水尚沈沈。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深情。B.颔联具体写到美人与匠人,将婉约与阳刚融为一体,扩大了诗境。C.山水是诗中的主要元素,但人也巧妙地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篇幅。D.诗人通过对若耶溪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情感。6.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若耶溪有什么样的情感?(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
30、小题,6分)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从个人成长到国家发展,辩证地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指出国家“,”,常常会走向灭亡。(2)诗经氓中“,”用比兴手法,表达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3)杜甫的登高中“”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题组三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
31、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
32、伏失色。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征事。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节选自三国志崔琰传)注翳:装箭的器具。褶:骑服。五官将:五官中郎将,这里指代曹丕。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绍
33、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B.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C.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D.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的。B.别驾,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刺史出巡辖境时,别驾别乘驿车随行,因而得名
34、。C.干戈,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常以“干戈”泛指武器,后引申为战争。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琰能文能武,才华出众。年少时喜爱击剑,热衷武事。长大后,他发愤读书,研读论语、韩诗,后随名师学习,战乱发生后才被迫停止。B.崔琰刚直敢言,体恤民生。曹操占据冀州后,先考察户籍,计算军队数量。崔琰指责他不关心民生疾苦,辜负了百姓的期望,曹操向他道歉。C.崔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他告诫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遵循正道,端正言行,思考治国的道理,毁弃游乐的东西,不要让大家失望。D.崔琰做事公
35、正,不徇私情。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可崔琰依然坚持礼制要求,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为此甚至不惜一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5分)译文:_(2)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黄庭坚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注绍圣二年,黄庭坚因被诬陷而被贬黔州,元符元年迁戎
36、州。此诗作于黄庭坚初到戎州之时。石泓:石砚。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霜兔:用雪白的兔毫制成的笔。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酒浇胸次不能平”,既是黄斌老画竹时的感受,也是作者黄庭坚内心情绪的真实再现。B.“公与此君俱忘形”是指黄斌老和横竹俱屈服于外部的压力,改变了自己的品格。C.诗的前两联侧重于借画竹表达人物的品质特征,后两联主要咏叹的是黄斌老画技的高超。D.黄庭坚的诗以炼句著名,本诗平仄交替,音韵优美,给人一种挺拔瘦劲之感。6.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
37、琶行中运用了顶真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的两句是“,”。(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苏轼以酒祭奠江月寄托其旷达之情的两句是“,”。(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用是“,”。题组四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也。孙休即位,从中郎为散骑中常侍,出为吴郡太守。孙皓时,入为左典军,迁中书令,领太子太傅。皓凶暴骄矜,政事日弊。邵上疏谏曰:“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
38、虎尾为警戒。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眩耀毁誉之实,沉沦近习之言。昔高宗思佐,梦寐得贤,而陛下求之如忘,忽之如遗。故常侍王蕃忠恪在公,才任辅弼,以醉酒之间加之大戮。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自是之后,海内悼心,朝臣失图,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昔高宗修己以消鼎雉之异,宋景崇德以退荧惑之变,愿陛下上惧皇天谴告之诮,下追二君攘灾之道,清澄朝位,旌叙俊,放退佞邪,抑夺奸势。“又北敌注目,伺国盛衰,陛下不恃己之威德,而怙敌之不来,忽四海之困穷,诚非长策庙胜之要也。昔大皇帝勤身苦体,拓土万
39、里,虽承天赞,实由人力也。馀庆遗祚,至于陛下,陛下宜勉崇德器,以光前烈,爱民养士,保全先轨,何可忽显祖之功勤,轻难得之大业,忘天下之不振,替兴衰之巨变哉?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昔秦建皇帝之号,据殽函之阻,德化不修,法政苛酷,毒流生民,忠臣杜口,是以一夫大呼,社稷倾覆。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系颈,共为羁仆。此当世之明鉴,目前之炯戒也。愿陛下远考前事,近鉴世变,丰基强本,割情从道,则成康之治兴,而圣祖之祚隆矣。”书奏,皓深恨之。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乃共谮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玄见送南州,邵原复
40、职。后邵中恶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皓疑其托疾,收付酒藏,掠考千所,邵卒无一语,竟见杀害,家属徙临海。并下诏诛玄子孙,是岁天册元年也,邵年四十九。(选自三国志贺邵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B.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C.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D.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
41、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书令,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以宦者为中书谒者令,简称中书令,主要负责修史。B.荧惑,古指火星,因其荧荧像火,亮度常变,行踪不定,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故称。C.大皇帝,是三国时孙吴建立者孙权的谥号,孙权称帝后,曾派大将卫温率部抵达台湾。D.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是对西周成王、康王统治而出现的国力强盛时期的赞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贺邵历仕三朝,忠诚贤良。他资历颇深,出任过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朝中要职,还肩负辅导太子的重任
42、,心怀国事,忠心耿耿。B.贺邵为人刚正,直言敢谏。尽管孙皓残暴骄横,但贺邵见国家政事日日衰败,仍毅然上书,直言不讳,切中时弊,因而遭受忌恨。C.贺邵旁征博引,说理有据。他立足现实,将高宗、宋景、秦皇的帝王伟绩与孙皓的种种不端行为进行对比,从而对孙皓提出警示。D.贺邵不幸罹病,惨遭杀害。他身中恶风,口不能言,离职数月,却被孙皓怀疑装病,因此被拘押,并遭受了严刑拷打,最终被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不恃己之威德,而怙敌之不来,忽四海之困穷,诚非长策庙胜之要也。(5分)译文:_(2)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乃共谮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5分)译文:_二、古代诗
43、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水调歌头焦山注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注 吴潜满腹诗书,此时却官小权微,难受重用,该词为他任镇江知府时所作。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词人从“铁瓮”起笔,点出镇江城古来形胜的特点,并交代词人所在。次句聚焦“金焦”,写出金山、焦山西东相对的壮观之势。B.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最后一句“好景画难描”与苏东坡念奴娇
44、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的作用相同。C.“孤云”“孤帆”衬出江天、江水的浩渺;“来去”“上下”纵横交错,可知词人在游目骋怀,频频俯仰,可以想见其跳荡的神思。D.“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三句,词人从历史的角度,由近到远,写镇江古城的攻守征战,突显镇江古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6.本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直接点明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高兴、满足的情态的两句是“,”。(2)庄子逍遥游中认为,小物有小物的凭借,大物有大物的凭借。如果“”,就只能以芥草为舟;而蜩与学鸠不理解,
45、所以质疑大鹏的行为“?”。(3)李白蜀道难中写守关将领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接下来写猛虎长蛇极其狰狞的诗句是“”。专题对练(十七)1.C解析C项,“坚信他们一定可以把南方的优秀人才打败”错误。通过综合分析可知,“两生于此敌南金”的含意为,你们两位在此地就相当于“南金”,是夸赞他们两人是此地的优秀人才。选项中对“敌”的理解错误。2.“废轸断弦尘漠漠”是实写:琴轸已经废旧,琴弦已断,琴已布满尘埃,交代此琴已经许久未弹。“起予惆怅伯牙琴”是虚写:诗人由此联想到了“伯牙琴”,想到自己缺少知音,不禁心生惆怅,表达了作者对志同道合的人才的渴望。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内容可知,
46、实写的是“废轸断弦尘漠漠”,写出了诗人的琴轸已经废旧,琴弦已断,琴布满尘埃,暗示此琴已经许久未弹。虚写的是“起予惆怅伯牙琴”,“起予”的含义为“启发自己”,由此词便可知道这一句是诗人的联想,写出诗人由此联想到了“伯牙琴”。“伯牙琴”化用典故,“相传伯牙操琴,琴声高妙,唯钟子期知音”,所以“伯牙琴”代指知音,诗人想到自己缺少知音,不禁心生惆怅,表达了诗人对知音和人才的渴求之情。 3.C解析C项,“三、四句,诗人使用对比手法来描绘风与花”错误,原诗“风似病癫无藉在,花如中酒不惺松”,意思是风好像生病癫狂了,无所顾忌地刮着;花儿好像喝醉了酒,还不清醒。这两句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把风肆意狂吹和被风吹之后
47、的花儿的状态描绘出来了。4.内容表达:由惜花到伤己思家,拓展了写作的内容。结构安排:由前两联着力写风与花,转入写伤己与思家,由花及人,为尾联写忧世蓄势,使诗意起伏,富有张力。解析 “相应相避”意思是相呼应,相回避。从内容上看,本诗前两联写风雨与落花,颈联转而写“身”与“家”。这是“相避”。从结构上看,前两联着力写风与花,颈联写“身”与“家”,由物及人,为尾联的抒情蓄势。这是“相应”。读懂诗歌海棠、桃李经过一场雨的摧残已是凋零殆尽,更何况又逢上清明的两日狂风!狂风如疯癫了一样凶恶无赖,风中的残花如喝醉了一样不清醒。我现在身在比楚岭更远的远方,而我的家乡在比秦淮更东的东方。别人都说落花有什么值得惋
48、惜的,我只怕到后来连落花也看不到了。5.A解析A项,“金波描绘了月下波光粼粼的水面”错误,“金波”指月光,词中并未写到水。6.词人运用想象,想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这样月亮在人间洒下的光辉会更多。挡住月光的“桂婆娑”暗指现实的黑暗(或指山河破碎的现实),词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寄托了要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理想主义与情怀。读懂诗歌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飞天的明镜像又被重新磨亮了一般。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又该怎么办呢?我要乘风归去,飞上万里高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枝叶茂盛的桂树,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向人间的光辉更多。专题对练(十八)1.C解析
49、 最后两句是将军出征获胜之后登上燕然山对扫清大漠威胁的想象,并非实景。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挂帅出征的治军有方、能征善战、忠心报国、功勋卓越、心系和平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将军的由衷赞美,以及对唐军军容军威的歌颂,还有对和平的渴望。解析 起首两句写将军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写出了将军为国挂帅出征的豪迈气概;“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气势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铁骑”两句写军队人员之众多;“扬兵”两句写边地之广阔。从这几句诗中可以看出将军治军有方、能征善战。“倚剑”两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两句写边地的和平景象;末尾两句写希冀扫清边患后,收
50、兵束甲,不再用兵。从这几句诗可以看出将军功勋卓越、心系和平、忠心报国的形象特征。诗人在塑造将军形象和描写唐军军容军威时,充满了赞美和歌颂之情,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将军是一致的,即渴望和平。读懂诗歌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渡过黄河。箫鼓喧天震动川岳,气势犹如海上涌起的洪波。声碎武安之瓦,易水悲歌无法比拟。铁骑盔明甲亮,白如雪山;骑兵众多,可以饮干滹沱河。扬兵聚猎西边的月窟,转战夺取朝那城。倚剑登上燕然山,边疆烽火台连绵嵯峨。长城外萧条万里,五原关内耕作繁忙。希望朝廷能够用武力扫清大漠对中原的威胁,此后不再动用干戈。3.B解析B项,“诗人远游时”分析不正确。诗人尚未远游,“长江的悲风、淮泗的急流”只
51、是诗人的想象。4.诗人虽济河无舟,征伐无路,但仍壮志不衰,想远游“赴国忧”,抒情主人公形象明朗刚健;诗中洋溢着不惧逆境、不愿虚度岁月、渴求驰骋沙场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情怀、思想内容刚健有力;设问、反问以及动词“骋”“赴”等的使用,明朗自然,干练有力,语言有刚健之美。读懂诗歌驾车的人早已备好了车马,我将要离家去远游。远游要去哪里?去征伐东吴,东吴是我们的敌国。要驰骋在万里的疆场,东归封地的路哪里值得走?征伐东吴时长江边会吹来一阵阵悲风,淮水和泗水会奔涌急流。想要率军轻装渡水到达对岸,可惜没有渡河的船只。闲居无事并非我毕生的志愿,甘愿舍弃性命来为国分忧。5.A解析A项,“穷困潦倒而又百无聊赖”鉴赏
52、有误,前四句主要刻画的是陶渊明恬适自在的隐者形象。6.暗用典故,陶渊明曾“攒眉而去”拒入空门,“眉未攒”表明已遁入空门;“腰曾折”化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规劝未得势的小官早日归隐。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热衷仕途之人的批评和规劝,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追寻隐逸的志向。读懂诗歌先生(指陶渊明)已经醉醺醺的了,需要家中童子的搀扶(才能不跌倒)。一旦有诗句成诵就记录下来,没有美酒可以喝了就重新赊一笔账(买酒);想要唱几句山野的曲调(净化心灵),凡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贵等)请不要再提。向青色的苍穹借来月亮留驻松林之间,陪伴着度过这佳景良辰。这时候长安城里有多少朝官正做着飞黄腾达的美梦,有多少英雄豪杰
53、,到了明天,在铜镜之中就会发现发丝如雪,即使戴上了乌纱帽也难以遮掩。星一般小的县令也难舍弃,到晚年一场空只能抱恨遁入寺舍。还不如趁现在还没有攒眉折腰,赶快效法陶渊明辞官隐归,落一个“靖节”的美名。专题对练(十九)1.D解析D项,“都呈现了饶有意味的场景,蕴含着相同的情感”错误。“下楚台”蕴含着诗人落寞失意的情感,“独登台”蕴含的情感除了落寞失意,还有老弱多病的愁苦、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2.诗歌颔联写诗人欲饮酒以自宽,但冷酒入愁肠难辞一醉;想佳节登高赏菊,但天气温暖菊花未开不得观赏。表现了诗人遭逢人生失意、漂泊异乡,遇佳节难以排遣的凄凉悲哀之情。读懂诗歌被贬谪到万里之外的荒远之地已经感到
54、悲哀,满眼的深秋之景更让人徘徊不定。浊酒清冷饮入愁肠难辞一醉,黄色的菊花因天气温暖还未曾开放。国家战乱不止无法回到京师;老朋友不知身在何处,只见塞外鸿雁飞来。震惊于时局,感慨于国事,都感到无可奈何;用不着等夕阳沉落到楚台下。3.C解析 “突出江潮盛况非凡”表述不全面。这两句诗,写的是观潮人群的青色雨伞和周围的红旗相呼应;白色的浪花打在黑色的河岸上,黑白两色互相闪灭。既突出了江潮的盛况,又突出了观潮人的众多。4.诗人描绘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盛况,催促考官尽快阅卷,以免影响考生观潮,此为戏言;描绘考生伸着脖子盼望放榜的形象,语言诙谐生动;虽说是戏作,但其中饱含诗人对考生焦虑心情的理解和对考生的关爱之
55、情。读懂诗歌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盛况独一无二。江潮就像传说中鹏鸟的翅膀拍击在水面上,击水三千里;也像军队役使十万民夫不停地向前奔驰,浩浩荡荡。观潮人群的青色雨伞和周围的红旗相呼应;白色的浪花打在黑色的河岸上,黑白两色互相闪灭。这么多人会集于一个地方是多难啊,观看钱塘江大潮和考试这两件事也不能兼得。希望考官可以加夜班阅卷,门外未仕的士子伸着脖子、踮着脚盼望着发榜。5.C解析 “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错,诗人赞美的是白牡丹。6.第一首诗后两句通过拟人的手法,以春色不解花心流露出诗人对春光易逝、红颜易衰的惆怅。第二首诗后两句通过冷露衬托玉盘般的白牡丹高洁的品质,以无人观赏反衬出诗人对白牡丹的独爱。(
56、或“第二首诗后两句以无人观赏与前两句的豪贵争赏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白牡丹受到冷落的不平心情,暗示裴给事怀才不遇、不受赏识”。)读懂诗歌红牡丹: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面临凋零,红牡丹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红牡丹所想?裴给事宅白牡丹:长安的富贵人家痛惜春色将残,争相观赏街西的紫色牡丹。另有白色牡丹像玉盘承着冷露,却没有人愿在月光下欣赏细看。专题对练(二十)1.D解析 “笔调为之一转,苦篁更增添了凄厉之感”分析错误,诗人以轻盈的笔调描绘出秋夜的瑰丽静谧。2.想象。颈联中诗人想象白鹭沉浸在睡梦中,梦见了远飞的大雁,眠鹭的酣梦令人感受到溪边的幽静。拟人。“轻涟不语细游溶
57、”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在静夜里,溪水也善解人意地“不语”,缓缓流淌,生动形象地凸显了秋夜的寂静。以动衬静。白狐对月的呼号和苦竹临风的幽鸣都以自然之声衬托出秋夜的宁静。比喻。“玉烟青湿白如幢”中,把潮湿的炊烟比作白色的旌幡,渲染秋夜宁静的氛围。(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读懂诗歌一只白狐迎着山风对月呼号;秋夜的寒风扫净云絮,留下幽碧明净的天空。炊烟潮湿不易飘散,像白色的旌幡;银河无声地流转,破晓时向着天的东边倾泻。溪边安睡的白鹭梦见了远飞的大雁;溪水默默不语,只是静静流淌。重叠的山峦连绵起伏,犹如一条盘曲的卧龙;风吹苦竹,好似竹子在对着山间的客人吹起箫笛。3.C解析 “实写”错误,此处为虚写。4.本诗情感
58、复杂,基调哀伤。朋友被重用,他对朋友充满赞许和期望;因兄长去世,友人伤心悲痛,他也备感伤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情基调豁达乐观,分别之时作者安慰劝告友人不要因离别而悲伤,同时表达了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近如比邻、心意相通的乐观、豁达之情。(分析合理即可)读懂诗歌皇帝的诏书早早地颁下,催促你(谢少安)的马车启程;尚是二月,函谷关和黄河的冰雪才刚要消融。希望你在犒赏边关将士时发现像班超、霍去病那样功勋卓著的良将,并予以他们重赏。犒师后,你一早由固原至秦地,再渡过三川,最后到达蜀地的万里桥。面对一对郫筒酒,想起已逝的兄长,悲痛得肝肠欲断;安葬兄长时,鸰鸟发出悲哀的鸣叫,荒原上的草发出萧萧的悲音。5.B解
59、析 “统治者悠闲度日,不思进取”错,“西风斜日”暗示南宋的衰败。6.悲:因故土沦陷、山河破碎而悲;因当局者空谈、冒进而错失收复之机而悲;因国家年年遭受进扰、形势岌岌可危而悲;因统治者偏安江南、贪图享乐而悲;因奸臣当道、无处施展抱负而悲。壮:虽国势衰落且报国无门,但仍不失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之壮志。读懂诗歌是谁使中原大片国土沦于敌手百年,始终不得收复?不禁惆怅,北方有志之士,已寥若晨星,宛如残月;南宋的半壁江山,如落日西风,难以长久。朝廷中有些人只会坐着空谈,有些人行事鲁莽轻率,都在弹指间贻误了战机。令人伤心的是,南宋年年遭到强敌的进攻,长期屈辱苟安,形势岌岌可危。和不能安,战不能胜,朝廷偏安于江
60、南、耽于安乐的局面难以持久。可叹我虽有建功封侯之志,却像鳣、鲸离开江湖大海一样不能施展;虽然怀揣平戎之策,却因奸佞当道无人采纳。当权者无能,但国事尚有可为,我深夜难寐,灯下看剑。难道只有武将们才能为国家中兴立功,读书人就不能被画在麒麟阁上吗?古诗文阅读抓分练题组一1.D解析 理解画线语句文意:武帝曾经召集时贤共同谈论技艺的事情,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唯独王敦没有什么关心的,神色显得很是厌恶。他自己说懂得击鼓,接着挥起袖子舞动击鼓槌,鼓声音节与韵律谐和,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满座的人都叹服他雄武豪爽。A项,“人人皆有所说”是一个完整句子,不可断开。B项,“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与“人人皆有所说”
61、是两个结构完整的语句,不可混淆妄断。C项,“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且“惟敦都无所关”与“意色殊恶”是两个句子,不可混杂在一起。2.A解析A项,举例错,“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战国至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而非“君王左右亲近之官”。3.B解析B项,“王敦力排众议”“并建立不世功勋”错,前者于文无据,后者张冠李戴,原文为“敦劝彦起兵应诸王,故彦遂立勋绩”。4.(1)现在威势权力全都在太傅那里,但是选用官吏上书问事,尚书还是按原来的制度来裁断,太傅这次到来,一定要诛罚人。(关键点:“选用”“裁”“诛罚”)(2)他治理和指挥军队,使
62、千里之外都能安定平静,但是身边的部下却纷乱不能整肃。(关键点:“经略”“指麾”“麾下”)参考译文王敦字处仲,是司徒王导的堂兄。父亲王基,是治书侍御史。王敦年少时就有一双奇特的眼睛,娶了武帝的女儿襄城公主,拜任驸马都尉,任太子舍人。到了太子迁往许昌时,下诏说东宫的官员不得送行。王敦和洗马江统、潘滔,舍人杜蕤、鲁瑶等,冒犯禁令在路边望拜流泪,当时的言论称赞他们。王敦升任给事黄门侍郎。赵王司马伦篡夺帝位时,王敦的叔父王彦做兖州刺史,司马伦派王敦去慰劳他。适逢诸王兴起义兵,王彦接到齐王司马冏的檄文,(但因)害怕司马伦兵力强盛,不敢从命。王敦劝王彦起兵响应诸王,所以王彦就建立了功勋。惠帝恢复帝位,王敦升
63、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出京担任青州刺史。永嘉初年,朝廷征召王敦为中书监。当时天下大乱,王敦把公主当时的侍婢一百多人全都分给众将士,把金银宝物散发给大家,自己独自坐车回洛阳。东海王司马越从荥阳来朝见皇帝,王敦对其亲近的人说:“现在威势权力全都在太傅那里,但是选用官吏上书问事,尚书还是按原来的制度来裁断,太傅这次到来,一定要诛罚人。”没多久司马越把中书令缪播等十多人抓起来杀了。司马越让王敦做扬州刺史,潘滔劝说司马越道:“现在把处仲培植在江南,会使他更加放纵自己横行称霸的心志,这是害了自己。”司马越不听从。适逢扬州刺史刘陶死去,皇帝又让王敦做扬州刺史,不久晋升他为都督征讨诸军事、假节。皇帝刚刚镇管江
64、东,威势名声还没有显赫,王敦和堂弟王导等人同心拥戴,来强盛复兴帝业,当时人们给他们编了首歌谣道:“王家与司马家,一同分享天下。”王敦眉目疏朗,性情落拓不羁,有鉴识裁定的才能,他学识渊博,通晓左传,言谈从不涉及钱财利益,尤其喜欢清谈,当时的人们都不了解他,只有族兄王戎认为他特别。他治理和指挥军队,使千里之外都能安定平静,但是身边的部下却纷乱不能整肃。武帝曾经召集时贤共同谈论技艺的事情,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唯独王敦没有什么关心的,神色显得很是厌恶。他自己说懂得击鼓,接着挥起袖子舞动击鼓槌,鼓声音节与韵律谐和,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满座的人都叹服他雄武豪爽。王敦又曾经沉迷女色,身体因此而受到损害,左右
65、亲近的人规谏他,王敦说:“这太容易了。”于是打开后,把几十个婢妾都赶出去放了,当时的人们都对他感到惊叹诧异。5.B解析 “直接批评狂放不羁”理解错误,“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两句正面赞扬了宋玉、李白二人的文学创作才能。6.将广阔天地纳入内心,表达情感才能具有力度;要抓住自然的精妙之处,大胆地剪裁万物;只有拥有圣贤之心,文章才能容纳自然万物。读懂诗歌把天地纳入胸中,呼吸吐纳间自会产生风雷气象。写文章时能体悟到天地的精妙,事物的形象就能任由自己剪裁选择。宋玉纵情表现美好的文句,李白挥洒不羁的文才。如果没有圣贤的心胸,所著文章又怎能比得上天地自然的广博。努力吧郑夫子,你的文章似骊龙颔下的宝珠现在就
66、开始孕育了。7.(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题组二1.B解析 若在“竦然”前断开,“竦然”的主语就成了曾国藩,不合逻辑,排除A、D两项;“所成就荐拔者”构成“所者”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2.C解析 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3.C解析 “这是清朝开国以来大臣未曾有过的荣誉”错,原文说的是曾国藩作为文臣被封侯是清朝开国以来未曾有过的。4.(1)在按照年份收取定额的赋税之外,实在不能另外使用搜刮(老百姓钱财的)手段了,增加一分税收老百姓就受到一分的伤害。(关键点:“岁”
67、,按照年份;“诚”,实在;“术”,手段)(2)曾国藩认为那些争夺彼此之间没有实际意义的礼仪的事情可以答应,而那些剥夺我国民众资财的事情是不可以答应的。(关键点:“许”,答应;“夺”,剥夺;“计”,资财)参考译文曾国藩,最初名叫子城,字涤生,是湖南湘乡人。他的祖父曾玉屏,开始向往乡学。他的父亲曾麟书,是县学生,凭借孝顺闻名。曾国藩,是道光十八年进士。咸丰初年,皇帝下诏让群臣上书谈论治国的得失利弊。(曾国藩)上奏陈述目前亟待解决的事情,首先是选用人才,人才有转移的方法,有培养的方法,有考核视察的方法。(他)又上书说:“国家财政费用不足,军队士兵不精良,这两个是天下大患。在按照年份收取定额的赋税之外
68、,实在不能另外使用搜刮(老百姓钱财的)手段了,增加一分税收老百姓就受到一分的伤害。至于每年总支出的数额,士兵的粮饷是最大的,绿营官兵总额六十四万,却经常虚领六七万人的粮饷来供给军队费用。从乾隆中期增加兵员说起,一年耗费官库银两二百多万。当时大学士阿桂就担忧这项开支难以维持,嘉庆、道光期间两次商议裁减士兵,(但裁减的人数)不到(超额的)十分之四,仍然应该淘汰五万,才能恢复到原来的额度。自古以来,王朝开国初年,士兵少而国家强,以后士兵越来越多而国力越来越弱,兵饷越来越多而国家越来越贫穷。”(他)又深切痛恨朝廷内外的臣子谄媚奉承欺骗掩饰,没有陈述好的意见、指摘过失的风气。于是(他)呈上敬陈圣德预防流
69、弊这一奏疏,恳切地指出皇帝本身的问题,有些话是别人所不敢说的,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咸丰二年,(曾国藩)在江西主持考试之事,中途因为母亲去世返回家乡。平定江宁后,天子论功行赏,加封曾国藩为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赐双眼花翎顶戴。清朝开国以来,文臣封侯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朝廷和民间都称颂祝贺他,而曾国藩建立了大功却并不以功自居,敬慎谦恭得好像害怕一样。曾国藩处理政务把握大局,规划整体。自从西方人进入中国以来,外交事务日益繁重。等到朝廷商议购买机器、置办船舶枪械时,(曾国藩)就极力促成此事,还建议选拔年幼的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每当朝廷与外国签订约定的章程时,皇上就下诏询问他是否可以答应,曾国藩认
70、为那些争夺彼此之间没有实际意义的礼仪的事情可以答应,而那些剥夺我国民众资财的事情是不可以答应的。曾国藩为人威严庄重,有漂亮的胡须,眼睛呈三角形,锐利而有威势。每当他会见客人时,注视对方一段时间而不说话,见他的人就感到害怕,等人走后他便记住了此人的优缺点,没有一次失误。他尤其能够识别人才,善于任用他们,所造就和推荐、提拔的人才数不过来。他见人一面就能品评此人的才能,而且都很恰如其分。(曾国藩)居住在江南的时间很久,在江南留下的功劳和恩德也最多。同治十三年,(曾国藩)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二岁。百姓们在街巷哭,画了他的画像来祭祀他。曾国藩的死讯被上报后,皇上震惊悲痛,停止上朝三天。曾国藩被赠官太傅,
71、谥号为文正。人们在京城的昭忠、贤良祠祭祀他,各省为他建立了专门的祠堂。5.D解析D项,“怀才不遇的失落情感”错误,从诗中来看,作者表达的是对若耶溪的喜爱赞美,非怀才不遇之情。6.表层意思是说因为有龙在,所以水深;换句话说,因为积水成渊,所以蛟龙生焉。深层意思是说这里景美人更美,能让人养心、怡性、励志。表达了作者对若耶溪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懂诗歌雾气经日光照射而散发的光彩和百花的影子环绕着会稽山的北面,转过山坡在花朵稀疏处看到了碧绿的溪水。有倾国之貌的美人西施曾在此采莲,她异常艳丽的倩影已经远去;工于冶炼的匠人欧冶子曾在此凿山铸剑,他铸剑的炉火距今已有太长的时间。西施过江入吴国,不要舍不得临
72、水装扮自己;宝剑当有期待出鞘之心。应当是有蛟龙长久未曾离去,秋日的若耶溪溪水仍然很深。7.(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题组三1.A解析 文言文断句,可由固定的不需翻译的专有名词入手,包括人名、地名、官职名,如本题首先确定“黎阳、延津、许(许昌)、官渡”为地名。C、D两项中的“黎阳次于延津”为主谓句式,“次”为驻扎,驻扎在延津的主语不可能是地名,因此排除C、D两项。B项,“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中“不如守境”是崔琰对袁绍的规劝,希望他镇守疆界,主语不能是“许民”,故“不如”前必须断开,排除B项。故选A。2.C解析C项,“本来是类似矛的
73、武器”不当。“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干”指盾牌,“戈”是类似矛的武器,常以“干戈”泛指武器,后来引申为战争。3.D解析D项,“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不当,由原文“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可知,曹操内心并未认定曹植为太子,而是迟疑不决。4.(1)崔琰已被遣放回去,可是盗贼到处都是,西去的道路不通。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在家中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2)曹操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曹丕)。世子依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放在追逐猎物上。参考译文崔琰字季珪,是清河东武城人。年少时性格朴实,不善言辞,喜好击剑,热衷于武事。二十
74、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开始感动奋发,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就结交公孙方等人,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习不到一年,徐州黄巾军攻占北海,当时粮食供应匮乏,郑玄就停学辞退了各位学生。崔琰已被遣放回去,可是盗贼到处都是,西去的道路不通。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在家中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当时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规劝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对士兵平素不进行教训,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这样的士兵取得胜利。现在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忧伤百姓疾苦的爱心,效仿周文王
75、的仁德。”袁绍让崔琰做了骑都尉。后来袁绍出兵作战到黎阳,驻扎在延津,崔琰又规劝说:“天子在许昌,百姓希望支持顺从天子的一方,您不如谨守治境,尽到臣子的职责,使自己境内得到安宁。”袁绍却不听从,于是在官渡大败。太祖(曹操)击败袁绍后,兼任冀州牧,征召崔琰担任别驾从事,对崔琰说:“昨天我考察了冀州的户籍,可以得到三十万军队,所以这是一个大州啊!”崔琰回答说:“目前天下分崩,九州离析,袁谭、袁尚兄弟相互征战,冀州百姓暴骨荒野。还没听说天子之师的仁声先到,慰问百姓了解民俗,把人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却去计算可招募的军队数量,只把这看作首要的事情,这难道是冀州百姓对您的期望吗?”曹操立刻表情一变,向他道歉
76、。当时在场的宾客都低下了头,大惊失色。曹操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曹丕)。世子依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放在追逐猎物上。崔琰上书规劝说:“我听说沉溺在出游打猎之中,是尚书所戒止的,鲁隐公到棠地观看捕鱼,春秋讥讽了他。世子应该遵循正道,谨慎地端正自己的行为,思考治理国家的高明谋略。希望您烧毁射猎用具,舍弃行猎服装,来满足人们的期望,不要让老臣得罪上天。”曹操做丞相时,崔琰又担任东西曹掾属征事。魏国刚建立时,曹操授任崔琰为尚书。当时,还未立太子,临菑侯曹植有才能,很得曹操的宠爱。曹操犹豫不决,用信函下达命令,秘密地在外查访意见。只有崔琰用不封口的奏章公开回应说:“听说春秋的道理,
77、应该立嫡长子为太子,加上五官将(曹丕)仁厚孝顺聪明,应该继承正统。我誓死坚持这种意见。”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曹操认为崔琰公正诚信的品质非常可贵,赞叹不已,提拔他担任中尉。5.B解析 “俱屈服于外部的压力,改变了自己的品格”说法错误。此句承接上句,是指竹不为雷霆所惊,而黄斌老也处变不惊。6.愤懑,对自己被贬的抑郁不平、愤懑之情;倔强不屈,借竹子的不屈来表现自己倔强不屈的品格;赞赏,对黄斌老画技的赞赏。解析 从注释和首联可以看出作者的愤懑之情,从颔联中的“雷不惊”“俱忘形”可以看出作者的倔强不屈,从颈联、尾联可以看出作者对黄斌老画竹技巧的赞赏。读懂诗歌借酒浇愁,但胸中抑郁不能平复,只得吐露出来
78、,画出峥嵘岁月中高昂挺拔的横竹。横竹像卧龙安卧,不为雷霆所惊;您与横竹融为一体,全都超然忘形。晴天的窗影落在砚台上,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作画。在画中安置三块石头使横竹盘曲,是担心横竹形神完备后会破壁飞去。7.(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题组四1.C解析 “偶有逆迕”,“逆迕”,形容词用作名词,做“有”的宾语,主语省略,故本句相对独立,前后断开,排除B、D;“陛下猥发雷霆”,“陛下”是主语,“发”是谓语,“雷霆”,雷霆之怒,名词,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A。故选C。2.A解析A项,“主要负责修史”说法错误。汉时中书令掌传
79、宣诏命,“负责修史”的是“太史令”。3.C解析C项,将“秦皇的帝王伟绩与孙皓的种种不端行为进行对比”说法错误。结合原文“昔秦建皇帝之号,据殽函之阻,德化不修,法政苛酷,毒流生民,忠臣杜口,是以一夫大呼,社稷倾覆”分析可知,并没有列举秦皇的帝王伟绩。4.(1)陛下不依靠自己的威势德政,却依仗敌人不来进扰,忽略国家的艰难困窘,(这)实在不是长远的谋略和朝廷克敌制胜的关键啊。(2)贺邵敬奉公事忠贞正直,受皇上宠信的人都很畏惧他,就共同诬陷贺邵与楼玄诽谤诋毁国家政事,(贺邵、楼玄二人)都遭到责罚。解析(1)“恃”,依靠;“怙”,依仗;“困穷”,艰难困窘;“庙胜”,指朝廷预先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2)
80、“贞正”,忠贞正直;“惮”,畏惧;“谮”,诬陷;“诘责”,责罚。参考译文贺邵,字兴伯,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孙休登基,贺邵从中郎升任散骑中常侍,出京任吴郡太守。孙皓在位时期,他入朝为左典军,升为中书令,兼任太子太傅。孙皓凶狠残暴,骄横自负,国家政事日益衰敝。贺邵上奏进谏说:“我听说兴国之君乐意听到人家指出他的过错,荒乱之君喜欢听到别人对他的美言赞誉。乐意听到指责过错的君主,他的过错会日益清除而福运臻于宏大;乐意听到他人赞誉的君主,他的声誉会日益减损而祸患必然来临。因此古代的君王,作揖礼以进用贤人,虚怀以寻求己过,譬喻帝位犹如乘危奔命,装饰虎尾以警诫自身。至于陛下,严厉刑罚以禁绝直率言辞,罢黜有德之
81、士以拒绝忠谏贤臣,不明毁谤与赞誉的实质,沉迷于宠臣的阿谀虚假之言。从前殷高宗思念良佐,梦寐以求得到贤士,而陛下把求贤似乎丢在脑后,忽视贤才如同遗弃无用之物。原常侍王蕃忠诚恭谨于公事,才干胜任辅弼,您却在他酒醉时施以极刑。近来鸿胪卿葛奚,先帝的旧臣,偶尔有些违忤之行,不过是昏醉时说的话而已,三杯酒后,不再忌讳礼节,陛下却猛发雷霆,说他轻侮傲慢,让他饮下酒精,以致中毒身亡。自此以后,国内人士伤心,朝廷大臣失望,做官者以退职为幸运,居朝者以外任为福气,这确实不是用以保持光大宏伟功业、兴隆道德教化的情势!“从前殷高宗修养自己的品德以消弭野鸡投鼎的异象,宋景公崇尚德行以消退火星不祥的变化,希望陛下能上怕
82、皇天告示的谴责,下追高宗、景公禳灾的修行,整顿澄清朝中的官位,表彰论赏俊杰的功用,放逐驱退奸佞的小人,抑制剥夺邪恶者的权势。“此外,北方强敌虎目注视,窥伺我国的盛衰,陛下不依靠自己的威势德政,却依仗敌人不来进扰,忽略国家的艰难困窘,(这)实在不是长远的谋略和朝廷克敌制胜的关键啊。从前大皇帝勤劳辛苦自身,开拓万里疆土,虽然蒙受上天的相助,实际主要靠人的努力。传留的福祚和皇位,直到陛下,陛下应勉力崇尚德行操守,以光大先辈勋业,爱民养士,保全先人制定的治国大纲,怎么可以忽略显祖的功勋,轻视艰难取得的大业,忘却天下的不振,不顾王朝更替兴衰的巨变呢?为臣听说吉凶变易无常,祸福由人争得,长江的险阻不可长久
83、依恃,如果我们不加强防守,则一苇可航。从前秦国创建皇帝的称号,据守崤山、函谷关的险要,但不修德行教化,法律苛刻政治残酷,毒害殃及百姓,忠臣闭口无言,故此陈胜振臂一呼,社稷即刻倾覆。近者刘氏占据三关险隘,坚守重山固防,可说是金城石室,万世之业,只因授任不依贤能,一下子便丧国灭亡,君臣被绳索系颈,一起成为俘虏之人。这是当代的明鉴,眼前的明显的警诫啊!希望陛下远考前代之事,近鉴当代之变,扩大基业,强固根本,割弃私情,遵循道义,如是则成康之世的政治局面就会形成,而圣明祖辈传下的福运就会隆盛。”章表呈上后,孙皓对他深深地含恨在心。贺邵敬奉公事忠贞正直,受皇上宠信的人都很畏惧他,就共同诬陷贺邵与楼玄诽谤诋
84、毁国家政事,(贺邵、楼玄二人)都遭到责罚。楼玄被押送南方的广州,贺邵受到原谅官复旧职。后来贺邵中风,口不能言,离职数月,孙皓怀疑他是假装有病,将他收捕关在酒窖里,拷打千余下,贺邵始终没说一句话,最终被杀死,家属被流放到临海。孙皓同时下诏诛杀楼玄的子孙,这一年为天册元年(275),贺邵时年四十九岁。5.B解析 “在结构上的作用相同”理解错误,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收束上片的写景,“一时多少豪杰”开启下片对周瑜英雄形象的塑造。而本诗“好景画难描”只是起到收束上片写景的作用,只有“承上”。 6.对焦山美景的喜爱之情。词的上片重在写景,“
85、好景画难描”,词人觉得自己未能将好景描画出来,可见焦山景色之美好,表达了词人对焦山美景的喜爱之情。对古代英雄的神往和对自身建功立业的期望。“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两句,词人从追溯历史中回到现实,他痴痴地倚立江边,不禁感慨万千。词人对古来枭雄无限神往,期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一展宏图。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壮志难酬的忧闷。结尾两句由艳羡鸥鹭更进一步,写词人想象自己能与鸥鹭同命,可以飞上天空,离开纷繁复杂的尘世,从侧面表现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壮志难酬的忧闷。读懂诗歌镇江城像铁瓮一样,金山焦山隔江相对。万里长江向东流去,晨风吹卷浪涛。天边孤云来来去去,水边孤帆来来往往,水天相接,一片浩然景象。远处峰峦忽明忽暗,如此美好的图画却难以描绘。隋灭陈,南朝宋与北魏隔江相抗,孙吴对抗曹魏。在历史长空中,回想历史人物,倚靠亭皋,已神游物外了。只有水草边的鸥鹭,不管人世变迁,都在天空中翻飞。还争取什么呢,还是辞世归隐为好。7.(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化为狼与豺磨牙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