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渤海高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学科试题考试时间: 90分钟 试题满分:100 分 2016.11.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查范围:必修一+必修二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收回。第卷 选择题(共70分)一、 选择题:
2、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佛教的广泛传播2有一部小说描写了这样一段情节:“主人公从21世纪回到了西汉,一位农夫正用耦犁在田里劳作,不远处有一院落,篱笆墙内,一妇人正专心纺织棉纱,好一幅安静恬然的世外桃园生活场景”由此可知( )该故事情节反映了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我国西汉棉纺织技术发达 该小说属于现代主义文学
3、 该小说作者缺乏历史常识A B C D3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4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 5.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四大
4、农书”,其中都有关于水利工程的专门记述。将农业和水利联系起来,充分反映出( )A.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耕作的重要特点 B.封建政府对小农进行沉重的压迫和剥削C.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水利资源较丰富的国家 D.古代中国的耕作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6.右图为清朝乾隆时期“御制珐琅彩庭园人物图题诗灯笼尊”,曾被拍出近亿元的中国瓷器国内最高成交价。这件瓷器( )A.是对外大量出售的青花瓷器 B.出自官营的手工业作坊C.是民营手工业工场中的精品 D.供民间消费使用而生产7.史记秦始皇本纪曰:“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材料中皇帝“劝劳本事”的目的不包括( )A.保护小农经济 B.确保赋税征收C
5、.保障农民利益 D.维护封建统治8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令二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 )宽松的经济环境 发达的工商业 繁荣绚丽的文化 科技发明大量应用A B C D9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0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
6、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 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 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 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 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1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恰当的是(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12史学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
7、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导致这一历史性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 B.工业革命迅速扩展C.各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争夺世界霸权加剧13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论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兴起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D.新型工厂制度的建立14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
8、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15.史学界普遍认为,倘若没有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导航技术,即使是最强烈的动机也无法使欧洲航海者完成他们的探险。“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导航技术”是新航路开辟的( )A.根本原因 B.直接原因 C.必要条件 D.根本动机16.分析下列英国的城乡人口统计表,对表格中数据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时期农村人口数城市人口数十六世纪337.5万112.5万十九世纪前期400万左右800万左右A.农村卫生条件
9、恶劣,居民增加缓慢 B.城市面积广大,能够容纳广大人口C.在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 D.社会动荡不安,人口总数增加缓慢17.下图为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国民经济发展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1700年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B.1820年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C.1870年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D.1913年美国超越英国成为经济霸主 18.在探究性学习中,有同学读到这样一则报道:美国西部某农场的农机损坏了,农场主用电报告知机械厂商受损部件的型号,很快火车就捎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修理。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中后期
10、 D.20世纪中期19.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D.认识到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先进20.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对这些风俗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A.首先从近代通商口岸开始 B.呈现地区变化不均衡的特征C.与社会思潮变化密切相联 D.以全面西化的实现而告结束21.学者叶书宗指出:“斯大林的
11、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下列对材料中“改变”的理解,正确的是( )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采用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A. B. C. D.22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
12、战争时期23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棉布称之“洋布”,雨伞叫做“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C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 D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飞跃24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25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人类交通运输业发生了
13、质的变革人类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A B C D2.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人员流通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形成了市场经济的新格局27.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8.APEC
14、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A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C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 D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29.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善 B世界经济霸主的更替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30.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震动全球,
15、如:冰岛国家破产;乌克兰股市今年已累计下滑近80;英国股市暴跌,英国首富、钢铁大王米塔尔钢铁公司的股票价格自5月份以来,下跌了近三分之二。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南北差 D.经济全球化使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31.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 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 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
16、嫡长子继承制 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32.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西 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33.“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 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本
17、身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王权与神权结合、用传统的国家制 度建立政权、小农意识鲜明等等,它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却不能笼统称之为“反封建”。 对这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该学者认为“反对清政府统治”不等于“反封建” B.“传统的国家制度”主要是指君主专制制度 C.“小农意识鲜明”可以从天朝田亩制度中找到证据 D.这里“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下的“封邦建国”3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 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 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A.王位世袭制确立 资产阶
18、级共和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皇帝制度确立 临时约法的颁布 共同纲领的制定C.秦的统一 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解放战争的胜利D.秦的统一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第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共30分,其中36题15分,37题15分)36(1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
19、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5分)(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5分)(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5分)37.(15分)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
20、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4分)材料二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中国律师网(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
21、什么?(2分)简要分析它出现的根本原因和产生的影响。(4分)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2分)分)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ABCDABBACDCBCDCB题号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答案CBBCADCDBBCDABCB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
22、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33题18分,34题16分,35题18分)33(18分)(1)条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或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繁荣。(4分)特点:发展缓慢;地区、行业分布不平衡;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6分)(2)示例一:观点:赞同材料二的观点,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或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延续和发展)。(2分)论述:资本主义萌芽为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准备了雇佣劳动的条件,并提供了熟练工人(劳动力市场);为近代工业的建立准备了市场和运输条件(商品市场);为近代工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和资本基础(资本积累
23、)。(6分)示例二:观点:反对材料二的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继承和发展,而是“欧风美雨”的产物。(2分)论述: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本就羸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瓦解,扩大了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6分)34(16分)(1)流入原因: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用对美洲早期殖民扩张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产品;19世纪初的中国处于贸易的顺差地位。(4分)流出原因:对外战争失败,巨额的战争赔款;洋务运动(引进技术、设备,加强国防,兴办新式学堂,派
24、遣留学生)花费大量白银日益猖獗的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商品倾销等)。(任意三点得6分) (2)举措:发行纸币,进行币制改革。(2分) 后果:清政府改革失败,重新回到银本位,未能挽救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命运;国民政府的改革成效显著,促使中国彻底放弃银本位,实现了经济和金融的全国统一。(4分)35(18分)(1)相同: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走社会主义道路。(4分)不同:苏联一味片面发展重工业;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意识到兼顾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比例的重要性。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新中国主张把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苏联工业化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苏联的援助。(4分) (2)变化:由“以苏为师”转向“以苏为鉴”(或从全盘肯定变为部分否定)。(2分)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苏共二十大召开破除了对斯大林及其发展模式的迷信;总结了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教训。(6分)